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串讲(三)__安全防御工具:如何选择和规划公司的安全防御体系?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何为舟。“安全防御工具”模块讲完了,今天,我还是通过一篇串讲,带你复习巩固这一模块的内容。
在这个模块中,我们重点讲解了常见的安全防御工具和手段。这些工具和手段包括:安全标准和框架、防火墙、WAF、IDS、RASP、SIEM 和 SDL 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为公司提供了防御攻击和发现漏洞的能力,也是公司安全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然这些工具和手段已经这么成熟了,是不是直接使用它们在公司的环境中“跑一跑”就万事大吉了呢?据我了解,确实有部分公司是这么做的,而且这么做下来之后,还能够通过等保测评。
但是,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安全防御工具只是工具,最终好不好用,还是取决于人。只有对安全工具进行合理地选择和规划,我们才能搭建出最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防御体系。
接下来,我就结合几个典型的安全场景来和你聊一聊,在不同安全场景下,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公司的安全防御体系。
场景一:公司发展初期,没有真实的攻击发生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安全场景:公司刚刚成立,业务还在发展初期。这时,黑客还没有注意到业务的存在,没有真实的攻击发生。
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领导仍然有安全意识,愿意投入一定精力去发展安全,那在这样的公司做安全就十分幸运了。
在这个场景中,安全的发展有五个明显的优势。
- 业务体量小:业务在发展初期,不论是功能逻辑、代码量还是服务器环境都不复杂。这时,开展威胁评估工作十分简单。同时,由于对外的入口少,安全防御也很容易做到全面覆盖。
- 用户量少:我们在使用业务的用户还比较少的时候,做出安全改动,那公司要考虑的用户影响也比较小。这个时候,我们推动安全工作面临的阻力也就小很多。
- 开发人员少:业务初期可能只有不超过十个人的开发团队。在这样一个小的团队中,我们可以通过深度沟通的方式,来推动安全培训和安全制度的落地。
- 领导支持:业务初期就考虑安全,也反映了领导对安全的认可和重视。从一开始就是自上而下进行安全发展,也就更容易为安全争取到各类资源投入。
- 安全需求不急迫:业务知名度不高,还没有黑客注意,所以严格来说,是不存在真实的安全威胁的。我们完全可以按部就班,从基础开始一步步搭建安全防御体系。
在这样不紧迫且有足够推动力的情况下,安全建设的最优方案,一定是从基础开始做起。那么,安全的基础工作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安全制度。因为一切安全问题的根源其实都是人。比如,由于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导致的安全漏洞,懒惰疏忽导致的安全误操作等。所以,安全建设的第一步,是通过规章制度规范化人的操作行为,避免安全漏洞的产生。
对于开发工作来说,SDL 就是一个不错的参考。先进行深度的安全培训,然后在开发的各个环节中嵌入安全需求和工作,最终保持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对于管理工作来说,等保中的 5 类安全管理内容,ISO27001 中的安全策略、安全组织等,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我们可以从这些标准中选取合适的细则(如安全机构的组成和职责等),来组成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因为人员较少且领导支持,所以落地安全制度也相对容易。我们可以在落实安全制度的过程中,根据需求引用各种安全防御工具。比如:在安全制度中,如果要求对网络和设备进行隔离,那我们就使用防火墙;如果要求有集中的安全管控,那我们就使用 SIEM;如果对数据安全作要求,那我们就使用 DLP 等。
最终,随着公司的发展,安全制度也会随之调整,公司的安全防御体系,也会根据安全制度逐渐完善。
场景二:公司发展中后期,没有真实的攻击发生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第二个安全场景: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业务已经逐渐成熟,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这个时候,可能业务中数据的价值还不是很高,所以仍然没有受到黑客的攻击,或者,只有初级的黑客在练手,没有对公司造成真实的影响。
如果公司因为发展有了安全的合规需求(比如,公司想要上市、或者客户有安全考虑等),就要开始考虑投入资源发展安全了。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继续利用上一个场景中的方法,基于安全制度来建设安全防御体系呢?当然是不可以的。
事实上,这个场景中的安全条件和上一个场景完全相反:业务大、用户多、开发多、领导不完全支持和有紧迫的安全需求。所以,这些条件就成为了安全发展的阻力。也就是说,我们仍然可以制定安全制度,但是,安全制度还是会因为阻力过大而无法落地。
为了更好地落地安全制度,我们可以从可见收益最大的方向入手,表明安全工作的有效性,说服领导和同事支持安全的发展。那么,可见收益最大的安全工作有哪些呢?
一般来说,发现安全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安全测试。没有安全介入和培训的开发工作,必然会存在各种安全漏洞。如果我们能通过加入安全测试环节,检测出这些安全漏洞,就非常有说服力了。
另一种发现安全问题的直接方法是安全演练。如果我们想要测试员工的安全意识,就可以发送内部钓鱼邮件;如果我们想要找出线上应用的缺陷,就可以发起一次安全渗透攻击;如果我们想要找出管理或运维上的不足,就可以模拟一次内鬼入侵事件。
这些演练的最终结果,往往会让领导意识到安全问题的严重性。这样一来,你再针对这些发现的问题,引用各种安全防御工具或者手段就顺利很多了。
除了安全测试和安全演练,满足合规需求是很多公司领导唯一关心的指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依据法律法规开展安全工作了。比如说:
- 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和系统日志留存大于 6 个月
- 数据安全审查时要求对密码、隐私信息等关键数据进行分类、加密存储
- 为了通过等级保护的评测,引入各类安全防御工具
有了这些有规可依的强需求,我们推动公司投入资源进行对应的安全建设也就底气十足了。
这些可见收益最大的安全工作,可以让安全部门在公司站住脚,让安全得到公司领导的认可。但需要注意的是,它们还不足以实现一个成熟的公司安全防御体系。所以,当安全部门在公司立住脚跟之后,我们还是要根据具体的安全问题,逐渐完善公司的安全防御体系,以点带面推动公司的安全发展。
场景三:有真实攻击发生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比较常见的安全场景:公司已经因为黑客的攻击,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这时,公司就不得已要开始投入资源,建设安全防御体系了。
在这个场景中,安全工作是以一种“救火”的状态开始的。一般来说,”救火“的过程是这样的:出现了黑客的攻击,安全人员去分析攻击路径,发现安全漏洞,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修复。比如说,在发现黑客是利用了某个应用的 Web 漏洞发起攻击之后,安全人员就会直接修复相应的漏洞。
持续救火对安全的发展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我们需要在“救火”的过程中,逐步升级我们的工具。
我们还是以 Web 攻击为例。最开始修复这个 Web 漏洞的时候,我们可能是直接找到对应的开发人员,告诉他们怎么修改。但我们很快意识到,可能还有很多 Web 漏洞没有被发现。为了快速填补大部分的 Web 漏洞,我们就需要考虑投入精力去做一个 WAF 了。
随着 WAF 的落地,针对 Web 的攻击大大减少,会转而出现更深层次的攻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考虑推广 RASP,从更底层的地方拦截黑客的攻击。如果有合适的契机,我更建议你推广 SDL,更进一步避免漏洞的产生。
总之,在这个场景中,最常见的安全防御体系的发展方式就是:先快再好。也就是先选择最容易部署落地的防御工具和手段(比如,防火墙、WAF 和 IDS 等),快速填补完大规模的漏洞之后,再在已有的基础之上,逐步完善和深入,最终形成成熟的公司安全防御体系。
总结
在不同的安全场景下,想要做好安全防御体系,离不开合理地落地安全制度、使用安全防御工具和手段。
1. 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应当以安全制度为基础规范人的行为,避免安全问题的出现。
2. 在公司对安全需求不明确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出显著的安全问题,表现出安全工作能够产出的收益。
3. 当有真实的攻击发生时,我们要先快速阻断攻击,再逐步深入、彻底解决安全问题。
另外,虽然每一个安全防御工具都有成熟的商业产品和使用模式,但在实际建设安全防御体系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领导需求,来选择和规划不同的安全防御工具。而能否设计出适合公司发展的安全体系,其实也是对每一位安全人员的最大考验。
思考题
最后,我们还是来看一道思考题。
我们今天讲了三种典型的安全场景,你们公司属于哪种场景呢?你可以试着思考一下,如果让你来推动公司的安全发展,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思考和疑惑,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下一讲再见!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