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讲__游舒帆:策略力,让目标与行动具备高度一致性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箴亚管理顾问公司负责人、TGO 鲲鹏会台北分会学习委员游舒帆,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一流团队必备的商业思维能力”这一主题。
前几篇文章我们谈了数据力与运营力,让我们对公司与客户的状况有了进一步的剖析,本文将与大家探讨商业思维中的策略力。
策略力的原始目的是希望让所有人都清楚公司的目标,以及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订下了什么样的策略,紧接着,策略又是如何落地为一个又一个日常的项目与营运工作的。
以传统的组织分工来说,研发团队通常位于后勤角色,多数都是以支持各业务部门的战略为主,然而战略经过层层传达后,实际执行项目的一线员工们往往无法获知自己每天的开发工作,究竟是为何而做,更不明白项目完成后,究竟会对哪个 KPI 或目标有具体帮助。
有些人认为一线员工,尤其是研发同仁,并不需要了解公司战略与目标,只要专注的处理手上的项目就好。但我认为所有员工都必须要对战略与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原因有四:
- 第一,让员工明白为何而战,唯有知道自己这么努力是为什么,员工才会倾注百分之百的热情。
- 第二,避免战略与现实脱钩,上层拍脑袋想出来的战略,很多时候并没有参酌一线员工的建议,不让听得见炮火的士兵参与战略的讨论与沟通,是许多企业最终战略失准的重要原因。
- 第三,培养员工的战略意识,具有战略意识的员工,在做每一件事情时都会仔细评估与思考,确保能对公司战略与目标产生真正帮助,而不会像只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
- 第四,让员工的绩效明确化,当员工所做的每件事都能连结到重要的 KPI 与目标时,员工的每分每秒就都能投入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回顾工作绩效时,一来,管理者易于评估,二来,员工也会很清楚自己的贡献与成长。
在培养员工战略思维能力时,我的做法并不是单纯的告知他们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而是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思考战略的成因。一般来说,我会以下面 5 个步骤来引导大家将战略推导出来。
第一个步骤,检视现况,并标定机会。
检视现况时我会先抛几个问题让大家有切入点,这些问题分别是:
- 有哪些新的趋势议题与我们所属产业相关?我们是否能乘上风口?
- 我们产业的关键价值活动是什么?是否能延伸在产业链的位置?
- 我们的经营关键点与商业模式是什么?能看到什么突破口?
- 平常我们仰赖哪些数据在做管理?哪些数据有改善或精进的空间?
之所以要让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而非直接从过去的经营内容中找出可改善的点并持续去调整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大家只着眼于短期,却忽略了长期的可能性。
这几个问题思考完后,接着要标定出“可能的机会”,我们要在众多机会中指出“属于我们的”机会,也就是必须要在评估自身资源与可行性后,挑出那些确切可行的项目。
谈到这时,你可能会有个疑问:“老板已经设定好自己的方向与目标了,我们还需要花时间做这些事吗?落实老板的战略不就行了?”
我的答案是:“需要的”,因为企业的战略的形成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由领导阶层定义好,并逐层往下展开,落实到第一线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另一种则是自下而上,由对现场掌握度最高的一线人员提出,并纳入公司的战略中。就算是研发部门也应该要有自己部门的战略,并有效的连结到公司整体战略上。
企业的战略,其实人人都该关注,也该从你专业的角度提出你的看法与观点。若战略制定时,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能同时进行,双管齐下,走偏与白费工的机率就会大幅降低。因此,我认为“战略的制定与执行是全体员工共同的责任”。
第二个步骤,设定目标。
我们必须在第一个步骤中标定出的这些可能的机会中,找到最应该实践的几件事,设定目标。如果你是一个在线学习平台的 CTO,你设定的目标可能是发展人工智能以提升学习体验,或者是提高用户使用平台体验,进而提高留存与完课率。如果你是运营总监,你的目标可能是用户规模的三倍增长,或者有效降低用户流失率。
在此,我希望大家更审慎的设定目标,因为一个清晰的目标具有很高的引领效果,模糊的目标则会导致大家各自解读。那什么样的目标才算清晰呢?我认为必须要符合 SMART 原则:
- S 是 Specific,具体明确的,要完成的项目包含哪些事?不包含哪些事?
- M 是 Measurable,可衡量的,必须要有可量化的结果来确认事情已完成,否则很难去分辨「做好」与「做完」。
- A 是 Attainable,可达成的,这个目标不应该是遥不可及的,虽然我们常说要设定高目标才有高达成,但如果这个目标怎么看都不可能,那反而会让大家无所适从,而且资源的使用也容易失准。
- R 是 Relevant,具相关性的,承担这个目标的部门或人,他的工作项目必须要能高度关联于这个目标,否则便不该由他来负责。
- T 是 Time-bound,具时效性的,三个月达成 100% 用户增长跟一年达成 100% 增长,做法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
第三个步骤,定义关键结果。
当我们设定好目标,接着要怎么去衡量目标是否达成呢?我们必须要能看到几个关键的产出物或结果,也就是所谓的关键结果 (Key Results),往下我依循谷歌等知名国际公司运用的目标管理工具 OKR(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 来跟大家说明。
举上述学习平台运用人工智能以提升学习体验这个目标为例,我们若要有效衡量这个目标是否已经完成,我们可能会想看到以下三个关键结果:
-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的课件编辑,有效降低课件出错率自 8% 到 4%;
- 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满意度从 8.9 分到 9.2 分;
-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课程的精准推荐,提高学生的周订课数从 2.2 堂到 3 堂。
定义好关键结果,团队的努力方向就更明确了。谈到这我也必须要再次强调一个观念,那就是“别将手段当目的”、“技术也不是唯一解”,如果你在执行过程发现,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也能有效达成上述三个关键结果,而且做法更好更容易,那你就可以考虑放弃人工智能,因为人工智能是达成关键结果的手段,而非目的,降低课件出错率、提高学习满意度、提高订课数相对更接近目的。
再往上推一层,我们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学习体验,若执行过程发现这三个关键结果与学习体验的关联性并非最强,那你就该调整这个目标的关键结果,不要被定义好的东西给绑死了。而这也是 OKR 跟传统 KPI 间一个比较显着的差异,OKR 接受来自执行层的反馈,随时可以依照现况去调整关键结果。
第四个步骤,设定行动方案。
有了具体的关键结果,那我们要做哪些事来达成这些关键结果呢?此时就落入到项目层级了,你必须为每个关键结果设定 1-2 个行动方案。
举例来说,提高学习满意度从 8.9 分到 9.2 分,在讨论过程我们认为影响学习满意度因素的有老师、课件、学生参与度、师生互动、网络通讯质量等,而我们认为学生参与度与与师生互动影响最大,但也不排除有其他影响因素,因此我们制订了以下两个行动方案。
第一个行动方案,采集学生上课期间的面部表情、对话与课后评价数据,并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判断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与参与度,如果学生表情显示有疑问,或者课堂的参与度不好,总是分心,那可直接提醒老师要多关怀该位学生。
第二个行动方案,调整学生课后的评价功能,从只能评分的选单式改成选单加标签式,让学生在评分之余,还可以透过标签来反馈感受好与不好的部分,这能让我们尽可能掌握学生真实的感受。
最后一个步骤,复盘。
行动方案开始执行后,我们必须定期检视执行进度与成效,根据现况不断修正行动方案、关键结果,有必要时甚至连目标都要修正。
总结
识别机会、标定目标、定义关键结果、设定行动方案到复盘,合理来说,识别机会阶段,领导阶层的参与度较高,标订目标、定义关键结果阶段,则是领导阶层与基层共同参与,而设定行动方案则以基层为主来进行,最后的复盘则由基层根据现况汇整结果,提出观察与建议后与领导阶层共同决定修正方案。
让员工具备策略力,让公司与团队上下都参与战略制订与执行过程,让所有人清楚自己是为何而战,员工的参与度会大幅提升,所有人都能紧扣着最重要的目标前进,我们才能真的让高层与基层间的沟通如臂使指般的顺畅运行。
思考题
如何清晰的描述公司的目标与策略?如何明确告知每个同仁,他在做的项目与哪个目标或关键结果有关?盘点你日常工作中,又有哪些其实是无法有效链接到任何目标或关键结果的?这几个思考会有助于你厘清现况,把时间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感谢你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作者简介
游舒帆,昵称 gipi,箴亚管理顾问公司负责人、TGO 鲲鹏会台北分会学习委员。技术起家,后走入管理、产品、营运相关领域,历任鼎捷软件技术总监、TutorABC 研发总监,熟悉 B2B 软件与在线教育。长年耕耘技术、管理与商业领域,现从事顾问、培训与教练工作,期许自己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卓越领导者。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