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何为舟。

在讲反序列化漏洞的时候,我们说过,这个漏洞其实就存在于 Fastjson、Jackson 等知名的 JSON 解析库中,跟你自己写的代码没有太多关系,所以极难掌控。也就是说,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尽管你的代码很安全了,黑客还是能够通过插件漏洞对应用发起攻击(我文中提到的插件,是第三方的插件、依赖库、工具和框架等的统称)。

说到这儿,想不想测试一下你的插件是否安全?在这里,我准备了几个问题,你可以看看自己是否对所用的插件了如指掌。

  1. 你所使用的所有插件的版本是什么?(包括前端和后端,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2. 你所使用的这些插件,是否存在漏洞,是否不被维护了,是否被废弃了?
  3. 你所使用的这些插件,会在哪些地方发布更新信息和漏洞信息?
  4. 你所使用的这些插件,是否会定期更新?你是否会对更新插件进行完整的测试?
  5. 你所使用的这些插件,在安全方面,有哪些配置需要关注?

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你还没办法很快回答上来,那你的应用很有可能要受到插件漏洞的威胁了。所以,我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你要认真听了。

为什么要重视插件漏洞?

在谈论安全漏洞的时候,你应该经常会听到“0 day”(中文译为“零日”)这个词。到底什么是“0 day”呢?“0 day”,即在插件发布修复漏洞的安全补丁之前,黑客就已经知道漏洞细节的漏洞。换一句话说,“0 day”就是只有黑客知晓的未公开漏洞。

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叫作脏牛(CVE-2016-5195)的 Linux 系统漏洞,这个漏洞可以实现提权操作,也就是让低权限的用户获得较高权限。在这个漏洞被公开曝出之前,它已经存在于 Linux 系统中长达 9 年了,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黑客通过这个漏洞获取较高的系统权限。

而这其实就是一个“0 day”漏洞。因为只有黑客知道这个漏洞,而我们连这个漏洞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0 day”几乎无法防御。除此之外,“0 day”还具备极高的攻击有效性,可以说只要应用使用了对应的插件,黑客几乎“战无不胜”。甚至在黑市上,“0 day”漏洞都可以作为一种资产在黑客间进行交易。

那除了“脏牛”,还有两个知名的插件漏洞,不知道你有没有耳闻。

一个是心脏滴血(CVE-2014-0160)。心脏滴血是加解密插件 OpenSSL 中的漏洞,OpenSSL 曾为所有 HTTPS 网站提供数据加密保护。这个漏洞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读取 OpenSSL 系统内存中的数据,解密所有的加密流量。这让当时至少一半的 HTTPS 站点都受到了影响。

另一个是 Structs 2 的漏洞(CVE-2017-5638)。这个漏洞在 2017 年导致美国三大信用机构之一的Equifax,泄漏了 1.4 亿用户的姓名、SSN(美国身份证号)、生日和地址等。受影响的用户相当于近一半的美国人口。我们在开篇词里也有提过,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总之,对于应用来说,不只代码本身会产生漏洞,除了代码之外的一切也都有可能出现漏洞。从提供加解密功能的工具 OpenSSL,到提供网络服务的框架 Structs 2,甚至是基础的操作系统 Linux,都有可能出现各种漏洞。插件漏洞既能够破坏插件本身的功能,也能让黑客以插件为跳板,实现控制整个应用甚至是服务器。

如何建立插件漏洞的防护体系?

那我们该如何对插件漏洞进行防护呢?实际上,修复和维护插件漏洞的过程,就是在和黑客竞赛的过程。业内有大量专业的安全研究人员,专注于对这些插件漏洞进行研究。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行业内的现有研究成果,来帮助我们提升插件的安全性,建立插件漏洞的防护体系。

具体来说,我总结了三步,但其实这三步并非完全递进的。你可以参考这三步的做法,看看哪些你已经做到了,哪些还没有做过,可以试一试。

第一步:整理插件,剔除无用插件

避免插件漏洞威胁的第一步,自然是了解自己的应用都使用了哪些插件。我就以 Java 中的 Maven 插件管理工具为例,详细说一下整理和剔除插件的过程。

如果使用 Maven 作为插件管理工具的话,你一定会先通过 POM 文件去找到自己所使用的插件(即所有的 Dependency)。但是,Dependency 只是你的应用中直接使用的插件,这些插件本身也会引用很多其他插件。所以大部分应用的插件依赖树十分复杂,那你该如何整理全部的插件呢?

首先,你可以通过Maven Dependency Plugin帮助自己自动分析插件依赖树。除了展示出当前 Maven 工程中所有的使用插件,Maven Dependency Plugin 还会对插件的使用情况做进一步地分析,帮你找出在 POM 中却没在代码中使用的插件。这样,你就可以对这一类无用的插件引用及时剔除,自然也就能够减少插件漏洞出现的可能性。

比如,在下面这个分析结果中,通过mvn dependency:analyze的分析,我们发现了 JUnit 和 Logback 这类“虽然被引用但却没有被使用”的插件。既然没有被使用,那我们就可以很放心地进行删除了。

mvn dependency:tree dependency:analyze

[INFO] — maven-dependency-plugin:2.8:tree (default-cli) @ client —
[INFO] com.coveros:sample-maven🫙0.0.1-SNAPSHOT
[INFO] +- junit:junit🫙4.11:test
[INFO] | - org.hamcrest:hamcrest-core🫙1.3:test
[INFO] +- org.slf4j:slf4j-api🫙1.7.5:compile
[INFO] - ch.qos.logback:logback-classic🫙1.0.13:test
[INFO] - ch.qos.logback:logback-core🫙1.0.13:test

[INFO] — maven-dependency-plugin:2.8:analyze (default-cli) @ client —
[WARNING] Unused declared dependencies found:
[WARNING] junit:junit🫙4.11:test
[WARNING] ch.qos.logback:logback-classic🫙1.0.13:test

第二步:管理插件补丁更新

一旦某个插件出现漏洞,通常插件的运维方都会尽快推出补丁。有的公司还会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补丁管理的工作。一旦出现漏洞和补丁,公司会先评估漏洞的严重性,然后设定打补丁的优先级,推动研发人员进行更新操作。

所以,建立插件防护体系的第二步,就是要知道你有哪些插件需要更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个应用随便就依赖几十个插件,你当然没办法一个一个去查询插件的更新状态了。那Version Maven Plugin就是用来帮你检查版本更新的一个工具。你可以看到,在下面的分析结果中,通过mvn version:display-dependency-updates这个命令,我们就能发现 JUnit 有一个新的 4.11 版本。

mvn versions:display-plugin-updates versions:display-dependency-updates

[INFO] — versions-maven-plugin:2.1:display-plugin-updates (default-cli) @ sample-maven —
[INFO]
[INFO] The following plugin updates are available:
[INFO] maven-deploy-plugin ……………………………….. 2.7 -> 2.8
[INFO]
[INFO] All plugins have a version specified.
[INFO]
[INFO] Project defines minimum Maven version as: 3.0
[INFO] Plugins require minimum Maven version of: 3.0
[INFO]
[INFO] No plugins require a newer version of Maven than specified by the pom.
[INFO]
[INFO]
[INFO] — versions-maven-plugin:2.1:display-dependency-updates (default-cli) @ sample-maven —
[INFO] The following dependencies in Dependencies have newer versions:
[INFO] junit:junit ……………………………………… 4.10 -> 4.11

尽管 Version Maven Plugin 也提供自动更新的功能,不过我更推荐你手动进行更新。因为对于插件的版本变更,其兼容性并没有保证,而且你也无法保证,插件在更新的过程中,不会对它原本的功能产生影响。

那使用了补丁管理工具之后,我们就可以完全放心了吗?当然不是。补丁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我这里从 3 个方面帮你梳理了一下,你可以作为了解。

  1. 补丁可用性:并不是所有的插件漏洞,都能有最新的补丁进行及时地更新和维护。很多时候,运维人员会面临一个已知的漏洞,但无补丁“可打”的窘迫局面。
  2. 覆盖面不全:实际上,并不是所有语言都能够很好的进行插件分析工作,这也就导致运维人员无法掌控公司内使用的所有插件。这个时候,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漏洞疏忽。
  3. 更新时间延迟:为了提高打补丁的效率,补丁管理一般会按月或者按季度进行集中的打补丁工作。而在这个期间,公司的应用就会处于无保护的状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虚拟补丁的概念就被提出了。所谓虚拟补丁,就是在不对应用插件进行升级的情况下,有效阻止攻击流量。实现的原理也很简单,即在前置的网络或系统中,对针对插件漏洞的攻击流量进行检测和拦截即可,大部分防火墙、IPS 等安全防御工具,都会提供虚拟补丁的功能。比如,2017 年,永恒之蓝肆虐的时候,防火墙会直接封禁 445 端口请求,就相当于给所有的 Windows 系统,打上了虚拟补丁。然后,只需要等到所有 Windows 都真正更新补丁之后,再放开对 445 端口的限制即可。

第三步:使用公开漏洞库

最后,你还需要知道,在你所使用的插件中,是否已经存在了公开的漏洞。

我在讲解知名插件漏洞的例子中,提到了一些漏洞的编号:脏牛(CVE-2016-5195)、心脏滴血(CVE-2014-0160)和 Structs 2 的漏洞(CVE-2017-5638)。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想要问了,那这些编号是怎么来的呢?又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实际上,每个漏洞的编号都是该漏洞在公开漏洞库的唯一编号。我提到的这三个编号,开头都是 CVE,也就是说,这三个编号的信息都存在于CVE(Common Vulnerabilities & Exposures,公共漏洞和暴露)这个公开漏洞库中,你可以根据漏洞的唯一编号,在 CVE 中快速地找到这个漏洞相关的信息,包括:受影响的版本、可能造成的影响、修复的方法及补丁等。

除了 CVE 之外,公开的漏洞库还包括CWE(Common Weakness Enumeration,通用缺陷列表)、CVSS(Common Vulnerability Scoring System,通用漏洞评分系统)、NVD(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以及CNVD(China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

每当漏洞库中新曝出一个漏洞时,你需要分析这个漏洞所涉及的插件:是否在公司中有被使用;公司中使用的,是否是受影响的版本;这个漏洞会产生哪些危害等等。这样,你才能够尽快地修复各类已知的插件漏洞,降低应用被黑客攻击的可能。

那实际工作中,我们其实也可以借助工具,自动化地完成匹配公开漏洞库的工作。OWASP Dependency-Check是一款专门进行插件漏洞检测的工具。它会将工程内的插件和公开的漏洞库进行比对。最终,会生成一个网页形式的报告,使你对工程中的插件漏洞一目了然了。下图就展示了,如何通过 OWASP Dependency-Check 发现一个 3.2.1 版本的 Commons-Collections 的高危漏洞。

同理,在其他语言中,也会存在类似的插件管理工具。比如对于 JavaScript 中的插件,我们可以使用Retire.js进行整理。

总结来说,我们在建立插件漏洞的防护体系时,会使用这些自动化管理工具完成这样三件事情:

  1. 统计你的应用中引用了哪些插件
  2. 管理这些插件中是否有版本更新
  3. 检测这些插件是否存在已知的漏洞

根据这些信息,你就能够对应用中的插件安全性,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知了。接下来,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漏洞的更新情况,有针对性地修复即可。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讲完了。我们来一起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在开发应用的过程中,我们总是需要引入各种第三方插件。而这些第三方插件的漏洞,尽管看起来很容易解决,只需要一直使用最新的插件,并保持更新即可。但是,往往因为版本更新繁琐,且无法带来业务收益,很多公司都会因此忽视插件漏洞的防护工作。所以,在应用中存在一个好几年前的插件漏洞并不奇怪。

提高版本更新的效率、避免插件漏洞,主要可以分三个步骤:首先我们可以使用插件分析工具,来了解应用中包括了哪些插件;然后,可以通过补丁管理制度和虚拟补丁,来推进对插件漏洞的管理和修复工作;最后,我们可以对比公开漏洞库(比如 CVE 等)中的最新漏洞,及时修复漏洞,降低被黑客攻击的可能。

好了,我把这一讲的重点内容梳理了一个脑图。你可以用它来查漏补缺,也可以自己来梳理看看,加深印象。

思考题

最后,给你留一个思考题。

你可以尝试对你的应用作一次插件分析,看看会不会出现已知的安全漏洞。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对应用的外部依赖(数据库、Web 服务、操作系统等)进行一次调查,在当前版本中,是否存在公开的漏洞?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思考和疑惑,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下一讲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