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麥,目前是一个靠拍照片糊口的人。在正式上课之前,我想先聊聊我是怎么就开始拍照片了,回顾一下昨天,才能更明白今天发生的很多事。

我爸是搞音乐的,我大大是做音箱的,我爷爷给我大大设计图纸,我妈在怀我的时候每天都会弹钢琴,所以按理说我应该走上音乐的道路,但可能我胎教的时候听我妈弹的破曲子太多了吧,导致我小时候并不太喜欢音乐,再加上我家又特别开放特别自由,我说不想学琴了,他们就把琴给卖了,基本上就断送了我当音乐家的前程。

但随着我长大,受家里的氛围影响,音乐还是慢慢地成了我非常重要的一大爱好,连同书啊、电影啊这些,我曾经还有一段时间非常地喜欢爬山和骑自行车……但说来归去,这些都属于输入型的爱好,主要还是帮我扩展了视野,强健了体魄,不涉及输出,没有任何个人化的表达,没有创造性的融入。

那时候,我家里人在声音之外,对影像也非常关注,这两样儿其实本来就很难分家嘛。所以 1989 年出生的我,依然赶上了录像带的尾声,就是全家人围在一起看录像带,后来就有了 VCD 和 DVD,等更追求画质和音质之后,又有了 DVD-5 和 DVD-9。这些东西看多了以后,很自然地就想自己拍,我家里人也喜欢鼓捣这些东西,自己买录像机,就以前装录像带的那种,后来还有小 DV 什么的,至于照相,那就是从海鸥的双反到柯达的“傻瓜相机”,再到单反,我从小就拿着这些东西瞎玩儿,所以我对影像记录这件事不是很陌生。

大概高二的时候,我后爸买了一台 NIKON D300,配了一个 18mm-200mm“一镜走天下”的“狗头”,他买完以后自己还没怎么用,就被我抢过来了。当时拿着那台相机,除了对焦和按快门之外我什么都不懂,用 P 档(自动档)一通傻拍,又因为我那时候觉得我已经比较熟悉“记录性”的照片了,所以一开始,我先是走上了一条杀马特的拍摄之路。

在拍过很多愚蠢的照片之后,我才慢慢地开始拍正常的照片,喜欢拍人,家里人、同学、朋友,包括那种正经的自拍。

我大学肄业后去了迪士尼工作,给孩子们拍了很多照片。其实最开始拍孩子的时候,也不是那么自发的,不完全是因为自己想拍,而是因为拍照片是我那个职位的一项岗位职责。但我一正经拍上,每天持续不断地拍摄,就发现这事超级有意思。他不再是一种生活调味剂了,他变成了生活必需品,我就特喜欢,越拍越喜欢,尤其是在身边的人说我拍得挺好的时候,正反馈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让我对拍照片有了巨大的热情,即便我那时候依然对摄影的专业知识一无所知。

再往后就是买了自己的相机,2016 年的时候,SONY α7RⅡ,加上镜头,小三万块钱,因为是大件儿,所以我就硬着头皮非常仔细地读完了几百页的说明书。另外,那个时候我在锤子科技正好被调岗到影像部门,在从事主观调教和客观测试这部分工作之余,我也开始系统地学一些专业性的知识了。当年的部门老大曦爷送了我一套北京电影学院摄影专业的系列教材,从摄影史,到相机构造,到镜头光学原理,到曝光构图色彩,这时候,我才对拍照片正经地有了一点点认知。

买了相机的我,为了不糟践好东西,就挂着相机,揣着那么一点沾沾自喜的小知识,整天在大马路上溜溜达达地搞“街拍”。

有关摄影技术的一切,知道了和懂了不是同一个概念,懂了和会了也不是同一个概念,会了和熟练了又不是同一个概念,熟练了和再也不用考虑了更不是同一个概念。而当时的我,只停留在“知道了”和“有点懂了”这个层面上,所以没有任何进步。

再后来,我从锤子科技出来,失业状态,也没再想去哪家公司,所以一拍大腿就决定要用拍照片养活自己了,由此踏上了一条地狱之旅。

最一开始,非常困难,没有成组的样片可以给潜在客户展示,又加上我之前本来就喜欢整天瞎拍,所以即便努力尝试着做了一些宣传,但大家都以为我还在拍着玩,不觉得我是要靠这事儿吃饭了,所以我只能找身边的朋友,免费给他们拍,积累样片,然后不间断地反复喧喝“我要吃饭我要吃饭……”最开始都是最难的,难到每个月都要管朋友借钱,用我的话说就是“一直被好朋友们包养着”,但是又完全不知道能还钱的那一天到底什么时候可以来。

我在 2018 年 4 月份拜到了闫璐的门下,狐假虎威一下,我老师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的特邀摄影师。拜师以后,我从技术到意识,有了过去十年“自由拍照片”阶段从没有过的进步。从这儿开始,再加上前面一年多经验和市场的积累,我才终于能像个正常的社会人一样活着了。

我一直不愿意开课,也没有正经地对外聊过拍照片这件事,因为我总觉得自己还什么都不知道呢,但“极客时间”的两周年基本正好是我的三十岁生日,就差了一天,所以我想在这个时间,这个平台,走出舒适圈,做一些我一直不愿意做,或者说不敢做的事情。

回顾我跟拍照片这件事有关的这十三年,我承认兴趣很重要,但事实是十年的胡拍比不上三年的正经拍,所以做这个课的时候我也纠结过,**到底应该先培养兴趣,还是应该直接打基础?**我知道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摄影课,非常速成,零碎地讲一些实操的小技巧,短时间内大家会觉得自己的摄影技术有提高,知道了一些构图方法,知道了一些调色参数,知道了一些相机或手机相机的功能。这就基本像我前十年胡拍的时候一样,我这样坚持着拍了十年呢,其实到头来还是个新手,还是个摄影爱好者。这也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儿。

小时候学琴,我通常是听到一个曲子,觉得好听,然后就练那个曲子,我爸就跟我说,还是应该先练基本功,一旦基本功学通了,之后学曲子很容易,现在如果练这个曲子克服这个技术问题,练那个曲子克服那个技术问题,其实会比一上来就直接练基本功慢太多……然后我就烦了,就不爱学了,最后就像我最开始说的,我家非常开放非常自由,他们就把琴卖了,导致我现在就非常后悔。

所以,我坚定了一下信念,也跟我这个课的合作伙伴 Lufus 共同决议了一下,决定先从最基础的最枯燥的东西讲起,不要那么功利,不要那么急躁,这样的课注定不会比速成班更招人喜欢,但我们一致认为这样的课从长期看,反而更实用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开课,我个人是很重视的,所以我找来 Lufus 当合作伙伴,我们俩取长补短;还找来了我的设计师伙伴鹤爷,绘制课件里需要用到的示意图;另外,还找来了专精手机摄影的去哥贡献了两课关于手机摄影后期的内容;最后,在写课的过程中,我零星地拿给我老师看过一些,她说还行……所以,在质量上我相信应该是说得过去的,请广大市民放心订阅。

那么下面,我来具体地说一说课程安排。

我会从摄影史讲起,本来我不太想讲历史,但我老师说如果想拍好照片,必须要了解摄影史,Lufus 把这句话反过来又说了一遍,他说如果不了解摄影史,就拍不好照片。另外,当时我把历史这两节课的草稿拿给几个朋友看,他们都说非常感兴趣……在这种强大的、不可阻挡的民意面前,我可耻地屈服了。既然要讲,就想讲得尽可能好一些,所以我又重新把 600 多页的《世界摄影史》看了一遍,我用我啃书本的痛苦给你浓缩总结出了两节摄影史的速览,希望能让你对摄影发展和摄影创作这两件事有个基本的认知。

接下来就是非常枯燥但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我们会详细讲解光圈、快门、ISO 摄影这三大件儿,还会说到镜头,包括各种焦段及其用途和成像风格,然后就是相机的选择和购买建议,我们会聊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些什么相机,什么相机才是最好的相机,最后才说回到照片,我们会跟你好好聊聊到底应该怎么看照片,什么是好照片,什么是愚照片,怎么识别行业里那些看起来很好但实际很蠢的照片,争取能让你搞清楚这些看起来不太容易有答案的问题。

第三部分是实操,从“光”讲起,因为光在摄影里是个非常大的话题,所以我们会连讲三节。紧跟着是四种常见拍摄题材的答疑解惑——静物、人物、风光和街拍。虽然我们会讲到技术性的操作,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聊一聊这四种常见拍摄题材背后的逻辑和理念。按理说实操部分应该有后期修图的知识,但如果要聊后期,可聊的就太多了,不太符合这门课的架构。而且,我希望你在学习完这期课之后,每次拍照片的时候都以前期拍好为标准,而不是靠后期修图,所以实操部分不会涉及到电脑端专业的后期知识。

虽然没有专业 Adobe 套件的相关知识,但考虑到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大部分人平常用手机拍照片的机会一定比用相机拍照片的机会多,加上手机上一些非常优秀的后期软件也慢慢普及开来了,上手很简单,用好了效果又很惊人,大家都愿意尝试,所以,我会请去哥(@随你们去)给你来两节手机摄影后期的内容,分别是 VSCO 和 Snapseed 这两个高品质 App 的用法。

最后一节课,我们会纠缠着的同时又抛开前面讲过的一切,我们要聊一聊继承了又摆脱了传统的摄影还能往哪儿走。

开篇词的最后,按常理,放一些我、Lufus 和去哥的照片(去哥的照片均为手机拍摄),让你知道组团儿开这门课的这几个人目前大概都在什么段位晃荡呢,能不能让你信服地订阅这门课,就看最后这一趴了。

MAI

Lufus

@随你们去

下面就要正式进入课程了,20 节课,看着不多,但掌握起来会非常吃力。我建议你手边备一台相机,我讲到哪儿你就跟着拧一拧摁一摁,就像我看相机说明书的时候一样,那么厚,那么多功能,如果光看一遍其实什么都记不住。我就是跟着说明书,它讲哪个功能,我就试一试那个功能,看看那功能到底是干嘛的,虽然有很多功能我都用不到,但至少我能筛选出来我想用的功能,在日后拍照片的过程中就能经常用一用,用一用就会慢慢熟练起来,然后那个功能才能真正地为我所用。

除了跟着这门说明书一样的课试一试相机之外,我很希望你能真的去拍一拍。很多东西看起来很简单,道理都明白,但只有真正去拍,才能发现难点,而只有发现了难点,才能谈怎么解决,只有都解决了,才能开始靠大量练习熟练掌握技术要点,最后才能形成肌肉记忆,手里和眼睛里都特别利索。

课里面会提到一个观点,“很多时候,拍照片靠的都是直觉,根本没有机会过多思考”。

拍照片是门手艺,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他就是个技术工种,我们需要那些肌肉记忆。如果你不去多拍,是不可能掌握的……所以,多看,多拍,多想,我们往后慢慢说,与你共勉。

注 1:往后的文章里会有很多本来应该是“它”的“他”,如果本该是“它”,但我用了“他”,不是错字,是我对“他”指代的内容有个人感情。

注 2:我们的课图片很多,而且大都是高清图,加载可能会慢一些,所以尽量在网络条件好的时候阅读。

注 3:建议在看照片的时候把屏幕亮度调到最亮,并点开大图好好看两眼。

注 4:请叫我小麥就好,不要叫老师,提前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