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融合】经典模型融合办法:线性模型和树模型的组合拳
文章目录
推荐系统在技术实现上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挖掘、召回、排序。
为什么要融合?
挖掘的工作就是对用户和物品做非常深入的结构化分析,庖丁解牛一样,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特征都被呈现出来,并且建好索引,供召回阶段使用,大部分挖掘工作都是离线进行的。
接下来就是召回,为什么会有召回?因为物品太多了,每次给一个用户计算推荐结果时,如果对全部物品挨个计算,那将是一场灾难,取而代之的是用一些手段从全量的物品中筛选出一部分比较靠谱的。
最后就是排序,针对筛选出的一部分靠谱的做一个统一的论资排辈,最后这个统一的排序就是今天要讲的主题:融合。
前面巴拉巴拉说了一段,画成图的话会好理解一些,示意图如下。
为什么要融合呢?这还得倒回去说一说召回是什么,以及这个阶段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召回阶段,其实就是各种简单的、复杂的推荐算法,比如说基于内容的推荐,会产生一些推荐结果,比如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会产生一些结果,矩阵分解会产生一些结果,等等。
总之,每种算法都会产生一批推荐结果,一般同时还附带给每个结果产生一个推荐分数,是各自算法给出来的。
于是问题就来了,这些不同算法产生的推荐分数,最后要一起排个先后,难道依据各自的分数吗?
这样是不行的,为什么?有几个原因:
- 有个算法可能只给出结果,不给分数,比如用决策树产生一些推荐结果;
- 每种算法给出结果时如果有分数,分数的范围不一定一样,所以不能互相比较,大家各自家庭背景不一样;
- 即使强行把所有分数都归一化,仍然不能互相比较,因为产生的机制不同,有的可能普遍偏高,有的可能普遍偏低。
既然来自各个地方的状元凑在一起,谁也不服谁,那只能再举行一次入学考试了,这个入学考试就是融合模型。也就是,不同算法只负责推举出候选结果,真正最终是否推荐给用户,由另一个统一的模型说了算,这个就叫做模型的融合。
模型融合的作用除了统一地方军阀,还有集中提升效果的作用。在机器学习中,有专门为融合而生的集成学习思想。
今天要讲的一个典型的模型融合方案是:逻辑回归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组合,我可以给它取个名字叫做“辑度组合”。
“辑度组合”原理
在推荐系统的模型融合阶段,就要以产品目标为导向。举个简单的例子,信息流推荐,如果以提高 CTR 为目标,则融合模型就要把预估 CTR 作为本职工作,这个工作谁最能胜任呢,一直以来就是逻辑回归。
下面,我就来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逻辑回归。
逻辑回归
CTR 预估就是在推荐一个物品之前,预估一下用户点击它的概率有多大,再根据这个预估的点击率对物品排序输出。
逻辑回归常常被选来执行这个任务,它的输出值范围就是 0 到 1 之间,刚好满足点击率预估的输出,这是一个基础。因为逻辑回归是广义线性模型,相比于传统线性模型,在线性模型基础上增加了 sigmoid 函数。
下面就简单说说,逻辑回归如何做 CTR 预估?
我还是按照一直以来的套路来讲,先讲它在真正使用时怎么做的,再一步步往回看怎么得到所需要的条件。
在对召回阶段不同算法给出的候选物品计算 CTR 预估时,需要两个东西:
- 特征;
- 权重。
第一个是特征,就是用量化、向量的方式把一个用户和一个物品的成对组合表示出来。这里说的量化方式包括两种:实数和布尔。实数好理解,比如一个用户的年龄,一个用户平均在某个品类上每个月的开销,类似等等。
布尔,就是取值 0 或者 1,针对两种类别形式的,比如用户所在的省、市,当时是白天还是晚上,物品的每一个标签。
用户和每一个候选物品都组一下 CP,然后以这种特征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可以计算了,否则类别形式的字段不能直接参与计算。
第二个是权重,每个特征都有一个权重,权重就是特征的话事权。在这场决定哪些物品最终有机会能走到前台的选秀过程中,用户和物品这对 CP 的所有特征都有投票权,只是同人不同命,每个特征的权重不一样,对最终计算 CTR 影响有大有小。
这个权重就很重要了,显然不能由愚蠢的人类来指定,需要模型自主从大量的历史数据中学习得到。
有了特征,它是一个向量,假如把它叫做 x;还有特征的权重,也是一个维度和特征一样的向量,假如叫做 w。
我们通过对 x 和 w 做点积计算,就得到了一个传统线性模型的输出,再用 sigmoid 函数对这个值做一个变换,就得到一个 0 到 1 之间的值,也就是预估的 CTR。
这里所说的 sigmoid 函数长这个样子:
σ(w×x)=11+e−w×xσ(w×x)=11+e−w×x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