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_手把手教你设计一次成功的实验(上)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刘津。
今天我们进入了第五个模块:小小实验让增长稳稳落地。
这一讲我们来学习如何设计并执行一次成功的实验,由于内容较多,会分为上下两讲。
想做好一个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分别是分解实验变量、多维度排列优先级、可视化时间安排、量化结果并复盘。**为什么这几点这么重要呢?我想通过一个“题外”的故事来为你解释。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曾经很普通的女生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用短短一个假期的时间从班里的“差生”逆袭成优等生,并陆续考上了清华、哈佛的故事。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我阅读完了她的学习方法。
读完之后,我发现其实她的方法和精益闭环如出一辙:先定大目标,然后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关键事项,结合时间轴(相当于优先级)列出完整计划,再把计划贴在家里明显的位置提醒自己。就这样,仅仅经过一个暑假,她就脱胎换骨,成绩由原来的中下游变成了前几名。大家都对她的变化感到十分震惊。
她是这样解释的:成功不仅需要清晰的目标,还要把目标化成一个个可量化、可实现的阶段性“待办事项”。不仅知道要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做,时刻关注自己的表现,时刻看到自己的进步,自然就不再迷茫。
另外,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把时间规划和待办事项结合到一起,让自己既有清晰的目标和具体事项安排,又有明确的时间。
最后,把这些内容写在卧室的白板上,抬头就能看到;或者设成手机屏保,每次用手机都能看到。这是源自心理学上的“曝光效应”。也就是多看目标,多提醒自己目标的存在,越看就越想实现,不断刺激我们的情绪和斗志。
这个思路让我感触很深,最初我们的用户增长设计团队也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支持团队,工作质量一般、效率也不高。但是使用精益闭环的思路后,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领导刮目相看,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增加很多额外的工作量。
也许你的工作一开始就顺风顺水,这时你很可能不会去思考什么问题,只以为一切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但当你开始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并回头分析自己的行为时,你才有可能明白:好的方法真的是可以让普通人快速逆袭的。
下面我就逐一介绍一下实验的要点。
分解实验变量
首先是分解实验变量,这个在前面已经讲了不少了。常见的有单变量测试和多变量测试。
单变量测试的应用很好理解,比如说我们这次单独测试按钮颜色,其他的都不改变。那么按钮颜色就是单独的测试变量。即便你要测无数种颜色,这也是一个单变量测试。
多变量测试就是同时测试多种变量,像我在第 31 讲里提到的“唤醒沉睡用户”的案例,就是多变量测试。
如果还拿优化按钮样式来举例,那么通过分解,你可以考虑优化按钮颜色、位置、形状。如果优化其中一种,就是单变量测试;如果同时优化两种或三种,就是多变量测试。
在每个变量下面,我们还需要再细分测试变量。比如按钮颜色,可以分解出 a1 红色;a2 绿色;a3 蓝色……按钮位置,可以分解出 b1 上方;b2 中部;b3 底部……按钮形状,可以分解出 c1 直角;c2 圆角……
假如我们同时选择按钮颜色和位置这两个变量做测试,那么就需要交叉所有的小变量组合,其中有: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一共 9 种组合。
当然这里只是个示例,给你展示如何分解变量做测试。但如果真的是优化界面,我是不建议用这种机械的方式来测试的。很多公司或个人太过推崇实验文化 , **而越来越不愿意动脑去思考。**实际上,实验只能从已知的组合中挑出最好的,却不能帮助我们探索未知。所以,我们还是尽量要用洞察 + 验证的方式来做增长。
还记得我在第 28 讲举过的营销落地页的例子吗?当时只是讲了最基础的设计思路,优化了界面风格及内容。后来我们一直在持续优化,提出了更多的假设并进行分解。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如何能源源不断地提出假设和分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轮头脑风暴,模拟用户看到这个页面的场景(前提是我们之前已经做了深入的用户调研),思考他希望看到什么、他想到了什么、希望听到什么、可能会说些什么……然后提炼出用户痛点和用户诉求。
接下来我们把用户诉求提炼成几个典型的分类,这些分类就是三级假设;再把其它内容分别摆放进对应的分类位置里,这些内容就是每个假设下面分解出来的具体事项。
如果是传统的设计思路,可能会根据实现难度排列优先级,然后全部优化后进行开发。但在这里,我们需要先经历一轮又一轮的筛选机制。
多维度排列优先级
首先,是看指标,即这些内容是否可以提升指标;如果比较确定,则保留进测试计划;如果认为不能(比如根据过往实验经验)则删除。
其次,是看提升指标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大的排在前面,可能性小的排在后面。
再次,是秉持“从大到小”的思路,先做大优化,再做小细节优化。
最后,是看实现难度。对于 H5 页面来说,这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按照这几个维度去筛选并排列优先级,并标出序号,比如 a1、a2、a3……b1、b2、b3……
当然对于大神来说,也许并不需要这么麻烦,他可以很快地根据前期洞察想到提升指标的假设。但如果是一群普通人打增长持久战,那就需要这种成体系的方法了。
结合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使用单变量测试的方式,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到底什么情况下能够提升指标,什么情况下不能。比如 a1 代表“查看用户评论”,那就可以做个 AB 测试,A 版本可查看用户评论,B 版本保持不变。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确“查看用户评论”的功能是否能够提升转化。
这引出了两个新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做 AB 测试应该切多少量;另一个问题是什么情况下用单变量测试,什么情况下用多变量测试。
为了谨慎,一般我们不会五五分做 AB 测试,而是切出一个较小的渠道,或较小的量级来进行测试,如果实验效果不错再切出更多的流量测试。比如,可以先保持 90% 的流量不变,剩下的 10% 流量里各切 5% 进行 AB 测试。当然也得看总量,一般来说 AB 测试要保证每个样本量上千。如果想要更严谨的话,可以进行置信区间的计算,这个我们在下一讲会具体介绍。
至于什么情况用单变量测试,什么情况用多变量测试,我认为也是要综合来看。如果**变量之间有强烈的关联,那么就需要多变量测试。**比如唤醒沉睡用户的案例,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时间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唤醒,很明显这些大变量之间有极强的关联性,是无法独立测试的。另外就是看产品发展阶段,**越到成熟期越推荐单变量测试,**因为我们需要精细化的考量独立因素对最终指标的影响。
思考题
你可以尝试做一个实验计划,分解出待测试的事项并排列优先级。
欢迎把你的思考和疑问通过留言分享出来,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如果你觉得有所收获,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