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__压力测试:怎样设计全链路压力测试平台?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唐扬。
经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搭建了服务端和客户端的监控,通过监控的报表和一些报警规则的设置,你可以实时地跟踪和解决垂直电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了。不过,你不能掉以轻心,因为监控只能发现目前系统中已经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性能问题是无能为力的。
一旦你的系统流量有大的增长,比如类似“双十一”的流量,那么你在面临性能问题时就可能会手足无措。为了解决后顾之忧,你需要了解在流量增长若干倍的时候,系统的哪些组件或者服务会成为整体系统的瓶颈点,这时你就需要做一次全链路的压力测试。
那么,什么是压力测试呢?要如何来做全链路的压测呢?这两个问题就是本节课重点讲解的内容。
什么是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简称为压测)这个名词儿,你在业界的分享中一定听过很多次,当然了,你也可能在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做过压力测试,所以,对于你来说,压力测试并不陌生。
不过,我想让你回想一下,自己是怎么做压力测试的?是不是像很多同学一样:先搭建一套与正式环境功能相同的测试环境,并且导入或者生成一批测试数据,然后在另一台服务器,启动多个线程并发地调用需要压测的接口(接口的参数一般也会设置成相同的,比如,想要压测获取商品信息的接口,那么压测时会使用同一个商品 ID)。最后,通过统计访问日志,或者查看测试环境的监控系统,来记录最终压测 QPS 是多少之后,直接交差?
这么做压力测试其实是不正确的,错误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首先,做压力测试时,最好使用线上的数据和线上的环境,因为,你无法确定自己搭建的测试环境与正式环境的差异,是否会影响到压力测试的结果;
2. 其次,压力测试时不能使用模拟的请求,而是要使用线上的流量。你可以通过拷贝流量的方式,把线上流量拷贝一份到压力测试环境。因为模拟流量的访问模型,和线上流量相差很大,会对压力测试的结果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比如,你在获取商品信息的时候,线上的流量会获取不同商品的数据,这些商品的数据有的命中了缓存,有的没有命中缓存。如果使用同一个商品 ID 来做压力测试,那么只有第一次请求没有命中缓存,而在请求之后会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回种到缓存,后续的请求就一定会命中缓存了,这种压力测试的数据就不具备参考性了。
3. 不要从一台服务器发起流量,这样很容易达到这台服务器性能瓶颈,从而导致压力测试的 QPS 上不去,最终影响压力测试的结果。而且,为了尽量真实地模拟用户请求,我们倾向于把流量产生的机器,放在离用户更近的位置,比如放在 CDN 节点上。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可以放在不同的机房中,这样可以尽量保证压力测试结果的真实性。
之所以有很多同学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对压力测试的概念没有完全理解,以为只要是使用多个线程并发的请求服务接口,就算是对接口进行压力测试了。
**那么究竟什么是压力测试呢?**压力测试指的是,在高并发大流量下,进行的测试,测试人员可以通过观察系统在峰值负载下的表现,从而找到系统中存在的性能隐患。
与监控一样,压力测试是一种常见的,发现系统中存在问题的方式,也是保障系统可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而在压力测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针对某一个核心模块来做压测,而需要将接入层、所有后端服务、数据库、缓存、消息队列、中间件以及依赖的第三方服务系统及其资源,都纳入压力测试的目标之中。因为,一旦用户的访问行为增加,包含上述组件服务的整个链路都会受到不确定的大流量的冲击,因此,它们都需要依赖压力测试来发现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这种针对整个调用链路执行的压力测试也称为“全链路压测”。
由于在互联网项目中,功能迭代的速度很快,系统的复杂性也变得越来越高,新增加的功能和代码很可能会成为新的性能瓶颈点。也许半年前做压力测试时,单台机器可以承担每秒 1000 次请求,现在很可能就承担每秒 800 次请求了。所以,压力测试应该作为系统稳定性保障的常规手段,周期性地进行。
但是,通常做一次全链路压力测试,需要联合 DBA、运维、依赖服务方、中间件架构等多个团队,一起协调进行,无论是人力成本还是沟通协调的成本都比较高。同时,在压力测试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很好的监控机制,那么还会对线上系统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搭建一套自动化的全链路压测平台,来降低成本和风险。
如何搭建全链路压测平台
搭建全链路压测平台,主要有两个关键点。
一点是流量的隔离。由于压力测试是在正式环境进行,所以需要区分压力测试流量和正式流量,这样可以针对压力测试的流量做单独的处理。
另一点是风险的控制。也就是,尽量避免压力测试对于正常访问用户的影响,因此,一般来说全链路压测平台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模块:
- 流量构造和产生模块;
- 压测数据隔离模块;
- 系统健康度检查和压测流量干预模块。
整体压测平台的架构图可以是下面这样的:
为了让你能够更清晰地了解每一个模块是如何实现的,方便你来设计适合自身业务的全链路压测平台,我会对压测平台的每一个模块做更细致地介绍。先来看看压力测试的流量是如何产生的。
压测数据的产生
一般来说,我们系统的入口流量是来自于客户端的 HTTP 请求,所以,我们会考虑在系统高峰期时,将这些入口流量拷贝一份,在经过一些流量清洗的工作之后(比如过滤一些无效的请求),将数据存储在像是 HBase、MongoDB 这些 NoSQL 存储组件,或者亚马逊 S3 这些云存储服务中,我们称之为流量数据工厂。
这样,当我们要压测的时候,就可以从这个工厂中获取数据,将数据切分多份后下发到多个压测节点上了,在这里,我想强调几个,你需要特殊注意的点。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流量的拷贝。最简单的一种方式:直接拷贝负载均衡服务器的访问日志,数据就以文本的方式写入到流量数据工厂中,但是这样产生的数据在发起压测时,需要自己写解析的脚本来解析访问日志,会增加压测时候的成本,不太建议使用。
另一种方式:通过一些开源的工具来实现流量的拷贝。这里,我推荐一款轻型的流量拷贝工具GoReplay,它可以劫持本机某一个端口的流量,将它们记录在文件中,传送到流量数据工厂中。在压测时,你也可以使用这个工具进行加速的流量回放,这样就可以实现对正式环境的压力测试了。
其次,如上文中提到的,我们在下发压测流量时,需要保证下发流量的节点与用户更加接近,起码不能和服务部署节点在同一个机房中,这样可以尽量保证压测数据的真实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对压测流量染色,也就是增加压测标记。在实际项目中,我会在 HTTP 的请求头中增加一个标记项,比如说叫做 is stress test,在流量拷贝之后,批量在请求中增加这个标记项,再写入到数据流量工厂中。
数据如何隔离
将压测流量拷贝下来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对系统做改造,以实现压测流量和正式流量的隔离,这样一来就会尽量避免压测对线上系统的影响,一般来说,我们需要做两方面的事情。
一方面,针对读取数据的请求(一般称之为下行流量),我们会针对某些不能压测的服务或者组件,做 Mock 或者特殊的处理。举个例子。
在业务开发中,我们一般会依据请求,记录用户的行为,比如,用户请求了某个商品的页面,我们会记录这个商品多了一次浏览的行为,这些行为数据会写入一份单独的大数据日志中,再传输给数据分析部门,形成业务报表给到产品或者老板做业务的分析决策。
在压测的时候,肯定会增加这些行为数据,比如原本一天商品页面的浏览行为是一亿次,而压测之后变成了十亿次,这样就会对业务报表产生影响,影响后续的产品方向的决策。因此,我们对于这些压测产生的用户行为做特殊处理,不再记录到大数据日志中。
再比如,我们系统会依赖一些推荐服务,推荐一些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但是这些数据的展示有一个特点就是,展示过的商品就不再会被推荐出来。如果你的压测流量经过这些推荐服务,大量的商品就会被压测流量请求到,线上的用户就不会再看到这些商品了,也就会影响推荐的效果。
所以,我们需要 Mock 这些推荐服务,让不带有压测标记的请求经过推荐服务,而让带有压测标记的请求经过 Mock 服务。搭建 Mock 服务,你需要注意一点:这些 Mock 服务最好部署在真实服务所在的机房,这样可以尽量模拟真实的服务部署结构,提高压测结果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针对写入数据的请求(一般称之为上行流量),我们会把压测流量产生的数据,写入到影子库,也就是和线上数据存储,完全隔离的一份存储系统中。针对不同的存储类型,我们会使用不同的影子库的搭建方式:
- 如果数据存储在 MySQL 中,我们可以在同一个 MySQL 实例,不同的 Schema 中创建一套和线上相同的库表结构,并且把线上的数据也导入进来。
- 而如果数据是放在 Redis 中,我们对压测流量产生的数据,增加一个统一的前缀,存储在同一份存储中。
- 还有一些数据会存储在 Elasticsearch 中,针对这部分数据,我们可以放在另外一个单独的索引表中。
通过对下行流量的特殊处理以及对上行流量增加影子库的方式,我们就可以实现压测流量的隔离了。
压力测试如何实施
在拷贝了线上流量和完成了对线上系统的改造之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压力测试的实施了。在此之前,一般会设立一个压力测试的目标,比如说,整体系统的 QPS 需要达到每秒 20 万。
不过,在压测时,不会一下子把请求量增加到每秒 20 万次,而是按照一定的步长(比如每次压测增加一万 QPS),逐渐地增加流量。在增加一次流量之后,让系统稳定运行一段时间,观察系统在性能上的表现。如果发现依赖的服务或者组件出现了瓶颈,可以先减少压测流量,比如,回退到上一次压测的 QPS,保证服务的稳定,再针对此服务或者组件进行扩容,然后再继续增加流量压测。
为了能够减少压力测试过程中,人力投入成本,可以开发一个流量监控的组件,在这个组件中,预先设定一些性能阈值。比如,容器的 CPU 使用率的阈值可以设定为 60%~70%;系统的平均响应时间的上限可以设定为 1 秒;系统慢请求的比例设置为 1% 等等。
当系统性能达到这个阈值之后,流量监控组件可以及时发现,并且通知压测流量下发组件减少压测流量,并且发送报警给到开发和运维的同学,开发和运维同学就迅速地排查性能瓶颈,在解决问题或者扩容之后再继续执行压测。
业界关于全链路压测平台的探索有很多,一些大厂比如阿里、京东、美团和微博都有了适合自身业务的全链路压测平台。在我看来,这些压测平台万变不离其宗,都无非是经过流量拷贝、流量染色隔离、打压、监控熔断等步骤,与本课程中介绍的核心思想都是相通的。因此,你在考虑自研适合自己项目的全链路压测平台时,也可以遵循这个成熟的套路。
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带你了解了做压力测试常见的误区,以及自动化的全链路压测平台的搭建过程,这里你需要了解的重点是:
- 压力测试是一种发现系统性能隐患的重要手段,所以应该尽量使用正式的环境和数据;
- 对压测的流量需要增加标记,这样就可以通过 Mock 第三方依赖服务和影子库的方式来实现压测数据和正式数据的隔离;
- 压测时,应该实时地对系统性能指标做监控和告警,及时地对出现瓶颈的资源或者服务扩容,避免对正式环境产生影响。
**这套全链路的压力测试系统对于我们来说有三方面的价值:**其一,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性能瓶颈,方便我们提前准备预案来应对;其次,它也可以为我们做容量评估,提供数据上的支撑;最后,我们也可以在压测的时候做预案演练,因为压测一般会安排在流量的低峰期进行,这样我们可以降级一些服务来验证预案效果,并且可以尽量减少对线上用户的影响。所以,随着你的系统流量的快速增长,你也需要及时考虑搭建这么一套全链路压测平台,来保证你的系统的稳定性。
一课一思
在实际的工作中,你的系统的压力测试是如何进行的呢?在压力测试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性能瓶颈点呢?欢迎在留言区与我分享你的经验。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也欢迎你将它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