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__变革管理:如何从“拥抱变化”到“发起变化”?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许健。今天我们聊一聊变革管理这个话题。
一般进入一家公司后,我们都会被告知要拥抱变化。比如我加入 eBay 先去了搜索后端部门,后来搜索部门都调回了美国总部,我和同事们被调配到云计算部门,经理再次强调了要拥抱变化,于是我们就从头开始学云计算。也有不愿意学的人,最后就离开公司了。
后来我转岗做了经理,做着做着就发现遇到了瓶颈,想要做得更好却做不到,我慢慢地意识到我们需要变革,于是开始了从拥抱变化到发起变革的转变。
接下来,我就跟你聊聊发起变革的那些事儿。
拥抱变化:培养对变革的感觉
回看我当经理的经历,我刚转岗做一线经理时就只能看到 IaaS Provisioning 系统这一块,整天想的也就是要如何提高这块系统的可靠性。
那时我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并不知道我们组织有什么问题,也没有想过要把这个产品做成什么样子,更别说对整个部门有什么长期规划了。
我举个例子给你说说我当时的状态,前面人才培养那一讲我提到过,领导找人做我的 Mentor,我的 Mentor 就是 Wilson。有一次 Wilson 问我:“许健,公司里那些组织变动的 announcement 邮件你看吗?”我说自己不看的,毕竟看也看不懂,很多邮件的内容感觉跟我也很远,所以都是直接送垃圾邮箱的。
Wilson 却告诉我,他不但会看,而且还会试着理解这些组织变动背后的原因,有些变动甚至在发生之前 Wilson 就有预测,所以他会对比最后的 announcement 和自己预测的有什么不同,然后思考为什么不同。
总结一下 Wilson 提出的对比法,其实就是**把实际发生的变革和自己推断的变革进行比较。**做这个对比有什么作用呢?作用就是可以锻炼经理对组织变革的判断能力。
我意识到这个对比法后曾尝试练习,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背景信息和当时积累不够,发生在身边的组织变革我也是后知后觉,这让我觉得自己对组织的变革敏感度还要提升。
那么问题来了,**经理对变革的敏感度到底该怎么培养呢?**除了对比,我发现细致地做推演更重要,这个灵感也是多年之后,我成了二线经理才体会到的。
在这里我给你总结一个三步推演法:
首先,经理要能够看得到组织的问题。
其次,要分析组织要怎么安排才能增加解决这个问题的成功率。
最后一步,评估问题解决的收益和组织变动需要付出的代价,然后想一想这个代价可以接受吗?
经常思考上面的问题,我们就能慢慢培养出对组织变革的敏感度了。用上这个推演思路后,再结合 Wilson 的对比法,我发现自己的判断也越来越准确了。
记得我们公司新的首席产品官推出了一系列 CPS(Customer Problem Statement),也就是一系列重要的客户不满意的问题,并且对整个产品部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安排工作要围绕解决客户问题这个核心点进行。
我当时就想,接下来也许会按这个要求做组织重组了。后来发生的一系列的组织变动果然就是按照 CPS 来进行的。
要知道敏感度和判断力都来源于多观察,多思考。将来有一天如果轮到我们发起变革了,这些前期的积累会有很大帮助。
发起变革
在成为二线经理的初期,我们更多的是培养自己对变革的感觉,为自己更好地拥抱变革做积累。我们要主动关注领导是如何发起变革的,这样做自己也能逐渐发现组织的问题。
思考了很多,没有实际操练还是火候不到,那什么情况下二线经理自己要主动做变革呢?
如果有个问题严重到影响你的团队效率,但是又没有人站出来解决,这时我们就应该主动发起变革了。那么发起变革又有哪些关键事项呢,下面我就通过案例给你详细说一说。
案例背景
时间回到 2014 年,当时我团队有 16 人,分成 4 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跟美国一个团队对应。其中我直接负责的只有一个做云计算内部监控的小组,其余三个小组的所有工作都是美国的经理直接安排的,说白了我就是一个人事经理罢了。
当时我们公司云计算平台 C3 主要是在 OpenStack 上,客户因为平台不稳定很不满意。于是我就动了组织变革的念头,想集中上海这 16 人的力量来提高 C3 稳定性。
推演思路如何落地
现在我们对照前面提到的组织变革三步推演法,实际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首先是**找到关键问题。**我找到的关键问题是:云计算这个组织的最主要产品是云计算平台 C3,但是客户对 C3 的稳定性很不满意。
为什么这样判断呢?我去参加总经理的 Offsite,一堆同事群起而攻之,指着鼻子说云计算部门不解决客户问题。我相信总部那里的客服反馈也差不多,总部云计算平台的一把手也深知这一点,但是当前组织的大部分力量都在做什么?他们都在做新功能而不是修复现有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所以,我觉得必须要把现在云计算平台的业务质量提高,而这里最大的痛点就是解决 C3 的稳定性问题。
接下来是**推演解决方案。**找到关键问题以后,推演解决方案就很顺畅了。有个故事我推荐你看一看,就是马云曾经停掉支付宝的所有新功能,强制要求整个支付宝公司做变革,目标是把支付成功率从 70% 提升到 90%。
本质上我这里的变革思路跟支付宝提高成功率是一样的。解决方案很直接,就是把组织的骨干力量从新功能上撤出,转到解决客户当前关心的主要问题上。
最后一步是**评估投入产出。**想要做成这件事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就是一旦我们抽调一个骨干,那个骨干所在的新功能就会受影响,连带着负责那个新功能的经理就会受影响。
那大面积影响美国团队和大面积影响中国团队,这两个方向总部领导会做何选择?我的判断是总部领导会选择让中国团队做组织变革,虽然这个变革要付出代价,但也是中国的云计算负责人希望的。
总结一下,我愿意跳出来解决总部领导当前很头痛的问题,而且总部领导付出的代价可控,所以发起这个变革的可能性很高。如果能做好,上海的团队将不再是一盘散沙,我也不再是人事经理。所以,我决定主动发起这个变革。
确定了要变革,具体怎么做呢?这里有两个关键事项,一个是向变革涉及到的关键人物讲清楚我的想法,另一个是说服上级领导支持变革。
正面冲突,把话当面讲清楚
我想集中力量搞稳定性,就要完全停掉经理 T 在上海的原有安排,所以我申请去美国出差找 T 沟通。在美国见到 T 后,T 希望我不要改变他的原定计划,我当时拉不下脸直接拒绝,并没有把话当面讲清楚。我只记得当时说,好吧,我再考虑考虑。
其他经理对变革的态度基本上是中立的,他们认同我要做的是正确的事情,同时又觉得原来计划的工作也很重要。在我飞回上海的路上,我觉得出这趟差什么也没有做成,白白费了公司几万元差旅费。
没过几周,总部的负责人 S 来上海例行视察,这次我铆足了劲,态度坚决,有理有据,一定要达成变革目标。
具体怎么说服 S 的我会在后面细讲,这里先说结果。S 在上海待了一周,周五晚上飞回了美国,下周的周一就直接宣布了变革决定。
因为我出差时没有和经理 T 明说,他的理解是这件事儿我们还在谈,结果 T 突然收到领导这样的通知,自然很不高兴。T 经理非常生气,他觉得我不把话当面说清楚,背后使绊子。
当时我的情绪管理做得也不够成熟,S 宣布决定后我跟 T 打电话情绪也比较激动,还记得 T 在 Skype 上跟我说“Jian,watch your mouth!”过了一年多,我和 T 的关系才缓和。
回顾看我跟 T 交互的过程,我总结了两点经验:
- 在美国的时候,我其实完全可以当面跟 T 讲清楚我的想法,我就是为了集中力量把可靠性搞好。那为了做成这件事,我需要停掉你原来的工作安排。T 也是讲道理的人,他后来对我这么生气,症结就是我没有在他面前把话说明白。
- 我讲清楚我的想法以后,我期望得到 T 的支持这一点,其实可以和他明确表达出来。
若干年后我已经负责带领更大的团队了,摩擦总会有的。我跟总部云计算高级总监有一次推心置腹的沟通,他也跟我提出来我们可以持不同意见,但是应该互相把想法讲清楚。大家都没有私心,没有什么不可以摆在台面上的,要么不说,要说就说得彻底。
如何说服上级领导支持变革
故事要回到 S 在上海的那一周,那时我做了什么呢?其实就是把变革的三个问题回答好。哪三个问题呢,我们一起看看:
第一,**问题非解决不可吗?**也就是解决 Cloud Reliability 这个问题,是不是 S 眼中的重点问题?只有重点问题,领导才会为了解决它而支持你发起变革,哪怕要影响总部各个经理的原定计划。
我们当时云计算部门自己的报表显示稳定性在 99%,但是客户不买账,说给我们的服务发请求失败频率很高,发十次请求失败七八次,甚至有一个客户给副总写邮件列举了云计算七宗罪。我判断 S 面对客户也承受着很大压力,问题再不解决,S 有可能位子不保。
第二, **解决问题具体怎么做?**我给 S 做了详细分析,把做成 Cloud Reliability 这件事要解决掉的几大问题逐条列出来。
我们要解决 RabbitMQ 消息中间件的稳定性问题,要提供能反映用户体验的指标,还要解决虚拟机启动时网络配置问题……每一条都我列得都很具体,这样领导才知道,我提起这个变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三, **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要交给我来做?**最后这一步很重要但却很容易忽视,就算是你提了方案,为什么领导要把这个方案交给你来执行呢?
我们始终要记得领导最最关心的就是结果,所以必须向领导阐述解决第二步里的问题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配置,说明我们就拥有这些人才配置,所以我们才是他手下最有可能办成这件事的人。
因为解决了前面说的这三个问题,我才说服了领导支持变革提议。我觉得重要项目需要领导真正的支持,而不仅仅是口头支持。
那么如此重要的事情,我们有哪些具体的事项需要领导帮忙呢,我和领导 S 提了下面 3 个要求:
- 需要请 S 来宣布变革决定,也就是美国总部那里原定计划变更,上海将集中力量改进 Cloud Reliability。
- 我请 S 请上海的骨干一起吃饭,当面告诉他们这件事对组织的意义,激励这些骨干。我私下跟 S 说如果事情做成了,希望对这些骨干在年底绩效考评的时候有所体现。
- 需要领导提供人员上的支持,我们毕竟远在上海,我需要总部安排一个项目经理来帮忙协调上海对总部的需求。我还希望美国总部技术实力最强的经理 D 参与进来,在必要时提供技术支持。
上面说的支持需求,S 全部答应了。我现在经常对我的部下说,如果我决定让你改变原计划去做一件我认为很重要的事情,你要是对我一点要求都不提,我会觉得不安,所以发起变革时,我们需要上级给什么支持,一定要提出来。
发起变革后的前三个月
变革启动后的前三个月是关键期,变革是打破原有的方式,前期拖得太长,容易出变故。所以我们需要在前三个月有产出,才能增强所有人对变革的信心。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在 Cloud Reliability Program(后面简称 CRP)那次变革的前三个月,我是怎么做的。
第一,前三个月的执行必须亲自指挥。
作为二线经理,可以把执行交给一线经理,但是在这段时间,我们的主要精力必须专注在变革的执行上。我当时做了详细的分工:
- 两个人做监控分析工作。B 负责监控量化我们的稳定性指标,这样到底稳定性提高了多少大家一目了然。X 负责对现有客户反馈的问题一个一个分析。
- 四个人处理已知问题。J 负责攻克最棘手的消息中间件不稳定的问题,G 负责数据库的稳定性,H 负责网络问题,Y 负责虚拟机镜像问题。
- 我们每天都要自己过一下进度,因为 X 那边要分析的问题量比较大,我就和他一起做分析。
第二,早做推演,找到可能导致这三个月既定计划无法实现的风险点,及早做出部署。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三个月后变革失败了,会是因为三个月前没做好哪些工作呢?不要以为艰难的决定在发起变革那一步就结束了,后续还有很多问题。
一个典型的问题就是对别人的依赖,注意这个时候把事情做出来,要比把事情做完美要重要,三个月内的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扩大,打移动靶多半会失败。
具体在 CRP 这件事上,当时我们最棘手的技术难题是消息中间件不稳定,所以一定是安排全组技术实力最强的人去解决。即使是这样,我们在前面近两个月都没有明显进展,压力很大。两个月过去后终于找到了问题,团队真的特别开心,信心也一下子起来了。
接下来又碰到了 OpenStack 升级,稳定性又跌下来,后来我跟美国的另一个经理 D 协商又停掉了一个项目,把另一个骨干也拉进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现在回顾 OpenStack 升级这件事,我发现这个风险点本该推演出来的,如果现在的我回到当年,就会坚持延后 OpenStack 升级,减少这个不确定因素。
第三, 保持执行的完全透明。
每周给上级领导发工作汇报,每个月做月度汇报,有困难不要藏着掖着。我当时就是每周都向总部做进展汇报,我们和总部毕竟隔着个太平洋,而这次变革也是力排众议进行的,如果沟通不及时、不到位,就会造成总部领导不满,甚至对我们的信心动摇。
这种隐患在上海很难及时处理,所以我们请总部的一位华人来做项目经理,因为他跟我们信任度很高,所以找他负责跨洋沟通。这么安排是为了总部领导有任何问题都能得到及时解答。总部那边有什么情况,我们也可以通过这名项目经理及时了解,然后做出调整。
在整个变革过程,肯定会有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给部下和上级展示出我们的坚定信念。如果真的出现问题,那就算砍功能也不要轻易改动原定交付时间,因为确定的交付时间对外就是一个承诺,而对内是一口气,这口气不能泻。在约定的时间内能准时交付,团队就会更加有信心。
总结
变革不易,从被动地接受变化到有能力主动发起变革,这是二线经理的一个重大进步。
我们要发起变革,首先要对于组织当前的重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平时就要培养对变革的敏感度,思考怎么通过组织变革进一步释放组织效率。
真正要发起变革肯定会影响到一些关键人员的利益,这时不要回避,摆在台面上讲清楚,给予相关人员足够的尊重。
说服领导的思路要围绕着“怎样做才能最大可能解决组织痛点”来构建。关键是和领导沟通好三个内容: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吗?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为什么这个变革要交给我来做?
发起变革一定要获取上级领导的支持,这个支持不只是口头的,有关具体事项的需求也要提出来。
请你注意,发起一次变革只是起点,变革的关键期在启动后的前三个月,二线经理必须在这个期间亲自上阵指挥,专注于变革的执行,做详细分工,并根据推演到的风险点早做部署。
对变革管理有兴趣的同学,我强烈推荐你学习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变法,体会这些变法成败背后的原因。
思考题
后来我又做了开发部门和运维部门的整合,开发部门觉得运维部门不思进取,而运维部门觉得开发部门也有问题,问题有两个:因为启动的新项目并不真正解决线上的实际问题,做事老是缺少最后一公里,这个欠缺还是要运维部门去填。
- 如果你是我,准备怎么来做这两个部门的整合工作呢?
- 如果你是开发部门或者运维部门的一员,你又准备做些什么?
欢迎在留言区晒出你的经历和疑问。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