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_SIEM:一个人管理好几个安全工具,如何高效运营?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何为舟。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安全产品。但实际上,解决公司的安全问题,并不是部署了这些安全产品就万事大吉了。安全防护的过程是一个与黑客持续进行攻防对抗的过程,黑客总是能够发现新的方法,绕过安全产品的防护,实施攻击。
如果黑客绕过安全产品,我们应该如何及时发现黑客的攻击呢?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对黑客的攻击路径和攻击产生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在发现黑客的攻击之后,我们要如何提取攻击特征,补充安全产品的检测规则呢?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事情。因此,我们常说“建立一个安全体系很简单,运营好一个安全体系却很复杂”。
我们经常会使用 SIEM(Security Information and Event Management,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来帮助我们运营一个安全体系。通过 SIEM,我们可以将散落于各个系统、设备和安全产品中的日志进行汇总和梳理,快速串联出黑客的完整攻击路径,更高效地完成安全体系运营的工作。
那 SIEM 究竟是如何高效运营安全体系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SIEM 有哪些功能?
我们先来说一下 SEIM 是什么。简单来说,SIEM 就是一个基于各类日志,提供安全运营和管理能力的统一平台。基于这个定义,我们来总结一下 SIEM 的功能。
首先是收集日志。对 SIEM 来说,需要收集的日志来源于操作系统、路由器、数据库等业务设备,防火墙、WAF、IDS 等安全产品,以及业务前后端本身。
在收集到大量的日志之后,SIEM 会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将海量的日志进行筛选和总结,给予安全运营人员最精简的结果,提高分析效率。经过数据分析之后,安全运营人员就能够快速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事件了。
最后,SIEM 还需要提供完整的运营流程。比如,通过工单功能完成安全事件的管理,通过报表追踪各安全产品产生的报警、发起的安全事件、数据的流动情况等,清晰地表现出公司的安全现状和能力。
没有 SIEM 平台之前,安全运营人员需要对这些安全事件和报警进行人工处理和记录,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纰漏。有了 SIEM 平台之后,我们就可以将整个运营工作线上化,大大提升运营的效率和质量。
SIEM 是如何落地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我一直强调“运营”这个词。相比我们之前讲过的安全产品,SIEM 更加注重运营。因此,落地 SIEM 可不仅仅是部署一款安全产品这么简单。
我们之前提到的安全产品(防火墙、WAF、IDS 等)都是以技术为导向的。换一句话说,这些安全产品效果好不好,实际上取决于技术和检测规则。只要技术实现上能够满足性能要求,规则上能够尽可能多地覆盖攻击特征、检测黑客行为、减少误伤,就很容易落地并产生收益。
但是 SIEM 不一样。我在说 SIEM 的核心功能的时候,你可能很快联想到,可以使用经典的日志分析组件 ELK,去实现 SIEM 的各个功能。所以你看,SIEM 其实不存在特别明显的技术挑战。
那为什么很多公司在规划做一个 SIEM 的时候,最终都“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了呢?原因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运营”能力不足。运营能力不足让这些公司做出来的 SIEM 空有一个架子,无法实际落地,也就无法产生应有的价值。
那么问题来了,SIEM 究竟该如何落地呢?下面,我就结合 SIEM 落地的流程图,带你一起分析。
1. 制定计划
首先,当我们决定要做 SIEM 的时候,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依据公司的安全情况,这个长期可能意味着 1-3 年的持续投入。
在部署一些成熟的安全产品(比如,防火墙、WAF 等)时,公司只需要在采购和研发时进行一次性投入,之后再花费少量的资源运维就可以了。所以,这些安全产品的落地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但是,SIEM 并不是一个通用的安全产品,每个公司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磨合 SIEM 的设计、部署和运转。因此,我们需要制定长期的、体系化的落地计划。通常这个计划分三个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在 SIEM 启动之前,我们就要预估:每个阶段投入的人力、时间、成本;每个阶段的需求和预期产出;每个阶段按月或者按季度的时间节点等。这些确定下来之后,还要公司同步确认才行。
2. 设计阶段
计划制定完成之后,就进入设计阶段了。在设计阶段,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公司对 SIEM 的需求,或者说,我们希望 SIEM 能够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和需求都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其实,在建设安全体系,引入了部分的安全产品之后,我们在安全运营上会感受到很多痛点。比较常见的,由于安全设备过多,我们在实际分析日志的时候,需要一个一个登录这些设备查找日志,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提出搭建一个 SIEM 平台来解决这些痛点。但实际上,这些痛点都是很宽泛的需求。这些需求没有很清晰的定位出,SIEM 平台究竟需要收集哪些设备上的哪些日志,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格式存储和整合这些日志。
所以,为了给 SIEM 一个清晰的定位,我们需要总结出一份详细的需求列表。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总结。
第一方面:SIEM 需要管理哪些设备,收集哪些数据。
这个列表需要根据我们的实际运营工作来进行总结。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黑客的攻击路径来进行梳理。
比如,在 Web 攻击中,黑客首先需要发起 HTTP 请求。那么黑客会先在前端进行操作,然后 HTTP 请求经过防火墙、WAF,最终到达服务端。因此,前端、防火墙、WAF 和服务端对应的请求日志,我们都需要收集。
如果涉及进一步的权限提升,那黑客需要在服务器内进行操作,或者通过路由器、交换机访问其他服务器。所以,这些服务器、网络设备和 IDS 中的行为日志,同样需要收集。
第二方面:安全运营目前遇到的痛点的典型场景是什么,预期的解决方案又是怎么样的。
安全运营最大的痛点有两个,一是日志分散,二是日志无法关联。通过日志收集功能,我们已经将日志进行了汇总,解决了日志分散问题。那日志间的关联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一次 Web 攻击要收集的日志有很多:网关上记录的一次 HTTP 请求,WAF 上对应的一次判定记录,服务端可能记录的具体请求参数。如果黑客攻击成功,那么系统上还可能留下一次命令执行的记录。如果我们想要将这些日志进行串联,还原完整的攻击链路,就必须要求 SIEM 在各个日志中能记录特殊的标记。在 Web 请求中,这些特殊的标记通常是用户 ID、IP 或者设备 ID 等。
更复杂一些的,当 HIDS 发现了一起攻击时,你可能需要回溯黑客是怎么进入系统的,那我们就需要将 HIDS 中的日志,和 NIDS、WAF 等其他日志进行关联。但是,这些日志类型不同,没有能够贯穿始终的标记。这个时候,就需要 SIEM 能够通过额外的信息进行关联。比如,通过登录日志中的用户和 IP 关联 HIDS 和 NIDS 日志等。对这些关联关系的梳理和定义,决定了 SIEM 需要以什么形式存储日志。
第三方面:完整的安全运营流程是什么。
我们最终设计出来的 SIEM,肯定不只是简单地堆砌一些功能。对于运营工作来说,工具和标准化流程同样重要。如果在实际工作中,运营人员使用线上工具,执行的却是线下流程。这种状态切换导致的时间消耗,对于运营工作来说反而得不偿失。因此,在数据分析完成之后,我们需要依据运营工作的需求,整合出 SIEM 需要的管理功能(比如。工单、报表),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营流程。
通过对这些需求的分析和整理,我相信你已经能够清晰地预估 SIEM 的完整形态了。那么,不管是你自己设计、研发,还是采购商业的 SIEM 平台,你都能够进行合理地功能分析和收益评估了。
3. 建设阶段
在完成需求设计之后,就进入 SIEM 平台的建设阶段了。首先,SIEM 要收集各种设备和应用的日志,每个公司的设备和应用都有很多,我们没有能够取巧的方式,只能一个一个进行对接。可想而知,SIEM 的建设一定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SIEM 的实施周期长、成本大,所以我们的预期常常很高,很容易产生达不到预期的失落感。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建立正确的预期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短期预期,并且快速迭代。比如,在最开始的建设阶段,SIEM 只需要满足日志管理,也就是满足我们在一个统一的平台查看各个日志即可,至于如何去分析数据、产出报表,我们可以放到下一个迭代周期去规划。在明确了这些可实现的预期之后,我们就能理清每个迭代周期的工作,也能够增强公司对 SIEM 这个长期项目的信心,从而获得更好地支持。
4. 运营阶段
在收集到部分常用日志,有了基础的数据分析能力之后,安全运营人员就可以使用 SIEM 平台进行运营分析工作了。
但是,SIEM 平台的运营和建设阶段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因为,SIEM 平台的建设需要通过不断地短期迭代进行推进。SIEM 平台建设迭代周期主要参考的,就是运营阶段 SIEM 平台的使用情况和产生的需求。
这样一来,SIEM 平台就能够以不断满足安全运营需求为导向,持续完善自身功能,最终大大提升安全运营人员的工作效率。
SIEM 落地中有哪些常见问题?
现在,相信你已经知道 SIEM 平台落地的几个主要步骤了。除此之外,我还想强调 SIEM 落地中几个常见的问题。
第一个:垃圾数据太多。
如果你接触过大数据分析,你应该听说过“Garbage in,garbage out”。SIEM 的本质其实也是一个大数据分析的平台,它同样对数据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在考虑 SIEM 的数据收集需求时,我们需要思考清楚哪些日志对 SIEM 有用,基于这些日志,你是否能够解决安全运营问题。这样一来,SIEM 就不会变成一个只用来存储大量无用数据的“垃圾场”了。
第二个:数据维度缺失。
数据维度缺失对 SIEM 来说,同样是一个致命伤。为什么这么说呢?SIEM 中的数据都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某些历史数据一旦缺失就很难有办法补充。因此,经常会出现在使用 SIEM 的过程中,我们突然发现某些关键字段缺失,导致事件排查中断。
比如,对于一次网络请求,我们可能会记录的日志字段包括:时间、源 IP、目标 IP 等。但是,当出现一起安全事件时,你除了要知道是哪个 IP 发起的请求,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是哪个用户或者哪个进程发起的这次请求。这个时候,如果数据维度缺失了,就会出现没有日志可以进行关联的情况,分析运营工作也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第三个:人员投入不足。
SIEM 平台实际上是对安全运营工作的一个线上化呈现,而运营工作始终是需要依靠人来进行主导的。很多公司乐观的认为有了 SIEM 平台,就不需要专门的人员来维持安全运营工作了。
事实上,SIEM 只是一个管理的工具,它无法自己运行,需要有人去使用它。除此之外,随着安全的对抗升级,运营工作的需求也会不断更新,SIEM 自身的迭代升级会一直持续。因此,SIEM 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安全团队来进行长期的维护。
总结
好了,今天的内容讲完了。我们来一起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安全的发展,前期在于技术建设,长期在于运营升级。**SIEM 就是在安全运营升级过程中,为公司提升效率、加强管理的一个工具。SIEM 通过收集各个系统和设备的日志,能够为我们提供安全统一管理的基础数据。然后,通过对常见的数据分析和报表展示,SIEM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排查安全事件、进行事件管理,同时满足数据报表甚至合规审查的需求。
你可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技术总是短期内被高估,在长期内又被低估”。SIEM 也是一样。SIEM 的落地和生效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很难在短期内有十分明显的收益。所以,我们需要做好长期规划、明确需求,同时拆解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去迭代发展,才能最终将 SIEM 长期稳定地运营和使用起来。
思考题
最后,我们来看一道思考题。
如果你的公司使用了很多安全产品,你想要对这些产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营。那么,你需要 SIEM 收集哪些日志、提供哪些数据分析的能力,来帮助你进行高效运营呢?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思考和疑惑,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下一讲再见!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