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__理论二:封装、抽象、继承、多态分别可以解决哪些编程问题?
文章目录
上一节课,我简单介绍了面向对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比如,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等等。其中,我们还提到,理解面向对象编程及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关键就是理解其四大特性:封装、抽象、继承、多态。不过,对于这四大特性,光知道它们的定义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知道每个特性存在的意义和目的,以及它们能解决哪些编程问题。所以,今天我就花一节课的时间,针对每种特性,结合实际的代码,带你将这些问题搞清楚。
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对于这四大特性,尽管大部分面向对象编程语言都提供了相应的语法机制来支持,但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这四大特性的语法机制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今天,我们在讲解四大特性的时候,并不与具体某种编程语言的特定语法相挂钩,同时,也希望你不要局限在你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的语法思维框架里。
封装(Encapsulation)
首先,我们来看封装特性。封装也叫作信息隐藏或者数据访问保护。类通过暴露有限的访问接口,授权外部仅能通过类提供的方式(或者叫函数)来访问内部信息或者数据。这句话怎么理解呢?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下面这段代码是金融系统中一个简化版的虚拟钱包的代码实现。在金融系统中,我们会给每个用户创建一个虚拟钱包,用来记录用户在我们的系统中的虚拟货币量。对于虚拟钱包的业务背景,这里你只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即可。在面向对象的实战篇中,我们会有单独两节课,利用 OOP 的设计思想来详细介绍虚拟钱包的设计实现。
public class Wallet {
private String id;
private long createTime;
private BigDecimal balance;
private long balanceLastModifiedTime;
// … 省略其他属性…
public Wallet() {
this.id = IdGenerator.getInstance().generate();
this.create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his.balance = BigDecimal.ZERO;
this.balanceLastModifie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注意:下面对 get 方法做了代码折叠,是为了减少代码所占文章的篇幅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this.id; }
public long getCreateTime() { return this.createTime; }
public BigDecimal getBalance() { return this.balance; }
public long getBalanceLastModifiedTime() { return this.balanceLastModifiedTime; }
public void increaseBalance(BigDecimal increasedAmount) {
if (increasedAmount.compareTo(BigDecimal.ZERO) < 0) {
throw new InvalidAmountException("…");
}
this.balance.add(increasedAmount);
this.balanceLastModifie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public void decreaseBalance(BigDecimal decreasedAmount) {
if (decreasedAmount.compareTo(BigDecimal.ZERO) < 0) {
throw new InvalidAmountException("…");
}
if (decreasedAmount.compareTo(this.balance) > 0) {
throw new InsufficientAmountException("…");
}
this.balance.subtract(decreasedAmount);
this.balanceLastModified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
从代码中,我们可以发现,Wallet 类主要有四个属性(也可以叫作成员变量),也就是我们前面定义中提到的信息或者数据。其中,id 表示钱包的唯一编号,createTime 表示钱包创建的时间,balance 表示钱包中的余额,balanceLastModifiedTime 表示上次钱包余额变更的时间。
我们参照封装特性,对钱包的这四个属性的访问方式进行了限制。调用者只允许通过下面这六个方法来访问或者修改钱包里的数据。
- String getId()
- long getCreateTime()
- BigDecimal getBalance()
- long getBalanceLastModifiedTime()
- void increaseBalance(BigDecimal increasedAmount)
- void decreaseBalance(BigDecimal decreasedAmount)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从业务的角度来说,id、createTime 在创建钱包的时候就确定好了,之后不应该再被改动,所以,我们并没有在 Wallet 类中,暴露 id、createTime 这两个属性的任何修改方法,比如 set 方法。而且,这两个属性的初始化设置,对于 Wallet 类的调用者来说,也应该是透明的,所以,我们在 Wallet 类的构造函数内部将其初始化设置好,而不是通过构造函数的参数来外部赋值。
对于钱包余额 balance 这个属性,从业务的角度来说,只能增或者减,不会被重新设置。所以,我们在 Wallet 类中,只暴露了 increaseBalance() 和 decreaseBalance() 方法,并没有暴露 set 方法。对于 balanceLastModifiedTime 这个属性,它完全是跟 balance 这个属性的修改操作绑定在一起的。只有在 balance 修改的时候,这个属性才会被修改。所以,我们把 balanceLastModifiedTime 这个属性的修改操作完全封装在了 increaseBalance() 和 decreaseBalance() 两个方法中,不对外暴露任何修改这个属性的方法和业务细节。这样也可以保证 balance 和 balanceLastModifiedTime 两个数据的一致性。
对于封装这个特性,我们需要编程语言本身提供一定的语法机制来支持。这个语法机制就是**访问权限控制。**例子中的 private、public 等关键字就是 Java 语言中的访问权限控制语法。private 关键字修饰的属性只能类本身访问,可以保护其不被类之外的代码直接访问。如果 Java 语言没有提供访问权限控制语法,所有的属性默认都是 public 的,那任意外部代码都可以通过类似 wallet.id=123; 这样的方式直接访问、修改属性,也就没办法达到隐藏信息和保护数据的目的了,也就无法支持封装特性了。
封装特性的定义讲完了,我们再来看一下,封装的意义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编程问题?
如果我们对类中属性的访问不做限制,那任何代码都可以访问、修改类中的属性,虽然这样看起来更加灵活,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度灵活也意味着不可控,属性可以随意被以各种奇葩的方式修改,而且修改逻辑可能散落在代码中的各个角落,势必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比如某个同事在不了解业务逻辑的情况下,在某段代码中“偷偷地”重设了 wallet 中的 balanceLastModifiedTime 属性,这就会导致 balance 和 balanceLastModifiedTime 两个数据不一致。
除此之外,类仅仅通过有限的方法暴露必要的操作,也能提高类的易用性。如果我们把类属性都暴露给类的调用者,调用者想要正确地操作这些属性,就势必要对业务细节有足够的了解。而这对于调用者来说也是一种负担。相反,如果我们将属性封装起来,暴露少许的几个必要的方法给调用者使用,调用者就不需要了解太多背后的业务细节,用错的概率就减少很多。这就好比,如果一个冰箱有很多按钮,你就要研究很长时间,还不一定能操作正确。相反,如果只有几个必要的按钮,比如开、停、调节温度,你一眼就能知道该如何来操作,而且操作出错的概率也会降低很多。
抽象(Abstraction)
讲完了封装特性,我们再来看抽象特性。封装主要讲的是如何隐藏信息、保护数据,而抽象讲的是如何隐藏方法的具体实现,让调用者只需要关心方法提供了哪些功能,并不需要知道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我们常借助编程语言提供的接口类(比如 Java 中的 interface 关键字语法)或者抽象类(比如 Java 中的 abstract 关键字语法)这两种语法机制,来实现抽象这一特性。
这里我稍微说明一下,在专栏中,我们把编程语言提供的接口语法叫作“接口类”而不是“接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接口”这个词太泛化,可以指好多概念,比如 API 接口等,所以,我们用“接口类”特指编程语言提供的接口语法。
对于抽象这个特性,我举一个例子来进一步解释一下。
public interface IPictureStorage {
void savePicture(Picture picture);
Image getPicture(String pictureId);
void deletePicture(String pictureId);
void modifyMetaInfo(String pictureId, PictureMetaInfo metaInfo);
}
public class PictureStorage implements IPictureStorage {
// … 省略其他属性…
@Override
public void savePicture(Picture picture) { … }
@Override
public Image getPicture(String pictureId)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letePicture(String pictureId) { … }
@Override
public void modifyMetaInfo(String pictureId, PictureMetaInfo metaInfo) { … }
}
在上面的这段代码中,我们利用 Java 中的 interface 接口语法来实现抽象特性。调用者在使用图片存储功能的时候,只需要了解 IPictureStorage 这个接口类暴露了哪些方法就可以了,不需要去查看 PictureStorage 类里的具体实现逻辑。
实际上,抽象这个特性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并不需要非得依靠接口类或者抽象类这些特殊语法机制来支持。换句话说,并不是说一定要为实现类(PictureStorage)抽象出接口类(IPictureStorage),才叫作抽象。即便不编写 IPictureStorage 接口类,单纯的 PictureStorage 类本身就满足抽象特性。
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类的方法是通过编程语言中的“函数”这一语法机制来实现的。通过函数包裹具体的实现逻辑,这本身就是一种抽象。调用者在使用函数的时候,并不需要去研究函数内部的实现逻辑,只需要通过函数的命名、注释或者文档,了解其提供了什么功能,就可以直接使用了。比如,我们在使用 C 语言的 malloc() 函数的时候,并不需要了解它的底层代码是怎么实现的。
除此之外,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还提到,抽象有时候会被排除在面向对象的四大特性之外,当时我卖了一个关子,现在我就来解释一下为什么。
抽象这个概念是一个非常通用的设计思想,并不单单用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也可以用来指导架构设计等。而且这个特性也并不需要编程语言提供特殊的语法机制来支持,只需要提供“函数”这一非常基础的语法机制,就可以实现抽象特性、所以,它没有很强的“特异性”,有时候并不被看作面向对象编程的特性之一。
抽象特性的定义讲完了,我们再来看一下,抽象的意义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编程问题?
实际上,如果上升一个思考层面的话,抽象及其前面讲到的封装都是人类处理复杂性的有效手段。在面对复杂系统的时候,人脑能承受的信息复杂程度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忽略掉一些非关键性的实现细节。而抽象作为一种只关注功能点不关注实现的设计思路,正好帮我们的大脑过滤掉许多非必要的信息。
除此之外,抽象作为一个非常宽泛的设计思想,在代码设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很多设计原则都体现了抽象这种设计思想,比如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开闭原则(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代码解耦(降低代码的耦合性)等。我们在讲到后面的内容的时候,会具体来解释。
换一个角度来考虑,我们在定义(或者叫命名)类的方法的时候,也要有抽象思维,不要在方法定义中,暴露太多的实现细节,以保证在某个时间点需要改变方法的实现逻辑的时候,不用去修改其定义。举个简单例子,比如 getAliyunPictureUrl() 就不是一个具有抽象思维的命名,因为某一天如果我们不再把图片存储在阿里云上,而是存储在私有云上,那这个命名也要随之被修改。相反,如果我们定义一个比较抽象的函数,比如叫作 getPictureUrl(),那即便内部存储方式修改了,我们也不需要修改命名。
继承(Inheritance)
学习完了封装和抽象两个特性,我们再来看继承特性。如果你熟悉的是类似 Java、C++ 这样的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那你对继承这一特性,应该不陌生了。继承是用来表示类之间的 is-a 关系,比如猫是一种哺乳动物。从继承关系上来讲,继承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单继承和多继承。单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只继承一个父类,多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父类,比如猫既是哺乳动物,又是爬行动物。
为了实现继承这个特性,编程语言需要提供特殊的语法机制来支持,比如 Java 使用 extends 关键字来实现继承,C++ 使用冒号(class B : public A),Python 使用 paraentheses(),Ruby 使用 <。不过,有些编程语言只支持单继承,不支持多重继承,比如 Java、PHP、C#、Ruby 等,而有些编程语言既支持单重继承,也支持多重继承,比如 C++、Python、Perl 等。
为什么有些语言支持多重继承,有些语言不支持呢?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去研究,你可以针对你熟悉的编程语言,在留言区写一写具体的原因。
继承特性的定义讲完了,我们再来看,继承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编程问题?
继承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代码复用。假如两个类有一些相同的属性和方法,我们就可以将这些相同的部分,抽取到父类中,让两个子类继承父类。这样,两个子类就可以重用父类中的代码,避免代码重复写多遍。不过,这一点也并不是继承所独有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这个代码复用的问题,比如利用组合关系而不是继承关系。
如果我们再上升一个思维层面,去思考继承这一特性,可以这么理解:我们代码中有一个猫类,有一个哺乳动物类。猫属于哺乳动物,从人类认知的角度上来说,是一种 is-a 关系。我们通过继承来关联两个类,反应真实世界中的这种关系,非常符合人类的认知,而且,从设计的角度来说,也有一种结构美感。
继承的概念很好理解,也很容易使用。不过,过度使用继承,继承层次过深过复杂,就会导致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变差。为了了解一个类的功能,我们不仅需要查看这个类的代码,还需要按照继承关系一层一层地往上查看“父类、父类的父类……”的代码。还有,子类和父类高度耦合,修改父类的代码,会直接影响到子类。
所以,继承这个特性也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特性。很多人觉得继承是一种反模式。我们应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关于这个问题,在后面讲到“多用组合少用继承”这种设计思想的时候,我会非常详细地再讲解,这里暂时就不展开讲解了。
多态(Polymorphism)
学习完了封装、抽象、继承之后,我们再来看面向对象编程的最后一个特性,多态。多态是指,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在实际的代码运行过程中,调用子类的方法实现。对于多态这种特性,纯文字解释不好理解,我们还是看一个具体的例子。
public class DynamicArray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protected int size = 0;
protected int capacity = DEFAULT_CAPACITY;
protected Integer[] elements = new Integer[DEFAULT_CAPACITY];
public int size() { return this.size; }
public Integer get(int index) { return elements[index];}
//… 省略 n 多方法…
public void add(Integer e) {
ensureCapacity();
elements[size++] = e;
}
protected void ensureCapacity() {
//… 如果数组满了就扩容… 代码省略…
}
}
public class SortedDynamicArray extends DynamicArray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Integer e) {
ensureCapacity();
for (int i = size-1; i>=0; –i) { // 保证数组中的数据有序
if (elements[i] > e) {
elements[i+1] = elements[i];
} else {
break;
}
}
elements[i+1] = e;
++size;
}
}
public class 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DynamicArray dynamicArray) {
dynamicArray.add(5);
dynamicArray.add(1);
dynamicArray.add(3);
for (int i = 0; i < dynamicArray.size(); ++i) {
System.out.println(dynamicArray[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ynamicArray dynamicArray = new SortedDynamicArray();
test(dynamicArray); // 打印结果:1、3、5
}
}
多态这种特性也需要编程语言提供特殊的语法机制来实现。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用到了三个语法机制来实现多态。
- 第一个语法机制是编程语言要支持父类对象可以引用子类对象,也就是可以将 SortedDynamicArray 传递给 DynamicArray。
- 第二个语法机制是编程语言要支持继承,也就是 SortedDynamicArray 继承了 DynamicArray,才能将 SortedDyamicArray 传递给 DynamicArray。
- 第三个语法机制是编程语言要支持子类可以重写(override)父类中的方法,也就是 SortedDyamicArray 重写了 DynamicArray 中的 add() 方法。
通过这三种语法机制配合在一起,我们就实现了在 test() 方法中,子类 SortedDyamicArray 替换父类 DynamicArray,执行子类 SortedDyamicArray 的 add() 方法,也就是实现了多态特性。
对于多态特性的实现方式,除了利用“继承加方法重写”这种实现方式之外,我们还有其他两种比较常见的的实现方式,一个是利用接口类语法,另一个是利用 duck-typing 语法。不过,并不是每种编程语言都支持接口类或者 duck-typing 这两种语法机制,比如 C++ 就不支持接口类语法,而 duck-typing 只有一些动态语言才支持,比如 Python、JavaScript 等。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如何利用接口类来实现多态特性。**我们还是先来看一段代码。
public interface Iterator {
String hasNext();
String next();
String remove();
}
public class Array implements Iterator {
private String[] data;
public String hasNext() { … }
public String next() { … }
public String remove() { … }
//… 省略其他方法…
}
public class LinkedList implements Iterator {
private LinkedListNode head;
public String hasNext() { … }
public String next() { … }
public String remove() { … }
//… 省略其他方法…
}
public class Demo {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Iterator iterator) {
while (iterator.hasNext()) {
System.out.println(iterator.nex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terator arrayIterator = new Array();
print(arrayIterator);
Iterator linkedListIterator = new LinkedList();
print(linkedListIterator);
}
}
在这段代码中,Iterator 是一个接口类,定义了一个可以遍历集合数据的迭代器。Array 和 LinkedList 都实现了接口类 Iterator。我们通过传递不同类型的实现类(Array、LinkedList)到 print(Iterator iterator) 函数中,支持动态的调用不同的 next()、hasNext() 实现。
具体点讲就是,当我们往 print(Iterator iterator) 函数传递 Array 类型的对象的时候,print(Iterator iterator) 函数就会调用 Array 的 next()、hasNext() 的实现逻辑;当我们往 print(Iterator iterator) 函数传递 LinkedList 类型的对象的时候,print(Iterator iterator) 函数就会调用 LinkedList 的 next()、hasNext() 的实现逻辑。
**刚刚讲的是用接口类来实现多态特性。现在,我们再来看下,如何用 duck-typing 来实现多态特性。**我们还是先来看一段代码。这是一段 Python 代码。
class Logger:
def record(self):
print(“I write a log into file.”)
class DB:
def record(self):
print(“I insert data into db. ”)
def test(recorder):
recorder.record()
def demo():
logger = Logger()
db = DB()
test(logger)
test(db)
从这段代码中,我们发现,duck-typing 实现多态的方式非常灵活。Logger 和 DB 两个类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继承关系,也不是接口和实现的关系,但是只要它们都有定义了 record() 方法,就可以被传递到 test() 方法中,在实际运行的时候,执行对应的 record() 方法。
也就是说,只要两个类具有相同的方法,就可以实现多态,并不要求两个类之间有任何关系,这就是所谓的 duck-typing,是一些动态语言所特有的语法机制。而像 Java 这样的静态语言,通过继承实现多态特性,必须要求两个类之间有继承关系,通过接口实现多态特性,类必须实现对应的接口。
多态特性讲完了,我们再来看,多态特性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能解决什么编程问题?
多态特性能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和复用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回过头去看讲解多态特性的时候,举的第二个代码实例(Iterator 的例子)。
在那个例子中,我们利用多态的特性,仅用一个 print() 函数就可以实现遍历打印不同类型(Array、LinkedList)集合的数据。当再增加一种要遍历打印的类型的时候,比如 HashMap,我们只需让 HashMap 实现 Iterator 接口,重新实现自己的 hasNext()、next() 等方法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改动 print() 函数的代码。所以说,多态提高了代码的可扩展性。
如果我们不使用多态特性,我们就无法将不同的集合类型(Array、LinkedList)传递给相同的函数(print(Iterator iterator) 函数)。我们需要针对每种要遍历打印的集合,分别实现不同的 print() 函数,比如针对 Array,我们要实现 print(Array array) 函数,针对 LinkedList,我们要实现 print(LinkedList linkedList) 函数。而利用多态特性,我们只需要实现一个 print() 函数的打印逻辑,就能应对各种集合数据的打印操作,这显然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
除此之外,多态也是很多设计模式、设计原则、编程技巧的代码实现基础,比如策略模式、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依赖倒置原则、里式替换原则、利用多态去掉冗长的 if-else 语句等等。关于这点,在学习后面的章节中,你慢慢会有更深的体会。
重点回顾
今天的内容就讲完了,我们来一起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1. 关于封装特性
封装也叫作信息隐藏或者数据访问保护。类通过暴露有限的访问接口,授权外部仅能通过类提供的方式来访问内部信息或者数据。它需要编程语言提供权限访问控制语法来支持,例如 Java 中的 private、protected、public 关键字。封装特性存在的意义,一方面是保护数据不被随意修改,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另一方面是仅暴露有限的必要接口,提高类的易用性。
2. 关于抽象特性
封装主要讲如何隐藏信息、保护数据,那抽象就是讲如何隐藏方法的具体实现,让使用者只需要关心方法提供了哪些功能,不需要知道这些功能是如何实现的。抽象可以通过接口类或者抽象类来实现,但也并不需要特殊的语法机制来支持。抽象存在的意义,一方面是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维护性,修改实现不需要改变定义,减少代码的改动范围;另一方面,它也是处理复杂系统的有效手段,能有效地过滤掉不必要关注的信息。
3. 关于继承特性
继承是用来表示类之间的 is-a 关系,分为两种模式:单继承和多继承。单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只继承一个父类,多继承表示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父类。为了实现继承这个特性,编程语言需要提供特殊的语法机制来支持。继承主要是用来解决代码复用的问题。
4. 关于多态特性
多态是指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在实际的代码运行过程中,调用子类的方法实现。多态这种特性也需要编程语言提供特殊的语法机制来实现,比如继承、接口类、duck-typing。多态可以提高代码的扩展性和复用性,是很多设计模式、设计原则、编程技巧的代码实现基础。
课堂讨论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有如下两个。
- 你熟悉的编程语言是否支持多重继承?如果不支持,请说一下为什么不支持。如果支持,请说一下它是如何避免多重继承的副作用的。
- 你熟悉的编程语言对于四大特性是否都有现成的语法支持?对于支持的特性,是通过什么语法机制实现的?对于不支持的特性,又是基于什么原因做的取舍?
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答案,和同学一起交流和分享。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