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写作有时候是一面镜子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涵柏。
今天,我们这场写作之旅就到终点站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原理、到方法、再到应用,我把对写作的理解,通过文字和音频交付给了你,饱含诚意,也饱含深情。当离别的钟声敲响,我想和你再次回到出发的起点,聊聊写作。
去年 10 月,极客时间平台的总编就开始跟我约这门课,当时我有过迟疑,觉得在一个目标用户主要是 IT 人士的平台上去聊写作,很难泛起水花。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就像我的工作一样,如果我写出来的新闻稿件是发到公众号上,那阅读量没有超过 10 万的话,挫败感就会袭来,就像李诚儒老师在《演员请就位》上说的如鲠在喉、如坐针毡的感觉一样。
所以,我纠结了很长时间,是否要接受这个邀约。直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我改变了一些想法。你可能会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我下定决心呢?
这和两件事有关。
第一件事发生在 2020 年 2 月 7 日的凌晨,被称为新冠肺炎“吹哨人”的李文亮离开人间。当初为了写稿,我去看了他的微博。没想到,在读着他的文字时,我的眼泪一颗颗往下掉,脑海里浮现出一位理科生在微博上尽情挥洒文字的可爱模样。
他钟爱武汉的秋天,在微博上写:武汉的秋天自有一股不热不冷的温柔,在这个季节里你能体会到最淅沥的细雨和最轻柔的风,当然你更能感受到落叶飘洒一地,踩上去咯吱咯吱响的美与心动。
在他的微博里,也能看到一位理科生表达爱意的真诚:我想和你互相浪费,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他逝世以后,有人称他为英雄,但字里行间都能看到他的“普通”。他会在微博上晒自己的体重,慎重其事地配上文字“真的不能再瘦下去了”。
看着这些,我在想,如果当时人们听从了他的声音,这一年的打开方式也许不会如此艰难。文字的意义,或者说表达的意义,在那一瞬间,我明白,它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第二件事,也是和逝者有关。从 1 月 23 日武汉封城,短短三十天里,至少有 6 位学者因新冠肺炎去世。在翻阅资料时,我看到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学家红凌教授的妻子写的一封信,她在信里写:“我的世界轰然倒塌,殡仪馆的车很忙,我在楼下等了 4 个小时,我抬头望着 10 楼跟你说话,我知道你在附近,一定看得见我,听得见我。”
一场瘟疫,阴阳相隔,一封短信,寄语深情。我想,如果红凌教授泉下有知,一定能读懂这其中的眷念。对他的妻子而言,这可能已是余生的寄托。
这两件事让我下定决心,开设了这样一门课程,我想和愿意了解、学习写作的朋友分享我的感受,也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会记录、精进表达。因为我们在记录自己的同时,也是在记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历史。
想通了这点,我对自己内心的那份桎梏有了新的想法。以前我觉得生活圈本有半径,我只能划定一个规整的圆,而一切的活动自应在这个自制的范围内,何必惊叹于种种圈外的“不明觉厉”。
现在,我想,我为什么不打破这种狭隘的“圈地”范围,无论我和你有着怎样不同的生活,服务于何种职业,但只要你和我的价值、关怀是相通的,写作就恰好能够打通这层隔阂。
希望我的专栏能给你这样一个选择,让你去了解文字世界的样子。实际上这也是写作的初衷。写作有时候是一面镜子,读者是照镜子的人。我们周围的许多事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体会的,但他可以照“镜子”,在读一个离他遥远的、和他生活完全是另一个样式的内容的时候,他可以在比照中发现自己,甚至可以产生与他所读内容的共鸣。而我们写作者,就是要找到这种相通的渠道,用各种方式擦亮这面镜子,让每个读者都能清晰地照到自己。
所以在构思这门课程的时候,我真的思考了很长时间,我希望我给出的这面镜子是明亮而美好的。我边构思边在想自己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回想自己到底是在哪一刻突然“开窍”了。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那个起点,也就是阅读。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蕴含着多种可能性的世界,人类必须在这个多元世界中通过阅读,开启视野、打开眼界,开创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我记得,当时极客时间的编辑和我聊天时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那些很会写的大咖是怎么记住这么多材料的?”
我的回答是,他们是理解了这些材料,只有当材料成为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所用。所以这才有了我们的第一课,如何让阅读真正帮到写作。而接下来的每堂课,我几乎都是按照同样的模式来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直击写作的痛点。
如今,这门课即将画上终点,不知道你是否开始有意识地去使用学到的技巧?看到好的文章是否会随时记录?是否避开了那些写作误区?是否学会了谋划主题、搭建结构?
如果你已经出发了,那么恭喜你,改变已经从点滴开始。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事情能一蹴而就,一步一步地来,总能在未来的某一刻开花结果,怕的就是半途而废,以及不愿改变。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热爱写作,想以此谋生,那就请保持对一切事物的敏感、好奇,培养自己的韧性,毕竟慢工才能出细活啊。
还记得我们这门课的基调吗?**师傅领进门,我们一起学。**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初心。撰写专栏的过程,也是自我再学习的过程,是对过往经验的归纳和反思。有时候,它甚至可以成为我打破瓶颈的手段。
就好比我每次看到大家在留言区里写下的文字,我都会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疑惑、认知模式和思考途径,而我也能从其中收获很多新的东西。这也应了初心未改吧。
所以,我要感谢每一位陪伴我的同学,谢谢你们的支持、理解。你们的留言,我会再去看一遍,少部分没有来得及回复的作业,我会一一给予建议。同时,我也想再提个小小的要求,空闲时你可以再打开这个专栏重新看看,把其中提到的技巧、方法和知识真正变成符合你特质的东西。
不要嫌我啰嗦,孔子讲,“可与言而不语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也就是说:可以和他谈的话,你却不和他说,你就会失去这个朋友;不可以和他谈的话,你却和他说了,就是说错了话。智慧的人既不会失去朋友,也不会说错话。
就是这样,这个专栏所有的内容包括现在的啰嗦,都是我应该和你反复去聊的,否则也就会失去你们这群真诚的朋友。或许,在现实生活中,你我的人生永远不会相交,但在此刻,我希望这门《人人都用得上的写作课》能成为那面镜子,打通你我的隔阂。
在应用篇里,我提到了热点、软文、演讲和故事,但没有提到诗歌。那既然是写作课,我们就用一首诗歌来结束这场写作之旅吧!
最后,我想说,专栏虽然结课了,但我们的友谊还在。如果你有任何疑惑,或者不一样的见解,记得留言给我,我会一直去看。
另外,对于这门课程,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告诉我,我准备了毕业专属问卷来记录大家的反馈,期待你来!我们再会!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