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__DNS协议:网络世界的地址簿
文章目录
前面我们讲了平时常见的看新闻、支付、直播、下载等场景,现在网站的数目非常多,常用的网站就有二三十个,如果全部用 IP 地址进行访问,恐怕很难记住。于是,就需要一个地址簿,根据名称,就可以查看具体的地址。
例如,我要去西湖边的“外婆家”,这就是名称,然后通过地址簿,查看到底是哪条路多少号。
DNS 服务器
在网络世界,也是这样的。你肯定记得住网站的名称,但是很难记住网站的 IP 地址,因而也需要一个地址簿,就是DNS 服务器。
由此可见,DNS 在日常生活中多么重要。每个人上网,都需要访问它,但是同时,这对它来讲也是非常大的挑战。一旦它出了故障,整个互联网都将瘫痪。另外,上网的人分布在全世界各地,如果大家都去同一个地方访问某一台服务器,时延将会非常大。因而,DNS 服务器,一定要设置成高可用、高并发和分布式的。
于是,就有了这样树状的层次结构。
- 根 DNS 服务器:返回顶级域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 顶级域 DNS 服务器:返回权威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
- 权威 DNS 服务器:返回相应主机的 IP 地址
DNS 解析流程
为了提高 DNS 的解析性能,很多网络都会就近部署 DNS 缓存服务器。于是,就有了以下的 DNS 解析流程。
- 电脑客户端会发出一个 DNS 请求,问 www.163.com 的 IP 是啥啊,并发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本地 DNS)。那本地域名服务器 (本地 DNS) 是什么呢?如果是通过 DHCP 配置,本地 DNS 由你的网络服务商(ISP),如电信、移动等自动分配,它通常就在你网络服务商的某个机房。
- 本地 DNS 收到来自客户端的请求。你可以想象这台服务器上缓存了一张域名与之对应 IP 地址的大表格。如果能找到 www.163.com,它直接就返回 IP 地址。如果没有,本地 DNS 会去问它的根域名服务器:“老大,能告诉我 www.163.com 的 IP 地址吗?”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高层次的,全球共有 13 套。它不直接用于域名解析,但能指明一条道路。
- 根 DNS 收到来自本地 DNS 的请求,发现后缀是 .com,说:“哦,www.163.com 啊,这个域名是由.com 区域管理,我给你它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地址,你去问问它吧。”
- 本地 DNS 转向问顶级域名服务器:“老二,你能告诉我 www.163.com 的 IP 地址吗?”顶级域名服务器就是大名鼎鼎的比如 .com、.net、 .org 这些一级域名,它负责管理二级域名,比如 163.com,所以它能提供一条更清晰的方向。
- 顶级域名服务器说:“我给你负责 www.163.com 区域的权威 DNS 服务器的地址,你去问它应该能问到。”
- 本地 DNS 转向问权威 DNS 服务器:“您好,www.163.com 对应的 IP 是啥呀?”163.com 的权威 DNS 服务器,它是域名解析结果的原出处。为啥叫权威呢?就是我的域名我做主。
- 权限 DNS 服务器查询后将对应的 IP 地址 X.X.X.X 告诉本地 DNS。
- 本地 DNS 再将 IP 地址返回客户端,客户端和目标建立连接。
至此,我们完成了 DNS 的解析过程。现在总结一下,整个过程我画成了一个图。
负载均衡
站在客户端角度,这是一次DNS 递归查询过程。因为本地 DNS 全权为它效劳,它只要坐等结果即可。在这个过程中,DNS 除了可以通过名称映射为 IP 地址,它还可以做另外一件事,就是负载均衡。
还是以访问“外婆家”为例,还是我们开头的“外婆家”,但是,它可能有很多地址,因为它在杭州可以有很多家。所以,如果一个人想去吃“外婆家”,他可以就近找一家店,而不用大家都去同一家,这就是负载均衡。
DNS 首先可以做内部负载均衡。
例如,一个应用要访问数据库,在这个应用里面应该配置这个数据库的 IP 地址,还是应该配置这个数据库的域名呢?显然应该配置域名,因为一旦这个数据库,因为某种原因,换到了另外一台机器上,而如果有多个应用都配置了这台数据库的话,一换 IP 地址,就需要将这些应用全部修改一遍。但是如果配置了域名,则只要在 DNS 服务器里,将域名映射为新的 IP 地址,这个工作就完成了,大大简化了运维。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再进一步。例如,某个应用要访问另外一个应用,如果配置另外一个应用的 IP 地址,那么这个访问就是一对一的。但是当被访问的应用撑不住的时候,我们其实可以部署多个。但是,访问它的应用,如何在多个之间进行负载均衡?只要配置成为域名就可以了。在域名解析的时候,我们只要配置策略,这次返回第一个 IP,下次返回第二个 IP,就可以实现负载均衡了。
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是,DNS 还可以做全局负载均衡。
为了保证我们的应用高可用,往往会部署在多个机房,每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的 IP 地址。当用户访问某个域名的时候,这个 IP 地址可以轮询访问多个数据中心。如果一个数据中心因为某种原因挂了,只要在 DNS 服务器里面,将这个数据中心对应的 IP 地址删除,就可以实现一定的高可用。
另外,我们肯定希望北京的用户访问北京的数据中心,上海的用户访问上海的数据中心,这样,客户体验就会非常好,访问速度就会超快。这就是全局负载均衡的概念。
示例:DNS 访问数据中心中对象存储上的静态资源
我们通过 DNS 访问数据中心中对象存储上的静态资源为例,看一看整个过程。
假设全国有多个数据中心,托管在多个运营商,每个数据中心三个可用区(Available Zone)。对象存储通过跨可用区部署,实现高可用性。在每个数据中心中,都至少部署两个内部负载均衡器,内部负载均衡器后面对接多个对象存储的前置服务器(Proxy-server)。
- 当一个客户端要访问 object.yourcompany.com 的时候,需要将域名转换为 IP 地址进行访问,所以它要请求本地 DNS 解析器。
- 本地 DNS 解析器先查看看本地的缓存是否有这个记录。如果有则直接使用,因为上面的过程太复杂了,如果每次都要递归解析,就太麻烦了。
- 如果本地无缓存,则需要请求本地的 DNS 服务器。
- 本地的 DNS 服务器一般部署在你的数据中心或者你所在的运营商的网络中,本地 DNS 服务器也需要看本地是否有缓存,如果有则返回,因为它也不想把上面的递归过程再走一遍。
- 至 7. 如果本地没有,本地 DNS 才需要递归地从根 DNS 服务器,查到.com 的顶级域名服务器,最终查到 yourcompany.com 的权威 DNS 服务器,给本地 DNS 服务器,权威 DNS 服务器按说会返回真实要访问的 IP 地址。
对于不需要做全局负载均衡的简单应用来讲,yourcompany.com 的权威 DNS 服务器可以直接将 object.yourcompany.com 这个域名解析为一个或者多个 IP 地址,然后客户端可以通过多个 IP 地址,进行简单的轮询,实现简单的负载均衡。
但是对于复杂的应用,尤其是跨地域跨运营商的大型应用,则需要更加复杂的全局负载均衡机制,因而需要专门的设备或者服务器来做这件事情,这就是全局负载均衡器(GSLB,Global Server Load Balance)。
在 yourcompany.com 的 DNS 服务器中,一般是通过配置 CNAME 的方式,给 object.yourcompany.com 起一个别名,例如 object.vip.yourcomany.com,然后告诉本地 DNS 服务器,让它请求 GSLB 解析这个域名,GSLB 就可以在解析这个域名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策略实现负载均衡。
图中画了两层的 GSLB,是因为分运营商和地域。我们希望不同运营商的客户,可以访问相同运营商机房中的资源,这样不跨运营商访问,有利于提高吞吐量,减少时延。
- 第一层 GSLB,通过查看请求它的本地 DNS 服务器所在的运营商,就知道用户所在的运营商。假设是移动,通过 CNAME 的方式,通过另一个别名 object.yd.yourcompany.com,告诉本地 DNS 服务器去请求第二层的 GSLB。
- 第二层 GSLB,通过查看请求它的本地 DNS 服务器所在的地址,就知道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然后将距离用户位置比较近的 Region 里面,六个内部负载均衡(SLB,Server Load Balancer)的地址,返回给本地 DNS 服务器。
- 本地 DNS 服务器将结果返回给本地 DNS 解析器。
- 本地 DNS 解析器将结果缓存后,返回给客户端。
- 客户端开始访问属于相同运营商的距离较近的 Region 1 中的对象存储,当然客户端得到了六个 IP 地址,它可以通过负载均衡的方式,随机或者轮询选择一个可用区进行访问。对象存储一般会有三个备份,从而可以实现对存储读写的负载均衡。
小结
好了,这节内容就到这里了,我们来总结一下:
- DNS 是网络世界的地址簿,可以通过域名查地址,因为域名服务器是按照树状结构组织的,因而域名查找是使用递归的方法,并通过缓存的方式增强性能;
- 在域名和 IP 的映射过程中,给了应用基于域名做负载均衡的机会,可以是简单的负载均衡,也可以根据地址和运营商做全局的负载均衡。
最后,给你留两个思考题:
- 全局负载均衡为什么要分地址和运营商呢?
- 全局负载均衡使用过程中,常常遇到失灵的情况,你知道具体有哪些情况吗?对应应该怎么来解决呢?
我们的专栏更新过半了,不知你掌握得如何?每节课后我留的思考题,你都有没有认真思考,并在留言区写下答案呢?我会从已发布的文章中选出一批认真留言的同学,赠送学习奖励礼券和我整理的独家网络协议知识图谱。
欢迎你留言和我讨论。趣谈网络协议,我们下期见!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