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词_在真实世界的编译器中游历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宫文学,一名技术创业者,现在是北京物演科技的 CEO,很高兴在这里跟你见面。
我在 IT 领域里已经工作有 20 多年了。这其中,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也是倾注时间精力最多的,是做基础平台类的软件,比如国内最早一批的 BPM 平台、BI 平台,以及低代码 / 无代码开发平台(那时还没有这个名字)等。这些软件之所以会被称为平台,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很强的定制能力,比如流程定制、界面定制、业务逻辑定制,等等。而这些定制能力,依托的就是编译技术。
在前几年,我参与了一些与微服务有关的项目。我发现,前些年大家普遍关注那些技术问题,比如有状态的服务(Stateful Service)的横向扩展问题,在云原生、Serverless、FaaS 等新技术满天飞的时代,不但没能被很好地解决,反而更恶化了。究其原因就是,状态管理还是被简单地交给数据库,而云计算的场景使得数据库的压力更大了,数据库原来在性能和扩展能力上的短板,就更加显著了。
而比较好的解决思路之一,就是大胆采用新的计算范式,发明新的计算机语言,所以我也有意想自己动手搞一下。
我从去年开始做设计,已经鼓捣了一阵了,采用了一些很前卫的理念,比如云原生的并发调度、基于 Actor 的数据管理等。总的目标,是要让开发云原生的、有状态的应用,像开发一个简单的单机应用一样容易。那我们就最好能把云架构和状态管理的细节给抽象掉,从而极大地降低成本、减少错误。而为编程提供更高的抽象层次,从来就是编译技术的职责。
Serverless 和 FaaS 已经把无状态服务的架构细节透明掉了。但针对有状态的服务,目前还没有答案。对我而言,这是个有趣的课题。 在我比较熟悉的企业应用领域,ERP 的鼻祖 SAP、SaaS 的鼻祖 SalesForce,都用自己的语言开发应用,很可惜国内的企业软件厂商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而在云计算时代,设计这样一门语言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就是解决有状态服务的云化问题。我希望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一个新工具。当然,这个工具必须是开源的。
正是因为给自己挖了这么大一个坑,也促使我更关心编译技术的各种前沿动态,也非常想把这些前沿的动态、理念,以及自己的一些实战经验都分享出来。
所以去年呢,我在极客时间上开了一门课程《编译原理之美》,帮你系统梳理了编译技术最核心的概念、理论和算法。不过在做第一季的过程中呢,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跟我反馈:我确实理解了编译技术的相关原理、概念、算法等,但是有没有更直接的方式,能让我更加深入地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呢?
为什么要解析真实编译器?
说到把编译技术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无外乎就是解决以下问题:
- 我已经知道,语法分析有自顶向下的方法和自底向上的方法,但要自己动手实现的话,到底该选择哪个方法呢?是应该自己手写,还是用工具生成呢?
- 我已经知道,在语义分析的过程中要做引用消解、类型检查,并且会用到符号表。那具体到自己熟悉的语言,这些工作是如何完成的呢?有什么难点和实现技巧呢?符号表又被设计成什么样子呢?
- 我已经知道,编译器中会使用 IR,但实际使用中的 IR 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使用什么数据结构呢?完成不同的处理任务,是否需要不同的 IR 呢?
- 我已经知道,编译器要做很多优化工作,但针对自己熟悉的语言,这些优化是如何发生的?哪些优化最重要?又要如何写出便于编译器优化的代码呢?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其实就是:真实世界的编译器,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
那弄明白了这个问题,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第一,研究这些语言的编译机制,能直接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一方面,深入了解自己使用的语言的编译器,会有助于你吃透这门语言的核心特性,更好地运用它,从而让自己向着专家级别的工程师进军。举个例子,国内某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就曾经向 Oracle 公司提交了 HotSpot 的高质量补丁,因为他们在工作中发现了 JVM 编译器的一些不足。那么,你是不是也有可能把一门语言吃得这么透呢?
另一方面,IT 技术的进化速度是很快的,作为技术人,我们需要迅速跟上技术更迭的速度。而这些现代语言的编译器,往往就是整合了最前沿的技术。比如,Java 的 JIT 编译器和 JavaScript 的 V8 编译器,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Sea of Nodes”的 IR 来做优化,这是为什么呢?这种 IR 有什么优势呢?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迅速弄清楚。
第二,阅读语言编译器的源码,是高效学习编译原理的重要路径。
传统上,我们学习编译原理,总是要先学一大堆的理论和算法,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让人望而生畏。
这个方法本身没有错,因为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要掌握其中的原理。不过,这样可能离实现一款实用的编译器还有相当的距离。
那么根据我的经验,学习编译原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阅读真实世界中编译器的源代码,跟踪它的执行过程,弄懂它的运行机制。因为只要你会写程序,就能读懂代码。既然能读懂代码,那为什么不直接去阅读编译器的源代码呢?在开源的时代,源代码就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面对这个宝库,我们为什么不进去尽情搜刮呢?想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没人拦着。
当然,你可能会犯嘀咕:编译器的代码一般都比较难吧?以我的水平,能看懂吗?
是会有这个问题。当我们面对一大堆代码的时候,很容易迷路,抓不住其中的重点和核心逻辑。不过没关系,有我呢。在本课程中,我会给你带路,并把地图准备好,带你走完这次探险之旅。而当你确实把握了编译器的脉络以后,你对自己的技术自信心会提升一大截。这些计算机语言,就被你摘掉了神秘的面纱。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了解编译原理的基础理论和算法是读书的过程,那么探索真实世界里的编译器是什么样子,就是行路的过程了。根据我的体会,当你真正了解了身边的语言的编译器是怎样编写的之后,那些抽象的理论就会变得生动和具体,你也就会在编译技术领域里往前跨出一大步了。
我们可以解析哪些语言的编译器?
那你可能要问了,在本课程中,我都选择了哪些语言的编译器呢?选择这些编译器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次,我要带你解析的编译器还真不少,包括了 Java 编译器(javac)、Java 的 JIT 编译器(Graal)、Python 编译器(CPython)、JavaScript 编译器(V8)、Julia 语言的编译器、Go 语言的编译器(gc),以及 MySQL 的编译器,并且在讲并行的时候,还涉及了 Erlang 的编译器。
我选择剖析这些语言的编译器,有三方面的原因:
- 第一,它们足够有代表性,是你在平时很可能会用到的。这些语言中,除了 Julia 比较小众外,都比较流行。而且,虽然 Julia 没那么有名,但它使用的 LLVM 工具很重要。因为 LLVM 为 Swift、Rust、C++、C 等多种语言提供了优化和后端的支持,所以 Julia 也不缺乏代表性。
- 第二,它们采用了各种不同的编译技术。这些编译器,有的是编译静态类型的语言,有的是动态类型的语言;有的是即时编译(JIT),有的是提前编译(AOT);有高级语言,也有 DSL(SQL);解释执行的话,有的是用栈机(Stack Machine),有的是用寄存器机,等等。不同的语言特性,就导致了编译器采用的技术会存在各种差异,从而更加有利于你开阔视野。
- 第三,通过研究多种编译器,你可以多次迭代对编译器的认知过程,并通过分析对比,发现这些编译器之间的异同点,探究其中的原因,激发出更多的思考,从而得到更全面的、更深入的认知。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所疑虑:**有些语言我没用过,不怎么了解,怎么办?**其实没关系。因为现代的高级语言,其实相似度很高。
一方面,对于不熟悉的语言,虽然你不能熟练地用它们来做项目,但是写一些基本的、试验性的程序,研究它的实现机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另一方面,学习编译原理的人会练就一项基本功,那就是更容易掌握一门语言的本质。特别是我这一季的课程,就是要帮你成为钻到了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研究某一种语言的编译器,当然有助于你通过“捷径”去深入地理解它。
我是如何规划课程模块的?
这门课程的目标,是要让你对现代语言的编译器的结构、所采用的算法以及设计上的权衡,都获得比较真切的认识。其最终结果是,如果要你使用编译技术来完成一个项目,你会心里非常有数,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使用什么技术。因为你不仅懂得原理,更有很多实际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的思路作为你的决策依据。
为了达到本课程的目标,我仔细规划了课程的内容,将其划分为预备知识篇、真实编译器解析篇和现代语言设计篇三部分。
在预备知识篇,我会简明扼要地帮你重温一下编译原理的知识体系,让你对这些关键概念的理解变得更清晰。磨刀不误砍柴工,你学完预备知识篇后,再去看各种语言编译器的源代码和相关文档时,至少不会被各种名词、术语搞晕,也能更好地建立具体实现跟原理之间的关联,能互相印证它们。
在真实编译器解析篇,我会带你研究语言编译器的源代码,跟踪它们的运行过程,分析编译过程的每一步是如何实现的,并对有特点的编译技术点加以分析和点评。这样,我们在研究了 Java、Java JIT、Python、JavaScript、Julia、Go、MySQL 这 7 个编译器以后,就相当于把编译原理印证了 7 遍。
在现代语言设计篇,我会带你分析和总结前面已经研究过的编译器,进一步提升你对相关编译技术的认知高度。学完这一模块以后,你对于如何设计编译器的前端、中端、后端、运行时,都会有比较全面的了解,知道如何在不同的技术路线之间做取舍。
好了,以上就是这一季课程的模块划分思路了。你会发现,这次的课程设计,除了以研究真实编译器为主要手段外,会更加致力于扩大你的知识版图、增加你的见识,达到“行万里路”的目的。
可以说,我在设计和组织这一季课程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准备。因此这一季课程的内容,不说是独一无二的,也差不多了。你在市面上很少能找到解析实际编译器的书籍和资料,这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在我自己阅读源代码、跟踪源代码执行过程的基础上梳理出来的。
写在最后
近些年,编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进步速度很快。比如,你在学习 Graal 编译器的时候,你可以先去看看,市面上有多少篇围绕它的高质量论文。所以呢,作为老师,我觉得我有责任引导你去看到、理解并抓住这些技术前沿。
我也有一个感觉,在未来 10 年左右,中国在编译技术领域,也会逐步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出来,甚至会有我们独特的创新之处,就像我们当前在互联网、5G 等领域中做到的一样。
虽然这个课程不可能涵盖编译技术领域所有的创新点,但我相信,你在其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你通过我课程中教给你的方法,可以对你所使用的语言产生更加深入的认知,对编译器的内部结构和原理有清晰理解。最重要的是,对于如何采用编译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你也会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样,这个课程就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能够成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群体的一份子。未来中国在编译技术的进步,就很可能有来自我们的贡献。我们一起加油!
**最后,我还想正式认识一下你。**你可以在留言区里做个自我介绍,和我聊聊,你目前学习编译原理的最大难点在哪?或者,你也可以聊聊你对编译原理都有哪些独特的思考和体验,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交流讨论。
好了,让我们正式开始编译之旅吧!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