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__如何针对特定业务场景设计数据结构和高性能算法?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尉刚强。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聊聊数据结构与算法。
可能在看到这节课的标题后,你会觉得有点儿奇怪:好像在平时的编码过程中,已经不太需要单独去关注数据结构和算法了,为什么还需要再根据场景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呢?
有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因为我们确实会发现,在实际的业务领域内,需要我们开发人员直接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机会越来越少。比如说:
- 在互联网服务场景中,性能开销主要集中在数据库 CRUD 操作上,所以很少会关注业务内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的性能;
- 随着更多的核心业务算法内置到了芯片当中,对于从事嵌入式研发的工程师来说,主要工作就聚焦在了管理配置各种硬件资源上,因而并不会经常设计和使用数据结构与算法;
- 很多语言与标准库中已经内置了丰富的数据结构与算法,并不太需要开发人员手动去设计和开发;
- ……
但事实上,我们以往所采用的性能优化手段(如热点代码分析优化、编译器优化等),对于系统性能的提升其实是按照百分制计算的,这是一种线性粒度的性能提升。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在代码 Profiling 分析后,识别出了一个频繁调用的热点函数,将它内联或者优化后性能提升能够达到 3%~5%,就已经属于非常明显的优化提升了。
而通过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来改进的系统性能,其获得的性能收益很有可能是非线性的,甚至可能是指数级的。就拿典型的查找问题来说,使用链表的遍历查找算法和数组向量的二分查找算法,在查找速度上性能可能会相差好多倍呢!
所以,合理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对于软件系统的性能提升来说至关重要。
当然,可能你已经系统学习过了数据结构与算法,对相关知识原理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也可能你对现有数据结构与算法的了解比较有限,但这都不会影响到你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另外,数据结构与算法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我不可能在一节课里介绍完整,市面上也已经有不少相关的课程书籍,我也没有必要再重复讲解。
这节课,我只聚焦于一个视角,那就是根据业务开发中数据特征和计算逻辑的典型差异,从性能维度出发,系统性地选择和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以此帮助你在软件编码的过程中,更容易开发出高性能的软件。
那么接下来,我就从分析计算机软件执行原理开始,带你去了解选择不同的数据结构与算法,都会给系统性能带来什么影响。
数据结构与算法选择对性能的影响
谈起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开销,可能第一时间你会想到大 O 标记表示法。这的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算法复杂度表示方法,但这并不是衡量数据结构与算法性能的全部。
事实上,衡量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实现复杂度,有几类比较常用的指标,包括最优时间开销、最差时间开销、平均时间开销、空间使用开销、摊销时间开销。
这里你可能要问了:平均时间开销是决定系统负载的一个关键指标,所以是不是只要重点关注平均时间开销就可以了?
实际上并不是,不同业务场景关注的指标都是不同的。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 针对内存资源极度受限的业务场景,对空间使用开销的关注度更高;
- 针对实时性要求非常高的场景,通常重点关注的是最差时间开销,而平均时间开销的意义并不大;
- 针对关注最大吞吐量的业务系统,这时的平均时间开销就变成最重要的指标了。
所以说,我们不要只关注平均时间开销,而是要关注对业务更有价值的指标。
那么接下来,你或许还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不是只根据算法复杂度去选择算法就可以了?
答案是不可以,相同的算法复杂度并不代表相同的性能。你要知道,性能还会受到软件编码实现方式、数据结构存储特性等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对于二分查找算法而言,基于循环遍历的实现与基于递归调用的实现,二者在性能上就会存在很大差异。
这里我给你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注:虽然该示例中使用的是 C++ 语言和 STL 库,但解释的原理与具体语言无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类定义,其中包含了一个构造函数和比较运算符,代码如下:
struct Kv
{
char const *key;
unsigned int value;
Kv(const char *key, unsigned int value) : //构造函数
key(key), value(value)
{
}
bool operator==(Kv const &rht) // 比较运算符,当两个对象实例比较时使用
{
return (strcmp(key, rht.key) == 0) && (value == rht.value);
}
};
那么针对这个类,我选择了两种数据结构进行记录,然后使用相同的查询算法来对比性能。
- 第一种数据结构类型为数组:
Kv arrayKvs[] = {…}
然后,使用 STD 标准库中的线性查找算法,算法复杂度为 O(n),如下所示:
Kv *result = std::find(std::begin(arrayKvs), std::end(arrayKvs), Kv(“bbb”, 2));
- 第二种数据结构类型为链表:
std::list
然后,这里我使用的也是标准库中的线性查找算法,算法复杂度为 O(n),如下所示:
std::list
到这里,你可以先思考一下,以上两种实现选择了相同的算法,实现复杂度一样,那么其性能表现是一致的吗?
显然是不一致的。当使用数组时,顺序访问数据的局部性高(数据内存地址是连续的);而使用链表时,由于链表中的元素位置不相邻,而且数据不连续,就潜在导致了内存 Cache Miss(缓存未命中)的概率显著增大,从而造成性能开销变大。
所以说,单纯的算法复杂度实际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性能,数据结构对性能的影响也很大,而这部分并没有很好地在算法复杂度上体现出来。
OK,最后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选择数据结构与算法之后,软件性能就决定了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数据结构和算法转换成的二级制代码执行是否高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编码实现、编译优化等。这里咱们再来分析一下上述业务场景中的比较逻辑:
bool Kv::operator==(Kv const &rht)
{
return (strcmp(key, rht.key) == 0) && (value == rht.value);
/*先比较字符串 key, 再比较数字 value */
}
如果这个类的所有节点数据中,几乎所有的 value 值都不相同,而且 key 长度比较大,那么我们可以调整下代码中的比较顺序,因为整数比较的效率更高,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
总而言之,数据结构与算法的不同编码实现过程和方法,对软件的性能来说很重要,你在软件实现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选择,还需要关注它的具体编码实现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开发出高性能的软件。
好了,在理解了数据结构和算法如何影响软件性能之后,下面咱们就进一步来探讨,如何根据领域数据的特征来选择对应的算法。
根据领域数据特征去选择算法
可能你之前已经发现了,我们从教科书上学习的数据结构与算法,通常都是标准的,但是在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时,我们需要处理的数据与算法却经常不是标准的。
怎么个不标准法儿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很多场景的领域数据是不标准的。
在大 O 标记法中,有一个假设是任意数据集上,通过软件所实现算法的运行时间基本相同的,但其实不少算法对数据的特性是非常敏感的。比如针对排序算法,如果待排序的数据集已经很接近有序状态,那么相比快速排序,选择直接插入排序算法的优势会更大。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有一个数据集,它的特点如下:
- 数据集规模为 10 万条;
- 数据集完全乱序;
- 这 10 万条数据中,有 1/3 数值小于 1000,另外 1/3 数值在 1000 到 2000 之间,还有 1/3 的数值是大于 2000 的。
那么现在,你需要对这个数据集进行完整排序,应该如何选择算法呢?
如果你没有关注到第 3 点特征,选择一个非常高效的排序算法后,其实也可以将算法复杂度降低到O(N*log2 N)
。
但是当你意识到了第 3 点特征时,以上的排序过程就可以拆分为 3 个子数据集排序,然后再将排序结果合并到一起。而基于这种方式实现后,算法复杂度就可以降低到O(N/3*log2(N/3)) * 3 = O(N*log2(N/3))
,从而就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了。
除此之外,针对上面这个业务场景,我们也很容易能想到,采用并发模式将数据集中的 3 个子数据集的排序过程,通过子任务并发起来,从而就能进一步降低业务的处理时延。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认真挖掘领域数据的各种特性,只要挖掘的领域数据中的特性越多,其潜在的优化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性能空间也就越大。
另一方面,业务算法通常是不标准的。
要知道,除了领域数据不标准之外,业务场景中的算法通常也不是标准的,所以我们就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逻辑设计算法,才能最大化地提升性能,而不是仅仅照搬现成的标准算法实现。
我给你举个真实的例子,这是我曾经参与设计的一个资源调度子系统中的算法案例。不过为了方便理解,我把问题做了简化抽象,也就是如何在 1000 个用户中,根据优先级选择前 10 位用户进行资源分配。
那么碰到这个问题,你选择的算法方案会是什么呢?比如,是否会是以下两种方案:
- 方案 1:根据 1000 个用户的优先级进行全排序,然后选择前 10 个;
- 方案 2: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 1000 个用户全遍历 10 次,选择前 10 个用户。
如果你选择方案 1,那么你将会浪费很多无谓的计算机资源,性能注定会非常差。而这个时候,你可能就很容易地想到了方案 2,觉得这个方案效率很高。那么方案 2 会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吗?
显然也不是,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一个方案:
- 方案 3:首先选择前 10 个用户作为优先级最高的 10 个,然后对 1000 个用户全遍历一次,当某个用户的优先级超过这 10 个用户时,就更新至前 10 个用户中。
现在你可以来想想看,方案 3 在性能上是否会优于方案 2 呢?或者还有其他的算法实现吗?相信在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之后,你就迈出了基于业务选择和优化算法的第一步。
而实际上,对于这个案例来说,因为它的业务计算逻辑是比较特殊的,所以我们就需要针对典型计算逻辑,来单独设计算法实现逻辑。因此,最后我们选择了方案 3,使用针对前 10 位用户的资源分配,取得了比较好的性能效果。
OK,在根据业务逻辑定制化设计算法和实现之后,我们还需要综合权衡各种典型操作,才能选择出最符合业务逻辑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所以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吧。
权衡综合各种操作选择数据结构与算法
我们知道,数据结构和算法之间通常是一对多的关系,在业务中,针对同一个数据结构可能会有排序、搜索等不同的算法业务逻辑。但是,同一个数据结构在不同的算法上性能差异是比较大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去综合各种功能操作,再选择数据结构和算法。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数据结构,很典型的方法就包括了删除、增加、查找元素等。当然数据结构还可以有很多其他方法,但是每种方法的操作频率都不一样,优先级也不同,比如说:
- 有些业务场景,插入和删除操作非常频繁,而查询操作很少,选择链表类数据结构保存会比较适合;
- 有些业务场景,插入和删除操作非常少,而查询操作很频繁,因此考虑选择数组类数据结构,系统的性能会比较好;
- 另外,当查询操作非常频繁时,可能还需要考虑对数据保持实时排序,从而进一步提升性能。
所以,为了更好地权衡,我们在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时,有时候甚至需要同时选择多种数据结构来记录数据。比如,把绝大部分的稳定数据保存在序列数组中,针对偶尔变更的数据记录保存在链表中,毕竟业务中并没有限定必须要使用相同的结构类型,保存相同类型的数据。
那么为了更直观地说明从业务操作的不同频率出发,选择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意义,这里我就通过两种比较典型的数据库类型的设计原理,来给你举例说明下。
第一种是分析数据库,比如 ClickHouse。它绝大部分的操作请求都会集中在批量数据分析上,所以在设计时,就必须保证批量数据分析的性能,而这样就会造成数据的修改性能开销比较大。
第二种是文档数据库,比如 MongoDB 等。不过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单文档级别的 CRUD 性能,就不得已在批量数据分析计算性能上做出让步。
实际上,针对大型业务系统,我们通常需要选择多种数据存储方案进行数据冗余,从而综合满足各种业务场景下的性能需求。同样,我们在业务内部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时,不能既要、又要,必须要作出取舍,只有在综合各种操作之后,才能权衡利弊进行选择。
学会降低算法精确度提升性能
好了,最后我要带你掌握的知识点,就是要学会降低算法精确度,以此来进一步提升系统性能。
我们都知道,算法通常都是精确的、严格的,但在很多业务场景下,我们并不需要那么高的精确性。就拿我自己来说,我过去参与的诸多项目中,有过太多次降低算法精度与性能之间的权衡,所以接下来,我也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给你说明下原因。
假设现在有一个已经排序后的链表:
std::list
然后,它在每个周期内都会有新数据输入,而在正常情况下,每插入一条数据都需要遍历寻找插入点,从而确保整个链表中的数据都是有序的。
这样通过分析业务发现,排序的正确性其实并不需要非常高,并且通过认真评估分析和验证后,我们发现其实可以把待插入数据首先放入链表的尾部,这样当积攒了 5 到 10 条待插入数据之后,再遍历一遍链表插入所有数据,通过这种实现方式,就可以将插入数据的运行开销降低数倍。
可见,在实际的业务场景下,我们一定要根据性能要求标准来选择合适的算法精确度。
OK,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我介绍的那个资源调度例子,想一想,从 1000 个用户选择 10 个高优先级用户进行资源调度,还有没有其他降低算法精确度来提升系统性能的方案呢?
其实,我们可以将 1000 个用户拆分成 2 个组,每个组包含 500 个用户,然后交替在 2 个组内选择 10 个高优先级用户进行资源分配。这样通过在代码实现上的较少改动,就可以在性能上提升接近一倍。
但这里你要注意一点,就是你还需要验证调整后的算法实现是否满足了业务需求。有很多种降低算法精确度的实现方式,你需要准确分析并验证,选择背后的业务逻辑是否还能满足业务需求。
小结
在我的认知里,现成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更像是一个工具库。相较于熟悉所有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而言,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业务,这样在权衡利弊之下,选择并优化的数据结构与算法才会更加合适。
而且我在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的工作期间,也更加深刻地印证了这一认识,因为深入理解所有人工智能算法的价值是相对有限的,也不现实。
所以在最后,我想告诉你的是,我并不是要反对你系统学习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而是我希望你能够懂得如何理解业务,然后从业务出发,主动选择与优化数据结构和算法。
思考题
选择不同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它们在并发模式下的性能和串行模型的性能差别大吗?
欢迎给我留言,分享你的思考和看法。如果觉得有收获,也欢迎你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