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推背》今何在?

上篇文章,我们深入分析了金批本推背图的3个卦,即37卦的武昌起义,和39卦的中日战争,以及众人皆传的44卦双羽四足。

其中,37卦和39卦的确有点玄乎,因为它们的确在事前预言准了,而44卦,经过上篇文章的缜密分析,得出了这两个论点:

  • 1、这不是我们现在的卦,是明朝朱棣的卦。
  • 2、这不是原版推背图的卦,是朱棣令人伪造的卦。

是的,所谓的“中国如今有圣人”,很大可能是靖难起兵、迁都北京的朱棣搞的政治宣传,为了消除天下人对他迁都的人心动摇,为了消解天下人对他造反夺位的不支持。

很遗憾,“双羽四足”这一盛世之卦,并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卦象。

那么,我们的如今,或者我们的未来之卦,有没有可能在金批本中找到呢?

岱岱没有把握,估计任何人也不敢说他有把握。

但岱岱尽力而为,试图拆解下面两个卦象。

是的,下面这两个卦,也许会比“双羽四足”更有趣。

一、第53卦  丙辰  乾下震上 大壮卦

谶曰 

关中天子 礼贤下士
顺天休命 半老有子

颂曰 

一个孝子自西来 
手握乾纲天下安 
域中两见旌旗美 
前人不及后人才

金圣叹注解:「此象有一秦姓名孝者,登极关中,控制南北,或以秦为国号,此一治也。」

IMG_256

这个卦,隐含了很多信息。

1、地点。

“关中天子”、“自西来、很明白的点出了地点,那就是关中陕西甘肃一带。

而且,图中是三个人围绕着一个禾苗,三人加上禾,就是一个大写的“秦”字,可见,陕西的可能性很大很大。

2、人物。

“半老有子”、“一个孝子自西来 ”,“半老有子”也是一个“孝”字,可见此人的确为孝子。

3、功绩

“礼贤下士、顺天休命”,“手握乾纲天下安 ”、“域中两见旌旗美 ”,说明这个人得到拥护,大权在手,而且“两见旌旗美”,说明他做成了两件大事,两件能让他名垂推背的大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卦的卦辞为乾下震上的大壮卦,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喻意“雷声响亮,声威大震”。

也就是说,他轰轰烈烈的干了一场。

4、字眼

这一卦中,没有明显的字谜,所以最后这一句,“前人不及后才“,显得格外重要。

“前人不及后人才”,何谓前人?何谓后人?是指他的前任做的没他好?

参考下卦中屡次出现的“孝”概念,“半老有子”、“一个孝子”,一般如前面的卦,只需要一处点出人物特性,而此处不惜用两处来点出此人的“孝”心。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分析,这个不及后人才的“前人”,并不是他的前任,更可能,是指他的父亲。

那么总结一下,就是:

  • 一个来自西北地方的孝子,受人拥护,顺应天意,大权在手,轰轰烈烈的干了一场,其中有两件大事让他名垂青史,导致他很有名的父亲也远远不如他。

嗯,至此,你们觉的是谁?

你们觉得他做成的那两件大事,会是什么?

言之已尽……

二、47卦 庚戌 坎下乾上 讼卦

这一卦,就是传的神乎其神的那卦,是的,众所纷纭的“来自田间第一人”,就出自此处。

谶曰 
偃武修文 紫薇星明
匹夫有责 一言为君

颂曰 
无王无帝定乾坤 
来自田间第一人 
好把旧书多读到 
义言一出见英明

金圣叹注解:「此象有贤君下士,豪杰来归之兆,盖辅助得人,而帝不居德,王不居功,蒸蒸然有无为而治之盛。此一治也。」

IMG_257

1、人物

很明显,“来自田间第一人”不仅说这个人来自民间,更是一个字谜,里面暗藏他的名字。

这个字谜可以有各种解释,如“王”、“奋”、“苗”、“東”等等。

而且,“来自”这个也可能有另一层用意,比如地名,如莱州、莱芜,莱阳、来凤等。

2、特性

图片是一个书架,加上“好把旧书多读多”的描述,可见,这是说此人是个读书人,很博学多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谶语的第一句是“偃武修文”,这句话有典故,出自《尚书》,指经历过战乱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该象的卦很有意思,坎下乾上的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故曰“讼卦”。

和“偃武修文”中的“偃武”不谋而合:经战乱后,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3、事迹

谶语中,“匹夫有责,一言为君”,加上“好把旧书多读到,义言一出见英明”,可以想见,富有责任心的此人,于国家大乱后横空出世,仗义尽言,并且“义言一出见”成功的安定了天下。

一介书生,还是一介来自民间的书生,凭什么能安定天下呢?

很明显,只能是理论工作了。

综上所述,这个卦可能说的,在一场大乱后,国家人心分裂,此时有一来自民间的博学之人,仗义直言,通过先进的理论工作,弥合社会缝隙,稳定国家民心,成功的振兴了国家。

这让岱岱不由的想到了之前写过的文章,那个**《新时代历史决议》……**

  • 难道是《新时代历史决议》的执笔人?

当然,这一切都是猜想,而世人对这卦的执念也很重,不少人认为这是什么紫薇圣人的预言,岱岱只能呵呵哒了。

对紫薇圣人这一说,岱岱是严重鄙视的,那个说法太侮辱人的智商了。

而田间第一人这个卦其实不难解,因为信息足够多,可就是因为信息足够多,所以可解的答案太多,以至于不知真假。

如很多人认为这卦是明朝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的卦。

王阳明之王字,应了“来自田间第一人”的字谜,且对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地方,就是龙场悟道,也就是贵州修文县,正应了“偃武修文”中的修文。

另,王阳明以一己之力平定了宁王叛乱,更对上了“偃武修文”和“无王无帝定乾坤”这两句。

也真因为王阳明平定了宁王判断,才有了谶语中的“紫微星明”。

而他博采古人之长而创立的心学,更是是“好把旧书多读到,义言一出见英明”诠释的淋漓尽致。

再加上从明朝从27卦到32卦,都没有出现王阳明卦,我们的确有很大理由认为,这卦是阳明之卦,不过顺序被打乱了,被调到后面成了47卦。

这个可能性是有的,而且很大。

不过很多人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因为很多人都心心念念地想做那个“紫微星明”的人,民众也寄希望于那个能救苦救难的“田间第一人”,紫微圣人这一荒唐之说便烂渣泛起,尘嚣之上。

如当年汶川大地震时,玄学界有人测出,汶川之灾,为圣人出世之预兆,“汶”字者,圣人出文也,“川”字者乃三竖,讲圣人是以三篇文章而得天下人心。

这个预言先在玄学界秘传,后来不知怎么的,被南方系的人得知,于是笔杆子动了歪心思,和一青年杂文写手共约大事,本来一直骂街调侃的杂文写手,一改常态,横空出世了三篇“雄文”,而南方系在旁更是大力摇旗呐喊,鼓动人心。

写到这里,一些人应该已经知道是什么事了。

是的,那就是韩寒《谈ge命》、《说min主》、《要zi由》的三篇博文,史称“韩三篇”。

笔杆子的水,深吧……

岱岱也没想到啊,都21世纪了,还有人玩这种“莫道石人一只眼”的把戏……

点透至此,你们还信那类“圣人出世”的理论吗?

IMG_258

三、文章小结

推背图写了三篇文章了,远远没有说完,更远远没法说完,一切玄妙,一切迷云,都就此搁笔吧。

毕竟,我们看到的各版本推背图,都不是李淳风袁天罡的原版推背图,只能瞎子摸象般的解谜。

岱岱对原版推背图,是很感兴趣的,真想看看古人中玄学最牛逼的那两个人,到底能牛逼到什么地步。

不过,大家也不要灰心,觉得原版推背图早已湮灭于世,岱岱估计,我们还是有可能找到那本推背图的,

是的,无价之宝的九鼎,很可能已经被秦始皇秘密销毁了,但无价的原版推背图,我们有可能,找的到。

在哪里?

答曰:武则天之陵墓,乾陵。

IMG_259

各位瓜友不要惊讶,先听岱岱的逻辑分析。

首先,推背图是李淳风袁天罡进献给唐太宗李世民的预言书,这本书政治属性强烈,很明显会被李世民收入了大内,根本流落不了民间,所以我们才看到,终整个唐朝史料,都没有多少推背图的资料留下来。

如第一篇文章所写,推背图最早的出处,还是敦煌出土的《大云经疏》上记载的“女主立正起唐”,讲武则天顺应天书,授命大唐。

而后面的史料都明确的记载,推背图于五代十国盛行,那个时代,上至南唐后蜀的君主,下至吴越百姓的人家,取名都按照推背图上的谶语取名。

为何湮灭于唐朝一代的推背图,会盛行于五代十国呢?

答案都写在了历史中:

  • 推背图之所以在五代时期盛行,是因为五代乱世,军阀混战,需要钱粮,唐朝的皇陵纷纷被军阀发掘,推背图才得以重见天日,并盛行于民间。

是的,推背图极有可能,也只有可能由大唐皇陵中出土,才会盛行于五代十国。

也就是说,推背图一开始,是皇陵的陪葬品。

最有可能是哪个皇陵的陪葬品?

很明显,收藏推背图的人,就是下令李淳风袁天罡编书的李世民,而出土了推背图的地方,就是李世民的皇陵昭陵。

IMG_260

五代时期的耀州刺史温韬,就将李世民的昭陵盗了,还将盗墓得到的珍宝写了份清单。

《新五代史·温韬传》记载:

  • 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
  • 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

“悉藏前世图书”、“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我们可以想见,《推背图》正是以如此方式,才得以重见天日,并盛行于五代。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李世民很看重《推背图》,因此将之特意的设为自己的陪葬品。

估计李世民也是想彻底掩埋这一天命奇书。

然而,神秘的推背图,除了贵为皇帝李世民看过推背图外,同为一国之君的武则天,肯定也看过推背图。

因此,敦煌经的经书上,才有了推背图预言大唐女主之言。

可想而知,武则天对这本证明了她天命合法性的推背图,会有多么喜欢看重。

那么,一个很奇妙想法来了。

李世民看重推背图,因此将它带入陵墓做陪葬品,武则天就不看重推背图吗?武则天就不会重新誊写一份原版推背图,并带入陵墓做她的陪葬品吗?

完全,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而庆幸的是,武则天的陵墓,乾陵,是大唐皇陵里唯一没有被成功盗墓的皇陵。

IMG_261

最有希望存有原版推背图的地方,就是武则天的乾陵了。

甚至天下第一书法的**《兰亭序》真迹**,都有可能埋在乾陵。

当年郭沫若一心向国家请命,要发掘乾陵,就是心心念念那幅《兰亭序》真迹。

然而,在相应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国家一直不让发掘乾陵。

所以,不仅是可能的《兰亭序》,还有可能的原版《推背图》,我们都无法一窥真迹。

文章的最后,岱岱写下这一比较乐观的念想,比较单纯的梦境……

也许,等相应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那一天,我们国家会组织乾陵的发掘考察,

也许,当我们打开尘封千年的乾陵地宫时,眼前的一切将令我们齐声惊叹。

也许,当我们打开乾陵的陪葬宝匣时,我们会看到一副字,和一本书。

也许,当我们徐徐打开那幅字的时候,名流青史誉满天下的《兰亭序》真迹,就这样,重见了天日。

那一刻,也许有人,早已眼含热泪。

也许,当我们徐徐翻开那一本书的时候,一个尘封了千年历史,牵动了无数后人心思,预言了百代兴衰治乱的天书,就这样,重见了天日。

那一刻,也许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呼喊:

“啊!《推背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