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__大促容量保障体系建设:怎样做好大促活动的容量保障工作(下)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吴骏龙。
在上一讲中,我提到了大促活动在业务场景和业务指标中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本地生活的双 11 大促活动案例做了讲解。同时,基于这些特点,我为你构建了一个大促容量保障的框架,并做了一定的展开,以便你能应用到具体工作中去填空。
上一讲主要涉及大促容量保障的两项准备工作:重点链路梳理和服务架构治理,这一讲,我们步入大促容量保障的进行时,看一看大促容量保障的三项重点步骤:大促 流 量预估、大促容量测试和大促容量保障预案。最后,我会为你总结一下整个大促容量保障的体系大图。
大促流量预估
大促流量预估是实施容量测试的前提,在“容量保障的目标”一讲中,我有谈到的一个服务流量扩散比计算的案例,这就是大促场景流量预估的一个很常见的方法。
具体再总结一下重点,如下图所示,在梳理出核心场景链路后,对各服务进行流量预估时,特别要注意对下游服务的流量预估,一方面需要从核心场景入手计算,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上游其他服务的依赖。
这里提供一个不错的实践,也是我在双 11 容量保障工作中沉淀的一个做法,称之为上游负责制(又称入口服务负责制)。简单说,所有依赖方应负责预估对被依赖方的调用量,并及时通知下游进行保障。对于调用量很高,且非常关键的调用方,下游服务甚至可以切割出一个物理隔离的集群,专门为这个调用方服务,以降低容量相互影响的可能性。
我以双 11 活动的订单服务为例,订单服务是非常核心的服务,也是很多其他关键服务的下游,调用量非常大。如下图所示,有大量服务都会调用订单服务执行逻辑,这里我们屏蔽掉调用方式,只从调用量的角度出发,根据“上游负责制”,每个上游服务必须预估对订单服务的调用量,并确保超出时自身先进行限流,或者降级。
在订单服务得到这些信息后,也要做防御性容量保障,不能假定这些上游都按套路出牌。还是按照上图的场景来讲,我们拆分出两个服务:订单查询和订单创建,分别针对订单服务的读操作和写操作,提供对接用户和商户的功能封装,这是典型的读写分离的架构思路。
我们发现,订单查询对订单服务的调用量最大,而且订单查询是非常重要的服务,直接面对用户和商户,为了避免风险,对订单服务来说,就可以切分出一个独立的物理集群,专门为订单查询提供服务。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订单查询对订单服务的调用量出现预料外的峰值,导致订单服务出现容量瓶颈,最差也不会影响到其他的调用方。当然,对于后续的容量测试工作,两个集群的容量也需要分别进行验证。
除了上面谈到的案例,我再教给你一些关于大促流量预估的诀窍:
- 大促期间的通用场景流量预估:这些场景不是大促活动所特有的,可能是日常业务场景,或者是之前已经举办过的活动场景。针对通用场景,我们可以依据常态的流量情况,结合业务指标加上一定的涨幅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对比清楚场景,勿简单相加。
- 二八法则:流量的分布不是均匀的,如果大促场景没有明确限定时段,可以预期 80% 的流量会发生在 20% 的时间内,并依此评估峰值 TPS。
- 竞品对比:有些大促场景是全新制定的,在公司内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靠谱的业务指标供转化。这时候可以了解一下竞对公司是否有进行过类似的活动,通过收集公开数据进行横向对比,也不失为一种流量预估的手段。
大促容量测试
完成大促流量预估后,我们就有了验收标准,下面进入大促容量测试工作。由于大促活动有其特定的业务场景形态,除了常态的全链路测试工作外,针对大促场景需要进行多次单链路压测,每次单链路压测都包含压测模型构建、压测数据准备、压测方案和计划 准备 、影响范围预估,以及监控和预案等步骤。
最重要的部分来了,在单链路压测通过后,需要再和全链路压测叠加进行混压,方能确保全局容量不出问题。 虽说混压的成本比较高,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单压没有问题只能说明局部最优,无法推导出全局最优。
一个案例:单压满足容量目标,但混压却都不达标?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在双 11 大促场景中,某大促活动涉及三个营销服务,我们分别对这三个服务进行单压,都满足容量目标,但在叠加混压时,全部都不达标,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检查了一下这些服务的部署方式和调用关系,发现这些服务都是独立部署的,相互之间也没有直接调用关系,从服务链路层面似乎看不出什么问题。
于是,我们顺着链路向下挖掘,一直到最底下的数据库,发现了一些端倪。在单压时,各服务所涉及的数据库读写性能基本都在 10ms 这个级别,性能没有什么问题,但在混压时,这些数据库的读写性能都不约而同的集体变差了,上涨了近 10 倍。
这个现象非常奇怪,对这些数据库的调用除了上述 3 个营销服务外,在混压期间没有其他调用方,相互之间也没有交叉调用的情况,似乎不太会存在影响。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我们发现混压时主要的瓶颈在数据库上,必须拉上了 DBA(数据库管理员)一起排查,DBA 在观察到数据库服务器的高负载情况后,很快得到了结论。原来是这三个服务底层的数据库节点恰好是混部在一台服务器上的,结果就是,在混压时数据库无法承载各自单压时的叠加压力,造成容量不足。
在双 11 活动场景下,这三个营销服务肯定是同时处于高负载下的,因此只有通过混压的方式才能还原真实场景,发现这类问题。这个例子虽然经过了一定的简化,但已经充分体现了混压的重要性,哪怕是一些表现上看起来没有什么关联的服务,在底层也有可能会相互牵扯,影响各自的容量表现。因此,为准确评估双 11 期间的真实容量情况,必须进行混压工作。
从时间维度来说,可以在大促尚未开始的早期,就安排常态全链路压测,确保常态容量安全。大促场景的单链路压测可以穿插在大促准备期,根据服务上线的计划安排。在大促开始前一段时间会提前封版,确保所有服务不再变更后,密集组织若干次混压,保证全局容量安全。
大促容量保障预案
任何事前的容量保障预防措施都不可能完全规避问题,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在大促活动期间不幸还是发生容量问题,我们也要有相应的预案能够减少和避免损失。
在“容量治理”那一讲中我们已经谈到了一些常用手段,如扩容、限流、降级等。光有这些手段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其通过预案的形式固化下来,真正落到实战中去。
预案是生活和工作中很常见的概念,下面这些描述都属于预案。
预案编写应非常具体,避免歧义,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人。我国对应急预案制定有国家标准,在互联网行业我们可以简化一下,将预案组织为:负责人、服务对象、执行条件、预案内容与操作步骤、影响面等五大要素。下面是一个双 11 活动期间我们的预案实例,张三所负责的天气服务基于的是第三方天气供应商提供的数据,如果供应商服务出现异常,可以操作降级,效果是不显示天气,用户无法获取准确的天气信息。
完善预案覆盖率是保证业务快速恢复的有效手段,作为主动型的容量保障手段,我们需要保障预案是可执行的,人员能够熟练操作,且影响范围周知。做到这一点的落脚点是进行演练,而且是频繁的演练,通过演练提升人员操作熟练度,减少误判,防止预案腐化,这项工作一般会穿插在双 11 活动的准备期进行。
大促容量保障体系
到这里,大促容量保障进行时的三项重点工作就介绍完了。在这一讲的最后,基于上述大促活动的容量保障各项工作,我们将其抽象一层,得到大促容量保障的体系建设大图,你可以直接以它为蓝本,设计你的大促容量保障方案。
这张图里的不少环节,是我摸爬滚打后总结出来的,我也将这些经验与你分享一下。
首先,我们时常会发现一些单场景容量评估存在疏漏的情况,比如遗漏一条链路没有考虑到,或是调用量计算错误,这一类疏漏有时候不一定是人员的不细心造成的,而是因为缺乏足够的信息。为规避这一问题,我们在各个大促场景的容量预估完成后,组织了一次全局评审,全局评审的目的是拉齐各方之间的信息,查遗补漏,确实能发现一些单场景梳理缺失的信息。
其次,在一个超大规模技术团队内组织全场景混压也是很令人头疼的工作,需要协调各个团队的技术人员,协调测试数据和资源,还要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流程,传统的文档说明和宣讲都很难保证每个人都知晓了整体流程。
为此,我们在全场景混压前 1 小时,安排了一次前置校对的环节,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流程通气会,会议的内容是串讲压测流程,并现场答疑,相当于是一次彩排的过程,彩排结束后,立刻进入实战。至于测试数据和资源协调工作,化整为零在线下逐业务团队异步完成,在彩排前可以先小流量进行调试,确保脚本和数据无误,资源足够。
如果你所在公司的技术团队很大,不妨也可以尝试这种做法。
最后,人的认知是螺旋式发展的,在大促活动完成后,应该及时组织复盘,总结经验,将不足之处尽可能多的暴露出来,以免将来再犯。
总结
这一讲,我主要谈到了大促容量保障的三项重点工作:大促流量预估、大促容量测试和大促容量保障预案,并进行了一定的体系化归纳。
相比常态流量,大促流量预估的难度较大,尤其是新上线的服务。对此,我给出了一些实际工作中总结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比较有效的行为准则,如上游负责制、二八法则等。
大促容量测试的核心是混压,组织协调是关键,可以通过拆分出一系列的单链路压测,先行识别容量瓶颈,再通过混压的方式进行验收,达到验证全局容量的目的。
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对于大促这样的一次性活动形态,除了要制定完善的容量治理手段,还要通过预案的方式进行固化,并通过演练避免无效的预案,保证活动期间一旦出现容量问题,能够快速止损。
最后,我将大促容量保障工作抽象出一张体系大图,并讲解了实际遇到的一些困境和解决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课后讨论
请你根据今天的所学所得,试着编写一些容量保障的预案,并说一说如何组织演练?欢迎与我交流你的想法。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