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__负载均衡:怎样提升系统的横向扩展能力?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唐扬。
在基础篇中,我提到了高并发系统设计的三个通用方法:缓存、异步和横向扩展,到目前为止,你接触到了缓存的使用姿势,也了解了,如何使用消息队列异步处理业务逻辑,那么本节课,我将带你了解一下,如何提升系统的横向扩展能力。
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也提到过提升系统横向扩展能力的一些案例。比如,08 讲提到,可以通过部署多个从库的方式,来提升数据库的扩展能力,从而提升数据库的查询性能,那么就需要借助组件,将查询数据库的请求,按照一些既定的策略分配到多个从库上,这是负载均衡服务器所起的作用,而我们一般使用 DNS 服务器来承担这个角色。
不过在实际的工作中,你经常使用的负载均衡的组件应该算是 Nginx,它的作用是承接前端的 HTTP 请求,然后将它们按照多种策略,分发给后端的多个业务服务器上。这样,我们可以随时通过扩容业务服务器的方式,来抵挡突发的流量高峰。与 DNS 不同的是,Nginx 可以在域名和请求 URL 地址的层面做更细致的流量分配,也提供更复杂的负载均衡策略。
你可能会想到,在微服务架构中,我们也会启动多个服务节点,来承接从用户端到应用服务器的请求,自然会需要一个负载均衡服务器,作为流量的入口,实现流量的分发。那么在微服务架构中,如何使用负载均衡服务器呢?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带你了解一下,常见的负载均衡服务器都有哪几类,因为这样,你就可以依据不同类型负载均衡服务器的特点做选择了。
负载均衡服务器的种类
**负载均衡的含义是:**将负载(访问的请求)“均衡”地分配到多个处理节点上。这样可以减少单个处理节点的请求量,提升整体系统的性能。
同时,负载均衡服务器作为流量入口,可以对请求方屏蔽服务节点的部署细节,实现对于业务方无感知的扩容。它就像交通警察,不断地疏散交通,将汽车引入合适的道路上。
**而在我看来,**负载均衡服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代理类的负载均衡服务;另一类是客户端负载均衡服务。
代理类的负载均衡服务,以单独的服务方式部署,所有的请求都要先经过负载均衡服务,在负载均衡服务中,选出一个合适的服务节点后,再由负载均衡服务,调用这个服务节点来实现流量的分发。
由于这类服务需要承担全量的请求,所以对于性能的要求极高。代理类的负载均衡服务有很多开源实现,比较著名的有 LVS,Nginx 等等。LVS 在 OSI 网络模型中的第四层,传输层工作,所以 LVS 又可以称为四层负载;而 Nginx 运行在 OSI 网络模型中的第七层,应用层,所以又可以称它为七层负载(你可以回顾一下02 讲的内容)。
在项目的架构中,我们一般会同时部署 LVS 和 Nginx 来做 HTTP 应用服务的负载均衡。也就是说,在入口处部署 LVS,将流量分发到多个 Nginx 服务器上,再由 Nginx 服务器分发到应用服务器上,为什么这么做呢?
主要和 LVS 和 Nginx 的特点有关,LVS 是在网络栈的四层做请求包的转发,请求包转发之后,由客户端和后端服务直接建立连接,后续的响应包不会再经过 LVS 服务器,所以相比 Nginx,性能会更高,也能够承担更高的并发。
可 LVS 缺陷是工作在四层,而请求的 URL 是七层的概念,不能针对 URL 做更细致地请求分发,而且 LVS 也没有提供探测后端服务是否存活的机制;而 Nginx 虽然比 LVS 的性能差很多,但也可以承担每秒几万次的请求,并且它在配置上更加灵活,还可以感知后端服务是否出现问题。
因此,LVS 适合在入口处,承担大流量的请求分发,而 Nginx 要部署在业务服务器之前做更细维度的请求分发。**我给你的建议是,**如果你的 QPS 在十万以内,那么可以考虑不引入 LVS 而直接使用 Nginx 作为唯一的负载均衡服务器,这样少维护一个组件,也会减少系统的维护成本。
不过这两个负载均衡服务适用于普通的 Web 服务,对于微服务架构来说,它们是不合适的。因为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节点存储在注册中心里,使用 LVS 就很难和注册中心交互,获取全量的服务节点列表。另外,一般微服务架构中,使用的是 RPC 协议而不是 HTTP 协议,所以 Nginx 也不能满足要求。
所以,我们会使用另一类的负载均衡服务,客户端负载均衡服务,也就是把负载均衡的服务内嵌在 RPC 客户端中。
它一般和客户端应用,部署在一个进程中,提供多种选择节点的策略,最终为客户端应用提供一个最佳的,可用的服务端节点。这类服务一般会结合注册中心来使用,注册中心提供服务节点的完整列表,客户端拿到列表之后使用负载均衡服务的策略选取一个合适的节点,然后将请求发到这个节点上。
了解负载均衡服务的分类,是你学习负载均衡服务的第一步,接下来,你需要掌握负载均衡策略,这样一来,你在实际工作中,配置负载均衡服务的时候,可以对原理有更深刻的了解。
常见的负载均衡策略有哪些
负载均衡策略从大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类:
- 一类是静态策略,也就是说负载均衡服务器在选择服务节点时,不会参考后端服务的实际运行的状态。
- 一类是动态策略,也就是说负载均衡服务器会依据后端服务的一些负载特性,来决定要选择哪一个服务节点。
常见的静态策略有几种,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轮询的策略(RoundRobin,RR),**这种策略会记录上次请求后端服务的地址或者序号,然后在请求时,按照服务列表的顺序,请求下一个后端服务节点。伪代码如下:
AtomicInteger lastCounter = getLastCounter();// 获取上次请求的服务节点的序号
List
int currentIndex = lastCounter.addAndGet(); // 增加序列号
if(currentIndex >= serverList.size()) {
currentIndex = 0;
}
setLastCounter(currentIndex);
return serverList.get(currentIndex);
它其实是一种通用的策略,基本上,大部分的负载均衡服务器都支持。轮询的策略可以做到将请求尽量平均地分配到所有服务节点上,但是,它没有考虑服务节点的具体配置情况。比如,你有三个服务节点,其中一个服务节点的配置是 8 核 8G,另外两个节点的配置是 4 核 4G,那么如果使用轮询的方式来平均分配请求的话,8 核 8G 的节点分到的请求数量和 4 核 4G 的一样多,就不能发挥性能上的优势了
所以,我们考虑给节点加上权重值,比如给 8 核 8G 的机器配置权重为 2,那么就会给它分配双倍的流量,这种策略就是带有权重的轮询策略。
除了这两种策略之外,目前开源的负载均衡服务还提供了很多静态策略:
- Nginx 提供了 ip_hash 和 url_hash 算法;
- LVS 提供了按照请求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做 hash 的策略;
- Dubbo 也提供了随机选取策略,以及一致性 hash 的策略。
**但是在我看来,**轮询和带有权重的轮询策略,能够将请求尽量平均地分配到后端服务节点上,也就能够做到对于负载的均衡分配,在没有更好的动态策略之前,应该优先使用这两种策略,比如 Nginx 就会优先使用轮询的策略。
而目前开源的负载均衡服务中,也会提供一些动态策略,我强调一下它们的原理。
在负载均衡服务器上会收集对后端服务的调用信息,比如从负载均衡端到后端服务的活跃连接数,或者是调用的响应时间,然后从中选择连接数最少的服务,或者响应时间最短的后端服务。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 Dubbo 提供的 LeastAcive 策略,就是优先选择活跃连接数最少的服务;
- Spring Cloud 全家桶中的 Ribbon 提供了 WeightedResponseTimeRule 是使用响应时间,给每个服务节点计算一个权重,然后依据这个权重,来给调用方分配服务节点。
这些策略的思考点是从调用方的角度出发,选择负载最小、资源最空闲的服务来调用,以期望能得到更高的服务调用性能,也就能最大化地使用服务器的空闲资源,请求也会响应地更迅速,**所以,我建议你,**在实际开发中,优先考虑使用动态的策略。
到目前为止,你已经可以根据上面的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负载均衡策略,并选择一个最优的服务节点,**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保证选择出来的这个节点,一定是一个可以正常服务的节点呢?如果你采用的是轮询的策略,选择出来的,是一个故障节点又要怎么办呢?所以,为了降低请求被分配到一个故障节点的几率,有些负载均衡服务器,还提供了对服务节点的故障检测功能。
如何检测节点是否故障
24 讲中,我带你了解到,在微服务化架构中,服务节点会定期地向注册中心发送心跳包,这样注册中心就能够知晓服务节点是否故障,也就可以确认传递给负载均衡服务的节点,一定是可用的。
但对于 Nginx 来说,我们要如何保证配置的服务节点是可用的呢?
这就要感谢淘宝开源的 Nginx 模块nginx_upstream_check_module了,这个模块可以让 Nginx 定期地探测后端服务的一个指定的接口,然后根据返回的状态码,来判断服务是否还存活。当探测不存活的次数达到一定阈值时,就自动将这个后端服务从负载均衡服务器中摘除。它的配置样例如下:
upstream server {
server 192.168.1.1:8080;
server 192.168.1.2:8080;
check interval=3000 rise=2 fall=5 timeout=1000 type=http default_down=true;// 检测间隔为 3 秒,检测超时时间是 1 秒,使用 http 协议。如果连续失败次数达到 5 次就认为服务不可用;如果连续连续成功次数达到 2 次,则认为服务可用。后端服务刚启动时状态是不可用的
check_http_send “GET /health_check HTTP/1.0\r\n\r\n”; // 检测 URL
check_http_expect_alive http_2xx; // 检测返回状态码为 200 时认为检测成功
}
Nginx 按照上面的方式配置之后,你的业务服务器也要实现一个“/health_check”的接口,在这个接口中返回的 HTTP 状态码,这个返回的状态码可以存储在配置中心中,这样在变更状态码时,就不需要重启服务了(配置中心在第 33 节课中会讲到)。
节点检测的功能,还能够帮助我们实现 Web 服务的优雅关闭。在 24 讲中介绍注册中心时,我曾经提到,服务的优雅关闭需要先切除流量再关闭服务,使用了注册中心之后,就可以先从注册中心中摘除节点,再重启服务,以便达到优雅关闭的目的。那么 Web 服务要如何实现优雅关闭呢?接下来,我来给你了解一下,有了节点检测功能之后,服务是如何启动和关闭的。
**在服务刚刚启动时,**可以初始化默认的 HTTP 状态码是 500,这样 Nginx 就不会很快将这个服务节点标记为可用,也就可以等待服务中,依赖的资源初始化完成,避免服务初始启动时的波动。
**在完全初始化之后,**再将 HTTP 状态码变更为 200,Nginx 经过两次探测后,就会标记服务为可用。在服务关闭时,也应该先将 HTTP 状态码变更为 500,等待 Nginx 探测将服务标记为不可用后,前端的流量也就不会继续发往这个服务节点。在等待服务正在处理的请求全部处理完毕之后,再对服务做重启,可以避免直接重启导致正在处理的请求失败的问题。这是启动和关闭线上 Web 服务时的标准姿势,你可以在项目中参考使用。
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带你了解了与负载均衡服务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技巧。我想强调几个重点:
- 网站负载均衡服务的部署,是以 LVS 承接入口流量,在应用服务器之前,部署 Nginx 做细化的流量分发,和故障节点检测。当然,如果你的网站的并发不高,也可以考虑不引入 LVS。
- 负载均衡的策略可以优先选择动态策略,保证请求发送到性能最优的节点上;如果没有合适的动态策略,那么可以选择轮询的策略,让请求平均分配到所有的服务节点上。
- Nginx 可以引入 nginx_upstream_check_module,对后端服务做定期的存活检测,后端的服务节点在重启时,也要秉承着“先切流量后重启”的原则,尽量减少节点重启对于整体系统的影响。
你可能会认为,像 Nginx、LVS 应该是运维所关心的组件,作为开发人员不用操心维护。**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应该可以看到:**负载均衡服务是提升系统扩展性,和性能的重要组件,在高并发系统设计中,它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理解它的原理,掌握使用它的正确姿势,应该是每一个后端开发同学的必修课。
一课一思
在实际的工作中,你一定也用过很多的负载均衡的服务和组件,那么在使用过程中你遇到过哪些问题呢,有哪些注意的点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经验。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也欢迎你将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