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OKR规划法TeamLeader怎么做团队规划
文章目录
23 | OKR规划法:Team Leader 怎么做团队规划?
你好,我是华仔。
上一讲我介绍了 KPI 的问题和 OKR 的优势,你一定很想知道:OKR 到底要怎么用呢?
其实,用 OKR 做规划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P9/P10 级别的业务负责人针对整条业务线做业务规划。
第二个阶段是,P7/P8 级别的 Team Leader 针对专业团队做团队规划。
你可能会想,做团队规划,是不是只要了解第二阶段就行了呢?然而并不是这样,P7/P8 的 TL 同样要了解第一阶段。
因为你只有理解业务规划背后的逻辑,才能做出与之匹配的团队规划。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公司,当你的级别到了 P7+,就有机会参与业务规划的讨论的原因。
这一讲我就会为你介绍,在这两个阶段怎么使用 OKR 规划法来做规划。
阶段一:业务规划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阶段,业务规划。
第一步:聚焦业务目标(O)
业务规划的第一步是聚焦业务目标,也就是 O。
聚焦是 OKR 规划法的第一核心理念,也是 OKR 和 KPI 在做法上的核心区别之一。
业务负责人(有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决策团队)使用 OKR 进行规划的时候,要在众多可以选择的方向中,挑出最重要的几个,一般不超过 3 个。
而如果使用 KPI,很多人的进行规划的时候,就是简单地把一些指标的数值分别增加一点。
这就是使用 OKR 规划的优势:聚焦于最重要的事情,争取形成合力和突破。因为目标太多会导致资源投入分散,难以形成突破,形象点说,10 个 60 分的目标不如一个 100 分的目标。
这一步看上去很简单,但其实它是整个 OKR 规划过程中最难的一步。
我参加过很多次业务目标通晒大会,在介绍业务规划的 P9/P10 级别的负责人中,几乎每次都有人被挑战,甚至被批评得很惨。
而业务线内部讨论业务目标时候,也会经常发生激烈的争执,如果争执不下,就只能更高级别的老板来拍板做决定,但其实老板也是凭感觉和经验来拍板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做业务规划有两个很大的难点:
一是你面对的环境和处理的信息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竞品的策略、行业的动态和用户的心理,这些都没法通过数据确切地体现,不管是谁,都只能靠推断甚至是猜测,不可能百分之百保证准确性。
二是就算在条件和信息上达成一致,但不同的人制定规划的时候判断和选择的标准也是不同的。比如说你知道了竞品的策略,那么现在要跟它贴身短打、正面硬刚呢,还是要避其锋芒、错位竞争呢?其实各有各的道理,谁对谁错,可能只有事后诸葛亮才知道。
因为业务规划存在这么大的困难,所以你千万不要觉得 OKR 规划法是包治百病、一用就见效的灵丹妙药。
毕竟方法本身不能取代经验,你还是得在工作中摸爬滚打,慢慢积累经验,加深对业务的理解才行。
不过,聚焦业务目标过程中的互怼和争执,本身也是一个澄清和完善的过程。总的来说,OKR 规划法还是比其他方法(比如 KPI 规划法)更有逻辑,更有说服力。
聚焦的目标可以是定性描述的,比如“提升用户满意度”,也可以是可衡量的,比如“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通常情况下不要求量化。因为 KR 中会有具体的数据描述,在目标中你只要把数据的意义提炼出来就行了。
如果你一定要在目标中体现数据,也是可以的,具体来说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 KR 中直接拆解目标中的数据,KR 的数据总和大于或者等于目标中的数据,比如:
O:新增用户数 2000 万 KR1:短视频平台买量拉新 1000 万 KR2:开发新业务拉新 600 万 KR3:通过与其它平台换量拉新 500 万
第二种是在 KR 中添加辅助的指标,比如:
O:新增用户数 2000 万 KR1:新增用户数 2000 万 KR2:投入资金不超过 1 亿 KR3:新用户月留存率不低于 40%
第二步:分解关键结果(KR)
聚焦业务目标之后,第二步是分解关键结果,也就是 KR。对于每个目标,业务负责人都要提出 3~5 个 KR。
这些 KR 一方面是用来评判目标有没有实现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为了实现目标,可能要做的具体事情的范围。
比如业务 KR 说“新增用户数 2000 万”,那么下面的团队可能就会进一步分解出“短视频平台买量 xx 万”“开发新业务拉新 xx 万”之类的工作。
所以 KR 太多不行,比如你列了 10 条,对应的事情太多,会导致精力和资源分散,难以形成突破。
而且 KR 太少也不行,比如你只列 1 条,这既说明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各种实现目标的方法,也会导致衡量标准太单一,最后可能会为了追求短期的单个数据指标而忽视业务长远的发展。
比如曾经有业务把“新增用户数 xx 万”作为唯一的 KR,于是下面的 P7/P8 执行的时候只管砸钱买量,不管用户质量。
结果到了年底一看,新增用户数是达标了,但是支出远远超出预算,用户留存率也很差;第二年严格控制预算之后,新增用户数立马被打回原形,用户活跃率更是远远不达标。
所以,业务目标有没有实现,我们需要综合 3~5 个 KR 一起来判断。
上一讲我提到过,KR 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可以量化的 KPI,比如“用户量增长 100 万”;另一种是虽然不能量化但是可以衡量的里程碑,比如“2021 年 6 月实现千人千面功能”。
所以 KR 不能采取定性的描述,像“用户量大幅增长”这样肯定是不合格的,因为不可衡量。
对于可以量化的 KR,关键在于具体的数值应该定多少,太低了看起来没有挑战,太高了看起来没有希望,但具体定多少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来说,可以参考历史数据、竞品数据或行业数据,也可以举全公司之力来定一个非常有挑战的目标值。
阶段二:团队规划
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阶段,团队规划。
第一步:对齐业务 OKR
团队规划的第一步是对齐业务规划的 OKR。
对齐是 OKR 规划的第二核心理念,也是 OKR 和 KPI 在做法上的另一个核心区别。
下一级的 Team Leader 要对照上一级业务 OKR,看看自己的团队能够贡献什么价值和力量,从而让整个公司“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假设现在业务规划的 OKR 是:
O:总用户数达到行业第一 KR1:新增用户数 2000 万 KR2:投入资金不超过 1 亿 KR3:新用户月留存率不低于 40%
那么如果你是技术团队的 TL,要怎么对齐呢?
首先,针对 KR1,技术团队能做的包括“降低 App 包大小”“SEO 优化”“开发某某新业务”和“开发小程序”等。
其次,针对 KR2,技术团队能做的不多,除非运营明确说“某个大渠道的 ROI 偏低,主要原因是包太大影响转化”,这时你就可以直接把解决问题作为团队的目标。
最后,针对 KR3,技术团队能做的包括“优化用户体验”“新用户连续签到奖励”和“新用户引导”等。
你可以看到,光是对照业务规划的一个 OKR,我们就能够想到很多关联的事情。按照同样的思路,再对照其他的 OKR 继续分析,把想到的事情分类整合排序形成自己团队的 OKR,对齐业务 OKR 的工作就完成了。
当然,对齐的过程同样需要“聚焦”,你的判断和选择同样得是有逻辑的,不能把所有关联的事情全部都罗列出来去做。
比如刚才这个例子中,针对 KR3“新用户月留存率不低于 40%”,你想到了可以通过“优化用户体验”这个技术手段来提升新用户留存率。
但是,“用户体验”真的是影响新用户留存的关键因素吗?这就需要论证了。你不能简单地摆出“提升用户体验肯定可以提升用户留存”这样的大道理,而是应该通过数据分析或者用户调研的结果来证明它们的逻辑关系。
第二步:补充专业 OKR
对齐业务 OKR 之后,团队规划的第二步是补充专业 OKR。
如果说对齐业务 OKR 是自上而下的传导,那么补充专业 OKR 就是自下而上的提炼。TL 要结合业务目标和团队情况,提出专业上的 OKR,和业务上的 OKR 共同组成团队完整的 OKR。
以技术团队为例,假设现在的业务系统问题比较多,团队成员要花很多时间来处理各种线上问题。
虽然因为团队成员的能力很强,所以最终这些问题没有对业务直接产生什么影响,但是站在整个团队角度来看,这会降低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长期这样就会影响正常的版本开发进度。
针对这种情况,TL 可能需要提炼一个专业目标:季度线上问题平均数量从 XX 减少到 YY。
这样的目标很难通过对齐得到,只能由技术团队自己提出来。
自上而下的传导需要很强的业务理解能力,而自下而上的提炼需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这两种能力相辅相成,用 OKR 做团队规划的时候缺一不可。
所以,OKR 规划法对于 TL 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举例:技术团队的 OKR 是怎么诞生的
假设某个技术团队负责一款电商 App 的技术工作,现在,我们通过一个完整的例子看看这个团队的 OKR 是怎么诞生的。
第一,业务负责人确定 2021 上半年的业务目标,其中之一是用户量增长(具体来说是增长到行业第三)。
第二,业务负责人分解 KR,比如针对用户量增长这个目标,业务负责人分解出了 3 个 KR,具体如下:
第三,技术团队 TL 拿到业务规划的 OKR 之后,进行对齐。
KR1 是“用户量增长 4000 万”,乍一看好像和技术团队没有太大关系,但实际上这就是技术团队需要基于业务来思考技术的一个典型 KR。
TL 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业务的目标:哪些技术指标和用户增长量有关,它们跟哪些技术有关,团队现在具备这些技术吗,还有没有优化的空间?
比如影响用户增长量的一些技术指标,就包括“安装包大小”“App 启动时间”“App 崩溃率”和“App 耗电情况”等。
经过分析,TL 认为目前的安装包太大,并且 App 启动时间较长,于是提出了 2 条对应的 KR:
1. App 安装包从 20M 缩减到 8M
2. App 启动时间从 2s 优化到 500ms
KR2 是“买量支出不超过 10 亿”,一般来说这跟技术团队的关系不大,不需要关注。
但是 TL 了解到,现在运营的系统无法评估每个渠道买量效果,所以他增加了 1 条对应的 KR:
3. 新增渠道质量监测功能
这也反映出,技术团队 TL 如果能了解更多的业务信息,就可以为业务做出更大的贡献。
KR3 是“推出新业务 A”,TL 把它直接变成了自己团队的 1 条 KR:
4. 推出新业务 A
TL 再继续对齐业务规划的其他 OKR,又得到了 2 条对应的 KR:
5. 改版 B 业务
6. 后端服务器接口平均响应时间从 60ms 提升到 30ms
然后,他对这 6 条 KR 进行分类整合排序,归纳出了 2 个目标:
O1:优化技术指标,提升用户体验
O2:保证关键业务和功能上线
所以,TL 通过对齐业务 OKR 得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四,技术团队 TL 结合业务目标和团队情况,补充专业 OKR。
当前阶段在技术上有没有重点要做的事情呢?TL 经过思考发现,要实现用户增长,就需要做很多新的尝试性的功能,但是团队目前的版本节奏比较慢,原因是因为版本多而测试环境不足。
为了解决测试环境不足导致版本等待等问题,他得出了一个目标:
O3:提升测试效率
为此,他也分解出了几个 KR:
1. 添加 4 台测试环境机器
2. 引入 Docker,支持一台机器搭建 20 套环境
3. 一键生成全套测试环境
于是,他补充了一个专业上的 OKR,如下图所示:
TL 将业务上的 OKR 和专业上的 OKR 结合起来,就得到了团队完整的 OKR,团队规划也就做好了。
看完这个例子,我想你已经对 OKR 规划法的使用建立了整体的认知。不过你对 OKR 可能还有一些疑问,接下来,我就针对两个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常见问题
问题一:如果用 OKR 规划法,要怎么做绩效考核呢?
美国硅谷的很多科技公司都用 OKR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介绍 OKR 的文章往往都会说 OKR 和绩效考核无关。
比如 Facebook 的绩效考核方式是 360 度环评,也就是通过多人打分的方式来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目前来看,中国公司推广这种考核方式的可能性似乎不大。那么如果推行 OKR,绩效考核要怎么做呢,难道还要引入另外一套机制吗?
其实我之前提到过,KR 的两种形式,KPI 和里程碑,都要求是可以衡量的。所以,根据 OKR 本身来做绩效考核并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像考核 KPI 一样来考核 KR。
如果是 KPI 形式的 KR,就是看数值有没有达标,跟原定目标相差多少;
如果是里程碑形式的 KR,就是看事情有没有在规定的时间节点高质量地完成。
为了方便考核,我们甚至可以在制定 KR 的时候,就直接将结果的等级包含进去,比如:
KR1:用户量增长 1000 万(合格);用户量增长 2000 万(良好);用户量增长 3000 万(优秀)
不过在做 OKR 绩效考核的时候,还有可能出现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KR 都做到了,但是目标没有实现。
比如我们假设曹操专车的业务目标是“超越滴滴”,KR 是订单数增长 200%,但到了年底盘点一看,订单数增长 300%,超额完成,但行业第一还是滴滴。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OKR 的关键是实现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团队人员的绩效不会太高。
第二张情况是,KR 没有做到,但是目标实现了。
比如某电商 App 的业务目标是“成为行业第三”,年底盘点一看,发现 KR 没达成,但是确实成为了行业第三。
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我们就要继续分情况讨论,看看目标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如果是因为竞争对手都不给力,全靠同行衬托得好,那么这种情况下团队人员的绩效也不会特别高。
但是如果是因为一开始的 KR 确实定得太高,团队为了实现目标,没有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盲目地追求数据指标上,那么这其实是值得肯定的。
而如果是因为外部的不可抗力,比如突发疫情或国际政策变化,团队及时放弃年初制定的 KR,探索出了新的路径来实现目标,那么这就更加值得激励了。
问题二:OKR 规划法可以用来做个人规划吗?
虽然宣传 OKR 的文章一般都会声明 OKR 同样适合个人做规划,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如果是 P7/P8/P9 级别且带了团队的技术主管,个人的规划就是团队的规划,使用 OKR 来做个人规划其实就是团队规划。
对于 P5/P6/P7 级别没有带团队的技术人员来说,使用 OKR 来做个人规划比较别扭,原因在于这个级别的技术人员更多的是执行团队主管安排的任务,自己能掌控的规划内容并不多。
小结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
OKR 规划的第一个阶段是 P9/P10 级别的业务负责人针对整条业务线做业务规划,先聚焦业务目标(O),在分解关键成果(KR)。
OKR 规划的第二个阶段是 P7/P8 级别的 Team Leader 针对专业团队做团队规划,先对齐业务 OKR,再补充专业 OKR。
聚焦是 OKR 的第一核心理念,对齐是 OKR 的第二核心理念,它们也是 OKR 和 KPI 在做法上的核心区别。
思考题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学完这一讲之后,你能不能尝试制定一下团队的半年 OKR 呢?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