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网络故障分析(ping、mtr、traceroute)与抓包分析(tcpdump)诊断
文章目录
本课时我们来学习:“网络故障分析与抓包分析”,了解一些运维工作所必须要掌握的网络命令(MTR、traceroute 等)的原理和使用,并进行演示。
常见网络故障
首先讲一讲常见的网络故障,粗略分为两种:骨干网络故障和内部网络故障。骨干网络故障表示连接多个区域(地区)的高速网络故障(通常是运营商网络),常见的原因有光缆被挖断、网络设备故障等。
另外一块就是内部(IDC、局域)的网络故障,我们需要对内部网络故障的原因进行更加细致和深刻的了解。导致内部网络故障的原因通常有 4 个:
网络设备故障(模块、板卡等) ;
网络带宽的瓶颈;
黑客对内网的一些攻击;
配置和网络管理上面出的一些问题。
运维工程师虽然不是专职一线网络技术,但还是需要懂得定位及反馈网络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能够定位网络问题,掌握问题所属故障范围(是主机的网络配置问题,还是服务本身的问题,或是某一段路由出现故障等) 。
对于网络故障的诊断,我要给你重点讲解的是 traceroute 和 MTR 命令的使用场景。通常我们在进行网络故障分析时,最常用到就是 ping 命令了。比如我们想要去判断网络对目的端是否可达,就可以通过 ping 命令去发 ICMP 的包,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需要去 ping 多台主机或是一个主机段的主机,在操作时,可能就需要有一个命令能够帮批量的 ping 指定的主机段内的主机,这时仅通过 ping 命令是不可行的,这里建议你使用 fping 命令。
另外一种情况是, ping 命令发送的是 ICMP 的协议,而服务端通常有可能因为安全的考虑关闭了 ICMP 协议的请求导致 ping 命令无法得到结果,如果想通过网络数据诊断,我们就可以换成别的协议去进行 ping 检测,这里推荐你使用 TCP 的包去做检测,因为一般服务端都会开放一些 TCP 的公共服务端口,我们可以基于 TCP 的协议去 ping 服务端,而这个时候推荐你使用 tcpping 命令工具来作分析。
这两个命令在前面的内容里我们都有讲过。无论是 fping 还有 tcpping ,它们都可以获取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的网络数据延迟情况。但是假如我们想要追踪具体的问题,比如当一个点到另外一个点它的网络不可达时,我们想知道是中间哪一段(路由)出现问题,这个时候需要追踪网络数据包路由途径、查看网络故障节点。但是通过 ping 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就要用到 traceroute 和 MTR 命令了。
traceroute 和 MTR 命令
traceroute 常被用来检测一个点到目的端的所有路由器,它的原理是:traceroute 默认基于 UDP 协议发送数据包到目的端(默认:UDP 端口大于 30000 的数据包)。所以它首先会发送一个 TTL 值等于 1 的数据包,TTL 值等于 1 代表发送的是第 1 次的数据包,发送给路由器并接受以后,会将 TTL 的值减 1,然后再发一个 ICMP 超时的数据包给客户端。
发起 traceroute 的客户端继续进入第 2 次侦测,客户端会发一个 TTL 为 2 的数据包,这样它就可以经过两个路由,等到等于 0 的时候就是到了第 2 个路由,同样路由 2 再返回一个 ICMP TTL 超时的数据包给到客户端,等最终的目标端收到以后,目的端就不会再发 TTL 超时了,而是会发一个 ICMP 目标端口不可达的响应给到客户端。
这时,只要客户端收到了最后一次目的地址返回的 ICMP 目标不可达的错误请求,就会认为已经把数据包发到了最终目的地址(目标服务器),这样就完成了整个 traceroute 的过程。这就是traceroute 可以做到逐级侦测,并且能拿到每一级路由的地址及延迟状态原理。
刚讲到了 traceroute 默认以 UDP 的方式发送,那么有可能在目的地址,防火墙做了安全限制,这样就会造成客户端向服务端不断地发送 UDP 数据包,但是服务端始终无法返回 ICMP 不可达的错误响应,这样就会造成不一致的循环。
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客户端改为使用 ICMP 协议去给服务端发送数据包,而不是基于 UDP 的方式。这样到了目标地址的服务端后,由于发送的是 ICMP 协议, ICMP 协议回复会改为" ICMP echo replay" 的数据包给到客户端,这个场景中我们可以通过 traceroute -I 的选项(使用发送 ICMP 的协议数据包来避免这样的问题)。
那么刚刚讲到的这些原理,在真正使用 traceroute 命令的时候,该怎么去做呢?我把我所了解的最常用的一些方式介绍给大家。
traceroute 命令使用方法
首先,traceroute 命令后面加的是我的目的地址,比如说我这里的 traceroute –n www.jesoncc.com 。
–n 表示不做主机名解析,而直接拿到它的 IP 地址。这是一个最常用的方式,它默认发送的是 UDP 大于30000 端口的数据给到目标地址服务端。
如果想要发送 ICMP 协议该怎么做呢?这个时候就可以用 traceroute -I -n 的方式去发送 ICMP 的数据包。
接下来进入控制台来为你演示一下 traceroute 的命令使用,刚讲到通过加入一个 -n 的参数,可以直接看到 IP 地址,而不去显示主机名和名字字符的名称。所以这里安装完 traceroute 命令后,直接在后面加一个 -n 的选项,后面加目标地址或是域名,我这里加的是 www.jesonc.com,这样从客户端向服务端发起 traceroute 请求后,我们会看到每一级的路由地址,以及每一次发送数据包的过程。还可以看到每到一条路由的一些延迟情况。
我们会看到在第七跳的时候,会一直是 “..”、"..",没有新的数据在客户端显示。这种情况就可能是服务端因为一些安全策略关闭了对 UDP 数据包返回数据(ICMP 不可达的错误响应),所以我的客户端会不断向服务端去发送 UDP 数据包。
这时我在 -n 的选项之前再加一个 -I,表示客户端向目标服务端发送 ICMP 的数据包,我们再来看一下效果,发现在发送到第 12 条的时候,就到了目标服务器端,然后直接给出了一个反馈,完成了整个 traceroute 过程。
讲到了 traceroute 命令以后,我们再来讲一讲为什么需要使用 MTR 工具?MTR 工具集成了 ping 和 traceroute 两种工具的优点,可以看成是两者的结合体。我们可以通过 MTR 工具来得出每一条路由器的地址,然后通过 ping 命令去循环得出每一跳的延时和丢包率,所以它(MTR)结合了两个命令的优势。
MTR 的使用方式是这样的:在 MTR 命令后加一个 -n,同样也是只展示它的 IP 地址和目标地址,这样就结果会展示路由情况,及每一跳丢包率。以上就是 traceroute 和 MTR 命令的使用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用这两个命令反馈网络问题的时候,你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如果 A 到 B 的网络不可达,那么处理网络的工程师会让我们提供一些截图和数据,这时我们很有必要使用traceroute 和 MTR ,给出它的结果。
这里,建议你需要做双向的 traceroute 和 MTR,比如说 A 到 B 不通,那么我需要从 A 上面执行 traceroute 和 MTR,同时也需要从 B 上面再执行一次 traceroute 给到 A。这样两份结果才更加全面(原因是一些网络架构,有可能从 A 到 B 的路由和 B 到 A 的路由可能会出现一些不一致,给到双向截图的话,能够方便工程师更为准确的判断)。
服务端端口检测
刚刚讲到了是 traceroute 和 MTR 命令,接下来我们来讲在服务端端口如何检测命令,我们知道端口检测客户端工具是 telnet 命令,服务端我们可以通过 netstat –auntp 或者 ss -s 去检测服务端的端口监听情况。这里我为你推荐 NetCat 这个工具,它号称是瑞士军刀,是一个简单可靠的网络工具,可以用于分析 TCP 或者 UDP 的数据传输的情况。这里我们看一下它对应的一些参数:
-v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w(超时秒数)表示设置等待连线的时间。
-u 表示使用 UDP 协议发送数据包。
-z 是一个 0 传输输入模式,只在扫描服务端口时使用。
下面我列出了一个使用方式,
|
|
这里加入 -w 和 -z,它的作用是去检查服务端 80~88 的端口是否开放,相当于做了一个端口的扫描。
如果我们想去检查 UDP 协议的话,可以这样做:我们知道 UDP 协议和 TCP 协议的区别是,UDP 不保证可靠性,是一个单向性的传输。所以我们可以在服务端也安装上 nc 命令,就是 NetCat 这个工具。客户端也安装一个 NC 工具。在服务端执行 nc -ul 1080(1080 是它的端口号),通过 NC 模拟一个服务端 1080 的 UDP 接收端口,然后通过客户端向服务端 1080 端口发送数据包,方式如下:
|
|
我这里通过 echo “test data”,也就是发送数据"test data" 到目标服务端,然后通过管道服务,nc 后加服务端的 IP,对应的是 1080 端口。
这样只需要通过nc就可以模拟一个客户端+服务端完整来作检测了,检查服务端否收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 “test data” 数据,即可判断这条UDP通道是否可达。
相比之前的命令,我们会看到 nc 命令的使用功能更加广泛,它可以做端口范围扫描,并可以基于 UDP 协议来做端口侦测。
抓包工具
最后的一部分我将为你讲解数据的抓包工具。抓包工具的使用场景通常是这样的:客户端和服务端的双方都认为,网络都可达,通过端口检测也没有问题,但无法判断服务上数据传送、建连情况。
这个时候想去分析一下,在网络上底层的一些连接是否正常,我们可以用到 tcpdump 这种数据抓包工具来帮助我们做抓包分析。
通常来说我们会在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双向数据包抓包。我这里有一个使用案例:
|
|
tcpdump 后面加 TCP 的协议,-i 表示监听抓服务器上哪个网卡;-t 表示不显示时间戳;-s 可以抓到完整的数据包 ,如果不加的话,可能就只抓部分字节;-c 表示一共抓取多少次数据包;dst port 6060 表示抓取目标端口是 6060 的数据包;后面加了一个 src net + 网段,表示数据包的来源网络地址为 192.168.1.104 。
接下来以 tcpdump 方式进行演示。首先登录到我的服务器上,然后输入了 tcpdump 命令及这一串选项,加入了一个 -w test.pcap ,表示把抓取的数据包存放到文件里面,因为我们一会可以拿 WireShark 工具来做数据包分析。
接下来直接在服务端执行这样的命令,抓取的数据包改为 5 个,然后我在客户端执行 curl 命令,请求服务端目标地址是 6060 的端口,发送一个 HTTP 协议。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在服务端看到抓包结果,客户端 7 个数据包,采集了 5 个数据包。所以在本地 执行ls命令 会生成一个 test.cap 的文件。打开这个数据包,看到的是一些二进制的格式,这个是无法通过文本来查看的,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其他分析工具分析(如:WireShark)。
tcpdump使用样例,这里介绍另外一种方式,就是 tcpdump 后面加了一个 -vv,vv 表示展示结果的详细程度,一个 v 的级别更为简单,两个 v 就更为详细,这种方式 tcpdump 可以通过加入 v 的个数来设置抓取结果详细程度。
区别于上面这个命令,我这里加了一个 host,表示只抓取发送的原地址和发送的地址,都是 IP 为 192.168.1.104 的数据包。
这两种演示方式都是在数据包中加入 -w,也就是采集到一个文件里,如果我们不加 -w,在终端里就可以直接看到它整个抓包的。当然这些数据不是非常的方便进行分析,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采集到 cap 文件的方式(-w 选项),然后通过一些专业的分析工具得到更加详细的或者更加方便的查看。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把刚刚采集下来的文件,通过一些专业的工具进行分析。这里推荐你使用 WireShark,我们可以在客户端先安装好 WireShark 工具,然后在里面打开采集好的问天,我们会看到在这样的一个界面,它包含整个客户端和服务端发送数据包连接情况。
另外, WireShark 也是一个很好的客户端抓包工具,因为它是一个图形化的展示,所以在客户端我们可以用 WireShark 直接抓取数据包。
比如我们想要去了解 HTTP 的长连接和 TCP 连接的关系,在这种场景下可能就需要通过抓包,去整体分析 TCP 的建连以及 HTTP 的长连接的数据包发包过程,来判断长连接在这种业务场景下是否能够完整的执行每一次请求,这就是一个典型需要用到抓包工具分析的场景。
对于 tcpdump\WireShark 的具体使用,课时中就不做过多的讲解了,如果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在网上搜索更多的资料。
课时最后再给你提及一个专业性更强的抓包分析工具 charles,charles 是 Mac下非常好用的一款分析 HTTP 和 HTTPS 协议数据包的工具,相对于 WireShark 而言,它更加偏重于对 HTTP 和 HTTPS 的数据包协议包的分析。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网站类的技术工程师,希望帮助分析 HTTP 和 HTTPS 协议数据包的请求、响应情况,那么这里十分推荐你 charles。
-– ### 精选评论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