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敏捷测试要不要计划?
文章目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项目的胜利,这充分体现了计划的重要性,没有计划是万万不可的,即使是在敏捷开发模式下,虽然在敏捷宣言中有这样一句“拥抱变化 胜于 遵循计划”。但是,敏捷宣言末尾有一行小字,特别提醒我们右边项也是有价值的,即“遵循计划”是有价值的,只是“拥抱变化”更具有价值。
一方面我们需要写一个简洁的测试计划书,指导后续的测试工作;另一方面计划也是一个过程,正如我们常说的,计划不是一个阶段性的活动,不只是为了写一个计划书,而是贯穿整个研发项目周期的计划过程,所以计划要用“Planning”,强调是一个基于上下文的、不断优化的计划过程。
测试计划的价值
在敏捷开发中,开发节奏很快,越快的时候越要有计划,否则会更糟糕,“欲速则不达”。在制定计划过程中,让我们系统审视项目可能遇到的问题、尽早地识别出潜在的风险,能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对成功完成测试是很有帮助的。
制定测试计划时,首先迫使我们明确测试目标,这个目标不只是测试人员自己确定的测试目标,而是整个团队共同确定的测试目标。明确正确的测试目标自然很重要,后续所有的测试活动不就是为了达成测试目标吗?也就是目标引导我们后续如何开展测试活动,而没有目标的测试是多么的可怕。计划往往是评价实施的依据,基于测试计划,可以更好地评价测试做得如何。
事先制定测试计划,也能帮助我们界定项目的测试范围,即事先知道哪些要测,哪些可以不测,这是测试估算、资源安排的基础,也是后续测试分析、设计和执行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制定测试计划也是必要的。
在制定一个计划时,也能帮我们厘清测试的思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测试方案,即解决如何测试的问题,逼着我们思考,反思过去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如何在当前项目上进行改进。简洁的测试计划还可以提供历史测试信息和可追溯性,从而推动测试的改进。
如果团队、项目干系人和我们一起评审计划,并一致认可这个测试计划,也就说明计划中所定义的测试范围、所需的资源、所安排的进度等被团队接受,计划就成为项目干系人之间的一种约定,为后续的具体实施、协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页纸的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有价值,但我们更重要的工作还是测试的分析与设计,例如如何通过分析找出更多的场景,然后设计测试用例或脚本覆盖它们。而且,我们一直强调上下文的变化,我们会根据上下文来调整测试计划。所以,在敏捷中测试计划要尽可能写的简单,用“一页纸”来体现敏捷测试计划的简单性。虽然你可以写两页纸、三页纸的计划,不一定只写一页纸的计划,但是你能写一页纸的计划就不要写两页,你能写两页纸的计划就不要写三页,只写下那些有价值的内容,没有价值的内容就不用写。
那我们想想,哪些内容是测试计划一定要明确的?
首先,可以省去一些通用的做法、一些惯例。例如,每次写当前迭代的测试计划时,会从上一个迭代的计划书中复制过来,粘贴到这个计划中,这是在传统软件测试计划编写过程中做的事情,在敏捷测试中就不要做了。有些惯例,比如环境的例行检查、通常的入口/出口准则、上线前要做的例行检查等,都可以把它转化为一些清单(CheckList,检查表)。我们在迭代测试计划中,只记录那些本次迭代特有的内容。
其次,在敏捷测试计划中,还有哪些项是可以省略掉的?在传统测试计划中,工作量的估算是基础,特别是项目越大、团队规模就越大,这时会更关注工作量的估算,从而决定需要多少人力;而在敏捷测试中,一方面团队很小、相对稳定,另方面在做发布计划时会有估算,以决定这个需求(如用户故事)是否可以放入当前的迭代中,一旦需求放进迭代中,整个团队就要努力把它做完。即使遇到一些估算不够准确或其他困难,此时迭代周期也不会调整,而是依赖于团队的协作和努力,例如,在前期测试人员可以帮助开发做一些事情,在后期开发可以帮助测试做一些事情。分工不要那么明确,更强调团队的协作和力量,这时,估算不那么重要。在传统测试计划中,进度安排也是很重要的一项,但敏捷中完全有可能省去,因为我们更强调持续测试,在一个迭代中,没有明显的里程碑,即使有,也已成为惯例,因为迭代周期是相对固定、有节奏的。例如,前两天要完成测试需求分析和测试计划、最后一天要完成一个全回归……等已成为惯例,甚至成为流程的一部分,团队遵守就好了,没必要在每个迭代的计划中重复写。
这样讨论下来,在敏捷测试计划中,必须写下来的一些主要事项有以下 10 个。
测试目标:在业务上如何更好地确保已有业务不受影响,以及易用性、性能、安全性、测试覆盖率、测试效率等方面的具体、明确的目标。
交付内容:交付哪些有价值的内容给客户?交付哪些功能特性?交付哪些文档、或工作件(如测试计划、自动化脚本等)?可以包括整体的验收标准。
测试项:我们将测什么、不测什么?明确要测试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具体测试任务,以及要做哪些合规性检查、需要测试哪些环境/平台等。
人员安排:每一个测试任务都有对应的团队成员负责。
假定:有没有一些假定条件?例如,这次待发布的版本只限于特定的用户使用。
依赖性:前端发布依赖于后端某个版本的发布,组件之间的依赖性等。
测试风险:可能会出什么样的质量问题、可能面对的测试挑战、可能无法覆盖的某些测试点等,涉及人员、测试范围、环境、时间或资源限制等不确定的因素、或潜在的负面影响。
测试策略:会采用什么测试策略?采用哪些测试方法或工具?
测试环境:会做哪些改变或需要进行哪些新的配置?
其他:例如参考哪些文档资料?
如何编写一页纸的测试计划
在前面的几讲中,我们已经讨论了代码依赖性分析、基于上下文驱动思维的测试分析、基于用户思维的场景挖掘、测试风险识别与分析、测试策略制定,这些工作做好了,测试计划就水到渠成了,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描述这个测试计划。
之前,我们喜欢用 Word 方式来编写测试计划,但在敏捷测试中,是时候换一种方式来表达了,即如何简洁地呈现出测试计划,团队也方便浏览,只要花上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就能看完;如果有问题,也相对容易发现,对于这样的要求,团队自然会想到 WiKi、仪表板、思维导图等方式来表达。
1.WiKi 方式
为测试计划创建一个页面,就如同今天的墨客文档、腾讯在线文档,可以引用一个合适的模板(如表格方式的模板),团队成员就可以在相应的地方进行添加、修改等编辑工作,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团队协作。也可以让之前所设置的测试责任人(Test Owner,TO)角色先完成一个测试计划的初稿,然后再开一个(在线)会议,团队一起快速浏览、评审这个计划,不同团队成员也可以直接在这文档上输入自己的建议或进行修改,最后再由 TO 定稿,并持续维护这个文档。
2.仪表板格式
采用仪表板(Dashboard)方式,可以使团队以一种更好的视觉方式、一目了然地查看测试计划,甚至可以加上一些色彩,突出一些重点,将团队成员的视线吸引到某个特定的区域,如测试风险、测试策略等区域,如图 1 所示。
3.思维导图方式
创建敏捷测试计划的最好方式,还是思维导图方式,它可以和之前的测试需求分析、风险分析等工作很好地衔接起来。像整理测试项、测试风险等,都是一个先发散、后收敛的过程,可以先头脑风暴,甚至不管对错,先增加内容,然后再删去不合理的内容,增加节点、删除节点这是经常发生的事,而且敏捷测试计划是一个相对变化比较频繁的动态过程、不断完善的迭代过程。
思维导图采用了一种直观的视觉方式,可以增强创造性思维和记忆力,也能体现测试计划编写的思维方式,真正能做到一页纸的测试计划——就是一张图,如图 2 所示。
针对测试项、测试风险、测试策略等,可以在思维导图上标注优先级。如果团队成员,不确定某些内容是否可以删除,也可以加注释。针对某个测试风险、测试项、场景的讨论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好的想法,也可以及时加注释。有些风险和策略有关系、有些测试项之间有依赖关系,还可以标上这种关系。
采用思维导图来制定测试计划,不再需要花一整天或好几天来写测试计划,用 2~3 个小时就能完成,团队也更乐意积极参加这种讨论,不仅效率高,而且有趣、互动性强,可以灵活展开、折叠,哪怕在手机上也可以方便浏览,随时添加测试项、删除测试项,随时调整和完善测试计划。也可以贴在墙上、白板上,使测试计划更可见,在每日站会上,结合敏捷测试计划,来审查项目的实际进展。
这一切,采用思维导图来建立和维护测试计划都是很好的,我甚至发现有些公司已经开发了企业内部的思维导图在线网站,同样可以像 WiKi 那样协作完成测试计划,只是现在不是文字,是一张丰富多彩的图。
要写出有效的测试计划,团队需要约定一些测试计划制定的原则,比如:
测试计划必须给出对所交付给客户价值的衡量方法或验证方法;
测试目标必须明确,符合 SMART 原则等;
测试项必须列出应用场景,标注优先级;
测试风险不要多,只要列出 Top 5 的测试风险;
测试策略能够消除或缓解测试风险,并确保测试目标的实现;
依赖性、假定等也不可或缺。
这一讲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最后给你出一个思考题:敏捷特别关注价值的交付,上面第一条原则也是“测试计划必须给出对所交付给客户价值的衡量方法或验证方法” ,那么在文中图 1 或图 2 中哪一项能反映这点?是否有改进的空间,更好地给出对所交付给客户价值的衡量方法?欢迎留言讨论。
-– ### 精选评论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