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__软件设计到底是什么?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郑晔。
一个软件需要设计,这是你一定认同的。但软件设计到底是什么,不同的人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 有人认为,设计就是讨论要用什么技术实现功能;
- 有人认为,设计就是要考虑选择哪些框架和中间件;
- 有人认为,设计就是设计模式;
- 有人认为,设计就是 Controller、Service 加 Model;
- ……
你会发现,如果我们按照这些方式去了解“软件设计”,不仅软件设计的知识会很零散,而且你会像站在流沙之上一般:
- 今天你刚学会用 Java,明天 JavaScript 成了新宠,还没等你下定决心转向,Rust 又成了一批大公司吹捧的目标;
- 你终于知道了消息队列在解决什么问题,准备学习强大的 Kafka,这时候有人告诉你 Pulsar 在某些地方表现得更好;
- 你总算理解了 Observer 模式,却有人告诉你 JDK 中早就提供了原生的支持,但更好的做法应该是用 Guava 的 EventBus;
- 你好不容易弄清楚 MVC 是怎样回事,却发现后端开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写 RESTful 服务,Controller 还没有用,就应该改名成 Resource 了;
- ……
我们说,软件设计要关注长期变化,需要应对需求规模的膨胀。这些在不断流变的东西可能还没你的软件生命周期长,又怎能支撑起长期的变化呢!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软件设计到底是什么呢?
核心的模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件事:软件的开发目的是什么?
一个直白的答案就是,软件开发是为了解决由需求带来的各种问题,而解决的结果是一个可以运行的交付物。比如,我们在线购物的需求,是通过电商平台这个方案解决的。
那软件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在需求和解决方案之间架设一个桥梁。
区别于解决简单的问题,软件的开发往往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会有许多人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结构,以便于所有人都能有一个共同的理解。这就如同建筑中的图纸,懂建筑的人看了之后,就会产生一个统一的认识。
而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这种统一的结构就是模型,而软件设计就是要构建出一套模型。
这里所说的模型,不仅包括用来描述业务的各种实体,也包括完成业务功能的各种组件。人们写代码中常常会用到的服务(Service)、调度器(Scheduler)等概念就是一个一个的模型。
模型,是一个软件的骨架,是一个软件之所以是这个软件的核心。一个电商平台,它不用关系型数据库,还可以用 NoSQL,但如果没有产品信息,没有订单,它就不再是电商平台了。
可能有不少人一听到模型,就会情不自禁地要打退堂鼓,认为这些内容过于高大上,其实大可不必,模型的粒度可大可小。如果把模型理解为一个一个的类,是不是你就会熟悉很多了,这就是小的模型。你也可以把一整个系统当作一个整体来理解,这就是大的模型。
关于设计,你一定听说过一个说法,“高内聚、低耦合”,(模块的内聚程度越高越好,模块间的耦合程度越低越好),**这其实就是对模型的要求。**一个“高内聚、低耦合”的模型能够有效地隐藏细节,让人理解起来也更容易,甚至还可以在上面继续扩展。比如,我们后面课程会讲到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编程模型,让我们今天写程序不用再面对各种硬件的差异,还能够在此基础上继续提供新功能。
你在日常工作中用到的各种框架和技术,也是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模型,它们大幅度降低了我们的开发门槛。所以你看,整个计算机世界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模型的叠加中,一点一点构建出来的。用一个程序员所熟悉的说法就是:模型是分层的。这就像乐高一样,由一个个小块构建出一个个大一些的部件,再用这些部件组成最终的成品。
这与一些人常规理解的 Controller、Service 那种分层略有差异。但实际上,这才是在计算机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分层。我们熟悉的网络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分层模型。按照 TCP/IP 的分层方法,网络层要构建在网络接口层之上,应用层则要依赖传输层,而我们平时使用的大多数协议则属于应用层。
即便是在一个软件内部,模型也可以是分层的。我们可以先从最核心的模型 开始构建 ,有了这个核心模型之后, 可以 通过组合这些基础的模型,构建出上面一层的模型。
我曾经做过一个交易系统的设计。在分析了主要的交易动作之后,我提出了一个交易原语的概念,包括资产冻结、解冻、出金、入金等少数几个动作。然后,把原先的交易动作变成了原语的组合。比如,下单是资产冻结,成交是不同账户的出金和入金,撤单则是资产解冻。
在这个结构下,由交易原语保证每个业务的准确性,由交易动作保证整个操作的事务性。从上面这个图中,你可以看出,这就是一种分层,一种模型上的分层。
好,到这里我们已经对软件设计中的模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总结一下就是,模型是一个软件的核心;模型的粒度可大可小;好的模型应该“高内聚、低耦合”;模型可以分层,由底层的模型提供接口,构建出上层的模型。
后续我们这个课程的大部分内容都会围绕着模型来讲:怎样理解模型、建立模型、评判模型的优劣等等。
学会这些知识之后,能在多大的粒度上应用它们,你就能掌控多大的模块。不过,仅仅是把软件设计理解成构建模型,这个理解还不够。模型设计也不能任意妄为,需要有一定的约束,而这个约束,就是软件设计要构建的另一个部分:规范。
约束的规范
如果说,软件设计要构建出一套模型,这还是比较直观好理解的。因为模型通常可以直接体现在代码中。但软件设计的另一部分——规范,就常常会被忽略。
规范,就是限定了什么样的需求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完成 **。**比如:
- 与业务处理相关的代码,应该体现在领域模型中;
- 与网络连接相关的代码,应该写在网关里;
- 与外部系统集成的代码,需要有防腐层;
- ……
其实,每个项目都会有自己的规范。比如,你总会遇到一些项目里的老人,他们会告诉你,这个代码应该写在这,而不应该写在那,这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规范。虽然规范通常都有,但问题常常也在。
一种 常见的问题 就是缺乏显式的、统一的规范。
规范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维系软件长期的演化。如果没有显式的规范,项目的维系只能依靠团队成员个人的发挥,老成员一个没留神,新成员就可能创造出一种诡异的新写法,项目就朝着失控又迈出了一步。
不知道你是否接触过这样的项目,多种不同的做法并存其中:
- 数据库访问,有用 MyBatis 的,有用 JDBC 的,也有用 Hibernate 的;
- 外部接口设计,有用 REST 风格的,有用 URL 表示各种动作的;
- 文件组织,有的按照业务功能划分(比如,产品、订单等),有的按照代码结构划分(比如,Resource、Service 等);
- ……
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每一个项目上的新成员都会痛斥一番前人的不负责任。然后,新的人准备另起炉灶,增加一些新东西。这种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呢?混乱通常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果存在一个显式的、统一的规范,项目会按照一个统一的方向行进。即便未来设计要演化、规范要调整,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也要比散弹打鸟来得可控得多。
关于规范,还有一种常见问题就是, 规范不符合 软件设计原则。我给你讲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
我曾经遇到一个网关出现了 OOM(Out of Memory,内存溢出)。这个网关日常的内存消耗高达 150G,一次流量暴增它就扛不住了。后来经过优化,把内存消耗降到了 8G。
如果单看数字,这是一个接近 20 倍的优化,大手笔啊,但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实际上,这次优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构建了一个防腐层,将请求过来的 JSON 转换成了普通的内存对象。而原来的做法是把 JSON 解析器解析出来的对象到处使用,因为这些对象上附加很多额外的信息,导致占用了大量的内存。
很遗憾,这不是大牛战天斗地的故事,只是因为旧的规范不符合软件设计原则而导致的错误:外部请求的对象需要在防腐层转换为内部对象。
模型与规范
有了模型,有了规范,那模型与规范是什么关系呢?模型与规范,二者相辅相成。一个项目最初建立起的模型,往往是要符合一定规范的,而规范的制定也有赖于模型。这就像讨论户型设计时,你可以按照各种方式组合不同的空间(模型),却不会把厨房与卫生间放在一起(规范)。
至此,我们已经知道了,软件设计既包含构建出一套模型,也包括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再回过头来看这节课开头的问题,你是不是对软件设计有了重新的认识呢?特定技术、框架和中间件,只是支撑我们模型的实现,而设计模式、Controller、Service、Model 这些东西也只是一个特定的实现结果,是某些特定场景下的模型。
总结时刻
今天,我们学习了软件设计到底是什么,它应该包括“模型”和“规范”两部分:
- 模型,是一个软件的骨架,是一个软件之所以是这个软件的核心。模型的粒度可大可小。我们所说的“高内聚、低耦合”指的就是对模型的要求,一个好的模型可以有效地隐藏细节,让开发者易于理解。模型是分层的,可以不断地叠加,基于一个基础的模型去构建上一层的模型,计算机世界就是这样一点点构建出来的。
- 规范,就是限定了什么样的需求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完成。它对于维系软件长期演化至关重要。关于规范,常见的两种问题是:一个项目缺乏显式的、统一的规范;规范不符合软件设计原则。
- 模型与规范,二者相辅相成,一个项目最初建立起的模型,往往是要符合一定规范的,而规范的制定也有赖于模型。
有了对软件设计的初步了解,我们就准备开始做设计了,但该从哪入手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讲的内容。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软件设计,应该包括模型和规范。
思考题
最后,我想请你分享一下,你的项目是如何做设计的。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一讲的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