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__程序员也要关心整个系统和公司成本吗?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庄振运。
上一讲我们谈了,作为一个程序员,你所负责的软件模块的性能是很重要的。如果写的程序性能不好,轻则通不过开发过程中的性能测试这一关,严重的话,还会为以后的业务生产环境埋下很多地雷和炸弹,随时会踩响和爆炸,从而影响公司的业务和运营。
代码性能的重要性,不仅仅局限于程序员所直接负责的软件模块,它对其他相关软件模块、模块所在的应用程序、单机系统的设计、互联网服务的质量、公司的运营成本,甚至对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都很重要。
这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这几个方面。为了方便说清这几方面的关系,我画了下面这张图。
我来简单解释一下这张图:
- 首先,红色模块是我们负责的模块(标示 0),它和其他模块一起构成了整个应用程序(标示 1);
- 这个应用程序运行在服务器和 OS 上面,构成了一个单机系统(标示 2);
- 几个单机系统一起组成一个互联网服务(标示 3),来面向客户;
- 这个服务和其他服务一起,需要公司的硬件容量支持,从而占用公司的商业成本(标示 4);
- 最后,别忘了,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可爱的绿色星球上。
应用程序的性能(标示 1)
我们先从标示 0 和 1 开始,也就是模块和应用程序。
我们每个人负责的代码模块,一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其他模块交互。模块之间是唇齿相依的。如果一个模块性能不好,一定会在某种情况下影响到其他模块,甚至是整个程序的性能和服务质量。唇亡齿寒的道理我们都懂,所以每个软件模块的性能都需要严格把关。
具体到我们自己的模块来说,或许在开发、测试的环境中,这个模块看起来运行正常,但等到了生产环境,一旦流量上去,性能不好的模块很快就会被曝光。尤其是在流量很高的时候,如果性能不佳,公司的运维同事一定会疲于奔命,更甚者会导致公司业务受损,这时性质就很严重了。
很多性能问题都会被根因分析。如果根因分析定位到是某人所负责的模块拖了大家的后腿,写这个模块的程序员不仅会被其他程序员鄙视,还可能会被老板找去“喝茶”。
回到性能问题上。性能问题可以表现在很多指标上,比如吞吐量(Throughput),服务延迟(Latency),可靠性(Reliability),延展性(Scalability)等等。根据模块所在的应用程序的性质,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指标会相对比较重要些。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应用程序所在的互联网服务是面向终端客户的(比如微信用户),那么客户的服务延迟一定是极为重要的性能指标。
具体来说,假如端到端的服务延迟有最大的延迟允许,比如不能超过 2 秒钟,那么这个服务所需要的应用程序或者微服务,一般也都会有自己的最大延迟预算。假设这个端到端服务需要三个微服务或应用程序来串联,那么,每个应用程序都会分到一定的延迟预算,比如最大 1 秒。
同理,我们所负责的模块也会根据程序的逻辑设计分到相应的延迟预算,比如 300 毫秒,如下图红色模块所示。
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的模块在流量适度变大时,处理时间超过 300 毫秒的预算,那这个模块的延展性显然就不够了,很可能会导致整个端到端服务的延迟超标。
单机系统的性能(标示 2)
讨论完了模块和程序,我们再看看单机系统。
我们的模块所在的应用程序(或者微服务),是运行在服务器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上面的。对这台服务器而言,这是个单机系统,包括软件和硬件的整个垂直全栈。现在的系统都非常复杂,软硬件之间的交互也复杂而微妙,并且随着各个构件的升级而经常变化。
单机系统的软硬件构件包括操作系统、程序库、存储系统、CPU、内存、还有网络等等。这些构件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上层程序的性能。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在后面的文章中还会仔细介绍。在我以前的公司,曾经有一个应用程序需要不断地把数据同步写到底层存储系统。这个应用程序后来被发现有性能问题,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做分析,后来终于找到原因。
这个性能问题的表现是:数据同步写入的延迟有时候会非常高。原因是底层的存储系统同时服务好几个应用程序。
由于底层存储系统有各方面的限制,当多个应用程序同时使用这个存储系统时,每个应用程序延迟方面的性能并不能得到保证,因此导致了某个应用程序的读写被严重推迟,并最终导致了后者的性能问题。
更进一步到设计层面来讲,从我们负责的模块和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下层的软硬件构件越是了解,就越有可能设计出性能优越的模块和应用程序。
比如,很多数据存储方面的服务和应用程序在设计时,需要仔细考虑各种存储系统的技术趋势和性能特征。这些性能特征包括存储速度、价格、容量大小、易失性等。比如传统的 DRAM 内存就是一种存储,它速度很快,但是价格贵、容量小,并且所存数据不能长期保存,一断电数据就会丢失。
最近几年一种新的非易失性内存(NVM,Non-volatile Memory)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数据可以长期保持,但是速度稍微慢一些。同样的,传统的硬盘存储容量大、价格低,但是速度最慢。最近几年固态硬盘(SSD)的大量采用,在很多新设计的在线系统中已经作为标准配置,几乎取代了传统硬盘。
我们程序员作为自己模块甚至整个应用程序的设计者,如果能充分考虑这些硬件的性能特征和技术趋势,就可以设计出性能好、高效率的软件。
下面这张表格我列举了四种存储硬件,分别是传统 DRAM 内存、NVM 内存、硬盘和固态硬盘;并且比较了它们的五个指标。
互联网服务的性能(标示 3)
现代的互联网服务往往需要很多模块交互,并且客户流量会很大。我们所在的应用程序和系统经常只是整个互联网大服务的一部分,会有上游服务对我们产生请求,我们也会对下游服务发送请求。
比如下面的图示,我们所在的服务模块用红色标识,上游服务模块用绿色标识,下游服务模块用黄色标识。
从公司运营的角度来看,整个互联网大服务的性能才是我们每个程序员真正关心和负责的。我们每人都需要从这个大局出发来考虑和分析问题,来设计自己的模块以及各种交互机制。否则,可能会出现我们的模块本身看起来设计得不错,但却对上下游模块造成不好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大服务的性能。我来举一个真实的案例。
这个案例是从一次生产环境下的服务问题中发现的。某个下游模块出现延展性问题,服务的延迟变大,上游模块发出的请求排了很长的队。这个时候上游模块已经感觉到下游的性能问题,因为对下游请求的处理延迟已经大幅度增加了。
此时上游模块本应该怎么做呢?
它应该降低对下游模块的请求速度,从而减轻下游模块的负担。但是案例中的上游模块设计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不但没有降低请求速度,反而发送了更多的请求,以求得更快的回答。这样无异于火上浇油,最后导致下游模块彻底挂掉,引发了整个服务的瘫痪。
后来我们学到的教训就是,串联的服务模块中,上游模块必须摒弃这样雪上加霜的服务异常尝试,应该采用指数退避机制(Exponential Backoff),通过快速地降低请求速度来帮助下游模块恢复(上游模块对下游资源进行重试请求的时间间隔,要随着失败次数的增加而指数加长)。
公司的成本(标示 4)
我们所负责的互联网服务的性能直接影响公司的成本。
一个高性能的服务,在服务同等数量的客户时,需要的成本会比较小。具体来说,如果我们的服务是计算密集型,那么就应该尽量优化算法和数据结构等方面来降低 CPU 的使用量,这样就可以用尽量少的服务器来完成同样的需求,从而降低公司的成本。
现如今是大数据时代,公司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以及网络等容量方面的支出是很可观的。尤其是大的公司比如脸书,腾讯等,公司有很多的数据中心和几百万台的服务器。如果公司的每个服务都做到高性能,替公司节省的运营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同时,面向互联网服务的容量规划和效率管理也很重要。如果能科学地管理容量,准确地预测未来需求,并逐步提升容量的效率,就能把公司这方面的成本管理和节省好,从而不至于浪费资金在不必要的多余容量上。
我们共同的绿色地球
最后,让我们跳出“我们的公司”这样的小格局,放眼全球,甚至我们人类的大格局。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地球,我们有责任让她保持绿色。
现在的时代,感谢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全球各公司的数据中心已经在消耗大量的能源。从咱们国家来看,2018 年,国内的数据中心用掉的电量比整个上海市用电量还大,占全国用电量的 2.3%。全球来看也类似,数据中心在 2018 年消耗了全球 3% 以上的电量。这个耗电量已经是差不多整个英国全国用电量的两倍。更严重的是,这样的用电还在飞速增长,差不多每三年或四年就翻一倍!
所以,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负有责任来降低能源消耗。虽然生活中有多种方式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我们的日常工作其实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果每个人能把负责的代码优化一下,服务高效一些,我们就是在拯救我们共同的地球,让她永葆绿色!
总结
对代码和程序的性能优化,以及对系统容量的效率提升,和我们共同关心爱护的东西息息相关。从代码模块,到整个系统,到互联网服务,到公司运营,再到我们的社会,都依赖于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贡献。
你和我或许是一介普通工程师和程序员,但人们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虽然没必要拔高到忧国忧民的高度,但是也要认真做好我们的份内份外的事情。
思考题
- 回顾你最近接触过的软件模块或者正在写的代码,有没有和其他的系统模块有交互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交互的?
- 如果你的模块性能不好(不管是响应时间很慢,还是发出过多请求),有没有可能对其他系统模块造成影响?这个影响会不会造成整个系统和服务的严重后果甚至瘫痪?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思考,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自己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