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_缓存系统:如何通过哈希表和队列实现高效访问?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黄申。
经过前三大模块的学习,我带你纵览了数学在各个计算机编程领域的重要应用。离散数学是基础数据结构和编程算法的基石,而概率统计论和线性代数,是很多信息检索和机器学习算法的核心。
因此,今天开始,我会综合性地运用之前所讲解的一些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些更有实用性的核心模块或者原型系统。通过这种基于案例的讲解,我们可以融汇贯通不同的数学知识,并打造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的计算机系统。首先,让我们从一个缓存系统入手,开始综合应用篇的学习。
什么是缓存系统?
缓存(Cache)是计算机系统里非常重要的发明之一,它在编程领域中有非常非常多的应用。小到电脑的中央处理器(CPU)、主板、显卡等硬件,大到大规模的互联网站点,都在广泛使用缓存来提升速度。而在网站的架构设计中,一般不会像 PC 电脑那样采用高速的缓存介质,而是采用普通的服务器内存。但是网站架构所使用的内存容量大得多,至少是数个吉字节(GB)。
我们可以把缓存定义为数据交换的缓冲区。它的读取速度远远高于普通存储介质,可以帮助系统更快地运行。当某个应用需要读取数据时,会优先从缓存中查找需要的内容,如果找到了则直接获取,这个效率要比读取普通存储更高。如果缓存中没有发现需要的内容,再到普通存储中寻找。
理解了缓存的概念和重要性之后,我们来看下缓存设计的几个主要考量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硬件的性能。缓存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因此没有绝对的条件来定义何种性能可以达到缓存的资格,我们只要确保以高速读取介质可以充当相对低速的介质的缓冲。
第二个因素是命中率。缓存之所以能提升访问速度,主要是因为能从高速介质读取,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命中”(Hit)。但是,高速介质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而且一般也不支持持久化存储,因此放入数据的容量必须受到限制,只能是全局信息的一部分。那么,一定是有部分数据无法在缓存中读取,而必须要到原始的存储中查找,这种情况称之为“错过”(Missed)。
我们通常使用能够在缓存中查找到数据的次数(|H||H|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