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臧萌。本专栏进入到加餐模块啦,第一篇加餐,我们又来谈沟通了。

按照我们之前谈沟通的顺序,先是从工作的基本素质上,我们要重视沟通,主动沟通。然后从职场情商的角度,我们要重视沟通的方式方法,重视沟通的效果,尊重沟通的对象。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的话,沟通还是正面与合作为主。但是我们在日常沟通里,面对的远不止这些和谐画面。

很多时候,我们还会遇到很多观念观点的冲突。如果冲突可以通过短时间的讨论达成一致,那就不能算有冲突。当然,也有可能大家心里的想法都不是很明晰,讨论下来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这也不能算冲突。我们这里说的冲突,是双方或者多方的想法都非常明确,然后经过反反复复的讨论,大家的想法也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

接下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就从处理冲突的角度来聊聊沟通。

有些冲突,程序员要主动退到一边

发生冲突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比如谈地盘、谈系统归属、谈责任等等。这些情况是经理等管理者的主要战场,我们程序员打好辅助就可以,一般不需要主动露面谈。如果遇到这些相关的讨论找上自己,可以先简单应付,但是真正到了讨论核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自己的经理拉进来。

需要强调的一个点,千万不要做超出自己权利范围的承诺。大白话就是,自己说了不算的话,不要跟自己组之外的人说。

一般来说,大家都是会找对等的人来交流。比如说,如果这个会议上有对方的经理,那么自己组的经理也是要出面的。这不是排场面子的原因,而是对等的人,才能聊得下去,把事情敲定。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国家的总统,和另一个国家的经济部长,是没办法聊的,因为很多事情经济部长无法拍板。

如何应对沟通中的冲突

属于我们程序员相关的冲突和争论,一般都是与技术和架构相关的。那么我们程序员应该如何应对沟通中冲突呢?我下面举几个例子,我们一块来看一下。

代码方面的个人偏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比如说,有人喜欢用 Lambda,有人喜欢用 for 循环,有人喜欢这样去命名方法和变量,有人喜欢另外一种风格。从我个人的建议来说,谁负责写 code,谁就有权利决定用自己喜欢的风格写代码。只要功能可以完成,代码足够鲁棒,那外人就没权利多加干涉。毕竟我们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可能生产出一样的代码。

当然,不是说代码就没有标准。就 Java 来说,Java 编译器有 warning,还有 Sonar、PMD、Findbugs、Checkstyle 等工具。这些工具里有很多检查代码的规则,这些都是业内实际的标准和共识。从这个角度来说,你没必要用自己的个人偏好去指点别人。当然,如果被人指点,你也可以拿这个反击。毕竟行业内的标准都没说什么,你有什么资格说我?

接口的设计

接口的设计其实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它比具体的实现代码更抽象,但是比架构设计更具体,是连接两者的桥梁。

简单来说,接口就是程序世界的标准。标准的规定有一个公认的原则,就是要足够的包容。比如 Iterator、Collection 和 List 作为参数,兼容性逐渐降低。当然这个例子没什么大问题,大不了调用方自己转一下。但是如果用了 File 做参数,而实际上只需要 InputStream 读取数据,那调用方如果没有把数据存在 File 里,就不好弄了。

从参数的角度说开去,接口就是这样一个越包容,越优秀的东西。如何能用最少的约束,把事情描述清楚,就是接口的一大目的。面临接口设计的争论时,大家可以就这个点展开,各抒己见。最终得出结论,也不是难事儿。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上的争论,则更是因人而异。因为做系统架构的过程,其实是每个人对一件事情理解和建模的过程。就好像扔给两个人一堆积木,让他们每人搭一个大楼,肯定俩人搭建的大楼不会一样。即使你指出方向,比如一个商业摩天大楼,外表也会不一样。即便是再规定得详细一点,比如要有广场、要有裙楼等等,细节部分也不会一样。那就更别说软件架构设计了,俩人架构的系统肯定不一样。

如果在软件架构上有冲突,应该怎么处理呢?软件架构结果的冲突只是表象。根源是大家对问题的理解,对系统如何应对问题的方式理解不同。这时候,如果只是纠结于架构的不同,是无法得出一个结论的。所以,为了解决冲突,应该大家都回退一步,先从问题入手,让大家对问题的理解能够统一,对解决问题的方式能够统一。这样,即使架构上有所不同,也是容易解决的。

当然,我在前面也提到过:令出多门,兵家大忌。如果就是不能统一呢?这种情况下,就得有一个总的架构师,能够维护整体解决方案的统一性,避免因为彼此的认识不同,导致系统无法统一。其实很多时候,系统架构很难说谁对谁错。但是如果各个子系统的风格不统一,那大概率就会有问题。

功能现在就要

很多时候,需求方会提出很多现在架构下不支持的功能。这时候我们就有两个选择,一个以快糙猛的方式,放弃遵循现在的架构,把功能怼出来。一个呢,是从长计议,深入理解需求、升级架构,然后支持新的功能。

我来打个比方,系统架构就像是一张交通图。普通的需求就像是走高架,不需要绕路,没有红绿灯,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特殊的需求就像是走地面,甚至是走单行道,需要走走停停,甚至需要绕路,虽然费点劲,但是也能到,而且不和架构冲突。

架构不支持的需求,则是交通图上根本没有路的情况,就好比需要跨过一条河,但是河上并没有桥。这时候,第一种选择就是硬怼,比如放下车、找条船、甚至直接游泳过去。

第二种选择是先深入了解用户过河的需求,包括过河干什么、频次是多少、运载量是多少、能够接受的交通时间是多少等等。然后再根据需要来选择是修建码头、修建跨河大桥、还是修建隧道。

看似第一种选择是客户至上。但其实很多时候,第一种选择是短视的表现。一方面,你快糙猛做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无法完成用户接下来的需求。比如说,随着需求的发展,用户要求一天来回 1000 趟,每趟不能超过 3 分钟,游泳自然不可能。坐船的话,你去哪里找这么多的快船呢?换句话说,违背现有架构,快糙猛地实现客户的需求,是对客户的溺爱,而非真的的客户至上。

另一方面,没有深入理解用户的需求,其实会错过和客户一起深入理解系统和业务的机会。系统架构不支持,确实是系统本身的限制。但是如何让系统更完美呢?就是你要通过这样的机会,深入思索业务模型的限制,通过升级系统来让系统建模更加通用,可以应对客户以后的新需求。

方式方法可以妥协,原则和目标必须坚持

上面的几个例子中,一个共性是大家先后退寻找共识(common ground),然后以此为基础,把事情向前推进。这里我总结一下上面几个例子里所说的共识。

  1. 代码偏好:findbugs 等业内标准。
  2. 接口设计:接口设计应该包容。
  3. 系统架构:大家对问题的理解要统一。
  4. 新功能:理解新需求,升级架构,以支持新功能。

回到我们标题上提出的问题,我们在交流中遇到冲突时,什么时候应该妥协,什么时候应该坚持呢?这里我给出一个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做事情的方式方法可以妥协,但是目标本身必须坚持。

对比上面的四个例子你就能发现,所谓的标准,越来越模糊。什么是包容、什么是对问题的理解、什么又是新功能的本质,越来越没有绝对的正确。每个人,在自己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更不用说在不同的人之间。

这就带来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冲突的情况不可避免。这时候我们程序员千万不要怕冲突,只要你是冲着做事情去,而不是冲着搞事情去,就一定要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出来。

说出来的好处,首先是可以互相切磋,提升彼此的认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很多时候大家的认识都不够全面,通过冲突的方式,可以让彼此都拓展自己的认识。

其次,要说出来可以逼迫自己深入思考。想和别人刚,自己得先把自己的想法理清楚。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是想当然的,当这种想当然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就需要自己深入思考,或者找出自己的理由,或者放弃自己的成见,接受别人的观点。无论是哪种,对自己来说都是成长。

最后,有疑惑就说出来,可以让彼此合作更默契。我们经常说一个团队有默契,其实默契就是这样磨合出来的。不磨合,只是表面的迎合,并不能让一个团队里的成员配合无间。

总结

我想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程序员不要一味地逃避冲突。你如果用妥协来避免冲突,这绝对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当然,我不是说要做一个“杠精”,而是要在做事情的基础上,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如果自己明知道别人的做法有问题,但是你选择不表达自己的看法,长久下来,只会让别人觉得你没想法。和自己有关的东西,更要在自己不认同的时候发声。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其实只会让人觉得你软弱。

很多程序员不喜欢交流,不喜欢拒绝别人,更不要说和人争论、冲突。说实话,我也非常不喜欢和人冲突。但是正是自己这种避免冲突的倾向,让我吃了不少亏。举个例子,我之前觉得架构设计有问题,我也不会说什么,觉得只要能做出来,实现功能就可以。后来发现,这些架构设计的问题,会慢慢变成坑,变成阻碍一个组发展的绊脚石。

现在我只要在工作中遇到觉得有问题的事情,马上就会要求展开细聊。如果其他人时间不够,就另外找时间聊。我从原来逃避冲突的人,变成了主动制造冲突的人。

根据我的观察,这种冲突,往往都能够让事情得到更好的结果。如果一味地为了避免冲突而保持缄默,其实长期来看,是无法融入到一个团体的。当然,如果一个团体里经常就相同的事情冲突来冲突去,那很可能说明大家就是无法磨合得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打算离开这个团体,在面对冲突的时候千万别打退堂鼓。

思考题

你在工作中,有遇到过哪些让你记忆深刻的冲突?这些冲突是以双方都满意结束,还是以双方不欢而散结束呢?你有哪些处理冲突的经验和教训?

好了,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你在评论区和我交流。也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或者同事,一起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