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餐2:敏捷测试分析与计划的案例
文章目录
这一讲是第 5 部分“敏捷测试分析与计划”加餐的内容,利用前面学到的测试分析和测试计划的知识,从信息收集到测试分析、测试策略制定,一步步制定出测试计划。案例仍然沿用了在线教育 App 第二次迭代的软件开发项目,也就是 App 2.0,项目背景请参考第 34 讲中的介绍。
这一讲的目标是为 App 2.0 制定一个测试计划,在这之前需要做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基于启发式测试策略的分析模型进行测试分析,收集项目的上下文信息;
根据项目目标和质量要求制定测试目标;
根据上下文信息,完成测试需求分析,明确测试范围,包括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测试;
根据收集的项目上下文信息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出 Top 5 的测试风险并制定预防/处理措施;
制定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
基于测试目标和测试策略等内容制定出测试计划。
信息收集
首先我采用在第 26、29 讲中的启发式测试策略的分析方法,从产品元素、质量标准、项目因素、可用的测试技术四个方面收集并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如图 1 所示。在归纳整理过程中,聚焦 2.0 版本会发生哪些变化(和 1.0 版本比较),了解到变化主要发生在质量标准和项目因素这两个部分,比如质量标准中要考虑用户大幅提升之后对性能提出的要求,而项目因素引入了更多的测试风险,比如单元测试覆盖率只有 40%,还有开发和测试人员都有人员变动等。
从测试分析中得到项目的目标是在 4 周内如期交付 App 2.0,包括 7 个新的用户故事,对于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耗电量、流量等方面的质量要求和 App 1.0 相同。结合其他的因素,比如目前的测试自动化率、时间和人员的情况,可以制定如图 2 所示的测试目标。在这个图里,测试目标按照四项测试子目标分别给出具体的目标,这四项子目标分别是:单元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其他的专项回归测试。
测试分析——测试范围
通过测试分析过程中收集的信息,可以得出如下测试范围:
新功能特性,包括 7 个用户故事的功能以及功能之间的交互;
新版本的专项测试,新的软件包的升级/安装/启动/卸载;
已有功能的回归测试,验证已有功能是否受到新的改动带来的影响;
功能性的专项回归测试,交叉事件测试、弱网络测试、边界测试;
非功能性的回归测试,包括兼容性、性能、安全性、易用性、耗电量、网络流量等。
如图 3 所示,测试范围按照测试项进行了划分。
测试分析——风险分析和控制
根据测试分析的结果应用第 28 讲的知识,分析测试风险并制定预防/处理措施,如图 4 所示。这里识别出 Top 5 的测试风险分别为:
单元测试的代码覆盖率低导致代码质量低;
用户界面需求变更导致测试自动化率降低;
需要兼容的手机/型号/分辨率种类太多;
手工专项回归测试任务重;
新加入的测试人员探索式测试经验不多。
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
根据测试范围分析和风险分析的结果,接下来就可以为 App2.0 制定测试策略了,如图 5 所示。
因为是在 App1.0 的基础上制定测试策略,所以重点是针对 App 2.0 的测试目标以及存在的测试风险在测什么、怎么测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比如,针对单元测试代码覆盖率低的问题,应该确保高优先级的用户故事的单元测试覆盖率达标,并且加强接口自动化测试。
测试计划
现在我们就可以制定出如图 4 所示的测试计划了。前面已经制定出了测试目标、测试项、测试风险和测试策略,几乎已经覆盖率测试计划中的所有关键内容。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关于人员安排、测试交付物,以及测试依赖等内容,最后的测试计划如图 6 所示。
从上面测试计划制定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测试目标,后续测试分析、测试策略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测试目标。其次,在这过程中,我们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很好地支持发散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运用,一气呵成,快速完成测试计划中几个关键环节:测试范围的确定、测试风险分析、测试策略制定直至最后测试计划的制定。而且,测试计划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标注了优先级,体现了基于风险的测试策略在敏捷测试中是不可缺少的,有助于我们更高效地完成测试。
这里受篇幅所限,但希望这些内容有着良好的参考价值,对你未来做好敏捷测试计划有所帮助。
-– ### 精选评论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