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__多机房部署:跨地域的分布式系统如何做?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唐扬。
**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你的垂直电商系统部署的 IDC 机房,在某一天发布了公告说,机房会在第二天凌晨做一次网络设备的割接,在割接过程中会不定时出现瞬间,或短时间网络中断。
机房网络的中断,肯定会对业务造成不利的影响,即使割接的时间在凌晨(业务的低峰期),作为技术负责人的你,也要尽量思考方案来规避隔离的影响。然而不幸的是,在现有的技术架构下,电商业务全都部署在一个 IDC 机房中,你并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而 IDC 机房的可用性问题是整个系统的阿喀琉斯之踵,一旦 IDC 机房像一些大厂一样,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就会对整体服务的可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比如:
2016 年 7 月,北京联通整顿旗下 40 多个 IDC 机房中,不规范的接入情况,大批不合规接入均被断网,这一举动致使脉脉当时使用的蓝汛机房受到影响,脉脉宕机长达 15 个小时,著名的 A 站甚至宕机超过 48 个小时,损失可想而知。
而目前,单一机房部署的架构特点,决定了你的系统可用性受制于机房的可用性,也就是机房掌控了系统的生命线。所以,你开始思考,如何通过架构的改造,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在网上搜索解决方案和学习一些大厂的经验后,你发现“多机房部署”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多机房部署的难点是什么
**多机房部署的含义是:**在不同的 IDC 机房中,部署多套服务,这些服务共享同一份业务数据,并且都可以承接来自用户的流量。
这样,当其中某一个机房出现网络故障、火灾,甚至整个城市发生地震、洪水等大的不可抗的灾难时,你可以随时将用户的流量切换到其它地域的机房中,从而保证系统可以不间断地持续运行。这种架构听起来非常美好,但是在实现上却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那么它复杂在哪儿呢?
假如我们有两个机房 A 和 B 都部署了应用服务,数据库的主库和从库部署在 A 机房,那么机房 B 的应用如何访问到数据呢?有两种思路。
一个思路是直接跨机房读取 A 机房的从库:
另一个思路是在机房 B 部署一个从库,跨机房同步主库的数据,然后机房 B 的应用就可以读取这个从库的数据了:
无论是哪一种思路,**都涉及到跨机房的数据传输,**这就对机房之间延迟情况有比较高的要求了。而机房之间的延迟,和机房之间的距离息息相关,你可以记住几个数字:
1. 北京同地双机房之间的专线延迟一般在 1ms~3ms。
**这个延迟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呢?**要知道,我们的接口响应时间需要控制在 200ms 之内,而一个接口可能会调用几次第三方 HTTP 服务,或者 RPC 服务。如果这些服务部署在异地机房,那么接口响应时间就会增加几毫秒,是可以接受的。
一次接口可能会涉及几次的数据库写入,那么如果数据库主库在异地机房,那么接口的响应时间也会因为写入异地机房的主库,增加几毫秒到十几毫秒,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接口读取缓存和数据库的数量,可能会达到十几次甚至几十次,那么这就会增加几十毫秒甚至上百毫秒的延迟,就不能接受了。
2. 国内异地双机房之间的专线延迟会在 50ms 之内。
具体的延迟数据依据距离的不同而不同。比如,北京到天津的专线延迟,会在 10ms 之内;而北京到上海的延迟就会提高到接近 30ms;如果想要在北京和广州部署双机房,那么延迟就会到达 50ms 了。**在这个延迟数据下,**要想保证接口的响应时间在 200ms 之内,就要尽量减少跨机房的服务调用,更要避免跨机房的数据库和缓存操作了。
3. 如果你的业务是国际化的服务,需要部署跨国的双机房,那么机房之间的延迟就更高了,依据各大云厂商的数据来看,比如,从国内想要访问部署在美国西海岸的服务,这个延迟会在 100ms~200ms 左右。在这个延迟下,就要避免数据跨机房同步调用,而只做异步的数据同步。
如果你正在考虑多机房部署的架构,那么这些数字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数据,**你需要牢牢记住,**避免出现跨机房访问数据造成性能衰减问题。
机房之间的数据延迟,在客观上是存在的,你没有办法改变,你可以做的,就是尽量避免数据延迟对于接口响应时间的影响。那么在数据延迟下,你要如何设计多机房部署的方案呢?
逐步迭代多机房部署方案
1. 同城双活
制定多机房部署的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迭代发展的。我在上面提到,同城机房之间的延时在 1ms~3ms 左右,对于跨机房调用的容忍度比较高,所以,这种同城双活的方案复杂度会比较低。
但是,它只能做到机房级别的容灾,无法做到城市级别的容灾。不过,相比于城市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来说,机房网络故障、掉电出现的概率要大的多。所以,如果你的系统不需要考虑城市级别的容灾,一般做到同城双活就足够了。那么,同城双活的方案要如何设计呢?
**假设这样的场景:**你在北京有 A 和 B 两个机房,A 是联通的机房,B 是电信的机房,机房之间以专线连接,方案设计时,核心思想是,尽量避免跨机房的调用。具体方案如下:
- 首先,数据库的主库可以部署在一个机房中,比如部署在 A 机房中,那么 A 和 B 机房数据都会被写入到 A 机房中。然后,在 A、B 两个机房中各部署一个从库,通过主从复制的方式,从主库中同步数据,这样双机房的查询请求可以查询本机房的从库。一旦 A 机房发生故障,可以通过主从切换的方式,将 B 机房的从库提升为主库,达到容灾的目的。
- 缓存也可以部署在两个机房中,查询请求也读取本机房的缓存,如果缓存中数据不存在,就穿透到本机房的从库中,加载数据。数据的更新可以更新双机房中的数据,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不同机房的 RPC 服务会向注册中心,注册不同的服务组,而不同机房的 RPC 客户端,也就是 Web 服务,只订阅同机房的 RPC 服务组,这样就可以实现 RPC 调用尽量发生在本机房内,避免跨机房的 RPC 调用。
你的系统肯定会依赖公司内的其他服务,比如审核,搜索等服务,如果这些服务也是双机房部署的,那么也需要尽量保证只调用本机房的服务,降低调用的延迟。
使用了同城双活架构之后,可以实现机房级别的容灾,服务的部署也能够突破单一机房的限制,但是,还是会存在跨机房写数据的问题,不过鉴于写数据的请求量不高,所以在性能上是可以容忍的。
2. 异地多活
上面这个方案,足够应对你目前的需要,但是,你的业务是不断发展的,如果有朝一日,你的电商系统的流量达到了京东或者淘宝的级别,那么你就要考虑,即使机房所在的城市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也要保证系统的可用性。而这时,你需要采用异地多活的方案(据我所知,阿里和饿了么采用的都是异地多活的方案)。
在考虑异地多活方案时,你首先要考虑异地机房的部署位置。它部署的不能太近,否则发生自然灾害时,很可能会波及。所以,如果你的主机房在北京,那么异地机房就尽量不要建设在天津,而是可以选择上海、广州这样距离较远的位置。但这就会造成更高的数据传输延迟,同城双活中,使用的跨机房写数据库的方案,就不合适了。
所以,在数据写入时,你要保证只写本机房的数据存储服务,再采取数据同步的方案,将数据同步到异地机房中。一般来说,数据同步的方案有两种:
- 一种基于存储系统的主从复制,比如 MySQL 和 Redis。也就是在一个机房部署主库,在异地机房部署从库,两者同步主从复制,实现数据的同步。
- 另一种是基于消息队列的方式。一个机房产生写入请求后,会写一条消息到消息队列,另一个机房的应用消费这条消息后,再执行业务处理逻辑,写入到存储服务中。
**我建议你,**采用两种同步相结合的方式,比如,你可以基于消息的方式,同步缓存的数据、HBase 数据等。然后基于存储,主从复制同步 MySQL、Redis 等数据。
无论是采取哪种方案,数据从一个机房,传输到另一个机房都会有延迟,所以,你需要尽量保证用户在读取自己的数据时,读取数据主库所在的机房。为了达到这一点,你需要对用户做分片,让一个用户每次的读写都尽量在同一个机房中。同时,在数据读取和服务调用时,也要尽量调用本机房的服务。**这里有一个场景:**假如在电商系统中,用户 A 要查看所有订单的信息,而这些订单中,店铺的信息和卖家的信息很可能是存储在异地机房中,那么你应该优先保证服务调用,和数据读取在本机房中进行,即使读取的是跨机房从库的数据,会有一些延迟,也是可以接受的。
课程小结
本节课,为了提升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我带你探讨了多机房部署的难点,以及同城双机房和异地多活的部署架构,在这里,我想强调几个重点:
- 不同机房的数据传输延迟,是造成多机房部署困难的主要原因,你需要知道,同城多机房的延迟一般在 1ms~3ms,异地机房的延迟在 50ms 以下,而跨国机房的延迟在 200ms 以下。
- 同城多机房方案可以允许有跨机房数据写入的发生,但是数据的读取,和服务的调用应该尽量保证在同一个机房中。
- 异地多活方案则应该避免跨机房同步的数据写入和读取,而是采取异步的方式,将数据从一个机房同步到另一个机房。
多机房部署是一个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对于机房容灾有需求时,才会考虑的方案,能不做则尽量不要做。一旦你的团队决定做多机房部署,那么同城双活已经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了,这个方案相比异地多活要简单很多。而在业界,很少有公司,能够搭建一套真正的异步多活架构,这是因为这套架构在实现时过于复杂,所以,轻易不要尝试。
总之,架构需要依据系统的量级和对可用性、性能、扩展性的要求,不断演进和调整,盲目地追求架构的“先进性”只能造成方案的复杂,增加运维成本,从而给你的系统维护带来不便。
一课一思
在实际项目中,你在遇到怎样量级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多机房部署的方案呢?在实施的过程中踩到了哪些坑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经验。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也欢迎你将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