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时间的专栏读者你好,我是邱岳。我们在前面已经聊了许多跟商业产品相关的内容,关于如何拆解生意、如何设计策略以及如何运营。今天的内容,我想跟你分享关于商业产品设计能力和心态的一些思考。

记得在我做产品经理的那个年代,大家都愿意做用户产品,追求极致体验,希望让用户感动,让用户“爽”,这样就很有成就感。

但我却一直偏爱商业产品,并不是因为我无法从用户产品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而是我更加喜欢商业产品中硬朗直接,刀刀见血的评价标准:赚钱,并且持续赚钱,这是检验商业产品经理的唯一逻辑。

用户产品有很多细腻而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可是,当我们来到商业产品的世界,这些东西全部都只是策略,有效的盈利才是一切的准绳。

如果说用户产品是一幅画,我们可以观赏,可以有审美取向的差异。那么商业产品就像下棋,我们需要透过棋面看穿棋局,要能够预判,敢于放手去赌,而且每一步的动作都有实时反馈,最终也有棋局结果,是输是赢,从不模棱两可。

我想,每个产品经理都应当去试试商业产品,真刀真枪地去商业世界里干一把,或许你对产品、团队、公司乃至行业,都会有新的认识。

1. 逻辑与计算

商业产品经理能力和心态的出发点,就是逻辑和基本的计算能力。我第一次做真正大型的商业产品,是我当时的主管带着我进项目的。当时项目涉及面很广,也经常需要整理信息向公司高层做汇报,由他们做决策,所以我有幸见识了影响中国互联网格局的几个大佬的决策过程。

项目结束之后,我的主管问我有什么收获,我想了很久,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意识到了逻辑的重要性。在我看来,这就是商业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能力:你要知道任何一个决定的来龙去脉,知道它受什么牵制,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比如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各种概念,收入、利润、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临界质量等等,它们都无法独立存在,而是互相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便是要在这些联系中找到逻辑关系,构建自己的棋局,还要学会审时度势,随时做出调整。

比如我们要降价促销,降掉的价格希望带来的销量增量应该是多少,这个数字我们应当是可以算出来并且验证的,而不是大而化之地说薄利多销,然后拍脑袋降个价,看着销量好像增加了,觉得挺好,就混过去了。

要有精准的计算,而且这个计算要融入到肌肉记忆中的,虽然事到临头拿个纸笔一点点算也可以,但很容易遗落关键指标。

2. 不确定性与意志

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分辨哪些是可以用逻辑推得的结果,比如价格下调,成本不变,毛利下降,这是一个可以用逻辑推出来的东西。而另一种,则是无法完全靠逻辑来推得的,它们建立在不确定性之上,这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利用一些信息和自己的经验,对这些不确定性做出判断。

周航在自己的书《重新理解创业》中提到了,易道在于滴滴竞争的过程中犯下的一些关键性错误,其中就不乏对未来趋势判断的偏差。他提到创业者的一个能力是“看穿”,而不是“看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的视野能不能越过别人都看得到的那些东西,去看到更远的地方?

做商业产品最刺激的部分就在于此,我们在追求最终盈利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被迷雾缠绕的逻辑环节,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取舍。这就像是赌,我们手上的资源就是筹码,在产品的发展中,我们会押上筹码,并等待那个我们相信的未来到来。

越是能够理解行业趋势的人,胜率越高,他自然也就敢于下注,甚至别人(也就是资本)也愿意跟他一起下注。商业产品经理的能力差异,也就在这里体现出来。

当然,下注之后,我们自然不能等待时间给我们答案,我们还需要强力执行。这时就涉及了商业产品经理的意志力。

如果对于一个确定性的事情,比如一个功能,或者一个确定的用户需求,投入资源是没什么负担的。可是我们要对着一个还没有发生的,对未来的判断去投入资源,就很容易忐忑和犹豫。

其实我觉得谁都一样,再成熟的产品经理也会深夜失眠,担心自己判错了怎么办。我自己在做产品的时候,也经常自我怀疑。这一点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多积累经验,更频繁地去观察数据、进行复盘就好,该叫停就尽快叫停,不要被沉没成本牵绊。

对于商业产品来说,战略上要谨慎细致深入思考,而战术上要尽可能凶狠,执行到位,即便日后输掉,也只能接受输给运气或判断,而不要输在执行上。

3. 微妙的时机

我经常跟朋友说,不论是创业还是做产品,最难的不是选应该做什么,而是选应该什么时候做,时机是一个产品存亡的关键因素。

2G 时代做视频直播和 3G 时代做视频直播,没有移动支付的时代做打车软件和移动支付基础建设已经完善的情况下,再做打车软件,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做商业产品的时候也要有这个意识,不要总觉得人定胜天,一定要顺势而为。比如我前几天还在复盘,觉得自己有一个事情启动晚了一个月,导致两条线的规划上有一点衔接脱节,影响了整体效果。

尤其当我们的商业产品处在竞争环境中时,脑子里更要有这根弦儿,有些事情早一个季度做,和晚一个季度做,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天壤之别。

4. 平衡的艺术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商业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

当我们从用户角度考虑问题时,我们很容易站到个体的立场上,而从个体的立场出发,免费才是最极致的用户体验。我们希望免费使用工具,免费看视频等等。但是,我们站到整个产品体系来看,这样是玩儿是玩儿不转的。

只有价值流动,才能让产品产生活力,获得正向循环和增量。我们不是做慈善,即便是做慈善,也需要商业模式的支撑才能走得更远。

在这样的平衡中,我想跟你分享一个核心原则,就是我们要在产品里去建立健康的交易。

这个观点我们在上一季的专栏中曾经提到过,就是当我们要让用户付出时,不论这个付出是钱、时间还是某一个动作(比如点广告),我们要思考,自己有没有为他创造值得这一次付出的价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交易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买卖双方之间都认为在这笔交易中,自己的收获大于自己的支出。也就是说我们让用户付 10 块钱,那我们有没有给他们创造他们认可的,大于 10 块钱的价值?如果我们让用户看 6 秒广告,我们有没有为他们创造超过这 6 秒时间的价值?

如果有,这个交易就成立,我们的产品,也就随之成立,背后的商业模式也就成立了。

5. 总结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关于商业产品部分的分享就全部结束了。我们在聊了许多基本的概念、框架和方法之后,今天这次分享讲到了做商业产品的能力和意识。

我们说商业产品的本质是要能够赚钱,而且能持续赚钱,而这个赚钱的前提要建立在与客户达成健康交易的基础之上。

除此之外,我们说做商业产品能力的地基就是逻辑与计算,而为我们商业产品的发展插上翅膀的,则是我们对不确定性的判断与执行过程中的意志力。当然,还有要学会去把握时机。

商业相关的分享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主题,希望这些内容也能给你带来启发,也希望我们都能够在商业产品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欢迎你留下自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们下个章节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