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友们,晚上好。

今天微博被封了,两个微博号都被封,应该是永封。

庆幸的是,大家入圈了,不会失联。

岱岱后续也不会用微博了,就公众号和瓜圈两个平台吧,明天9号,公众号吃瓜群众2021,会正式解封。

这几天,圈文写了很多时政,分析了很多事情,今天,换一下,我们聊一些理论。

今天,想和大家聊“政治的艺术”。

政治上,或者说管理中,常常有这样一幕,你是领导是boss,周边都提出一个相同的主张。

大部分人可能认为是动机一致所以主张相同,实则不然。

各方即使主张相同,也不代表他们动机一致。

而反过来,周边人提出的主张纷纷乱乱,各不相同,却可能有一个相同的动机。

举个例子。

曾国藩剿灭天平天国后,为什么不造反?

那时候,曾身边可是有很多人提出了相同的主张,鼓动曾国藩造反清廷,取而代之。

1、他的幕僚

曾的幕僚都是汉人知识分子,读圣贤书,自然有当国师的梦,这些人天天试探鼓动曾国藩造反。

2、他的部将

这帮人不是文化人,是大老粗,豁出命打仗不是为了救民于倒悬,只是为了钱钱钱。

江西江苏浙江这几个地方,常年是湘军和太平天国交战的地方,当地人说湘军抢钱抢的比太平天国还狠,特别是江西,江西巡抚还是曾国藩推上去的,因为抢钱太狠了都反目成仇撕逼了。

曾国藩知道底下人这样做不对,但他制止不了,因为制止了怕没人拼命打仗了。

这帮人也一直劝曾国藩把事干大,因为他们知道,仗打完了他们就没钱抢了,所以寄希望于曾国藩造反,占据半壁江山,他们就能有铁打的金饭碗。

打赢天平天国后,南京搜刮一空,劫掠的财富运上船运回湖南,船队连绵不绝,天下人都为之咋舌,湖南从此暴富,而曾国藩上报清廷说南京被太平天国挥霍完了,没有money,战利品一个都没给清廷,都让手下人瓜分。

武将们很怕,万一朝廷查下来,要追回那些财富怎么办,所以他们更劝曾国藩造反。

3、他的门生

曾的门生故吏很多,举荐上去,清廷都重用了,很多都有实权的。

这帮人叫曾国藩是恩师,算是盟友,没有劝他造反,但这样一看曾国藩就是势力浩大,完全可以有造反的根基,放大了曾国藩的造反野望。

4、外国人

清末,外国人对中国影响巨大,任何势力都免不了要和外国人打交道,没有外国人的支持任何势力都坐不稳。

外国有个洋枪队,一个西方的流浪泼皮,叫华尔的搞的,当雇佣军帮湘军打仗,为了也就是钱,太平天国覆灭后无仗可打就没钱可赚,所以华尔也劝只曾国藩造反,说曾国藩你要是造反,我洋枪队帮你当先锋。

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身边都是一片劝他造反的人,似乎曾造反才是顺应人心,不造反就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是这样吗?

上面说了,共同的主张背后,不一定是一条心。

曾国藩明白这一点,清廷也明白这一点。

所以清廷早早就有预备。

1、分化曾的部将

部将要造反,单纯就是图钱,担心清廷审查军饷开支,追责南京财富,如果清廷狠下手,那可能湘军部将就直接对曾国藩黄袍加身了。

所以清廷很明智。

全天下人都知道湘军搬空了南京的财富,长江上一眼望不见头的船装的全是钱,而曾上报朝廷说无所获,全天下人都说清廷要雷霆大怒。

然而,清廷没有。

清廷没有就南京财富一事有任何的追查,只下令追查了历年军饷,后来也无疾而终。

可以说,清廷对湘军将领肆无忌惮的抢钱行为,是睁只眼闭只眼。

清廷一这样搞,刚还说要造反的湘军将领,一下心安了。

这时候,曾国藩还能指望发了财要享受的他们陪他造反吗?

还有曾的门生故吏。

很早朝廷就担心曾国藩尾大不掉,咸丰皇帝听到湘军的战报很开心,旁边的太监说了一句:“这是个厉害的读书人,竟然还这样能打仗,恐怕不是社稷之福。”咸丰一下就沉默了。

清廷早早就有戒心的,但是为何要把曾国藩的门生故吏重用呢?

两个原因。

1、你的门生故吏我越重用,他们就越不会跟你造反。

你曾国藩当皇帝后,能给他们什么奖励?最高也就是封疆大吏了吧,难不成还能异姓王爷?

那行,这些你当皇帝后能给的,清廷都能给,也都给了。

是的,清廷那时候天下一半的各省巡抚,都是湖南人。

这些人看着,是曾国藩的人,但不会为曾国藩造反。

因为曾能给他们的,他们都从清廷那里拿到了。

曾还要九死一生冒险才能当皇帝,才能实现承诺,而他们现在都有了,所以他们就算是曾的人,也不可能陪曾造反。

2、我让他们当封疆大吏,是离你远远的封疆大吏。

对太平天国吃紧的时候,湘军人是江西江浙的巡抚,为了最大程度上支援湘军的作战。

一到了战争收尾阶段,那帮人都被调离了,去了四川去了陕西。

就是离你南京远远的,你就是打下南京要割土自立,那些门生故吏就是死脑筋愿意陪你造反,也没问题,他们离你远远的,无法给你足够的支持。

更不用说清廷还培养了左宗棠这个曾的老对头了。

所以,清廷重用曾国藩圈里的湖南人,天下一半省是湖南人巡抚,看起来是对曾的养虎为患,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上,却是起到了分化曾国藩造反势力的作用。

还有洋人。

洋枪队支持曾造反,不代表洋人支持曾造反。

洋枪队是雇佣军,他们是打仗赚钱,没仗打了是断财路。

而洋人的利益是通商赚钱,清廷是愿意通商的,中国内乱就是断洋人的财路。

所以要清醒的认识到,洋枪队的支持不等于洋人的支持。

这样一看,曾国藩周边的确是众口一词的鼓动造反,但实际上,各自有各自的打算。

也就幕僚文人,没有战斗力的文人,作着王佐之才梦的文人,会铁了心的支持他造反。

但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这样一看,很有趣了。

湘军这边看:

各自不同的动机,都汇聚成了同一个主张。

清廷一个个因人制宜的解决了:

共同的主张背后,并不是同一个动机,那就很好分化。

所以说,如果曾造反,以清廷那时的应对防备,基本都是鸟兽散。

曾国藩还好没造反,造反的话,他必死无疑。

岱岱今天举这个例子,就是以史为鉴,告诉大家看懂这个纷乱的世事。

现在,在热烈讨论对互联网的整顿,腾讯无可置疑的被抛出来。

作为共同的主张,这里头,有哪些人搞腾讯是因为不忘初心,有哪些人搞腾讯是同行冤家请动的。

这个我们要分得清。

同理的,面对德尔塔的高传染率,有些人提出了群体免疫的底线思维。

这里头,有人是真的对德尔塔认真分析觉得要有底线思维,还是有人抛出这个就是想断我国运?

还有,对互联网整顿的节骨眼,有人抛出高价奶粉电子烟这个那个的东西,里头有人是跟进路线的不忘初心,但也许有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一项主张,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对这个主张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更要明白,共同主张的背后,有可能是不同的动机。

看透本质后,再去想这项主张到底该如何抉择,才是万全之策。

如同曾国藩在身边一片造反的呼声中,保持了头脑清醒,最终没有选择造反,才最终成就了一代完人的结局。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们在管理工作和决策工作中,也应该多看这一步。

因为政治,就是最高级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