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朋友圈及群聊内容整理

PS:黑色为岱岱文字,灰色为瓜友聊天和回复内容

关于财政政策

clipboard.png

去年2.8,今年破3,市场预期3.5,比去年高一个点的3.8是今年心理底线,3.6可以接受,没有一下子把子弹打光,两万亿全部给地方了。

 

有个说法是,疫情期间80%的贷款流给了国企,会前国资委专门做了一个大规模国企供应链情况调查,县级以上国企都统计了。这次两万亿给地方,一方面是地方财政三保,一方面,还不是国企谁家的孩子谁家养

 

大放水,要么推高资产泡沫,要么推高CPI,CPI破3放在往年就是突破心理底线了,今年却破天荒明确3.5的预期,加上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看来,老大听了刘先生的劝,不想金融风险攻坚战功亏一篑,宁愿以短期牺牲一定民生为代价,缓解系统性风险的叠加速度。

 

这是个很艰难的选择,因为99%的人都是选择堆高资产泡沫,有产者欢喜,cpi不高困难群众生活成本维持,也欢喜,最终代价留给未来。今天这操作可能是两边都得罪,来空间换时间。

 

瓜友说:

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都没有解决实际定向精准滴灌和投放到端的能力和技术.这个是关键,以时间换定向滴灌技术的迭代,什么技术最终都面临谁(人和激励淘汰)来微操到端的问题。太祖早知道了,谁胜了谁来接,刘先生有大数据理念。仍须面对太祖何人之问,谋事成事也都在人也在天

 

就是,今年的困难群众,可能吃不饱肉了……

 

关于抗疫特别国债

 

什么叫抗疫特别国债?为什么特别国债可以不纳入赤字?

 

很简单,有前两次发行特别国债经验(一次四大行补充本金,一次搞中投公司),只有能形成相应资产且资产收益能把债务还掉的,才能不列入赤字,这一万亿特别国债的投资范围会很窄,基本锁定新基建等,不能用来地方三保,地方发不出工资的缺口找财政赤字那3.6%填。一言以蔽之,抗疫特别国债就是消费券,上面希望形成新基建这个新池子来蓄住放出去的大部分水,不让水漫到楼市去。面对危机,欧美发消费券给个人,针对性拉动内需;中国发消费券给地方政府,针对性拉动投资。

 

我们没看到国家大规模给个人发消费券,看到了国家大规模给地方政府发消费券了……

 

以当下地方财政的困难,和新基建比较漫长的回报期,只有一线几个城市才有动力和能力去搞新基建,这样新基建的池子就不大,蓄不住放出去的水,搞抗疫特别国债就是逼其他没有能力没有意愿的地方投钱进去,把这个池子挖大来,蓄住水,这就是为什么工作报告重点提对这这些钱的监督,千万不能让这一万亿再流到其他地方

 

两个一万亿,财政赤字的一万亿是保障地方生存权,特别国债的一万亿保障地方发展权

 

为什么投资控制会很窄,也是因为老基建虽然能带动最多就业,但产能摆在那里,刺激就产能过剩,又要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了,又要痛死。新基建带动就业的能力是远不如铁公基的,但它新,中短期都不会有产能过剩的困局

 

 

地方财政困难能不裁员就烧高香,最能提供就业的小微奄奄一息,地方投资有针对性带动就业有限,今年这么严峻的就业问题怎么解决?学生高校考研扩招,农民工上山下乡!外贸冰封工厂失业的农民工兄弟们,回老家种地养猪吧,今年3.5%的CPI预期就是给你们的!白领阶层就自求多福吧,农民兄弟,我种地,我幸福!

 

 

大家都知道要救小微,千头万绪的怎么救?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能救小微吗?国资委会前大规模统计县级以上国企供应链情况和报告中提到的增加40%小微贷款,就释放了这样的政策信号--先救国企,后救小微!凡是国企供应链上有关的小微,将比其他小微更有贷款优势!国企供应链不出问题,国企就能救!国家先救国企后救小微变成了救国企就是救小微!当小老板的瓜友们,去和国企做愉快的玩耍吧,那里有今年增加的40%的小微贷款!

 

存量博弈,财富无法增加的情况下只能财富转移,腾挪之中以空间换时间!已经出现的第一批代价就是被收回军产房的他们,马上要出现的第二批代价就是小产权房拥有者,可见的第三批代价就是条件有限下无法全部照顾的小微,第四批代价,将是处于充分竞争领域、要以优化配置提高收益为名进行甩包袱的国企!

 

没能抱住国企大腿的小微老板们,去下载个滴滴,它会告诉你怎么跑滴滴!

 

 

预定动钱袋子的动作,六年三提速和八年四提速,没有出现,换言之,某人和金融势力各退一步,但某人优胜,之所以只有两万亿,是钱袋子动不了且不能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情况下,财政压力太大,挤不出那么多奶了,加上国家要做长远打算,旧文写过了国际环境的下探和疫情的反弹,所以不能一下子打光所有子弹,2万亿是打前站的。

 

今年两会报告,在经济领域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重磅,上面是真真切切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要说重磅的,反而是香港问题上搞了港版国安法,和对台湾表述中首次没有出现和平字眼。

 

关于雄安:

 

clipboard.png

 

 

关于大湾区与上海临港:

 

临港会有大动作,临港有房的那几位瓜友,进入历史进程了

 

 

深圳是中央的一块飞地,对内制衡水泼不进的广府,对外制衡想独大珠三角的香港

 

告诉大家一个不是真相的真相,国家承诺一国两制50年不动摇,那50年以后呢??!!

50年后肯定香港要融入大陆啊,怎么融入呢?

一向优越感十足的香港如果繁荣持续,届时会愿意融入中国吗?

国家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会不顾代价的救香港,是为了撑住一国两制的旗帜,但在自身发展方向走错后香港不断衰落,中国却不会不计代价的加大输血,因为一个衰落的香港,特别和在中国制度优势下蒸蒸日上的深圳速度相比逐渐衰落的香港,才可能在50年后低头融入中国,之所以深圳是对外制衡香港,就是这个原因

 

 

北京布局多年,本来已经成功了的,大湾区本是深圳第一个提出,以深圳为龙头建设,结果大湾区最终确立了香港的龙头地位,而且林振月娥以龙头身份巡视珠三角,就是不去深圳看。香港背后做的就是以政治妥协交易经济利益,就是第一次突破了一国两制互不干涉的禁忌,香港参加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小组,为未来的彻底融合迈出跨线的第一步,这是旧文写过的,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政治胜利。

 

本来深圳对内对外的飞地使命已经完成了,中央都收起深圳这个夜壶了,给深圳一个所谓的社会主义示示范区的安慰奖,夜壶要收回了,结果香港作死,呵呵,那抱歉,深圳作为对外制衡香港的作用又有了,又要启动深圳飞地这个夜壶了。

 

部委已经有人发牢骚了,国务院特区办早就取消了,特区不特后深圳还能继续一骑绝尘,就是深圳活动能力强,本来很多项目规划里没有深圳的,深圳一听到就会去要去闹,去上达天听,结果本没有深圳的规划就有深圳了。也是因为那时深圳是飞地,中央需要深圳坐大,才会一次次开这个口子,深圳能喊出金融中心,就是为了刺激香港神经,现在对香港 算是来硬的了,而香港的反应是大逃港,恒生指数暴跌,这tm太不给北京面子,岱岱估计,被冷藏的深圳夜壶,又要启用了,金融中心事关国家利益,上面最现实的考虑,就是本来是虚晃一枪用来和香港谈条件的深圳金融中心,会真正得到国家的考虑

 

 

以后香港会持续危险,反正大湾区基本是元气大伤,本来中美脱钩就伤了欧美外向型经济的湾区元气,加上西部大开发,成渝分掉了西南经济腹地,现在香港龙头权杖掉了,湾区又将洗牌,铜锣湾只能有一个浩南哥,广州深圳到底谁是浩南哥呢?我们拭目以待。

 

 

当年公布消息的时候,深圳卫视播音员都是满面春风、红袍加身,中介摇旗呐喊,大v一致看多,报导铺天盖地,“特上加特”之论大行其道,没想到出发点居然是“安慰奖”

 

本来就是安慰,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一切时候都要给人信心嘛,总不能说人家林振月娥巡视珠三角,看不都看深圳一眼,那样太tm伤深圳傲娇的心了

 

长三角才是真命天子?

 

我一直都说长三角是北乔峰,珠三角是南慕容,珠三角对长三角很多劣势,唯一的优势是珠三角年轻人口多,长三角老龄化问题严重,这个得靠长三角放宽户籍引进人口弥补短板了

 

 

长三角房子又要升了,啥时候中原地区也能沾沾光,光给长三角输送劳动力了

 

中原看郑州,有瓜友指出,郑州有成为亚特兰大那样的航空枢纽,这是瓜友的精彩分析。

 

郑州地理位置确实适合,问题是,单靠一个航空枢纽支撑的了郑州的基本盘,但支撑不起中原城市群的基本盘,我还是看好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城市群的联动,两者各取所需,特别是西安,成渝连体后,西安都有被吸收成附庸的可能,西安如果不想对不起某人的厚望,就东出中原。

我看难,西安的官员水平……

 

嗯,永康如岱岱所言,被保护性调离了。西安暮气沉沉,我今年去了一趟,看了下,官风民风,都……

 

郑州的航空枢纽,如仅是物流有点悬。

中国高铁的作用,基本上把大部分客流分流完了。

客流少,飞机的腹舱就没有竞争力了。

 

更应考虑的应是面向东南亚和一带一路西向的双重作用的航空枢纽。

 

说实话,现在的年轻人才是真的营养不良,大家都不怎么热衷于本职工作了,前几年同学还劝我不要总花时间在工作上,我还没在意,把专业做到了极致,结果上一波放水直接让我想抽自己,我周围好多清北的,现在我看他们也没在专研工作了

 

唉,这些年放的几波水,搞得全民投机成风,对未来是最大的利空

 

一个地方能否发展起来,文化与人员素质是最核心的,也是最软的,最难改变与培养的。政策与资金都容易,但文化氛围价值导向人心追求要改太难了。中西部就是这个问题难搞

成都人拼劲不足,所谓少不入川

重庆人江湖味太重,野起来没有规则意识

重庆跟武汉类似。当年在武汉读书7年,感觉九头鸟太精明了,都没有规则了。武汉这些年没起来,有自己的原因。现在起来些,能不能撑得住,持久得了,也难

如果一个地方,给钱给政策,就能发展起来,中国这事就好办了

 

说的真到位,珠三角改革开放成长起来,跟这里的人勤劳拼搏关系是极大的。

 

成都只要感觉到压力,搞起来还是可以的

 

深圳这边的气氛就是要冲冲冲,每次回四川我都觉得没事做好安逸

 

我如果工作日在上海喝个下午茶黄浦江边逛一逛,会觉得好浪费有罪恶感,在成都就不会

 

记得某次巡视组的对政府部门的评价是5个字:慵懒散浮拖。成都的精髓

 

成都c型包围270度永久性地质灾害区,在工商业文明的今天,注定是陪太子读书的命。

成都应该还是比北京好,北京本地人在机关的太多了:懒馋横。有些北京人适合当帮闲

 

岱岱对山东最近的合村并居有什么看法吗?

 

地方财政吃紧,山东吃相太难看了

 

 TW没搞定前,是不是福建没搞头?

 

嗯,没搞头。既然说到福建,提一下福建的往事。

 

中国在改开初期搞了个副省级评比,选了一批出来,给了很多红利优惠,厦门因为是计划单列市,省内地位很高,省内强藩,省会福州压不住,几次要求国家给福州提副省级,国家不肯,福州几次提,有一次是涛哥两会上,福州拉上其他城市一起要求重开一次副省级评选,加强很多省内的省会地位,上面烦了,也怒了,直接放话说不会再评副省级了,你们老老实实做事,都给我死了这条心,嗯,直接把这条路给封死了。

 

人民的名义里,李达康敢和高育良斗,也是有副省级省会的身份加持

 

结果国家封死这个口子后,郑州就太尴尬了,福州当年这么一闹,国家不可能打自己的嘴巴收回当初说的话,郑州的副省级就一直悬在那里,郑州连副省级都不是,直接跃升国家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的龙头,难镇住脚啊,群里的福州瓜友,要和郑州瓜友一个解释哦

.

我觉得还有一个憋屈的,苏州。GDP第六,近2万亿,计划单列也不是,无锡常州都有机场,苏州连机场也没有

 

要是潮汕跟闽南合并一个省就好了,语言同根同源

 

潮汕是当年宾馆纵火,葬送了自己

 

舟山与宁波合并,与上海跨海大桥一造,上海临港与宁波对望,加上杭州宁波对接,一个杭州湾区就成了

 

是滴,宁波一直被杭州压制。某人弥合了两者,提出浙江双城记,就是因为他后来去了上海,站在上海角度看大局,发现了宁波的价值,说上海和宁波可以双龙戏珠。宁波人其实很牛的,上海滩很多宁波人,好像宁波话是初始的上海话。

 

南京这一届班子,能力不错,可以关注下

 

 

岱岱之前写过一篇长文,论改革与战争的关系。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论点,就是,要想商鞅那样人去政存而不是张居正那样人亡政息,最重要的是培养改革中受益的新利益集团,商鞅虽然被车裂,但是靠商鞅变法后靠军功晋升的军队新势力,会自觉铁杆的维护变法

 

现在是存量博弈阶段,岱岱看到雄安蛋糕被用来换取地方势力的两个维护,就越发认识到这一点,希望这轮西部大开发也好,湾区发展也好,新一轮发展周期中,有新兴的改革既得利益集团诞生,这样能确保改革的延续性

 

我们这次改革的方向?说实话,很迷

 

正常,因为外部冲击太猛烈,不得不迂回

现在所有的布局都是别有深意的,并且至少着眼未来二十年。看点是安全法和放水方向方式,难点是国内之争和如何在避免地方政府无能无效和潜在恶性通胀的情况下,放好这淌水。相比之下,外部因素倒是次要矛盾。不过,既然都决定要放了,后面肯定也会有对策吧。

 

处理好内部矛盾比外部矛盾重要的多。只要用的好,外部矛盾有助于解决内部矛盾要么团结,要么转移

 

 

地名就能体现文化底蕴,看看成都,锦江区、浣花溪、春熙路、武侯祠、静居寺,听着就舒服。再看看深圳,三围、九围、黄麻布、泥岗,深圳太土了,名字的画面美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