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搜狐社交产品中心总经理高琦,今天想跟你分享的话题是,怎么给研发打绩效不头疼又公正?

每次到了绩效考核的那段时间,我都非常纠结,即使最终做完了决定,还是常常感到无法满意,偶尔收到一些新信息后又会对之前的决定感到懊悔,觉得自己没有考虑周全,做到足够公正。后来和很多技术领导者沟通后,发现大家都对此有相同的感受,越希望追求客观公平的人越纠结。

因为自己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这个问题一直搁置着,每隔一段时间就再纠结一次,不断循环往复。后来团队的一个变化,突然使得打绩效的问题变得非常简单,意外的收获让我大为惊喜。这次就基于这个意外的收获谈谈给研发团队打绩效这个话题。

这个变化就是团队引入了敏捷开发流程。当时引入敏捷开发并不是为了解决绩效的问题,而是为了平衡研发速度和质量,解决产品需求变化多且经常插入迭代导致的项目周期不可控问题。但这里我们不谈敏捷,只谈绩效。

给研发打绩效是门艺术

给研发打绩效难,究其原因,研发本质上是一种有创造性的工作,程序员和艺术家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黑客与画家》这本经典之作,既然是创造和创新,那么衡量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我们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尝试,而这次在研发过程中引入敏捷的方式 (我们团队使用的是 Scrum) 就是一个意外之喜。敏捷不是让打绩效突然变得简单且公正,而是让团队从开始就进行改变,最终使打绩效的过程变成一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敏捷实践,敏捷的核心在于透明、透明、透明,重要的事情说三次,当然,敏捷作为一种项目管理方式,其特点还有迭代、拆分子任务、站立会等等,能带来诸多好处,但是这里我们不是讨论敏捷,不再赘述敏捷的优点,而是强调敏捷中的透明对打绩效的影响。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敏捷是一种项目管理方式,而不是一种工具,例如腾讯在推进的敏捷管理平台 TAPD,腾讯及其投资的很多企业都在使用,但是我和相关使用者深入探讨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团队并没有深入理解敏捷的本质,最终使这样的平台只起到了一部分敏捷的效果。其实,使用什么样的敏捷工具并不重要,比如我们团队反而更青睐白板、便签、笔和 excel。

敏捷过程中对后续绩效考核影响的关键点

之前提到,透明是敏捷给打绩效带来的非常正面的影响,而在具体的敏捷过程中,透明主要由两个方面来体现,分别是评选迭代之星和燃尽图。

1. 评选迭代之星

每次迭代小组在完成一个迭代之后,都会开迭代总结会,在这个会议里有一个最终的评选,那就是每人一票,选出自己认可的对这个迭代贡献最大的人作为迭代之星,不能选自己。由于这个过程完全是由参与其中的人,根据本次迭代中每个人选择的需求难度、完成度、质量、代码 review 时代码的漏洞、帮助团队其他人的情况等等综合考虑的结果,而且因为一次迭代之星没有什么跟金钱相关的实际意义,就是团队共同的肯定,这里大家没有什么顾虑,被选为迭代之星的人就较为客观。

依据我们实践的经验,优秀的人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浮现出来,并且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而到年终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荣获迭代之星次数最多的员工得到最高的评价,对于团队里面的每个人来说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这个过程是一种良性的竞争。

2. 燃尽图

在小组之间进行对比和评判的时候,燃尽图是非常重要的参考。通常,燃尽图是各个尝试敏捷的团队最容易选择简化掉的部分,因为大家开始并不能理解画一个图能有什么实际意义。

燃尽图 (见下图的示例) 是描述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剩余的工作数量,可用于表示开发速度。不过在这里,我就不具体介绍燃尽图的画法和各种曲线展现出来的问题了。好的迭代小组,由于其拆分任务颗粒度合适,对任务难度评估准确,团队成员相互熟悉代码,燃尽图会趋近于一条直线。从燃尽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各团队出现的问题。

  1. 先鼓起后落下: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原因是程序员对自己极度自信或者在做计划时漏掉了一些事情,造成初期进度缓慢,成员到最后通过疯狂加班使整个曲线快速落下,但这会导致最终项目质量低下。
  2. 一开始一切正常,然后突然停止燃烧:这是由于任务划分太粗糙,导致团队对工作量估计错误,到最后容易出现任务在余下时间内难以完成的情况。
  3. 先缓慢燃烧,然后到快燃尽的时候还剩下一堆没完成的任务,只能被推迟到下个迭代周期。

还有其他很多种情况,都能看出团队的不同问题。当然,绩效主要还是在各团队小组内部进行评比,每个小组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 A/B/C,仅有一小部分需要几个团队来挣优质绩效的名额,而燃尽图就可以作为技术管理者评判团队的辅助手段。

为什么敏捷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部分团队在不了解敏捷核心的情况下,总是自以为是的进行简化,把非常关键的步骤精简掉了,导致最终敏捷流于形式,还浪费了时间,最后得出一个敏捷不靠谱的结论。

其次,敏捷教练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作用,由于国外的推崇,业界出现了专门的敏捷教练这个职业,比如我在第一次尝试敏捷的时候,公司就专门聘请了这样的教练来帮助我。然而,当时这个教练并不愿意参与到迭代内部,仅仅对流程和形式进行指导,让整个团队觉得这个人除了空有理论,百无一能,不久这个教练就被负面评价包围了,最后还影响了大家对敏捷的印象。

另外,部分团队成员会抵制敏捷,因为敏捷会使得所有工作变得透明,能力不足的成员会瞬间受到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团队整体。

最后,在实施敏捷的初期,相比于过去的管理方式,通常都是更费时间,而不是节省时间的。团队需要花时间适应这个变化,也需要做更多额外的工作,除了 coding,整个流程比之前多了迭代启动会、站立会议、随着任务状态的变化移动任务、最终的迭代总结会等,都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从长期来看,敏捷会让迭代更快速,但在最开始的时候却是最容易被放弃的。

举个例子,我们的第一次实践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上面四个问题都遇到了,但在第二次实践的时候,我们更加严格,并且在一次迭代中总结出的问题,第二次迭代时就能大为改善,极大的提高了团队对敏捷的评价,最终成功,给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团队的负责人,我也再没有因为给研发打绩效感到头疼,由于迭代中的表现每个人都有感知,绩效出来之后,大家都会比较信服。

或许实施敏捷对于团队来说是一个过程,但从我们团队的实践中可以看出,对打绩效帮助最大的其实在于团队整体透明度的提升,以及团队成员之间对彼此工作的了解,这使得相互之间的评价变得更客观。也许作为技术管理者你并不希望使用敏捷的方式,甚至不认为敏捷能极大的提升团队战斗力,但仍然可以尝试以下两个关键点:

使团队成员相互了解其他人的工作,而不是仅让一个人负责一个独立模块,每个人能够对其他人的工作提出意见;

在一定的迭代周期内,团队内部民主的选出大家认可的贡献最大的团队成员。

这两点是敏捷实践带给绩效考核最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透明带来的,是团队认可的,是多维度的,也可以让技术领导者更加客观的看待自己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

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作者简介

高琦,搜狐社交产品中心总经理,TGO 会员,2014 年加入搜狐,负责搜狐集团移动广告业务,负责搜狐移动端广告系统架构和性能优化,有效提升了业务指标,2017 年起,从零开始构建了搜狐资讯团队,产品在一年内日活突破百万。2018 年负责搜狐社交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