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__分布式计算模式之Actor:一门甩锅的艺术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聂鹏程。今天,我来继续带你打卡分布式核心技术。
我在前两篇文章中,带你一起学习了 MapReduce 和 Stream 计算模式,相信你对批处理和流计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这两种计算模式对数据的处理方式不同,但都是以特定数据类型(分别对应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作为计算维度。
在接下来两篇文章中,我将从计算过程或处理过程的维度,与你介绍另外两种分布式计算模式,即 Actor 和流水线。分布式计算的本质就是在分布式环境下,多个进程协同完成一件复杂的事情,但每个进程各司其职,完成自己的工作后,再交给其他进程去完成其他工作。当然,对于没有依赖的工作,进程间是可以并行执行的。
你是不是想说,分布式进程那么多,如果需要开发者自己去维护每个进程之间的数据、状态等信息,这个开发量可不是一般得大,而且特别容易出错。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开发者只关注自己的逻辑呢?
答案是肯定的,Actor 计算模式就能满足你的需求。也就是说,你可以把数据、状态等都扔给 Actor。这是不是“一门甩锅的艺术”呢?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打卡分布式计算模式中的 Actor 模式。
什么是 Actor?
在第 10 篇文章“分布式体系结构之非集中式结构:众生平等”中,我曾提到 Akka 框架基于 Actor 模型,提供了一个用于构建可扩展的、弹性的、快速响应的应用程序的平台。
其中,Actor 类似于一个“黑盒”对象,封装了自己的状态和行为,使得其他 Actor 无法直接观察到它的状态,调用它的行为。多个 Actor 之间通过消息进行通信,这种消息类似于电子邮箱中的邮件。Actor 接收到消息之后,才会根据消息去执行计算操作。
那么,**Actor 模型又是什么呢?**Actor 模型,代表一种分布式并行计算模型。这种模型有自己的一套规则,规定了 Actor 的内部计算逻辑,以及多个 Actor 之间的通信规则。在 Actor 模型里,每个 Actor 相当于系统中的一个组件,都是基本的计算单元。
Actor 模型的计算方式与传统面向对象编程模型(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OOP)类似,一个对象接收到一个方法的调用请求(类似于一个消息),从而去执行该方法。
但是,OOP 因为数据封装在一个对象中,不能被外部访问,当多个外部对象通过方法调用方式,即同步方式进行访问时,会存在死锁、竞争等问题,无法满足分布式系统的高并发性需求。而 Actor 模型通过消息通信,采用的是异步方式,克服了 OOP 的局限性,适用于高并发的分布式系统。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你现在定义了三个对象 A、B 和 C,对象 C 中有一个函数 Function,现在对象 A 和对象 B 同时调用对象 C 中的 Function,此时对象 C 中的 Function 就成为了我们在第 3 篇文章“分布式互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中提到的共享资源,有可能会存在竞争、死锁等问题。
而对于 Actor 模式,对象 A、B 和 C 对应着 Actor A、Actor B 和 Actor C,当 Actor A 和 Actor B 需要执行 Actor C 中的 Function 逻辑时,Actor A 和 Actor B 会将消息发送给 Actor C,Actor C 的消息队列存储着 Actor A 和 Actor B 的消息,然后根据消息的先后顺序,执行 Function 即可。
也就是说,Actor 模式采用了异步模式,并且每个 Actor 封装了自己的数据、方法等,解决了 OOP 存在的死锁、竞争等问题。
Actor 计算模式
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看 Actor 计算模式吧。如下图所示,描述了具有 3 个 Actor 的 Actor 模型。
可以看到,Actor 模型的三要素是状态、行为和消息,有一个很流行的等式:Actor 模型 =(状态 + 行为)+ 消息。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三要素的具体含义吧。
- 状态(State)。Actor 的状态指的是,Actor 组件本身的信息,相当于 OOP 对象中的属性。Actor 的状态会受 Actor 自身行为的影响,且只能被自己修改。
- 行为(Behavior)。Actor 的行为指的是,Actor 的计算处理操作,相当于 OOP 对象中的成员函数。Actor 之间不能直接调用其他 Actor 的计算逻辑。Actor 只有收到消息才会触发自身的计算行为。
- 消息(Mail)。Actor 的消息以邮件形式在多个 Actor 之间通信传递,每个 Actor 会有一个自己的邮箱(MailBox),用于接收来自其他 Actor 的消息,因此 Actor 模型中的消息也称为邮件。一般情况下,对于邮箱里面的消息,Actor 是按照消息达到的先后顺序(FIFO)进行读取和处理的。
了解了 Actor 的三要素后,我们再一起看下 Actor 的工作原理吧。
Actor 工作原理
为了方便你理解 Actor 的工作原理,我会通过讲述 3 个 Actor 之间基于消息和消息队列的工作流程进行说明。这 3 个 Actor 的工作流程,如下所示。
- Actor1 和 Actor3 先后向 Actor2 发送消息,消息被依次放入 Actor2 的 MailBox 队列的队尾 ;
- Actor2 从 MailBox 队列的队首依次取出消息执行相应的操作,由于 Actor1 先把消息发送给 Actor2,因此 Actor2 先处理 Actor1 的消息;
- Actor2 处理完 Actor1 的消息后,更新内部状态,并且向其他 Actor 发送消息,然后处理 Actor3 发送的消息。
了解了 Actor 之间的消息交互和处理流程,我再以一个具体案例和你详细解读一下 Actor 之间的消息传递过程吧。
我们已经知道,在系统中,不同的组件 / 模块可以视为不同的 Actor。现在有一个执行神经网络的应用,其中有两个组件 A 和 B,分别表示数据处理模块和模型训练模块。假设,我们可以将组件 A 和 B 看作两个 Actor,训练过程中的数据可以通过消息进行传递。如上图所示,完整的消息传输过程为:
- 组件 A 创建一个 Actor System,用来创建并管理多个 Actor。
- 组件 A 产生 QuoteRequest 消息(即 mail 消息,比如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并将其发送给 ActorRef。ActorRef 是 Actor System 创建的组件 B 对应 Actor 的一个代理。
- ActorRef 将消息(经过数据处理后的数据)传输给 Message Dispatcher 模块。Message Dispatcher 类似于快递的中转站,负责接收和转发消息。
- Message Dispatcher 将消息(数据处理后的数据)加入组件 B 的 MailBox 队列的队尾。
- Message Dispatcher 将 MailBox 加入线程。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 MailBox 是线程时,才能处理 MailBox 中的消息。
- 组件 B 的 MailBox 将队首消息(数据)取出并删除,队首消息交给组件 B 处理,进行模型训练。
Actor 关键特征
通过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 Actor 的通信机制与日常的邮件通信非常类似。因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出 Actor 模型的一些特点:
- **实现了更高级的抽象。**我在前面提到过,Actor 与 OOP 对象类似,封装了状态和行为。但是,Actor 之间是异步通信的,多个 Actor 可以独立运行且不会被干扰,解决了 OOP 存在的竞争问题。
- **非阻塞性。**在 Actor 模型中,Actor 之间是异步通信的,所以当一个 Actor 发送信息给另外一个 Actor 之后,无需等待响应,发送完信息之后可以在本地继续运行其他任务。也就是说,Actor 模型通过引入消息传递机制,从而避免了阻塞。
- 无需使用锁。Actor 从 MailBox 中一次只能读取一个消息,也就是说,Actor 内部只能同时处理一个消息,是一个天然的互斥锁,所以无需额外对代码加锁。
- **并发度高。**每个 Actor 只需处理本地 MailBox 的消息,因此多个 Actor 可以并行地工作,从而提高整个分布式系统的并行处理能力。
- **易扩展。**每个 Actor 都可以创建多个 Actor,从而减轻单个 Actor 的工作负载。当本地 Actor 处理不过来的时候,可以在远程节点上启动 Actor 然后转发消息过去。
虽然 Actor 模型有上述的诸多优点,但它并不适用于分布式领域中所有的应用平台或计算框架。因为,Actor 模型还存在如下一些不足之处:
- Actor 提供了模块和封装,但缺少继承和分层,这使得即使多个 Actor 之间有公共逻辑或代码部分,都必须在每个 Actor 中重写这部分代码,也就是说重用性小,业务逻辑的改变会导致整体代码的重写。
- Actor 可以动态创建多个 Actor,使得整个 Actor 模型的行为不断变化,因此在工程中不易实现 Actor 模型。此外,增加 Actor 的同时,也会增加系统开销。
- Actor 模型不适用于对消息处理顺序有严格要求的系统。因为在 Actor 模型中,消息均为异步消息,无法确定每个消息的执行顺序。虽然可以通过阻塞 Actor 去解决顺序问题,但显然,会严重影响 Actor 模型的任务处理效率。
尽管 Actor 模型在需要同步处理的应用等场景具有局限性,但它在异步场景中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 Actor 目前都应用在哪些地方吧。
Actor 模型的应用
Actor 模型在 1973 年被提出,已广泛应用在多种框架和语言中。可以说,很多框架或语言支持 Actor 编程模型,是为了给开发者提供一个通用的编程框架,让用户可以聚焦到自己的业务逻辑上,而不用像面向对象等编程模型那样需要关心死锁、竞争等问题。
那么,到底有哪些框架或语言支持 Actor 编程模型呢?将下来,我就和你列举几个典型的框架或语言吧,以方便你参考。
- Erlang/OTP。Erlang 是一种通用的、面向并发的编程语言,使用 Erlang 编写分布式应用比较简单,而 OTP 就是 Erlang 技术栈中的标准库。Actor 模型在 Erlang 语言中得到广泛支持和应用,其他语言的 Actor 逻辑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参照了 Erlang 的模式。实现了 Actor 模型逻辑的 Erlang/OTP,可以用于构建一个开发和运行时环境,从而实现分布式、实时的、高可用性的系统。
- Akka。Akka 是一个为 Java 和 Scala 构建高度并发、分布式和弹性的消息驱动应用程序的工具包。Akka 框架基于 Actor 模型,提供了一个用于构建可扩展的、弹性的、快速响应的应用程序的平台。通过使用 Actors 和 Streams 技术,Akka 为用户提供了多个服务器,使用户更有效地使用服务器资源并构建可扩展的系统。
- Quasar (Java) 。Quasar 是一个开源的 JVM 库,极大地简化了高度并发软件的创建。Quasar 在线程实现时,参考了 Actor 模型,采用异步编程逻辑,从而为 JVM 提供了高性能、轻量级的线程,可以用在 Java 和 Kotlin 编程语言中。
知识扩展:Akka 中 Actor 之间的通信可靠性是通过 Akka 集群来保证的,那么 Akka 集群是如何检测节点故障的呢?
在第 10 篇文章“分布式体系结构之非集中式结构:众生平等”中,我与你介绍了 Akka 集群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架构,比如现在集群中有 n 个节点,这 n 个节点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节点之间采用心跳的方式判断该节点是否故障,但未采用集中式架构中的心跳检测方法。
Akka 集群中的故障检测方法是,集群中每个节点被 k 个节点通过心跳进行监控,比如 k = 3,节点 1 被节点 2、节点 3 和节点 4 通过心跳监控,当节点 2 发现节点 1 心跳不可达时,就会标记节点 1 为不可达(unreachable),并且将节点 1 为不可达的信息通过 Gossip 传递给集群中的其他节点,这样集群中所有节点均可知道节点 1 不可达。
其中,k 个节点的选择方式是,将集群中每个节点计算一个哈希值,然后基于哈希值,将所有节点组成一个哈希环(比如,从小到大的顺序),最后根据哈希环,针对每个节点逆时针或顺时针选择 k 个临近节点作为监控节点。
总结
接下来,我们小结一下吧。今天,我与你介绍了分布式计算中,一门甩锅的计算模型,即 Actor 模型。
首先,我介绍了什么是 Actor 模型以及 Actor 模型的三要素,包括状态、行为和消息。
其次,我介绍了 Actor 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例介绍了 Actor 之间通过消息及消息队列进行异步通信的流程,以便于你进一步理解 Actor 的工作原理。
最后,我为你介绍了几个当前支持 Actor 编程模型的框架和语言,以便于你在需要采用 Actor 模型编程时做一个参考。
最后,我再通过一张思维导图来归纳一下今天的核心知识点吧。
著名的 Erlang 并发编程语言,以及 Akka 这一分布式计算框架都实现了 Actor 模型的计算逻辑。因此,即使你在之前未曾接触过 Actor 模型,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也可以根据开源的 Erlang 或 Akka 项目,去更深刻地理解 Actor 模型了,加油!
思考题
Actor 是否可以采用阻塞方式去运行呢,原因是什么呢?
我是聂鹏程,感谢你的收听,欢迎你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分享你的观点,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阅读。我们下期再会!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