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__怎么才能写出一篇好新闻?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张晓楠。看到我要跟你聊聊怎么写一篇好新闻,你是不是马上冒出这个念头:新闻谁不会写啊?相对于那些动辄几千字上万字、准备半个月一个月的深度大稿来说,新闻好像确实比较简单——它字数不多,一般也就 1000 字左右;它没有华丽的描写,所以不太考验编辑的文采。但是我在成为编辑的第一天,我的主编就告诉我,写一篇好新闻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儿,也是编辑必备的基本功。
我当编辑的时代还是纸媒体时代,纸张和印刷都是有成本的,所以那时候如果你的新闻废话太多,你就要不停地删删删;如果你的新闻报道失实了,文章发表之后你要做检查甚至登报道歉,那会儿可没有删稿这么一说。
现在互联网时代,新闻量剧增,传播速度也飞快,但是我们却经常会被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骗”进一篇文章,然后大失所望;或者逛遍了互联网去了解一个新闻的来龙去脉,却找不到一篇讲得明白的文章。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是因为很多作者并没有接受过新闻写作的培训,他们还真的以为“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呢。再加上流量运营的一些新玩法带给大家的错觉,以为一篇阅读量高的新闻,就是好新闻,于是就不去仔细打磨内容质量。
读到这里,你可以稍微想一想,如果你也认同高阅读量不能跟好新闻划等号,你再往下学习。
什么是好新闻?
要想知道什么是好新闻,先要了解什么是新闻。新闻其实是有广义、狭义之分的,广义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各种文体,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畴之内;而狭义新闻,引用《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中的定义,才是咱们今天要聊的主角:新闻是指用概括的叙述方式,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
看到这句话是不是觉得有点晦涩?没关系,我来帮你把这句话拆解成三个部分,提炼出几个关键词。
第一部分: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对于事件的发生,只需要按照 5W——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的原则,做尽可能简短的概括,文字要简洁。这时候你要记住第一个关键词:文字简洁。
第二部分: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这句话中迅速及时、新近发生都是在强调快。做新闻,快是王道。在互联网时代,快就更有意义了。同样一篇新闻,你比其他媒体早发布五分钟,阅读量可能就是 10 万 + 和 1 万 + 的差别。所以你要记住第二个关键词:快。
**第三部分:有价值的事实,使一定人群了解。**这里所指的一定人群,就是我们的用户。每个媒体的用户群体不同,他们眼中有价值的事实也会不一样。但是无论如何,你都要帮助用户去甄选、判别值得他们关注的新闻,带给他们收获,这里边的关键词就是:有价值。
所以要想知道什么是新闻,只要记住三个关键词:文字简洁、快、有价值。通常你点击进去结果发现大失所望的新闻,都是在这三个关键词上出了问题。而有了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完全可以去判断什么是一篇好新闻。
先说文字简洁。我在网上随意搜索了一条新闻:
近期,农夫山泉采用全球领先技术重磅研制的植物基酸奶新品,即将上市。金猪吉祥的 2019 年,快消界一向以“会生孩子”著称的农夫山泉,接连推出重磅新品,可谓火力全开…
这条新闻简直就是文字简洁的反面教材,在这里我可以教给你判断文字是否简洁的一个标准,那就是看文章里边形容词、副词用的多不多。在农夫山泉这篇新闻里边:全球领先、重磅、火力全开……统统都是这类词,这类词应该是你在撰写新闻的时候,尽量避免使用的。取代这些词的应该是什么?应该多用动词和名词。比如你想说明农夫山泉这款酸奶全球领先,那就要用使用了什么技术、以及具有说服力的数字,来证明“领先”。换个角度看,文字简洁也是要让你保证新闻的客观性。
当然你也不能被文字简洁给误导了,然后说我的新闻越简单越好。所以我这里要特别解释下,我所强调的文字简洁是你在新闻的行文风格上要简单,而非新闻的整体交付。事实上,编辑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新闻事件补充背景信息,从而让信息更为丰满。所以,仅仅用一段文字来讲述“发生了什么”是不足够的。你需要为发生的事件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梳理编写你所获悉的信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
比如 2018 年 10 月 29 日 IBM 以 340 亿美元收购红帽的新闻,编辑在报道这篇新闻的时候,如果只介绍交易金额这样的细节,其实是没有提供增量信息的。因为交易细节再详细,也没有新闻稿详细。
但是如果编辑能够把两家公司此前的营收状况,对开源领域带来的影响,IBM 在混合云上的短板……这些增量信息提供给用户,就会提升新闻的深度和广度。这样,用户只读这一篇新闻,就足以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说完新闻的第一个关键词,咱们继续说第二个关键词:快。我跟一个媒体主编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们的编辑每天八点上班,有一段时间为了跟另外一家媒体抢速度,他们的编辑改成早上七点上班。
**所以想要比别人快,就要比别人勤奋,**InfoQ 的编辑未必需要早上七点上班,但是可以每天早上睁开眼,养成刷线索的习惯。线索包括几个维度:
- Hacker News、Reddit 等聚合类线索源,当天的重磅、热点事件会通过算法进行排名;
- 你所关注公司、人的社交媒体,比如国外的 Twitter,国内的微博、知乎、朋友圈,甚至你平时潜水的微信群;
- 你所负责技术领域的一些公司技术博客、技术网站或者开发者社区;
除了刷线索外,你还应该试着去构建你的资源池,让资源池里的专家、厂商 PR……变成你获得独家信息或者首发信息的渠道。
读到这里你可能又有了一个新的疑问:如果写新闻只拼快,那当编辑不就成了体力活了吗?其实快的前提,是要迅速判断一个新闻是否值得被报道。这就引出判断好新闻的第三个关键词了:有价值。
前不久,我们的编辑去美国参加微软 Build 大会,她跟我们后方的编辑一起熬夜去报道大会,当时我们的报道是媒体中最快、最全的,但是阅读量并不高;而比我们晚的一家媒体,选取“微软推出命令行工具 Windows Terminal,让开发者可以使用 Windows 电脑做开发”的角度做了一篇报道,文章发布后阅读量迅速超过 10 万。
我们的编辑后来告诉我,当天在现场面对 Azure 和 Windows 两场发布会,他们判断 Azure 值得报道,而 Windows Terminal 的新闻恰恰发生在了 Windows 那场。这件事情看上去是我们的判断力出了问题,但是判断力的背后,其实技术敏感度是关键。
对于 InfoQ 来说,要想发现有价值的新闻,关键是提升技术敏感度。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写一篇好新闻最难的事情。
对于每一位致力于写出好新闻的编辑来说,都应该把提升技术敏感度当做一件最重要的事儿。对我个人来说,财新传媒总编王烁在《跨界学习》里边说的一段话给我的启发还挺大的:
除了新闻工作,我在其他领域都不是专家。我的兴趣是付出两成努力,就一个问题懂得八成,剩下两成留给专家,我则已出发前往下一个地方,面对下一个问题。
这句话让我找到一个提升技术敏感度的方法,就是借助媒体平台和记者身份,多找专家去采访、交流、吃饭聊天。如果说文字简洁、新闻快速都有方法论,提升技术敏感度其实没有方法论。
如何写一篇好新闻
在新闻写作上,我有一次堪称噩梦的经历。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 911,但是因为一整天都在改一篇稿子,我都顾不上去看 911 这么重大的新闻。
由于时间太久远,当时写的什么新闻我实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这篇新闻被我的主编毙了 7、8 次,她只是告诉我新闻写得不好,但是我不知道哪里不好。当我已经改到崩溃的时候,只好去求助当时我们报纸的总编。她当时看到我的新闻的时候,说了一句让我印象非常深的话:你的新闻结构出了问题。
虽然那时候我当编辑已经有 3 个多月了,但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并不清楚一篇新闻应该用什么结构来写。当时的总编,带着我从标题,到导语,到正文的第一句、第二句……逐句进行了修改。那时候我才知道,写新闻是有结构的。
那次的经历真的让我的新闻写作有了一个质的提升,我知道要怎么写新闻了。
就⼀篇完整的新闻来说,分为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无论采用什么结构进行写作,这三个部分都必须有。今天咱们讲讲新闻写作最常用的结构:倒金字塔结构。
在新闻写作中,每个段落都⽐它后⾯的段落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章第⼀段的导语部分是一篇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甚至仅仅阅读导语,就能了解全文意思,这就是倒⾦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写作、快编快删、快速阅读,符合新闻“快”的特点;缺点是不能体现个性。
从标题、导语、主体三个部分,咱们说说怎么写一篇好新闻。
标题就是新闻的简要概述,标题要承担两个作用,一是让用户从万千新闻中一眼就对你这篇新闻感兴趣;二是让用户仅仅阅读标题就可以得知关键信息。有关如何给文章起标题,详见另外一个章节。
其实你在写标题的时候,就能够判断出来你的新闻好不好了。通常来说,一篇好新闻,你在写作一开始就会轻松地把标题先写出来;如果文章写好后你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标题,那就说明这篇新闻你都不知道写的意义在哪里,很大程度上这就不是一篇好新闻。
导语,简单来说就是新闻的第⼀段。导语中要回答出新闻的 5W——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西方记者把导语称为 hook,意思是钩子,还挺形象的,就是把用户钩住,吸引用户往下阅读。
在倒金字塔结构中,对导语的要求是文字简练、言简意赅;仅凭阅读导语,就能了解整个新闻。
一连数天,华为海思事件持续发酵。今天根据路透社最新报道,谷歌已经暂停与华为的业务,这意味着华为只能使用开源版本的安卓系统,无法访问来自谷歌的专有应用程序和服务。晚些时候,彭博社报道称,英特尔、高通、赛灵思和博通在内的多家芯片制造商告知其员工停止对华为供货。随着手机操作系统的至暗时刻到来,华为的 B 计划在哪里?前路漫漫,是否还有更多的困难在等着华为?
写好了标题、导语,就该进入主体部分了。标题、导语就好像楼房的地基,如果地基已经夯实了,盖楼应该相对比较快速。
主体部分的写作有一个要诀:在写作之前,你假想三个⽤户最感兴趣的问题,然后在新闻写作中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 InfoQ 公众号第一篇 10 万 + 的新闻,是腾讯成立技术委员会的新闻。这篇新闻在介绍腾讯技术委员会组织架构、目的目标方面,其实与其他媒体并没有什么不同,这都是公开的信息。但是这篇文章为什么能达到 10 万 + 呢?因为它的增量信息中回答了几个用户关心的问题:
- 腾讯的技术怎么样?答案是饱受诟病,欠下了非常沉重的技术债;
- 这个技术债要怎么还呢?答案就是要从组织架构上来还;
- 为什么腾讯和前不久的华为都选择要做代码重构和中台建设呢?答案是切合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要想写出一个好的正文,记住这句话:提出三个⽤户可能产⽣的疑惑,同时确保你已经就这些疑惑提供增量信息。
不过在增量信息的提供上,很多编辑是有疑问的:如果我的新闻不是最快,也不是独家,我还能找到没有被别人报道的有价值信息吗?
还记得前文提过的技术敏感度吗?技术敏感度有助于你找到增量信息。另外,对于不够快的新闻,增量信息会出现在以下情况中:
- 新闻后续还在发展、发酵,甚至还会出现反转;
- 新闻还有未被别人关注的角度,这个角度还有报道的价值;
- 你采访到了关键人物,给新闻带来了更详细的解读。
记得我们之前报道过一个离职程序员锁死服务器的新闻,一开始的新闻是这家公司创始人单方面的说辞,结果过了几天,事情有了反转,那个离职程序员发表声明阐述了事实真相。
总结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首先,你应该学会判断什么是一篇好新闻,好新闻有三个关键词:文字简洁、快、有价值。
其次,新闻写作的技巧可以去学习,但是技术敏感度的提升没有捷径,但是恰恰又异常重要。
另外,新闻写作要在导语的写作上多下功夫:让用户仅凭导语就能够了解整个新闻,而且还能被吸引继续往下读。
最后,在新闻写作前一定要从用户视角提出不少于三个问题。
今天的内容就到此结束了,你可以选取最近你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新闻,试着提出三个用户关心的问题,按照我教给你的倒金字塔结构,试着写一写。如果写作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跟我交流,当然,如果写作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感想,也欢迎在留言区中和我分享。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