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资深的面试官,有时候也会做出错误的决定,那就是把 Offer 发给了只善于表达,甚至善于表演的人,而拒绝了“只会闷头干活”的人。有些面试官看到了流利的表达、新奇的观点和动人的表白,很容易就会喜上眉梢,但却因此忽略了对工作基础和实践结果的考查。因此,性格外向的应聘者面试成功率更高,可是一旦工作起来,又容易出现团队表面虚假繁荣,但是背后客户怨声载道的情况。

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在面试的问答上:对于面试官问的问题,同样知识面的应聘者,可能回答效果完全不同。

我们这里不说面试官应该如何避免被无效答案迷惑,单从应聘者角度来说说如何做得更好。“22 | 如何让你的回答更到位”一文,会详细解说如何把握面试官的意图,并简洁精准地回答到位。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使弄清了面试官的意图,但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和思路,也会不知道如何回答。我们下面就仔细分析几种被问住的情况,以及如何破局。

问题的层次和归类

“03 | 面试官的面试逻辑是什么?”一文中,我提到面试官探索问题的三个层次,我们稍加回忆一下:

  1. **表层事实。**问题主要集中在经验和技能上,面试官在各个需要的技能领域,抽样一些典型问题,来扫描应聘者的经验面和技能面的宽度。
  2. **深度细节。**问题会深入到某一项技能、经历中,问 What、How、Why,此时面试官对你的实践经历更感兴趣(而不是你的照本宣科),包括“最自豪的”“最难的”“最糟的”“最不想干的”等特例情节。面试官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对比和总结,来探究你技能和思想上的深度,同时了解你的某些潜力和动机。
  3. **感受和观点。**只有把知识经验提炼升华,才能形成理论层面的观点和感受。面试问题,你都应在思考中作答。比如问你对某件事情或者技术的评价,对公司发展前景的看法,这些成果有什么意义,哪里可以做得更好时,你的回答将处处展示着你的内在(思考角度、价值观、态度、性格等等),反映你的潜力和做事动机。

上面的问题又可以归为两类:

  • 考验记忆的问题,比如知识点、某件经历的细节等。记忆类问题的答案就好像存在大脑的存储器里一样,回答时,只要读取就好了。
  • 考验分析的问题,比如问最难的、最坏的、最欣赏的等等这种“最”字打头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如何看待等问题,需要你找到相关事实,找到区别、联系,抽象出要素,运用逻辑推导,总结归纳结论。分析类问题,不仅需要你读取素材,还得经过大脑的处理加工,就好像运行程序一样,面试官需要你演示大脑运行步骤和结果。但是,如果面试官问的某一个分析类问题,你之前已经想明白了,这时候就变成记忆类问题,你只需要把之前的运行过程和结论读取出来,就好像读取过程日志和运行结果一样。

综上,问题大致归为两类:记忆类和分析类,记忆类读取大脑数据,分析类不仅读取数据,还要在大脑里运行程序。

那么,在这两类问题上,有哪些被问住的情形呢?

被问住的情形和应对方法

被问住的情形有很多种,我这里列举出如下 5 种,其他的大家可以文后补充,一起分析。

**第一种,完全不知道问的是什么。**比如你从没有接触过 Java,面试官问你 Java 虚拟机的内存管理问题。记忆类或分析类问题所需要要的信息,在你大脑里都不存在,你自然回答不上来。这时,明智的做法是坦诚地告诉面试官自己不会,并且心里也坦然面对自己的表现。因为面试官在探寻你的知识范围和深度的时候,势必问题会超出你的知识范围,关键看问题有没有超出职责级别的范围。

**第二种,部分知道问的是什么。**实际上,上面第一种情况很少发生。大多数回答不上来的,是对问题内容部分了解,毕竟你面试的不是生疏的职位。比如,问你 Java 多线程中 ConcurrentHashMap 的用法,但你做过多线程开发,却没有用到过 ConcurrentHashMap。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 首先,要坦诚地告知对方你在这一点上的水平。
  • 然后通过变化范围来表达你的整体水平,否则面试官会以这一点上对你的评价,来定型你在整个问题域的水平。
    方法是,你可以扩展范围:“虽然我没用过 ConcurrentHashMap,但是我在很多项目上做过 Java 多线程编程,包括 XX、XX、XX,需要我介绍下么?”你还可以加入限定条件,把问题转移到你所知的范围,换一个例子,比如“对于一般 Web 系统的安全性,我说不好,但是对运行在 Tomcat 上的,有几条心得,您想听么?”
  • 还可以采用变化维度的方法,还记得“16 | 你真能讲明白技术吗?”一文中的技术维度模型么?无论是技术、业务还是管理,都有内部设计和外部应用两个维度。如果你对被问的那个维度不熟悉,可以变换到另一个维度上展示你的认知深度。
    这有个例子:“虽然我不了解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系统,但是我作为公司财务,经常跟银行打交道,对不同银行的信贷手续很了解。我可以讲出他们业务的差别和优劣来,您想听么?”

**第三种,想不起来了。**这主要针对记忆类问题,用过的知识点,做过的项目经历,就是回忆不起来了。即使你仔细准备了详历(参见“12 | 经历没有亮点可讲?你需要做份‘详历’”),但还是有可能想不起来个别函数调用或者项目文档条目。这时,如果你只是含糊地说个大概印象,恐怕难以让面试官满意。你只好现场尽可能地回忆细节了:

  • 对于知识点,建议你按照“16 | 你真能讲明白技术吗?”一文中的技术维度模型的八个方面去回忆细节。如果你真的用过,总能想起来某个点吧?
  • 对于经历,其中重要的部分在详历里应该有涉及。如果面试官问到一个圈外的,你可以按照“常识 - 做法 - 扩展”的思路来辅助回忆。
    比如被问到“你在 XX 项目中如何管理比你级别高的人”,首先讲这个话题需要遵循的一两个常识,“我们是在不同的职责上协作,我不觉得级别是协作的影响因素”;然后回忆该常识涉及的活动,“在这个项目上,我作为产品经理,需要跟比我高两级的资深架构师合作,2 周内给客户递交架构设计……”这样你就讲到了一次和高级别同事的合作;然后你可以扩展一下这个话题,“用协作的心态去和同事工作,比用职位高低的心态工作要顺畅得多,即使我和比我级别低的同事合作时,也是这种心态。”

**第四种,没想过。**这针对的是思考类问题,比如“你觉得架构师和产品经理可以由一个人担任么”。你和架构师、产品经理都合作过,清楚他们的职责范围,但是因为项目中这两个角色从来都没有由一个人做过,所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这需要你把问题拆成“记忆类” + “分析类”两部分:回忆这两个角色的职责、素质和作用等等,然后分析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看有没有冲突,这个冲突会造成什么影响,进而判断可不可以由同一个人承担。

小提示:
不要根据感性的认识,而抢着先说结论,除非你已经胸有成竹了。结论应该随着你表达的思考过程,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避免你为了圆之前的武断结论而找理由。

**第五种,不愿说。**这种不专门针对某类问题,可能是涉及个人隐私,或者应聘者怕说错了,暴露了什么短处,而不愿意继续这个话题。比如“结婚生孩子”“宗教信仰”等话题。

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应聘者,可能会表达不积极。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公司的诚信文化,以及面试官展示出来的诚信度,来适当调整自己表达的开放程度。我们在“14 | 面试答疑(一):说说你面试中的一些困惑”一文中讨论过这个问题。注意,最好不要摆出“这个问题我不想谈”的架势,我们建立信任,靠的就是更多地了解对方,尤其是细节。适当地展示一些个人细节,有利于你得到面试官的信任。

总地来看,我们坚持了沟通的两个原则:

  • **真诚:**保证发出的信息不失真。
  • **充分:**同步沟通上下文,保证双方对听到的信息没有发生误解。

上面并不是教给大家话术或者套路,聪明的面试官会过滤掉言之无物的表达。上面这些是一些思考方法和表达原则。诚然,很多情况下,它们并不能给面试官一个满意的答案,但是在你山穷水尽的情况下,它们能够帮你尽量挖掘出贴近面试官“题眼”的信息。

如果你实在没有办法了,我这里倒是真有一个“话术”(只作为救命用,不要轻易使用):“您这个问题,我一时想不到答案。不过,我好奇的是,对于您的职位,什么地方用到这项 XX 呢?” 这样,在面试官回答使用场景的时候,你就有更多时间和线索来思考答案了。

总结

今天的话题,主要针对被记忆类和分析类问题问住的时候,回答时怎么才能尽量挖掘和传达出更多有用的信息。

  • 如果完全不知道问的是什么,就坦然承认,同时内心也不要难过;
  • 如果部分知道问的信息,除了承认自己的水平之外,还要用变换范围和维度的方法,向面试官表露自己的整体水平;
  • 对于以前用过、做过,但是突然想不起来的知识点或者经历的记忆类问题,按照技术结构模型的八个方面,以及“常识 - 做法 - 扩展”的思路来辅助回忆;
  • 如果你从没有想过面试官的分析类问题,那就把问题转化为“记忆 + 分析”两步,来逐步提取和思考出答案;
  • 对于不愿说的话题,则需要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下表达的开放程度,展示适当的细节。

在面试现场,虽然面试官掌握着主动权,但是如果应聘者发现面试官问偏了,不利于展示自己应有的实力,可以适当提醒面试官,改变问题方向,除非面试官坚持原来的问题。

总之,**当面试局面不利于应聘者表达时,应聘者应该抓住一些空隙,适度地做些改变,而不是一直被动地听之任之。**有些强势的面试官反感应聘者挑话题,但是只要你不是反客为主,而是合理地表达出职位所需的技能,省了面试官的“事”,岂不是很好?

思考时间

请你在如下问题中,挑一个可能会被问住的,试着回答一下。

  • Java 11 的“本地变量类型推断”听说过么?讲讲看。
  • 什么情况下项目经理可以被产品经理代替?
  • 你住得离公司那么远,每天上下班很辛苦,考虑来公司附近住么?

如果以上问题还不够“狠”,你可以给自己来个更狠点的答答看。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问答和心得。另外,你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看看他在这块有没有什么相关经历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