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__大厂的围城:你想进去,我想逃离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炒炒。
今天,是我们的一次加餐课,我主要是想在你的学习之余,和你聊聊“大厂和小厂”这个话题。
在最近的留言里,我发现,很多小伙伴都和我反应了一个问题,说自己是小厂,没有交互设计师、体验设计师这个岗位,自己就是个画图的,啥都要干。最重要的是,没有系统的成长路径,就算是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懂得了很多知识点,还是进不了大厂,怎么办?
即使最近大厂猝死新闻频发,但是依然挡不住很多小伙伴想进大厂的心。我工作这么久了,即使自己现在是某银行体验团队的负责人,我发现,还是过去的腾讯设计师的头衔更好用。
为什么这么多人挤破了头,也想进大厂?其实,这是一种执念,一种我要进大厂的执念。因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进大厂才是自己人生改变命运的契机,一定要抓住。
那么,大厂真的值得进吗?
为什么大厂那么香?
我们先来定义一下大厂,方便我们对齐信息。
大厂,有多大?在我的意识里就是,员工人数超过一万、上市的、增长型的、有钱的、有互联网属性的公司,都叫做大厂,比如腾讯、华为、阿里、字节、拼多多等。
加入大厂有什么好处?
第一,就是钱多。多到什么程度,我不敢说,毕竟发钱的不是我。但是从我自己的个人经历来看,就是年薪包养活一个家庭是可以的。
第二,牛人多,是真的多。因为,能进来大厂的都是在专业上有自己见解,且技术很过硬的人。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能够帮助你很快地成长。而且这些人的学习能力很强,在这样一个快速学习的氛围中,你自己的成长会非常快。
第三,改变世界的机会。是不是听起来挺玄幻的,但是的确是真的。之前有个创业界的段子是说,如果投资人问你,如果腾讯要“借鉴”你的想法,你怎么办?
虽然只是个段子,但是的确从侧面说明,大厂想做一个事情,钱多、资源多、推动快,只要启动,产品就一定能出来,不会出现缺钱项目就夭折了,项目很难推动的情况。倘若你有一天也有了一个项目,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微信”,你是不是就有机会去改变这个世界?
第四,福利好。其实这个倒是不用说,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了。什么食堂、班车、节假日福利等等,还有一个福利就是规范,有法律保证,有人文关怀。
是的,关于大厂的好处,还是很值得拎出来说说的。毕竟,有很多小公司确实无法做到跟大公司一样的福利保证。有个朋友就跟我分享过他之前在一个小公司的故事。
这个公司是个小厂,对员工极其苛刻。比如说,不仅上班和下班要打卡,就连中午午休也要打卡,就是为了严格把控午休的 1 个半小时。到了晚上,还要扣除掉 6 点到 7 点吃晚饭的时间,从 7 点开始,才能算加班,累计加班 4 小时才可以抵消迟到 5 分钟。
新员工入职 3 个月,也就是转正之前,还要自费交社保,不自费的话,自己也可以找地方挂靠社保,社保按照最低公司缴费。后来,这个公司跟自家的产品总监闹翻了,产品总监跟这个公司打官司的时候,公司方居然表示,产品经理月薪就应该给最低工资 2200 元。
虽然大家出来工作,都是为了实现人生梦想的,谁又会在意那么一点社保呢?但是,人家年薪百万的产品总监来你这里,月薪只有 2200 元,股票期权啥都没有,难道他就是当代活雷锋?
所以,有的时候,倒不是大厂有多香,而是小厂实在是令人心寒。但其实,也是无可奈何。
因为,我个人也是创业过的,所以,我知道小公司最大的目标就是——活下来。
活下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找爸爸”,也就是找到一个大腿,这样你活下来可能就不愁了。但这个公司的核心能力就变成了关系的经营管理能力,也就是说,核心点在老板的个人能力上。
倘若不是大的公司,那么设计师的成长体系就很难系统化。比如说,现在某个手机大厂有一个周边供应商 a 厂,虽然 a 厂的固定设计师可以接触到大厂的规范、要求,但是 a 厂为了活下来,一定是会拼命降低成本的,例如用 996 福报去要求员工,却给着清洁工阿姨的工资。
于是,a 厂的设计师会疲于奔命,没时间、没精力、也没机会去系统地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提过来的需求基本都是上午给需求,晚上交付;一个接一个,没有喘息的时间。
老板也不懂设计,嘴巴里喊着,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但是,实际上用人的时候都是把设计师当作美工使用。有的时候,作为设计师,就算你明知道这样不对,你却不知道哪里可以改进。
最可怕的消耗是,长时间 保持 这样的状态,会磨灭了你想成为一个优秀体验设计师的梦想。
进大厂要具备什么能力?
从大厂和小厂出来的设计师,差距真的会很大吗?
我以目前我的团队为例,从腾讯过来的设计师,无论是系统方法论、还是产出的规范性、抑或是沟通的有效性,的确都要更好一些。而从小厂出来的同学,相对来说,路子比较野,流程相对不规范,职能边界的概念也不是特别清晰,做得也不是很深。
既然如此,想进大厂,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要有职能分工的意识
我在招人的过程中,经常会收到一些简历,应聘交互设计、体验设计。
可是作品里几乎都是偏视觉的内容,没有看见诸如用户研究、竞品分析、流程分析、设计策略、逻辑思辨等相关的内容。但是,放进视觉岗位,又觉得其视觉表现能力也有些欠缺。
所以,我们需要很清晰地知道一件事,就是大厂对这些岗位还是有核心能力要求的。这里你可以回看下咱们的“02 | 交互设计师可以被产品经理替代吗?”
视觉的要求就更不用说了,既然要做视觉,那么作品里,至少要有那种看起来可以眼前一亮的视觉呈现作品,同时,还能表现你的审美、你的创意、你的生活情趣。
有的小伙伴留言说,没有交互设计、体验设计这个分工。
那么,我给你的建议是,先 去 具备 目标 岗位的思维、思辨能力,并在工作中不断 地 去实践、提升自己在 目标 岗位上的 能力项 , 打磨 岗位的 核心能力。把每一个自己参与的或者主导的项目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经营,有意识地 去经营自己的能力。
要做到职责清晰、边界模糊,对自己的能力要心中有数,要会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拆解。后面,我会在课程的“11 | 设计师的能力可以量化吗?”这一讲中,具体展开讲。
要有专业度
专业的反义词是业余,专业其实从某一种层面上说来,是对比出来的。
还记得我们在“03 | 你画像中的用户是真的还是假的?”中举的例子吗?小 A 和小 C 两个人同时做用户画像,但是,因为小 C 在整理个人属性信息时,有意识地把信息指标和产品属性做了取舍,保留了和产品场景关联性较大的信息,剔除了一些和产品场景没有任何联系的信息。
所以,我们说,小 C 的 Persona 会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这就是专业。
如何让自己更专业,就是要先评估自己、找到短板、制定目标、找出问题、反复练习,反复复盘,只有这样,你才能一天比一天更专业,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声,有一席之地。
有一句名言:你想成为什么人,要先活成那样的人。
你可以人不在大厂,但是 你 要先知道大厂要什么人,然后自己先去成为这样的人。
30 岁了,我还有机会进大厂吗?
可能你会问了,和小厂比,大厂那么好,为什么大厂的人会想着干两年就走了?
因为担心有命挣钱没命花!996 是不是福报,我不知道,但是在大厂,你想拿高薪水,一定会伴随高压力高工作强度的。这天下哪有什么白来的午餐,所有命运的馈赠都是有标价的。
在这样随随便便就年薪百万的岗位里,小伙伴除了工作和过劳肥,几乎一无所有。
还有一个原因是世界那么大,我还一点都没看看。当我的小伙伴跟我说西藏的美时,我的段子是一个接一个,但是除了想象中的段子,我双眼未曾见过真正西藏的蓝天白云的,更不用说尝尝那个仓央嘉措的小情人的酥油茶是什么味儿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晋升困难。
高手遍地都是,都为这个公司的高速发展作出了贡献,领导岗位就这么几个,必须等到合适的机会、有坑了,你才有机会晋升。专业晋级的具体细节,我们也会在后面的课程讨论。
不过,年轻的时候,你总要尝试努力着进一次大厂,哪怕是为了开阔眼界,或者拓展思路,就算你只是为了体验一下,证明自己的实力,我都鼓励你进一次。
也有小伙伴留言说,我 30 岁了,一直在小厂,还有机会进大厂吗?
在互联网公司,如果是技术岗,在我的理解中,设计其实也是技术的一个分支,要看你是否具备不可替代的技术实力。如果是 leader 岗,那可能性比较小,除非有奇迹。
现在,大部分大厂有学历要求、过去成绩要求。所以,没学历的话,我建议去念个优秀的在职研究生;没成绩的,我建议可以找机会整点成绩,系统地让自己专业能力成长起来。
即使到了 30 岁,我们依然有机会进大厂,只要你能同步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不过,还有一个点,就是 b 端产品、证券、银行等偏传统行业的,对大龄设计师相对友好。
之前,我看过一份财报说,美国的 70% 互联网行业的营收都是由 b 端撑起来的,而中国互联网 10% 都不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的机会变少,企业的增量也在逐渐往内部提效、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如果你实在觉得冲刺大厂太难,可以考虑一下多关注偏传统行业的设计机会,说不定机会就在下一个路口等着你呢。
有句老话,叫“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但是,你把未经打磨的金子放黑屋子里试试,是发不了光的!金子不是发光体,是需要有光源被折射才能发光,这个光源就是好的平台。打磨好自己,成为折射光的利器,等待机会来临,就能闪耀。
在我的想法中,设计职场有三种打开方式——设计管理、设计专家、设计变现。说人话就是走管理路线、走设计专家路线和设计创业路线,这个话题很大,所以我也有本书《设计职场的三种打开方式》,你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关注下。
总的来说,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目标很重要。将“更好的自己”这个目标量化拆解下,定个 1 年计划、1 个季度计划等,并努力实现每一阶段的目标,就是有效成长。
大道至简,徐徐图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