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__赚到钱只是结果: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苏杰。
今天是第四轮 MVP——Promotion 的第三讲,让我们一起聊聊一款产品的非产品面,也就是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
我一直说,产品创新的从无到有就是“三句话,九个字”:
- 想清楚。
- 做出来。
- 推出去。
它们分别对应着高科技公司里最重要的三种岗位,广义的产品、广义的技术、广义的运营。
我知道一家小工作室,他们给别人做产品工作的外包。简单地说,他们就是帮客户做诸如需求分析、产品文档协作、产品原型制作、竞品分析等工作。这家工作室的交付质量很高,但活得并不那么滋润。因为他们的交付成本太高了——同时最多只能接三个客户。想多赚钱的话,他们的交付质量就会下降。可从长期看,如果没了口碑,今后反而赚不到钱了。
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做出来”的效率太低**了。
再说个例子,我之前自己做过一个知识付费类产品,你可以简单地将它理解成 2B 的“在行”(通过“在行”,可以约见不同领域的行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见面约谈)。但这个产品最终被放弃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哪怕是客单价两三千的业务,但因为对方是企业客户,所以你就得反复沟通,电话基本是不行的,得见面,甚至需要提供试听。
这就是**“推出去”的效率太低**。
提升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
所以这一讲,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提升“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
做出来的效率,在管理学里专业的说法是“生产制造的可扩展性”。打比方说,一款产品如果给 10 倍的用户使用,那么这款产品在生产制造上的成本提升是多少?如果成本提升得少,就是可扩展性高。
推出去的效率,它的专业说法叫“销售传播的可扩展性”。同样的比方,一款产品给 10 倍的用户使用,它在销售传播上的成本提升是多少?如果成本提升得少,就是可扩展性高。
做出来的效率
先说做出来的效率吧,我们举一个内容行业的例子来说明一下。
同样是一场戏,如果它的产品形态是在小剧场里演的话剧,则生产制造的可扩展性就很低,因为要满足 10 倍的用户,就得演十次。
但如果改变模式,只演一次,然后将这一场演出摄影、录制,做成光盘,以光盘作为产品交付,那么满足 10 倍的用户,生产成本就会大大低于 10 倍。
继续优化下去,把光盘的内容上传成在线的视频,进一步降低了满足更多用户的成本增幅。这种情况下,除非你提供新的内容,否则单用户成本是极低的。
进一步优化,如果能提供一系列好工具,把内容的生产制造分包给各种用户,就像抖音、快手那样,平台上自发产生源源不断的新内容,都不用自己做了,则成本可以再一次降低。
小结一下提升生产制造销量的常见做法。
- 降低复制成本,比如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 提供基础设施,然后众包 / 外包生产过程。
推出去的效率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零售行业的例子来谈谈推出去的效率。
假设村里老王的手艺很好,时不时做一些小孩子的木头小人玩具。
最早,他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拿到镇上的庙会上卖,这时候的分销成本是最高的,因为规定了时间、规定了地点,你要卖给 10 倍的用户,需要付出很大的额外成本,比如赶到其他镇子,等待庙会时间。
后来老王发现卖玩具是个挺好的生意,于是想办法提升分销效率。他决定把做好的玩具批发给每个村头的小卖部,这样,每个村子的小孩都能随时买到了。
老王的生意越做越好,听年轻人的话,开了网店。之后,全国各地的小孩,在任何时间都能买到他做的玩具了。老王也成立了公司,研发出了以他的木头小人玩具为主角的动画、漫画衍生品,这下,分销起来连物流成本都省了。
那么接下来老王还能怎么优化呢?这两年,老王再一次受到拼多多、趣头条这样产品的启发,让曾经买过他产品的广大家长用户加入了销售传播,建立起了自己的用户分销网络。
通过上面这个虚构的故事,小结一下提升销售传播效率的常见做法。
- 消除时间、地点等销售传播的限制因素;
- 产品数字化,减少,甚至消除物流环节;
- 提供基础设施,然后众包 / 外包分销过程。
以上,做出来和推出去效率的提升,我们能看到一些大趋势。
首先,产品交付从实到虚,再到虚实结合,这是因为人们不能只活在数字世界里;其次,效率高的产品供给方,都会渐渐的演变成平台,让更多的玩家、更多的用户参与到做和推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从 BAT 到 TMD,但凡做成巨头的公司,都有几分平台的样子。
今日案例:”双十一“的做出来和推出去
这一讲的案例,我们来聊聊每年 11 月都会被热议的一个话题,或者说也算是一个产品,“双十一”。来看看这么多年的“双十一”,在产品“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上都有哪些改进。
先容我回忆一下 2010 年以前淘宝做大促时的情景,毕竟我是那种原始状态的亲历者。
当时我们需要每天从 0 点到 24 点,以一小时为单位,给重点商家打电话询问客服压力、销量、库存情况,再查看活动页面的流量情况,调整接下来一个小时的策略。
- 阿迪达斯的新货快卖完了,运营同学就要把它在活动页面的位置往暗处调一调;
- 李宁的订单数开始加速上升,先不管什么原因,把李宁调整到明显点的位置再说,这需要很多小二随时待命;
- 当你发现男鞋交易情况不乐观,是因为客服承接不住海量的咨询,就赶紧打电话让某商家临时增加客服数(类似的工作商家都是外包给专业的公司做的,可以临时调拨人手)
- ……
这很像在操盘,这也是为什么一做活动,就要一群人每天守到午夜的原因。
但那个时候累归累,大家还是很爽的,因为有一种大权在握的感觉。卖家、买家的一切好像都“由我掌控”。
说回主题,2009 年的第一届“双十一”基本上就是上面这种混乱的状态。而我一直认为 2010 年的“双十一”是最有纪念意义的,当然,这也有主观原因,那是我第一次参与的“双十一”。
客观上来看,2010 年“双十一”是最为超出预期的一年,当时内部员工之间有个赌局,看谁能猜中最终的交易额,大多数人都猜 2 亿左右,少数乐观的猜 3 亿,毕竟 2009 年的时候才 5000 万。最终,没想到交易额达到了 9.36 个亿。这是将近 2000% 的增长,后面每一年的增长率,再也没可能达到这样恐怖的 4 位数了。
当时,无论是最核心的指挥部,还是数据团队,看到那么惊人的数字增长情况,都是互相一脸“我去,别不是哪里弄错了吧”的表情。
为了支撑那样一个庞大的数据量,当年的系统(不只是阿里,而是整个业界)可谓颤颤巍巍。
- 整个活动前需要买多少流量?买哪里的流量?
- 人肉调整活动页面海景房(我们这么称呼主推单品)——李宁又调来一批鞋,再把它调上去。
- 库存数据没打通,只能和商家通过旺旺群沟通。
- 流量给多了,我家裤子卖完啦,你也是卖裤子的,我给你导流吧……同行间互相导流,一片和谐(这其实是流量运营低效的表现)。
- 卖家没法实时搞清到底卖了多少,要等淘宝算几个小时以后告诉他,你能相信吗?
- 买家还不习惯把钱放进支付宝,付款时银行支付系统接连宕机(虽然提前打过招呼,但银行们不重视啊,2011 年开始就好很多了)。搞笑的是,支付宝的同事也开了赌局,赌的是哪家银行能撑得住,结果,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是唯一幸存的。
- 物流爆仓,胡乱堆着,数据不全、对不上,慢慢发呗,发货到月底、年底、甚至春节前。
- ……
这所有的一切都在倒逼你提升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
后来,在很多产品技术的帮助下,所有的数据,淘宝都能抓在自己手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活动策略调整的自动化,下面的大部分描述已经成为现实,大促时再也不会出现从前的慌乱。
每天从 0 点到晚上 24 点,实时监控活动页面的流量引入情况、商家 / 商品流量转化情况、商家客服的承接能力、商家库存的余量等各种数据,调整接下来几分钟的策略,活动页面自动化调整。
再利用人工智能 AI 技术,鹿班系统一秒钟可以做 8000 张活动页面上的图片,而活动页面本身,也是针对不同的用户做到“千人千面”了。
这是在做出来的层面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复制成本(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
后期,阿里给生态系统里的各路玩家提供能力,随着菜鸟网络、阿里云、蚂蚁金服的建设,整个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参与到“双十一”中,物流、软件、金融,还有各种客服外包公司,到了 11 月初,都能看到各种横幅、氛围很浓,大家一起把整个盘子做大了。
这是做出来的层面,提供了基础设施,然后众包 / 外包了生产过程。
当然,后来有了 AI 客服,可以节省绝大部分人工应答,这也是一种智能化的提升。
在“推出去”方面的效率提升一直是隐藏在幕后的工作,你可能并不能直接接触、感知到,我也为你简单说说。
第一,消除时间、地点等销售传播的限制因素。
因为淘宝本身是网购,所以早期就已经很高效了。而且后来,很多公司都会在“双十一”期间对客服团队进行弹性扩容,而这些临时员工并不需要在一起办公。
第二,产品数字化,减少,甚至消除物流环节。
实体货物是必须发货的,但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已经大大提升了从发货到收到货的效率。今天,“双十一”的货物,很多产品都可以达到和平时一样的速度了。
第三,提供基础设施,然后众包 / 外包分销过程。
这两年,每到“双十一”,除了阿里,各种商家、物流、金融等公司都在大力宣传,唯恐缺席了这场全民盛宴。
今天,越来越多的系统化与自动化,比如有了很多“优雅降级”的开关,当流量过大时,只要开开关关,就可以保证系统平稳运行,甚至,这些开关的状态变化,都已经自动化了。
对于一个“双十一”的参与者来说,这感觉有点像一个人类老司机,一开始是手动挡,然后变成了自动挡,再有了各种自动的大灯、雨刷,渐渐的,汽车自己接管了越来越多的操作,参与者好像坐在了不断自我升级的自动驾驶汽车里一样。
“双十一”的例子说完,我发现“做出来”和“推出去”效率的提升方法,其实也可以用在生活中。
比如我知道有些程序员,夏天会一次性买一打黑色 T 恤,想必这种标准化操作,这就是他们能提升生活效率,空出更多时间写代码的绝招吧。
小结
我对产品从无到有的过程描述有九个字“想清楚、做出来、推出去”。产品好不好,除了想清楚本身,还要看做出来和推出去的效率。只要效率高了,赚到钱,达成公司目标,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思考题
你可以想想自己负责的产品,有哪些可以提升“做出来”或者“推出去”效率的做法?
你可以在留言区写出自己的答案,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也欢迎你把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