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 管理四象限:小白要怎么快速入门带团队?

你好,我是华仔。

业务和管理是技术人员晋升到高级别的基石。前三讲我分别介绍了三种学习业务的方式,分别适合三种不同级别。扫除了业务上的障碍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管理上的困境。

我曾经参加过内部的 Team Leader 管理交流会议。不同的 TL 分享自己对管理的理解,各种说法都有:

有人推荐樊登的《可复制的领导力》,但是感觉有些方法不太适合这家公司。

有人特别崇拜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强调管理一定要做好员工激励,但是也有人反对说一线 TL 根本没有任正非那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怎么激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有人认为谷歌的《重新定义团队》强调人性化管理和创造力,非常适合互联网公司,但也有人认为谷歌的方法在国内的环境中很难落地。

有人很坦诚地直接说,其实自己对管理并没有什么理解,反而有很多疑惑。最核心的疑问就是,自己从一个技术高手变成管理者之后,不知道管理者要做什么事情,感觉就是天天开会。这个回答反而引起了现场很多人的共鸣。

的确,新晋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人可能自己去看一些管理的书籍进行学习,但是对于学习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适合当前团队其实也是心存疑虑。

其实,无论你采用谁的管理方法,变化的只是理念和技巧,管理的工作范畴本身是不变的。

所以这一讲我会为你介绍一种管理思维框架,叫管理四象限。它可以帮助你快速地明确管理的工作范畴,从 0 到 1 地搭建自己的管理视野,知道自己成为管理者之后到底要做什么。

管理四象限

管理四象限的整体思路是,从管理的手段和范围来进行拆解,手段有两类,管和理,范围有两个,人和事,它们组合就得到了四个象限。

“管”有一定的“强制”含义,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从上往下压;“理”有一定的“辅助”含义,可以形象的理解为从下往上托,两个手段缺一不可。

如果你只“管”不“理”,就是把团队当成你往上爬的工具和台阶,这样团队的凝聚力往往不高,人心不太稳定;如果你只“理”不“管”,团队做事很可能就没有章法,战斗力往往不高。

“人”就是团队的成员,管理就是想方设法发挥出人最大的潜能;“事”就是团队要做的事情,管理就是想方设法带领团队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拿到更好的结果,这也是晋升原则中“价值原则”的一个体现。

综上所述,整个管理工作可以拆解为四个象限:管事、管人、理事和理人,如下图所示:

每个象限都分别对应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接下来我逐一讲解。

管事

管事包括三个部分,团队规划、团队执行和团队汇报。

1. 团队规划

团队规划是指,制定团队一定周期内的目标和主要事项。

通常情况下,P9 以下的管理者需要基于上级管理者的规划以及团队自己的情况,制定半年或者一年规划。这对于新晋管理者来说是最大的一项挑战,具体规划方法可以参考第 23 讲的 OKR 规划法。

2. 团队执行

团队执行是指,将团队规划的事项落地,包括人力安排、时间安排、进度跟踪和问题处理等。

有的事项需要管理者亲自执行,有的需要安排骨干人员执行,但不管由谁来执行,管理者都是最终结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执行方法可以参考第 24 讲的 3C 方案设计法和第 25 讲的 PDCA 执行法。

3. 团队汇报

团队汇报是指,归纳总结团队的工作情况,将信息反馈给上级。

有些人觉得,只要带领团队把事情做好,上级肯定能看到,用不着专门汇报;也有些人害怕如果回答不出上级问的问题,会让上级觉得自己能力不行,所以不敢主动汇报。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汇报对于个人和团队的绩效评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管理者的成长也有很大的意义,具体汇报方法可以参考第 29 讲的金字塔汇报法。

管人

管人包括三个部分:团队构建、团队运作和团队考核。

1. 团队构建

团队构建是指,如何打造符合业务发展需要的团队。

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团队构建就是把 Head Count 招满,HC 不够就招聘,有人离职就补招。

实际上,招聘只是团队构建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优化、人员汰换和团队梯队设计这些事情也很重要,你需要持续不断地对团队进行打磨。

比如团队刚组建的时候,为了让业务快速跑起来,可能会先放低招聘要求,迅速招一些 P6 甚至 P5 的同学;等到基本走向正轨,就会招一些 P7 来提升团队战斗力,并且划分一些虚拟小组,提高团队运作效率。而如果你照搬谷歌的招聘方法,只想招最优秀的人,结果可能就是一个人都招不到,连基本的工作都完不成。

2. 团队运作

团队运作是指,通过制定团队的标准流程和奖惩机制等,让团队成员做事更加规范、更有效率。

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特点,你可以结合自己团队的情况来补充一些团队内部的流程机制,但是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要盲目学习其他公司的方法,比如华为管理法、谷歌管理法,因为它们本身可能和公司层面的机制是冲突的。

二是不要盲目地搞“新官上任三把火”,因为任何管理措施都是有成本的,不是越多越好,不合理的措施不但不能体现水平,反而会得不偿失,搞得怨声载道。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某管理者新官上任,强制要求所有团队成员提前 30 分钟打卡上班。但是因为赶上早高峰,为了这 30 分钟,大家路上耗时更多,每天至少要早起 1 个小时。结果很多人精神状态变差,工作效率反而降低,最后这项制度也慢慢地不了了之了。

3. 团队考核

团队考核是指,确定每个团队成员的绩效。

由于“僧多粥少”的客观情况,团队考核也是让绝大部分管理者最头疼的事情之一。而且,因为文化和制度的差异,不同公司在考核上做法也不完全相同,很难总结出通用的具体方法。

总的来说,管理者需要在熟悉公司文化和制度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在平时的工作中了解下属的实际工作状态和内容,在考核时做到实事求是,基于事实判断,避免拍脑袋凭感觉来进行评价。否则等到做绩效沟通的时候,你发现没法得到认可,很容易被下属用各种事实“打脸”。

理事

理事包括三个部分,风险管理、问题处理和资源协调。

1.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提前识别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

P9 以下的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风险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核心人员流失,它导致很多重要工作无法开展,所以你需要提前培养核心人员的备份人员,搭建合理的团队梯度。

另一类是项目进度太紧,它导致质量低下、团队士气低下和团队摩擦增多等问题,你可以通过提前招聘、借调人员和据理力争修改项目计划或者项目范围等方式来应对。

新晋管理者对于风险管理往往会有一个疑虑:风险只是有可能发生,又不是一定会发生,如果没有发生,那么各种预防措施岂不是白白浪费了?

其实不用担心,大部分措施都不会浪费,比如就算核心人员没有流失,备份人员的培养也是有价值的;即使项目进度没那么紧,招来的人也可以先安排做其他事情。

当然,风险管理也不是说要求草木皆兵,看到 0.1% 的可能性就要大动干戈。具体怎么做,要靠你自己权衡判断了。

2. 问题处理

问题处理是指,解决团队已经发生的各种问题,比如人员变动、团队成员之间有矛盾、项目延迟和线上出现严重事故等。

问题处理和风险管理看起来有点类似,但风险管理侧重主动预防,问题处理是被动响应。风险管理只能从概率上降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无法彻底杜绝问题,所以问题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新晋管理者都害怕遇到问题,一出问题就很紧张,要么大张旗鼓地给团队加上各种流程规范制度,导致条条框框越来越多,团队成员做事畏首畏尾;要么一出问题就把责任全部甩给下属,严厉地批评和惩罚,导致团队成员士气低落、工作状态不好。

对于管理者来说,正确的做法是,一方面要认识到出问题的必然性,力求不要出大问题,容忍部分小问题,认真地分析问题,谨慎地制定流程规范;另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是任何团队问题的第一责任人,你可以指出下属做的不足的地方,但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下属。

3. 资源协调

资源协调是指,申请各种团队需要的资源,比如申请多几台手机用于测试,申请新的服务器搭建环境,申请外包来临时支援项目等。

这些事情没什么难度,但是有时候对于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在很多公司,资源只能由主管来申请,某些情况下资源不够,也可能还需要主管依靠自己的关系网借调。

理人

1.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是指,通过举行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强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让团队成员相互之间更加了解和信任,同时释放工作压力。

常见的团队建设活动有聚餐、轰趴、户外运动和旅游等,大部分公司在团建方面也有一些制度规范和经费支持。

很多管理者把团建等同于聚餐,完全没有考虑过其他方式,这样的团建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也有的管理者不知道什么样团建频率比较合适,频率太低担心不够,太高又怕影响工作和生活。

通常情况下,平均每个季度组织一次团建就足够了。我个人建议每半年组织一次中等规模的团建(一天时间,户外活动和拓展训练等),每一年组织一次大型团建(四天,旅游等),其余安排小规模的团建(4 个小时,聚餐和体育活动等)就行了。

2. 团队培养

团队培养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团队成员的能力,让团队成员既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也能够逐步晋升到更高的级别。

团队培养也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但在实践中经常被忽视,因为团队培养的投入很明显,但产出却不明显。如果团队工作比较繁重,最先缩减的往往就是团队培养相关的事情。

常见的培养手段有以下 4 种:

定向自主学习:管理者指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团队成员自主学习,到了计划的时间后进行检查。这种方式比较适合 P5/P6 成员的培养,比如 TL 指定某几个团队成员在 3 个月内学习设计模式,然后让他们统一给团队做培训或分享。

培训:根据团队需要安排相关培训,包括业务培训、技术培训、晋升培训等。这种方式适合大部分团队成员。

以战代练:通过带着成员做或者授权成员负责某个事项,让对方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边做边学,以战代练。这种方式适合培养团队核心人员,尤其是对于有晋升需求的骨干人员,应该优先安排对晋升有帮助的工作任务。

技术交流:提供一些技术交流的机会,让团队成员能够开拓技术视野,认识更多业界同行,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比如参加技术大会和技术交流会议等。这种方式适合培养团队核心人员,一般要求 P7+ 以上的级别。

3. 团队激励

团队激励是指,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和战斗力,让团队更有激情和效率。

常见的激励的手段包括,发表一篇激情四射的演说、在失败的时候鼓舞团队、在成功的时候由衷的表扬团队、给团队成员颁发一些奖项等。

从中长期来看,最有效的激励手段还是带领团队拿到结果和绩效。否则,没有结果的承诺就变成了画大饼,没有结果的鼓舞就变成了大忽悠,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甚至可能还有反效果。

管理核心原则:要事优先

管理四象限的 12 类工作已经基本能够覆盖管理的方方面面。就算你之前对管理没有系统的概念,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地进行团队管理。这些经验虽说不能保证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但是能够让你做到八九不离十,在管理上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这 12 类工作看起来很多,但并不是让你平均用力。你需要结合业务和团队的现状,判断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更重要,优先处理当前重要的事情,这是管理的核心原则:要事优先。

正常来说,你应该在一个周期内(至少半年以上)只关注不超过 3 件的重要事情,这些事情都应该是你通过 OKR 方法基于业务目标拆解出来的,比如:

某个新业务刚成立的时候,团队构建是最重要的,团队建设就没那么关键了,因为此时人都没几个(可能打麻将都凑不够一桌),当务之急是尽快把人招到。

当团队人员基本稳定后,团队培养就变得更加重要了,团队构建可能相比就没那么重要了。

对于一个刚经历挫折的团队,团队建设和团队激励可能就更加重要,而团队运作和培养就可以暂时缓一缓。

对于 P8/P9 级别的管理者来说,由于基本上负责了某条技术线,团队规划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对于 P6/P7 级别的管理者来说,核心还是带领团队完成任务,团队执行就比团队规划更加重要。

小结

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这一讲的重点内容。

管理四象限的整体思路是,从管理的手段和范围来进行拆解。手段有两类,管和理,范围有两个,人和事,它们组合就得到了管事、管人、理事和理人这四个象限。

管事包括团队规划、团队执行和团队汇报;管人包括团队构建、团队运作和团队考核;理事包括风险管理、问题处理和资源协调;理人包括团队建设、团队培养和团队激励。这 12 类工作已经涵盖了管理的方方面面。

管理的核心原则是,要事优先,结合业务和团队等现状,判断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更重要,优先处理当前重要的事情。

思考题

这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最后,留一道课后思考题给你吧。如果你有带团队的经验,对照一下本文的内容,你觉得哪里做得还不够?如果你没有带团队经验,你可以看看你的 TL 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欢迎你把答案写到留言区,和我一起讨论。相信经过深度思考的回答,也会让你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