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暨家愉,目前在阿里云担任解决方案架构师。自研究生毕业以来,涉足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不同方面的工作,还有过一些创业经历。今天,希望通过这个机会,结合自己之前的经历,跟大家聊聊技术人的成长。

技术人的成长类型可以分两类,即本能型成长和应激型成长,一般来说,本能型成长的效率是较高的,但现实是,我们在多数情况下都面临着应激型成长,那我们该如何不那么痛苦地提升自己,一路升级打怪呢?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新的启发。

本能型成长

所谓本能型成长,我们可以理解为源于自己的意识、兴趣和愿望,或是你想要改变现状,渴望得到进步。我们接下来举两个具体的事例。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传统的零售企业内部做技术人员,当时我主要负责系统的开发和测试工作。我这人好奇心比较重,喜欢在测试环境对每个功能都了解一下,搞清楚业务到底是怎样进行的。有次我发现某个功能运行起来特别慢,通过查代码发现,这个功能在一个页面中行进了若干次 SQL 查询,其中一条 SQL 相当复杂,耗时足足有 2 秒。我开始分析这个 SQL,为什么要写这么复杂的一个查询,最后这个查询展示出来的是什么结果,对应页面上是哪个位置。在我一一搞清楚之后,发现其实可以有更优的做法,并且将这个查询稳定地控制在 20 毫秒以内,实现了指数级的性能提升。面对如此高的提升,我又继续探索,搞清楚了数据库里面关于 I/O,索引等会影响性能的因素,从理论层面搞清楚问题的根源,这样的经验可以直接复制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另外一个经验是在美国工作的时候,因为工作关系,我开始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云计算,对于上面的各种服务充满好奇。由于当时所在的公司是创业公司,文化比较开放,所以在空闲的时候,我向公司申请做一些实验性的项目。其中一个实验是利用云计算的服务去完成服务器的动态伸缩,但是,期间遇到了很多技术方面的挑战,于是我自学了一些开源的 DevOps 工具,还有包括之前不熟悉的编程语言。最终这个实验项目变成了一条生产线上使用的功能,很好地帮助后台服务器应对了流量变化。

你发现了吗?这两个例子,其实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我当时的职位或职责跟这些任务没有一点相关性。第一个例子中,关于 SQL 性能调优,正常来说是属于 DBA 的事情。第二个例子中,要做动态伸缩,那肯定是运维同学的事情。而当时的我,只是遵循了我内心对这个事情的热情(Passion),然后一步步把事情做好,我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要达成 KPI 或得到技术成长,尽管结果确实是达到了。因此,对于这类型的成长,我归类为本能型成长。

本能型成长是最有效率的,过程也是最快乐的,这里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1. 你满足了自身的渴望。因为你想做,而且没有障碍,你做到了,所以你快乐。
2. 因为你真的想要做好这件事,所以你会废寝忘食地投入,用尽一切办法,自然成功的可能性也会更高,过程也会更快。
3. 本能型成长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好处。譬如在我的第二个例子中,因为我的杰出表现,老板后来给予了我加薪奖励。

应激型成长

我对应激型成长的理解是,我们身处在某个环境中,由于外部因素的变化,导致自身不得不进行成长,以适应这些变化。关于这样的情况,我也举例描述一下。

在我创业早期,我的想法很简单,以为作为一个技术合伙人,自己的技术足够支持产品的实现就可以了,只要自己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创业就可以成功。由于对自己的能力看好,所以并没有觉得创业是一件风险高的事情。事实证明,当时我的认知是完全不到位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虽然都是在创业公司,但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位置,所需要的技能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单纯是一个技术专家,在创业公司里面,确实只需要关心如何通过自己的经验把产品和业务实现就足够了。但是作为一个技术合伙人,除了要做好产品实现之外,还对很多其他技能有要求。马云老师说过“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技术合伙人很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搭建一个走得远的团队。这其中就包含了对识人和用人两方面的要求。团队搭好之后,如何调剂好团队内部的气氛,保证成员的成长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些还都只是对内的技能要求。对外比如公司层面的跨部门协作,或是面向业界和市场进行输出又是另外一些必不可少的要求。这些一切一切,都逼迫我对自己进行升级,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和提升自己所缺失的技能。

于是,我进入了应激型成长的状态,然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本能型成长来得容易。因为第一,这些要求来得有点突然,甚至让人有点措手不及。但在当时,我并没有可选择的余地,甚至这是一道或成长或灭亡的选择题;第二,应激型成长往往伴随着打破自己的舒适区,如果我要成长,我需要打破自己作为技术专家的舒适区,走出去,做很多之前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些事情并不是我有经验的,甚至未必是我喜欢的。综上所述,由于不是自愿发生的,应激型成长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那么,我们该如何快乐的成长呢?可能你会说将应激型成长转变为本能型成长,多增加自己的兴趣,但我们不可能每次都转变成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的呢?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分享我的经验和方法,欢迎持续关注。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作者简介

暨家愉,阿里云解决方案架构师,TGO 鲲鹏会会员。研究生毕业于美国伊利洛伊理工大学,曾任 Teradata 资深大数据专家,作为大数据 Team Lead 参与 EMC 内部首个大数据平台的设计与开发。15 年作为技术合伙人从硅谷回国加入红茶移动并担任工程 VP,一年时间带领技术团队完成对国内主流安卓厂商的海外漫游支持。16 年底获得顺为和小米投资,联合创办小米生态链企业树米科技,专注于利用虚拟 SIM 技术和大数据技术,为企业搭建一站式物联网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