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__敏捷与OKR都是为了“拥抱变化”,两者如何无缝整合?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黄勇。记得在十多年前,我第一次了解到了“敏捷”的概念,当初我只是把敏捷理解为高效,不过后来才发现,**敏捷不只是高效,更多的是适应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并做出灵活调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拥抱变化”了。
今天,我想和你从“拥抱变化”开始聊起,看看传统敏捷方法所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及如何将敏捷与 OKR 相结合,进而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为何敏捷可以拥抱变化?
在此之前,我先来给你讲讲什么是“敏捷”。其实,敏捷概念提出之初,人们就一直在关注并探讨敏捷的落地问题,首先是《敏捷宣言》的诞生,它正式宣传了“四大价值”这些软件开发方法:
什么是敏捷?
由上述讲述内容可知,敏捷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要求能够发布可以工作的成果,提倡跟客户建立合作共赢,也推崇拥抱变化的思维。
在十多年前来看,敏捷确实是一套先进的方法论,虽然在传统软件开发领域,其实大家更在意的是流程、工具、文档、合同、计划这类不变的东西,但是人们所处的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面对的业务也在不断变化,人们常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逐渐地,人们开始接受敏捷,并认同它所主导的核心价值。
另外,在敏捷宣言提出后,业界也出现了一些偏实践的敏捷方法,例如:XP 极限编程、Scrum 敏捷方法、看板等。而这些敏捷方法中包括了很多有价值的工具,比如,每日站会、结对编程、代码评审、持续集成、测试驱动、计划扑克等。
Scrum 敏捷方法
尤其是 Scrum 敏捷方法,还提出了团队的角色分工和协同流程。
比如,由 Product Owner(产品负责人)负责维护 Product Backlog(需求池),由 Scurm Master(项目负责人)召开 Sprint Plan Meeting(计划会议)和 Daily Scrum Meeting(站立会议),最后全员一起参与 Sprint Retrospective Meeting(回顾会议)。
实质上,Scrum 敏捷方法的核心思想,就是将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放入 Product Backlog,Product Owner 从 Product Backlog 中取出优先级较高的需求并将其放入 Sprint 迭代中,随后定期发布一次迭代,每次发布都需向客户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
此外,Scrum 的会议也在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跟踪了进度,也能起到计划和复盘的作用。
可见,每次 Sprint 的迭代都是一个固定的阶段,该阶段包括了一些具体的任务,我们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去实现阶段性的目标。这样一来,基于“任务驱动”的方式看似敏捷,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又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
传统敏捷方法有何问题?
以我们团队为例,曾经使用 Scrum 敏捷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不过经历了几次迭代后,我却发现似乎团队伙伴们更关注每次迭代中的任务本身和实现细节,而且技术团队就像一台机器,在周期性地运转,并不断地对外交付客户所需要的成果 —— 代码。
发现问题
技术团队疲于奔命,不过一旦发现自己交付的成果无法体现自身价值时,整个技术团队的士气都会受一定影响。
比如,技术团队完成了 2 周的迭代,上线了一个新功能,但发现上线后 2 个月内都很少看到用户在使用功能,更别说积累大量数据了。
此时,技术团队就会认为产品团队当初接受了业务团队当初提出的“伪需求”,让技术团队花大量精力去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长此以往,技术、产品、业务三个团队之间就容易产生一些分歧甚至争吵。我觉得这样的事情不应该频繁发生,而是应该依靠一种机制来解决。
分析问题
既然问题已经出现,那么就不妨仔细分析一下 Scrum 敏捷方法的价值。其实,Scrum 敏捷方法划分出许多 Sprint 迭代,这样操作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让 Sprint 迭代周期更短,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或影响,实现“小步快跑”的节奏。
- 让 Sprint 迭代变得更有规律性,从而提升团队协同工作效率。
- 让每一次的 Sprint 迭代的目标变得更加聚焦。
那么,迭代周期到底需要多短?如何让每次迭代都更有规律、更加聚焦呢?
解决问题
不难发现,当我们学习了 OKR 之后,很容易就会发现,OKR 和敏捷所提倡的方法类似。同样地,实施 OKR 也是要固定周期、小步快跑、一步一个脚印的。通过团队使用 OKR,可帮助伙伴们围绕团队目标不断努力,做出贡献,让团队精力更加聚焦。
可见,OKR 和敏捷之间存在了大量的相似性,是否能在敏捷中使用 OKR,从而让敏捷迭代的目标更加聚焦,让团队更有激情地去实现所迭代的目标呢?于是,我自行设计了一套**基于 OKR 的敏捷方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它的用法。
如何在敏捷中使用 OKR?
敏捷过程中的许多环节都涉及到开一些重要会议,比如,项目启动时有计划会议,项目执行过程中每天都有站立会议,项目结束后还有回顾会议。此外,敏捷也需要团队内部高度协同。可见,OKR 执行过程中也是类似。
开季度会
在每个季度开始之前,技术、产品、业务三个团队的负责人会在一起开一次重要的会议,在会上主要讨论的是:本季度业务遇到的用户痛点有哪些;业务上优先级最高的需求是什么;要想解决这些需求,能对公司年度 OKR 的哪些方面有所支持或贡献。
接下来,产品和技术团队也会聊聊自己部门季度 OKR 是什么,以及与公司年度 OKR 对齐的逻辑是什么。
最后,大家将在会上决定本季度即将发布几次迭代,以及每次迭代的目标是什么。
其中,会议组织者往往是产品负责人,他将引导大家一起制定出每次迭代的 OKR,以及迭代 OKR 中包含哪些 O,以及能支撑 O 的 KR 是什么。
经验输出
我的经验是,**一般设置 2 周 1 次迭代,为了目标更加聚焦,每次迭代 OKR 仅包含 1 个 O。**也就是说,每个季度差不多有 6 次迭代,总共将实现 6 个目标。
比如,Sprint1 的目标是提高用户注册率;Sprint2 的目标是提高付费转化率;Sprint3 的目标则是改善程序性能问题;而 Sprint4 的目标是解决数据安全问题;Sprint5 的目标是为了解决高并发问题;Sprint6 的目标是为了解决系统稳定性问题。
下面是 Sprint1 迭代的 OKR:
Sprint1 OKR
O:提高用户注册率
KR:
1)每日网站平均 UV 为 10000 次
2)每周吸引新用户注册 1000 人
3)将用户注册率从 0.1% 提升到 1%
在设置迭代所对应的目标时,我们会根据公司年度 OKR 和部门季度 OKR 进行考虑,最终给出一份技术、产品、业务三个团队都认可的迭代 OKR。
深度协同
在每次迭代中,技术团队都要深刻理解产品团队给出的需求文档,并在此基础上拆分为多个任务。
比如,Sprint1 是为了提高用户注册率,我们将重点放在提高潜在用户数和吸引用户注册这两件事情上,而对于提高潜在用户数而言,我们将会在多种不同的渠道上进行引流,包括在网站上改善用户注册入口的用户体验,以及做一些营销工具等小型应用程序。
高度融合
此外,项目负责人会将迭代中的任务与迭代 OKR 中的 KR 进行关联,比如,改善用户注册入口的用户体验将对 Sprint1 OKR 的 KR2 有推动作用。
这也就是说,项目成员在完成自己所负责的任务时,就知道自己的工作对本次迭代有何贡献。通过完成任务来驱动 KR 进度更新,从而促进 O 的完成,这种感受会有效加强项目团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进而产生激励效果。
当迭代发布后,我们将基于此 Sprint1 OKR 对 Sprint1 的目标做出评估,技术、产品、业务三个团队的负责人将在一起复盘本次迭代的过程和结果,最终会看到我们投入了多少成本,又将成本投入到了哪些地方,以及所对应的价值产出。
可见,OKR 与敏捷具有高度融合性,OKR 让敏捷变得更加敏捷。
总结
敏捷虽好,但它更加聚焦于软件开发本身,能帮助技术团队加快开发节奏,以小步快跑的方式去拥抱业务的变化。但是,敏捷毕竟也不是完美的,除了技术团队,其他人不会关心我们用了什么开发方法,而更关心的则是用户需求和自身诉求能否得到满足。
此外,当需求池积累得越来越多时,技术团队将坠入“生产代码”的陷阱中,我们生产的是代码,而不是价值。如何让我们生产的代码变得有价值呢?必须确保我们做的事情是在建立共识情况下进行的。
因此,我们需要在敏捷过程中学会管理迭代的目标,使用 OKR 工作法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让技术、产品、业务等团队的目标更加聚焦,还能让技术团队所交付的成果,更容易验证出它的价值。
从我的实践经验来讲,OKR 可与敏捷过程无缝整合,敏捷关注迭代,迭代关注任务,任务由人去执行,人更关心产出,产出可推进 KR 的完成,KR 可推进 O 的完成,O 完成了对人产生激励效果。
今天的核心内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 任何看似完美的方法,实质上都有自身缺陷,关键在于灵活应用,敏捷和 OKR 都不例外。
- 只有结合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努力创新实践,才有可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 敏捷一般应用于软件开发领域,而 OKR 可应用于任何领域,两者结合,值得尝试。
祝愿你也能敏捷与 OKR 结合之路上产生更多的收获,沉淀出更多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思考时间
你在敏捷开发过程中还遇到过哪些问题?借助 OKR 思维,你会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期待你的留言。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收获,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一起探讨。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