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__每个工程师都应该了解的:数据库知识
文章目录
数据库和编程语言一样,同样是软件工程师们的必争之地。今天我就和大家聊一些数据库相关的知识。
去年 Uber 发表了一篇文章,宣布他们从 PostgreSQL 转到 MySQL 了。文章的内容很好,同时还科普了一些数据库索引和复制的基本常识。当时,我转给了一个朋友,朋友看了之后说:“哦,他们 2013 年才发了一篇文章说他们从 MySQL 转到 PostgreSQL。”
我找来朋友提到的那篇旧文,读过之后,大概理解了两篇转型文章背后的原因。
作为两大主流开源数据库,MySQL 和 PostgreSQL 的“战争”从未停止,虽然硝烟不如编程语言那么浓烈,但也是你来我往,剑影刀光。
如果去 Quora 或者 Stack Overflow 上搜索 MySQL V.S. PostgreSQL 这样的关键字,会出现一大堆帖子,大家各执一词众说纷纭,我的感觉则是:两者各有各的优势和使用场景,并不存在一种数据库对另一种压倒性优势。
对于大部分程序员来说,公司用哪个数据库,基本无需你去决定。加入一个公司的时候,除非是创业公司,或者你是 CTO、VP、总监级别的,否则大部分的技术选型早已应该尘埃落定。
尤其是数据库,一旦选择,再迁移的代价非常大。因此,除非有颠覆性的优势或者难以克服的问题,很少有公司会去费时费力做这种大的迁移。
不论是技术选型还是技术转型,其中不可忽略的因素是:你的工程师更容易驾驭哪一种技术,或者有话语权的决策者们倾向于哪一种技术。这一点其实和程序语言的选型有异曲同工之处。
类似 Uber 两次高调转型的事情,在我曾经工作过的 Square 公司也发生过。
Square 最早使用的是 MySQL,到了 2012 年,由于 PostgreSQL 的各种优势越来越突出 —— 比如对地理空间(Geospatial)数据和搜索的支持,当时几位资深工程师也开始大力倡导,很多新的服务就尝试性地使用 PostgreSQL。
那时候,公司的架构是 MySQL 和 PostgreSQL 并存的。对于我而言,这就有机会学习、掌握和比较两种不同的技术。
在我来看,两者各有特点,有些技术实现在 MySQL 里更方便一点,另一些则反之。无论哪种数据存储方式,总有方案可以解决问题,并没有觉得非要哪一种才行。
一个公司如果数据库从来不出问题,那一定是因为没有业务量或者流量。所有技术的选型和设计,都有它的应用场景,除去那些让人开心的案例,剩下的毫无疑问就是坑。
如何尽可能地避开这些坑,如何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去修复,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大部分工程师并不是数据库专家,在 Square 公司两种数据库并存的期间,PostgreSQL 的牛人寥寥无几,但是 MySQL 却有几个专家是极为靠谱的。对我们而言,PostgreSQL 和 MySQL 的相对优势,都比不过出问题的时候有人救火和解惑来的重要。
另外,一个公司维系两套同类的数据库系统本身就是个负担,因为这些原因,那些使用 PostgreSQL 的服务慢慢就转成了 MySQL。
我们支付类的技术工作需要强事务和一致性的支持,所以 NoSQL 类型的数据库用得比较少,主要使用的是 MySQL 或者 PostgreSQL。由于在工作中常常与数据库打交道,我也逐渐了解到不少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但是线上真的出了问题,我还是没有把握自己去搞定。
好在,每个公司都会有一些专攻数据库的大牛,这种专门的职位便是 DBA,有的中小创业公司没有专职 DBA,数据库便由做运维的人维护。我和几位这样的牛人私交甚好,加之平时自己处理起系统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也会常常请教他们,一来二去就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数据库知识。
对数据库专家我一向是敬佩的态度,他们的价值不可小觑。公司只要稍具规模,如果数据库这块做不好,基本也就没什么可玩的了。数据库可以说是互联网公司最宝贵的资产,这块不出问题也罢,一出问题,即是见血封喉,服务直接宕机。
关于数据库,最常见的问题都有哪些呢?
第一个是选型
因为每个公司的业务不同,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场景不一样,选型也会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哪个系统一定是最好的。
比如做支付业务一定要强事务性、一致性的支持,很多社交平台更多时候需要的是高可用;有的业务写操作特别重,有的业务更重要的是读操作;有的业务可能只关心最近几天的数据,于是可以容忍老数据读写的低效,有的却要频频访问历史数据,需要读写的高效;有的业务可以通过加索引解决查询效率,有的却只能通过加缓存等等。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会选择多个数据库系统并存,通过不同的技术和架构给予相关的业务场景最优支持。如果一旦选型失误,便不会有频频踩坑一说,因为这基本就算直接掉进了坑里。
第二个是数据库相关的架构
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架构包括数据库上层的缓存系统设计,程序语言对数据库连接的处理,代理层(Proxy Layer)的功能,以及和二进制日志(Binlog)等相关的数据管道(Data Pipeline)的搭建。当然,其中也包括了数据库系统的分区、备份等的具体设计。
很多公司早期所有的表都在一个数据库里面,因为各种连接池(Connection Pool)和吞吐量(Throughput)的限制,基本没法做扩展。能够合理地设计数据库表的分离,把数据相关的放在一起,不那么相关或甚至不相关的放在另一个数据库里。这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做法,很多时候却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可扩展的问题。
第三个,也是我们平时遇到最多问题的:人为错误
再好的系统,使用姿势不对也是枉然,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工程师都是数据库专家,所以人为的错误是最常出现的问题。
人为错误分成两种。一种是操作数据库时犯的错误。另一种是程序员在程序里或者脚本里犯的错误。
操作数据库时犯的错误的概率比较低,但危害却最大。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有类似的传奇时间,我听过的就有三种误操作的版本。
第一种是工程师无意或有意,“不小心”删掉了数据库核心表中所有的数据。这不是段子,在 Facebook 就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事人还是我的一个朋友,好在后来恢复了,这事儿便也成了他的工程师历史上光辉的一笔。
第二种工程师在线修改表结构(online schema change)的时候,不小心一步误操作,结果数据库被锁(Lock)长达几个小时,该公司网站也就挂了好几个小时。
第三种是听国内一个大公司的朋友说的,细节还已经无法还原。只记得听说他们的两台服务器,在做主从切换的时候,拔错了一个电源插头,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程序员在程序里或者脚本里犯的错误就很常见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知道 Ruby on Rails 对数据库的操作基本是通过 Active Record 来完成的。Active Record 可以通过一个数据库连接池来限制每个应用到数据库的连接。
如果某一个程序或者脚本查询没有索引的数据,导致全表扫描,再加上一些网页服务器(Web Server)的并行访问,经常会有整个数据库的所有链接被占用的情况,连终止查询(Kill Query)都没法执行,只能人肉去做一些类似重启的物理操作。还有更常见的,就是程序里的 N+1 查询问题。面对这类问题,可以使用数据库的连接查询功能,比如 left outer join 来避免 N+1 的问题。
最后一个是数据库访问瓶颈
只要是数据库,就有吞吐量的限制,而数据库访问瓶颈便是自然流量增长或者流量突增造成的。只要你的业务在增长,总有一天数据库访问就会达到一个上限。在这个预警到来前,你需要做各种垂直或水平扩展来提升这个上限,或者,你可以通过缓存和其他机制来对访问量进行分流,这里面可以做的工作就多了。
流量的突增一般是类似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或市场活动带来的,也可能是因为某个黑天鹅事件造成的,这些原因都很难预料。
如果是有计划的市场活动,就需要提前做好各种战斗准备。如果是恶意攻击,那就只能靠各种防御工程,如 IP 阻塞(IP Blocking)或者第三方的高防系统挡掉这些流量来保证数据库的正常工作。
研发过程中,有哪些与数据库相关的问题呢?
我们以 MySQL 为例,讲讲日常开发中应该注意的,与数据库相关的问题。
索引
创建索引通常是为了提高常用查询语句的性能,将某些列以特定的数据结构(常见的如 B-Tree)有序存储起来。维持这样的一个数据结构在写数据的时候会有一些系统开销(Overhead)。但如果查询确实是高频的,那么这样的系统开销就很划算。在建表时需要考虑所有可能的高频查询,另一方面,忌讳过度地“为未来设计”(Design for the Future),也就是加一堆可能根本不常用的索引,反而增加了写数据时候的成本和负担。
索引另一个常见的用途就是保证某一列或者某几列的组合是唯一的(Unique),这也称为唯一性索引(Unique Indexing),在写业务逻辑代码的时候会常常用到。
比如你有一个用户表(User Table ),你想让所有用户(User)的电子邮件都是唯一的,这个时候用唯一索引(Unique Indexing)就很方便。不过唯一索引(Unique Indexing)和可选列(Optional Column)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你想对列 X 做唯一索引(Unique Index Column X),过了一段时间,也许有些情况下列 X(Column X)并不唯一,我们便把索引改成了对列 X 和列 Y 作唯一索引(Unique Index Column X + Column Y),但是列 Y(Column Y)是 Nullable 的。
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你会有多条记录,有着一样的 X 值,以及 Null 的 Y 值。很意外对吧,原因就是 Null 在数据库里常常解释为“不确定”而不是空。
事务支持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数据库的事务支持(Transactional Support)。简单说来,就是利用数据库本身提供的事务性,来封装一系列需要同时完成的动作。
比如在一段事务里面,先执行 X,再执行 Y (Transaction do X;Y;end),如果 X 和 Y 都是数据库写操作,那要么两个写操作都成功,要么都失败。也就是说,对数据库的改动会统一把事务所做的修改提交到数据库(Commit),而提交(Commit)前的任何错误都会触发所有更新回滚到开始的状态(Rollback)或引发不正常进程的终止(Abort)。
虽然正确使用事务支持(Transactional Support)会很方便,但是也常常见到过度使用让代码变得很脆弱甚至是出现 Bug 的情况。
常见的几种情况如下。
- 事务(Transaction)中封装的代码逻辑太长太复杂,甚至调用了别的函数。很多时候,很难去推理当执行中抛出异常的话,到底哪些会回滚,哪些会产生遗留影响。
- 事务中封装了与数据库改动无关的逻辑。
- 事务中有不可逆的操作,例如发送电子邮件给用户,发布(Publish)到一个 Job 队列(Queue)等。这种情况会导致系统的不一致。比如,一个写操作被回滚了,但这条数据相关的 Job 还是被加入到队列了,就会引发错误。
- 事务中包括了在不同数据库里面的事务,也就是分布式事务,这需要单独处理。
- 事务中嵌套了事务,不同情况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没搞清楚,就可能出现意外的行为。
更多情况就不一一列举了,但过度使用事务支持往往会让逻辑变得不必要的复杂。
数据库锁
数据库会出现 Race Condition,我们常常把 Race Condition 叫做竞争条件,是指多个进程或者线程并发访问和操作同一数据,且执行结果与访问发生的特定顺序有关的现象。
如何解决竞争条件(Race Condition)呢?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各种锁机制来确保行为的可预测性和正确性。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加锁的方式会不一样。
常见的有乐观锁定(Optimistic Locking)和悲观锁定(Pessimistic Locking)。总的说来,前者在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系统里更为常见。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系统都会自己实现锁定(Locking)机制。
缓存和主从机制
为了提高性能,我们会为数据库增加缓存(Caching)和主从(Master - Slave)等机制,这有时候会引起数据的不一致性。常见的情况是,如果系统默认是在从节点(Slave)读数据,那么一些刚刚更新到主节点(Master)的数据在读的时候就有可能读不到。这个情况在使用一些数据关联(Association)的时候更容易读不到。Rails 的 Active Record 数据关联(Association),就很容易出现这一类的问题。
今天跟大家介绍了不少数据库相关的基础知识,如果你是个软件工程师,想必这些内容都已经耳熟能详,我们来总结一下。
- 本文从 MySQL 和 PostgreSQL 的迁移和选型入手,介绍了数据库的技术特点和选型问题。在我眼里,没有更好的技术,只有更适合的技术。
- 数据库领域会碰到哪些问题呢?我为大家介绍了数据库选择、数据库相关的架构问题、人为失误的问题,还有数据库遭遇流量瓶颈以及相关的应对方式。
- 几乎每个工程师在编程的时候都会和数据库打交道,研发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在这个章节我们讲了索引、事务支持、数据库锁、缓存和主从机制。
文中每个点都可以深入展开,独自梳理,最终形成系统的知识储备。因为篇幅所限,不能涉及所有的技术细节,文中提到的内容都是我在工作中遇到过的问题和实战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更好的观点,请在留言中告诉我,互通有无,一起成长。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