09|决策会准备:怎样全面收集事实,有效提炼数据?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四火。
讲完了面试前的准备,讲完了面试时的把控,现在我们要讲到面试后的决策了。在决策会前,我们通常要求面试官准备好一份简短的面试反馈(feedback),这份反馈包含了面试官自己观察,以及对于候选人“推荐程度”的结论。
你我都知道,包括面试在内,凡是“考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客观公正,可是事实上,每个人都难免戴着有色眼镜看世界,这跟我们总是期望着的客观公正背道而驰。
那么在这一讲,我来着重谈一谈,我们该怎样去收集事实、提炼数据,尽可能地少受情绪与主观臆断的影响,尽量保持客观公正,把这些采集到的信息真实地提供给决策会。因此,这里的关键就是,专注于具体的事实和考察数据,减少对模糊主观感受的依赖。
常见的误区
老规矩,我们先从反面来看看在数据采集和整理方面,都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脱离面试计划
还记得第 2 讲介绍的面试计划吗?没错,脱离面试计划,就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有时候这个“脱离”,是面试官忽略了计划安排,而有时候甚至就是因为压根儿“没有”面试计划,在这种情况下,谈何“全面、客观”地评估呢?
面试计划的一大要点就是确定了每个面试官的考察重点,谁负责考察编码能力,谁负责考察对系统的理解,都分别确定了下来,因此对于一个面试,哪怕大家遵循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面试计划,都要远远好于没有计划,或者是订立了计划却抛之脑后。
我们当然鼓励面试官自由发挥,但是自由发挥的底线是保证和安排的面试重点保持一致。这就像是做软件,如果没有遵循设计,甚至根本没有设计,哪怕代码写得再精致,很可能也是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
缺乏事实依托
“专注于事实和数据”有时是一件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要摆事实、讲道理,通过实际的事实和数据来佐证我们的观点。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特别对于一些面试经验较浅的面试官而言,很容易被情绪或者是第一印象带着跑。
我来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有一位面试官在他的面试反馈里说,候选人“coding 能力不足”,但是读完整个面试反馈也没有找到非常扎实的事实描述,来佐证他的判断。于是在 debrief 的时候,我就仔细追问了他给出这个观点的原因。
后来才知道,候选人的 coding 之所以表现不佳,是因为他走了一条错误的路线,但其实问题的根源是候选人没有能够沟通清楚和理解问题,而并非 coding 本身。再结合其他两位覆盖 coding 的面试官的反馈,我们得到的大致结论是,候选人的 coding 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是沟通等方面存在不小的问题。
事实数据浮于表面
这一点,指的是有时候我们觉得已经得到了考察数据,但是这样的数据不够深入,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比如说,知道概念,不知道原理;说得出选择什么技术来实现,却说不出为什么。有时候面试官缺乏过硬的技术基础,或者缺少一点往“具体”,甚至“细节”挖掘下去的动力,就很容易陷到这个坑里。
比方说,有位候选人对于一个分布式系统的大致理解谈论得还可以,在问到怎样做系统平滑扩容的时候,他也明确提到可以使用基于“一致性哈希”的技术,那好,“什么是一致性哈希呢?”,结果候选人听到这个问题就卡壳了。
其实对于面试官来说,多一个这样的追问并不难,而对于候选人来说,一致性哈希也可以说是分布式系统的一个基础知识,但这个快速追问就是一个向下探查的过程,很有意义。换言之,可能通过这样的提问来谈论自己的理解,加起来也就一分钟时间,这个过程很自然地发生了,但是却可以得到一个很有价值的考察数据。后来,我们发现,这位候选人对于系统的很多基础知识并不是真正理解。
类似地,在技术选型的讨论上也有这样的情况。例如说持久层的技术选择,有候选人说要使用 NoSQL,那我们就可以要求澄清,“使用哪一种 NoSQL 存储技术呢?”,候选人说是 HBase,紧接着进一步追问就可以抛出来“那为什么选择它呢?”。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希望获得的数据,是候选人是否真正理解这些他自己说出来的概念和技术,还是只知道一个名词而已。
此外,需要小心的是,在技术方面,我们可以考察能力和基础,而不是考单纯的记忆力,更不是钻牛角尖。这在第 3 讲的“知识性的问题”部分我已经强调过了。
重复考察已明确的数据点
面试的时间是宝贵的,面试官都应当有“珍惜双方的时间”这样的意识,因此,我们对于已经非常明确的考察数据,不应该再去重复考察,而是应该把时间分配到其它的考察项上去。
我来举一个例子吧。候选人在算法部分,problem solving 的部分表现得非常好,思路清晰,问题解决推进迅速,复杂度分析准确,但是代码却写得有些混乱,比如命名不一致,组织欠缺条理,重复代码多等等。
这时候,在编码后问 follow-up 问题的部分,我觉得面试官就可以先放一放对于 problem solving 的进一步考察了,而是可以问一下候选人,对于代码的组织和书写,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呢?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于我们有疑虑的部分,又觉得考察程度还不够,可以给出提示,看看候选人能否改进他的“作品”,而对于他已经很明确的强项部分,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数据,就可以先放一放了。
可采用的技巧
好,说完了常见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从正面来讲一讲,除了上面提到的注意要点,还有哪些数据采集和整理的技巧。这些技巧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围绕预先规划好的考察重点,尽量客观地去评估候选人。
面试情况速记
速记,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技能,并且这个技能因人而异,需要不断练习。我的习惯是,对于面试过程中的沟通,基本上重要的信息,都会用几个单独的词记录下来,这些信息,自己能看懂就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能够帮助自己回忆。同时,在记录笔记的过程中,最好能大部分情况下盲敲键盘,这样,眼睛可以用来和候选人进行沟通,提供直接的眼神交流是很重要的。
及时预定决策会
决策会将是所有参与该候选人面试的面试官碰头的一个机会。一般来说,“及时”是要点,只要各自的面试反馈能够及时在会前整理,这个会议定的时间越早越好,因为越早大家脑海中的印象也越新鲜。
如果这个会议发生在面试的一周后,判断的准确性就要大打折扣了。在有的公司里,这个会一开始由招聘专员(Recruiter)制定,有的则是由招聘经理制定,这都可以,但是,我们要尽量保证每个面试官都参加。特殊情况下个别人无法参加的,需要提供一份比较详细的面试反馈。
使用面试反馈模板
在我看来,面试反馈模板的使用,是效果最强大的技巧了。一般来说,每一组面试的 Bartender,可以在面试计划的时候,给出一个反馈模板,要求大家都按照模板上的格式来提供反馈意见。模板的要求很简单,就两点:
- 保证包含面试考察最关心的点;
- 模板要简单、直接(越简单、直接,可操作性就越强)。
下面这个模板的例子供你参考:
考察重点:
主要考察内容:
优势:
不足 / 担忧:
结论:
其它重要信息:
好,我来逐条讲一下。
**首先是反馈模板的第一部分:考察重点和主要考察内容。**它们各一句话,这些都要和第 2 讲的面试计划一致。如果你忘了,请回看。比如说,考察重点是:
实际问题的解决,代码设计和实现,面向对象设计
这就要求这一轮面试的反馈,要包含对上述考察项的评估意见。通过模板的方式再一次明确这一点,从而保证面试过程有着明确的目的,而不是漫无边际地谈论。
接着的主要考察内容,也是来自于面试计划,也就一句话,比方说:
要求设计一个电梯系统,设计其中的主要类和方法。
要不要详细说明具体是怎样定义的,划定了哪些具体需求点,又是怎样实现的?我的建议是:不要求。如同上面所说,模板要尽量保持简单、直接,要求越多就越难以实施。
但是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各一句话,考察重点是目的,考察内容是途径——通过这两句话,就可以大致了解,这一轮面试,通过怎样的途径,主要要考察候选人的哪些方面。
**其次,反馈模板第二部分,优势和不足。**这两个部分,我想谈这样两个操作要点:
第一,优势和不足都要写到,如果面试官只看到了一面,也就是只看到了好的一面,或者是差的一面,这样的反馈是不合格的。因为这样的观察说明是不客观的,或者是不深入的。
第二,写出观点的时候必须要写事实论据吗?需要,但是我们不强求每一条观点都写论据。比如这样的例子:
编码能力不够扎实,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一个 BFS 逻辑的基本结构写出来。
这就是一个合格的表述,但是据我观察,大多数人在反馈中,总会有部分观点是不写事实论据的,有时甚至连描述性的语句也没有。但只要在整个反馈中占比是属于少数的,这就没有关系,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决策会的时候再要求该面试官说明即可。
**再次,是反馈模板的第三部分:结论。**怎样写结论?这包括两个部分:
1. 推荐程度
2. 级别
“推荐程度”,指的是根据该轮表现,面试官认为候选人是否能通过面试,成为团队的一员。有的公司要求填写 Hire / Weak Hire / Weak No Hire / No Hire,有的公司要求填写强烈推荐 / 推荐 / 不推荐 / 强烈不推荐,还有的公司干脆要求打 1~5 分,但它们原理都是类似的。
“级别”,顾名思义,根据该轮面试官对于候选人的综合评估,如果结论是正面的,那么该结论是基于哪个级别得出的。如果不提及级别,那么就以面试计划中设定的默认级别为准。
有些时候,有的面试官会给出一个简单的“条件表述”,也是可以的。比如:
综合表现尚可,但对于 coding 有所疑虑,如果其它轮次 coding 没问题的话,我给出“Weak Hire”,否则“No Hire”。
**最后,是“其他重要信息”,但这是一个选填内容。**通常这部分都是留白的,但是有些特殊情况需要和整个面试团队交代,比方说,我经历过的一个例子,有位面试官发现候选人作弊,具体来说就是线上面试,一遍用语言应付,一遍在互联网上搜索问题的答案。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对这一类“道德品行”的问题该怎样看待,我们在后续会谈到。
此外,如果有候选人的绘图、代码片段等你认为有必要陈列的,可以一并附在反馈中。
催促面试官提交反馈
上面我讲了一个我推荐的面试反馈模板的例子。那么,这个反馈写好了发给谁呢?一般来说,不要发给面试团队全员,而是只发给 Bartender(技术负责人,我们在第 2 讲介绍过,如果忘记了请回看)和招聘经理就好了。
按理说,反馈写得越及时,面试过去的时间越短,效果就越好。如果面试已经过去一天了,或者是决策会快要开始了,而有的面试官还没有提交反馈,那么 Bartender 就需要催促面试官把反馈提交上来(当然,有时候这个角色是招聘经理负责的)。
好,接下来,我想讲一讲为什么把面试反馈写下来那么重要。
**首先,面试反馈确保最基本的逻辑正确性,明确立场。**作为一个面试官,我这一轮关注的重点是什么,我做了什么操作来考察候选人,候选人有哪些好与不好的表现,分别支持我的哪些判断,而最后又是一个怎样的结论。
这些内容,说起来都是很简单的逻辑,但是只有把它们写下来,有因有果,才算真正梳理清楚了。尤其对于“纠结症患者”,逻辑清楚非常重要,这样在激烈的决策会讨论中,对于自己的观察,有着明确的立场,不会轻易摇摆。从这个角度说,其实,面试反馈写下来这个过程,要比面试反馈本身的内容,重要得多。
**其次,面试反馈帮助记忆,也留下重要的记录。**如果你做过面试官,你也许会有这样的体会,完成了一轮面试,感觉有很多话要说,但是过了一天之后,忘记了一半,剩下的部分,再过一天,又忘记了剩下的一半。但是面试反馈可以帮助你把最重要的部分记录下来,在 debrief 的时候帮助回忆。
有些时候,面试的决策不容易做出,在极端情况下甚至需要有其它人参与进来,回看面试的情况(我们在后两讲会谈到,如果面试团队自己无法达成一致怎么办),那么这些面试反馈就是很有价值的文字记录了。
**最后,这些反馈可以帮助 Bartender 和招聘经理在决策会前留意到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前文中提到的一些反映严重道德品行问题的事情,这样的信息在后面决策会的时候可以优先拿出来确认。
总结与思考
今天,我介绍了在面试中收集数据和记录事实信息的误区,以及可以采用的正确的技巧,并且介绍了在面试后如何根据它们总结成客观、有效的反馈。
希望这些内容对你有所帮助,但是我要强调的一点是,要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所有的这些对候选人的评价,要独立进行,在决策会开始以前,不要去和任何别的面试官讨论面试的事情,以免影响自己的判断。
在本文的最后,我想留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动员面试官写反馈的一个常见困难是,对方说“太忙,没时间”,对此,你怎么看?
好,我是四火,我们下一讲见!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