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迭代器模式的原理、实现,并且分析了在遍历集合的同时增删集合元素,产生不可预期结果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今天,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实现一个支持“快照”功能的迭代器?这个问题算是对上一节课内容的延伸思考,为的是帮你加深对迭代器模式的理解,也是对你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锻炼。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面试题或者练习题,在看我的讲解之前,先试一试自己能否顺利回答上来。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问题描述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问题的背景:如何实现一个支持“快照”功能的迭代器模式?

理解这个问题最关键的是理解“快照”两个字。所谓“快照”,指我们为容器创建迭代器的时候,相当于给容器拍了一张快照(Snapshot)。之后即便我们增删容器中的元素,快照中的元素并不会做相应的改动。而迭代器遍历的对象是快照而非容器,这样就避免了在使用迭代器遍历的过程中,增删容器中的元素,导致的不可预期的结果或者报错。

接下来,我举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上面这段话。具体的代码如下所示。容器 list 中初始存储了 3、8、2 三个元素。尽管在创建迭代器 iter1 之后,容器 list 删除了元素 3,只剩下 8、2 两个元素,但是,通过 iter1 遍历的对象是快照,而非容器 list 本身。所以,遍历的结果仍然是 3、8、2。同理,iter2、iter3 也是在各自的快照上遍历,输出的结果如代码中注释所示。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3);
list.add(8);
list.add(2);

Iterator iter1 = list.iterator();//snapshot: 3, 8, 2
list.remove(new Integer(2));//list:3, 8
Iterator iter2 = list.iterator();//snapshot: 3, 8
list.remove(new Integer(3));//list:8
Iterator iter3 = list.iterator();//snapshot: 3

// 输出结果:3 8 2
while (iter1.hasNext()) {
System.out.print(iter1.next() + " “);
}
System.out.println();

// 输出结果:3 8
while (iter2.hasNext()) {
System.out.print(iter1.next() + " “);
}
System.out.println();

// 输出结果:8
while (iter3.hasNext()) {
System.out.print(iter1.next() + " “);
}
System.out.println();

如果由你来实现上面的功能,你会如何来做呢?下面是针对这个功能需求的骨架代码,其中包含 ArrayList、SnapshotArrayIterator 两个类。对于这两个类,我只定义了必须的几个关键接口,完整的代码实现我并没有给出。你可以试着去完善一下,然后再看我下面的讲解。

public ArrayList implements List {
// TODO: 成员变量、私有函数等随便你定义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E obj) {
//TODO: 由你来完善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E obj) {
// TODO: 由你来完善
}

@Override
public Iterator iterator() {
return new SnapshotArrayIterator(this);
}
}

public class SnapshotArray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 {
// TODO: 成员变量、私有函数等随便你定义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 TODO: 由你来完善
}

@Override
public E next() {//返回当前元素,并且游标后移一位
// TODO: 由你来完善
}
}

解决方案一

我们先来看最简单的一种解决办法。在迭代器类中定义一个成员变量 snapshot 来存储快照。每当创建迭代器的时候,都拷贝一份容器中的元素到快照中,后续的遍历操作都基于这个迭代器自己持有的快照来进行。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SnapshotArray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 {
private int cursor;
private ArrayList snapshot;

public SnapshotArrayIterator(ArrayList arrayList) {
this.cursor = 0;
this.snapshot = new ArrayList<>();
this.snapshot.addAll(arrayList);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cursor < snapshot.size();
}

@Override
public E next() {
E currentItem = snapshot.get(cursor);
cursor++;
return currentItem;
}
}

这个解决方案虽然简单,但代价也有点高。每次创建迭代器的时候,都要拷贝一份数据到快照中,会增加内存的消耗。如果一个容器同时有多个迭代器在遍历元素,就会导致数据在内存中重复存储多份。不过,庆幸的是,Java 中的拷贝属于浅拷贝,也就是说,容器中的对象并非真的拷贝了多份,而只是拷贝了对象的引用而已。关于深拷贝、浅拷贝,我们在第 47 讲中有详细的讲解,你可以回过头去再看一下。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既可以支持快照,又不需要拷贝容器呢?

解决方案二

我们再来看第二种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在容器中,为每个元素保存两个时间戳,一个是添加时间戳 addTimestamp,一个是删除时间戳 delTimestamp。当元素被加入到集合中的时候,我们将 addTimestamp 设置为当前时间,将 delTimestamp 设置成最大长整型值(Long.MAX_VALUE)。当元素被删除时,我们将 delTimestamp 更新为当前时间,表示已经被删除。

注意,这里只是标记删除,而非真正将它从容器中删除。

同时,每个迭代器也保存一个迭代器创建时间戳 snapshotTimestamp,也就是迭代器对应的快照的创建时间戳。当使用迭代器来遍历容器的时候,只有满足 addTimestamp<snapshotTimestamp<delTimestamp 的元素,才是属于这个迭代器的快照。

如果元素的 addTimestamp>snapshotTimestamp,说明元素在创建了迭代器之后才加入的,不属于这个迭代器的快照;如果元素的 delTimestamp<snapshotTimestamp,说明元素在创建迭代器之前就被删除掉了,也不属于这个迭代器的快照。

这样就在不拷贝容器的情况下,在容器本身上借助时间戳实现了快照功能。具体的代码实现如下所示。注意,我们没有考虑 ArrayList 的扩容问题,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完善一下。

public class ArrayList implements Li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CAPACITY = 10;

private int actualSize; //不包含标记删除元素
private int totalSize; //包含标记删除元素

private Object[] elements;
private long[] addTimestamps;
private long[] delTimestamps;

public ArrayList() {
this.elements = new Object[DEFAULT_CAPACITY];
this.addTimestamps = new long[DEFAULT_CAPACITY];
this.delTimestamps = new long[DEFAULT_CAPACITY];
this.totalSize = 0;
this.actualSize = 0;
}

@Override
public void add(E obj) {
elements[totalSize] = obj;
addTimestamps[totalSiz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delTimestamps[totalSize] = Long.MAX_VALUE;
totalSize++;
actualSiz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E obj) {
for (int i = 0; i < totalSize; ++i) {
if (elements[i].equals(obj)) {
delTimestamps[i]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actualSize–;
}
}
}

public int actualSize() {
return this.actualSize;
}

public int totalSize() {
return this.totalSize;
}

public E get(int i) {
if (i >= totalSize)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return (E)elements[i];
}

public long getAddTimestamp(int i) {
if (i >= totalSize)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return addTimestamps[i];
}

public long getDelTimestamp(int i) {
if (i >= totalSize)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
return delTimestamps[i];
}
}

public class SnapshotArray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 {
private long snapshotTimestamp;
private int cursorInAll; // 在整个容器中的下标,而非快照中的下标
private int leftCount; // 快照中还有几个元素未被遍历
private ArrayList arrayList;

public SnapshotArrayIterator(ArrayList arrayList) {
this.snapsho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this.cursorInAll = 0;
this.leftCount = arrayList.actualSize();;
this.arrayList = arrayList;

justNext(); // 先跳到这个迭代器快照的第一个元素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this.leftCount >= 0; // 注意是>=, 而非>
}

@Override
public E next() {
E currentItem = arrayList.get(cursorInAll);
justNext();
return currentItem;
}

private void justNext() {
while (cursorInAll < arrayList.totalSize()) {
long addTimestamp = arrayList.getAddTimestamp(cursorInAll);
long delTimestamp = arrayList.getDelTimestamp(cursorInAll);
if (snapshotTimestamp > addTimestamp && snapshotTimestamp < delTimestamp) {
leftCount–;
break;
}
cursorInAll++;
}
}
}

实际上,上面的解决方案相当于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引入了另外一个问题。ArrayList 底层依赖数组这种数据结构,原本可以支持快速的随机访问,在 O(1) 时间复杂度内获取下标为 i 的元素,但现在,删除数据并非真正的删除,只是通过时间戳来标记删除,这就导致无法支持按照下标快速随机访问了。如果你对数组随机访问这块知识点不了解,可以去看我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专栏,这里我就不展开讲解了。

现在,我们来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容器既支持快照遍历,又支持随机访问?

解决的方法也不难,我稍微提示一下。我们可以在 ArrayList 中存储两个数组。一个支持标记删除的,用来实现快照遍历功能;一个不支持标记删除的(也就是将要删除的数据直接从数组中移除),用来支持随机访问。对应的代码我这里就不给出了,感兴趣的话你可以自己实现一下。

重点回顾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我们一块来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今天我们讲了如何实现一个支持“快照”功能的迭代器。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是学习的重点,因为在真实的项目开发中,我们几乎不会遇到这样的需求。所以,基于今天的内容我不想做过多的总结。我想和你说一说,为什么我要来讲今天的内容呢?

实际上,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如果你只是从前往后看一遍,看懂就觉得 ok 了,那收获几乎是零。一个好学习方法是,把它当作一个思考题或者面试题,在看我的讲解之前,自己主动思考如何解决,并且把解决方案用代码实现一遍,然后再来看跟我的讲解有哪些区别。这个过程对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锻炼,代码设计能力、编码能力的锻炼,才是最有价值的,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所谓“知识是死的,能力才是活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不仅仅是这一节的内容,整个专栏的学习都是这样的。

在《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专栏中,有同学曾经对我说,他看了很多遍我的专栏,几乎看懂了所有的内容,他觉得都掌握了,但是,在最近第一次面试中,面试官给他出了一个结合实际开发的算法题,他还是没有思路,当时脑子一片放空,问我学完这个专栏之后,要想应付算法面试,还要学哪些东西,有没有推荐的书籍。

我看了他的面试题之后发现,用我专栏里讲的知识是完全可以解决的,而且,专栏里已经讲过类似的问题,只是换了个业务背景而已。之所以他没法回答上来,还是没有将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他只是被动地“看”,从来没有主动地“思考”。只掌握了知识,没锻炼能力,遇到实际的问题还是没法自己去分析、思考、解决

我给他的建议是,把专栏里的每个开篇问题都当做面试题,自己去思考一下,然后再看解答。这样整个专栏学下来,对能力的锻炼就多了,再遇到算法面试也就不会一点思路都没有了。同理,学习《设计模式之美》这个专栏也应该如此。

课堂讨论

在今天讲的解决方案二中,删除元素只是被标记删除。被删除的元素即便在没有迭代器使用的情况下,也不会从数组中真正移除,这就会导致不必要的内存占用。针对这个问题,你有进一步优化的方法吗?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思考。如果有收获,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