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不快乐——简论男女不平等之起源
文章目录
妇女节,不快乐
——简论男女不平等之起源
今天是三月八日妇女节,首先得祝广大女性同志们,节日快乐,当然,也有不太快乐的事,就像这篇文章要讲的,关于男女不平等起源的一些探讨。
哎呀,这篇文章选在3月8日放出来,会不会很有多女瓜迷取关啊。
一、人间处处女儿国——母系社会的女强男弱
当今女权运动的最大的历史支撑,就是母系社会了。
是的,科学研究表明,约从10000年前开始,人类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人类的氏族社会的早、中期都为母系氏族社会,**这是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在该时期女性不仅没有不平等,相反,女性占据主导地位,因为母系社会实行族外婚制,子女跟随母亲,所以,那个时代是一个无父无夫的时代。
《吕氏春秋》:“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
远古时代,人间处处“女儿国”。
母系氏族能存在并运行的现实基础,就是采集渔猎的生产方式。
采集渔猎生产方式的时期,男人渔猎提供大约1/3的食物,女性采集提供大约2/3的食物,渔猎也不是男人才会的工作,没生育和带孩子的女人也会去渔猎,男性主要还是负保卫部落的工作,所以可以说,是女人养活了整个部落,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才有了以女性为主导的母系社会。
而远古时代生产力又十分落后,采集也好,渔猎也罢,生产效率都十分低且不稳定,部落能生产的物资十分有限,为了保证部落的生存与延续,采集狩猎时期的部落实行的都是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始共产制。
你看看,女人当家的上古时代,是多么公平美好啊,广大男性同胞们一定要滋瓷老婆当家的基本国策。
因为上古时代的天下大同,所以人类学家这个群体在政治上基本是左倾,而与之相对应的,受学术职业影响,律师这个群体在政治上基本都是右倾,这个反衬很有趣。
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这么说,人类社会一开始的天下大同,是在生产力落后和资源匮乏下不得不实行的共产制。而人类社会最终的天下大同,将是在生产力极度发达和资源极度丰富下理所应当实行的共产制。
二、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制的产生——从母系到父系的变迁
如上一章所讲,人类的氏族社会的早、中期都为母系氏族社会,那么显然,氏族社会的晚期就不是母系社会了,是的,它的晚期就是父系氏族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历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约5500年至4000年前,人类的母系氏族社会为父系氏族社会所取代的这一过程,就很好的验证了这一真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特别迅速发展,男子逐渐从渔猎活动中转入农业牧业生产领域,特别是犁耕,劳动强度大,一般只有男人才能胜任,从而加强了男人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同时,制陶等手工业中工艺变得复杂,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身强力壮又无生育、家务之累的男人,成为主要承担者,这样,取代了女人在生产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而女人则主要从事纺织、炊煮和生育儿女等家务劳动,正是这一变化成为导致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社会原因。
人们在生产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分配社会产品中的不同地位,男人成了社会生产的主要力量、财富的重要创造者。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剩余物品的出现,上古时期的公有制也转为了私有制,有了私有制,也就有了贫富两极的分化,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女人的统治就被财富值与武力值俱高的男人所颠覆,这样,女人为主导的母系社会一去不复返了。
三、东西方的“男贵女贱”发展史
从采集渔猎到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变化,奠定了男女第一次不平等的基础,后世的东西方文明演化各自走上了不同的路子,但男女这一步不平等现象依然得到深化。
先说东方。
夏商周时期,男人一夫多妻,社会制度严密,女性附属地位明显,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女权有所抬头,最典型的例子是《左传》记春秋女性参政者多达59例。到了汉初,更是女权兴起的年代。
汉惠帝死后,吕后曾临朝称制达八年,西汉这种所谓“母党专政”,“权在外家”的情形屡有发生,这大大提升了女子的社会地位。于**是,就出现了汉朝女子尊贵的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在汉朝,女子在政治上不但可以封侯,还可以拥有爵位和封邑,在生活上可以协议离婚,寡妇可以再嫁、情侣可以私奔,那真是一个开明的时代。
然而,西汉女子尊贵的现象,在东汉被狠狠的扼杀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是贯穿中国两千年政治历史的主线,皇权这边的重要帮手有外戚与宦官。而整个东汉,各种幼主继位然后英年早逝,几乎是外戚和宦官交替掌权,而在盐铁会议后已正式进入政治中心的儒家士人群体,就不得不轮番和外戚宦官恶战。
因此,在东汉,掌握了社会话语权的儒士们为了压制外戚专权,纷纷借打压女权为由打压外戚势力,就像西汉女权因吕后称制而兴,东汉女权也因外戚权斗而灭。
西汉寡妇再嫁很正常,东汉安帝开始,朝廷就开始褒奖“贞妇”,由儒家执笔,受到国家意志承认的《白虎通义》更明确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宣扬维护封建统治。其中,《白虎通义》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理论,开历史先河,对程朱理学影响深远,要女人战战兢兢做人做事的《女诫》也是东汉时期班昭写就的。
东汉还有另一个影响深远的东西,就是凤信仰和十二生肖。凤信仰源远流长,本是东夷族的图腾,上古民族大融合后,龙凤信仰遍布神州大地,如凤鸣岐山等瑞兆。到了秦汉,以龙代表皇帝,以凤代表皇后,但是到了东汉,为了打压皇后权威,摧毁外戚专权的迷信基础,凤信仰被儒士大削特削,最典型的就是成型于东汉的十二生肖,本来有龙有凤,但最后凤被改掉了,改成了十二生肖中的鸡。
落地凤凰不如鸡啊,如果不是东汉那轮打压女权的潮流,现在属鸡的人,应该是属凤的。
因涉及外戚权斗,东汉儒士一改西汉开明世风,对女权群起而攻之,东汉后,中国女权日渐式微的命运已无可挽回。
西方的女权式微,则是另一番情景,简单说说。
虽然雅典信奉的是智慧女神雅典娜,但希腊时代男女也不平等。希腊妇女地位低,即使平日出行也须有女奴陪伴,公民大会也不允许女人进入,女人没有投票权。而在希腊神话里,潘多拉是一个女人,她的匣子里装满了灾难,潘多拉神话形象代表了希腊文明对女人认知的潜意识。
即使是在雅典娜女神的雕像下,大哲学家柏拉图也是这样说道:“感谢上苍,让我生为希腊人而非外邦人,让我生为男人而非女人。”
——是不是很讽刺?
到了以基督教主导的中世纪,女性的地位就更不说了,在基督教的《圣经》中,女人只是男人的一条肋骨。中世纪,妇女没有独立的人格,被当做男子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品。女儿被当做父亲的私有财产。当少女受到伤害时,法律首先认为是父亲的财产受到了损失,应该进行赔偿。所以,少女无权决定自己的婚姻,父亲可以不征求她的意见把她许配出去。
基督教对女人最大的压迫,是剥夺了女人的受教育权,比儒家认为的“女子无才便是德”更严重的是,在中世纪的西方,能看书的女人,不是才女,而是巫女。
从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这段长达三百年的期间,全欧洲都陷入了女亚大审判的风暴当中。凡是被人指称是女巫的人,无论是真是假,都相继遭到逮捕,经过残酷的拷问逼供之后,再以火刑当众处死。
李清照还好生活在东方,如果是在中世纪的欧洲,估计烧的连渣都不剩了。
欧洲直到文艺复兴后,女权主义伴人文主义才有所发展。
从东西方女权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禁锢和基督教的压迫,是东西方女性不平等的重要历史根源。
四、工业革命——女权运动的发展契机
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最后解救女性的,不是圣人不是皇帝,不是政客不是侠客,而是一堆堆轰轰作响的生产机器。
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从农牧业生产方式转为工业生产方式,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进入了工厂劳作。以英国为例子,工业革命后,1870年到1900年间,妇女人口总数上升了48.7%,而妇女参加工作的人数则跃增了64%”。单在1851年的英国,占全国女性数量26.4%的妇女已经参加了工作,职业女性工作总数更是占据全国劳动力的30%。
虽然在工业社会的大分工下,女性因产假和体质的问题工作价值仍低于男性,但工业革命到底是提高了一大批女性的财富地位和社会地位。
轰轰作响了三百多年的工业机器,在世界各地开启了文明的现代化,将世界各地的女性吸收到现代化大生产中,而教育又和现代化生产相辅相成,工业革命后,教育不再是男性群体的特权,在财富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女权意识的觉醒下,女性全方位参政议政成为社会常态,可以说,工业化发展是过去几个世纪里女性地位提升的最大推动力。
好似一个轮回,当年在从渔猎转为农牧的重大转折中,女人跌落,男人上位,如今在农牧业转为工业的重大转折中,女人开始了奋勇直追。
五、文章小结
经济独立是一切独立的基础,思想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前提。
女性要觉醒,女权要兴起,就必然要在经济独立和思想自由上打好基础。
如今,工业革命已成为过去式,信息技术的革命为现在进行时,人工智能的革命为将来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普及,女性的社会参与度会不断提高,男女之间的差异会不断的缩小,特别是在有着千年男尊女卑传统的中国,需要补课的地方很多,中国的女权运动现在还处方兴未艾阶段。
岱岱:嗯,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消息……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