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_作为程序员,你也应该聆听用户声音
文章目录
在前面的专栏内容中,我们讨论过几次与产品经理的交流:你应该问问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特性,要用 MVP(最小可行产品)的角度,衡量当前做的产品特性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还有一个问题可能困扰着我们:怎么判断产品经理说的产品特性是不是用户真的需要的呢?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让你实现一个产品特性,你感觉这么做好像不太对,却又说不出哪不对,想提出自己的看法,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之所以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少了一个维度:用户视角,你需要来自真实世界的反馈。
吃自家的狗粮
产品经理无论要做什么,他都必须有一个立足的根基:为用户服务。所以,如果你了解了用户怎么想,你就有资本判断产品经理给出的需求,是否真的是用户需要的了。
而作为一个程序员,欠缺用户视角,在与产品经理的交流中,你是不可能有机会的,因为他很容易用一句话就把你打败:“这就是用户需求。”
很多程序员只希望安安静静地写好代码,但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安安静静是不太可能写好代码的,只有不断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才可能对准“靶子”。
今天我们讨论的角度,就是要你把工作范围扩大,由听产品经理的话,扩大成倾听用户的声音。
作为程序员,你应该听说过一个说法“Eat your own dog food”(吃自家的狗粮)。这个说法有几个不同的来源,都是说卖狗粮的公司真的用了自家的狗粮。
从 1988 年开始,这个说法开始在 IT 行业流行的,微软的保罗·马瑞兹(Paul Maritz)写了一封“Eating our dog food”的邮件,提到要“提高自家产品在内部使用的比例。”从此,这个说法在微软迅速传播开来。
如今,自己公司用自己的产品几乎成了全行业的共识。抛开一些大公司用这个说法做广告的因素,不断使用自家的产品,会让你多出一个用户的视角。
在挑毛病找问题这件事上,人是不需要训练的,哪里用着不舒服,你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所以,不断地使用自家产品,你自己就是产品的用户,这会促使你不断去思考怎么改进产品,再与产品经理讨论时,你就自然而然地拥有了更多的维度。
比如,前面在讨论 MVP 时,我曾经讲过一个我做 P2P 产品的经历。在这个项目中,我就作为用户在上面进行了一些操作。当自己作为用户使用时,就发现了一些令人不爽的地方。
比如,一开始设计的代金券只能一次性使用,如果代金券金额比较大,又没那么多本金,只能使用代金券的一部分,就会让人有种“代金券浪费了”的感觉。
于是,我就提出是不是可以把代金券多次使用。很快,产品就改进了设计。这种改进很细微,如果你不是用户,只从逻辑推演的角度是很难看到这种差异的。
当你吃不到狗粮时
不过,不是每家公司的产品都那么“好吃”。“吃自家狗粮”的策略对于那些拥有“to C”产品的公司来说,相对是比较有效的。但有时候,你做的产品你根本没有机会用到。
我曾经与很多海外客户合作过,我做的很多产品,自己根本没有机会使用。比如,我做过五星级酒店的审计平台。除了能对界面上的内容稍微有点感觉之外,对于使用场景,我是完全不知道的。
如果没有机会用到自己的产品,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找机会,去到真实场景里,看看用户是如何使用我们软件的。
比如,做那个酒店审计平台时,我就和客户一起到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看着他们怎样一条一条地按照审计项核查,然后把审计结果登记在我们的平台上。
那些曾经只在写程序时见到的名词,这回就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眼前了。后来再面对代码时,我看到就不再是一个死板的程序了,我和产品经理的讨论也就更加扎实了。
有的团队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意识,会主动创造一些机会,让开发团队成员有更多机会与用户接触。
比如,让开发团队到客服团队轮岗。接接电话,听听用户的抱怨,甚至是谩骂。你会觉得心情非常不好,但当你静下来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软件有哪些问题,如果软件做得不好,影响会有多大。
这时,你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有的时候,很多业务人员会对开发团队大发雷霆了,因为他们是直接面对用户“炮火”的人。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呢?因为用户的声音是来自真实世界的反馈。不去聆听用户声音,很容易让人自我感觉良好。还记得在“为什么世界和你的理解不一样”中,我们提到的那个只接收好消息的花剌子模国国王的例子吗?
我们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产品,这个“价值”,不是对产品经理有价值,而是要对用户有价值。华为总裁任正非就曾经说过,“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做决策。”
我们做什么产品,本质上不是由产品经理决定的,而是由用户决定的。只有听见“炮声”,站在一线,我们才更有资格判断产品经理给出的需求是否真的是用户所需。
当产品还没有用户时
如果你的团队做的是一个新的产品,还没有真正的用户,那又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尝试一下“用户测试”的方法。
之前我做过一个海外客户的项目。因为项目处于启动阶段,我被派到了客户现场。刚到那边,客户就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他们要做一个用户测试,让我一起参加。当时,我还有点不知所措,因为我们的项目还没有开始开发,一个什么都没有的项目就做用户测试了?是的,他们只做了几个页面,就开始测试了。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前面已经给你讲过了精益创业和 MVP,你现在理解起来就会容易很多。是的,他们就是要通过最小的代价获取用户反馈。
他们是怎么做测试的呢?首先是一些准备工作,找几个普通用户,这些人各有特点,能够代表不同类型的人群。准备了一台摄像机,作为记录设备,拍摄用户测试的全过程。还准备了一些表格,把自己关注的问题罗列上去。
然后,就是具体的用户测试了。他们为用户介绍了这个测试的目的、流程等一些基本信息。然后,请用户执行几个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测试者会适时地让用户描述一下当时的感受,如果用户遇到任何问题,他们会适当介入,询问出现的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帮助。
最后,让用户为自己使用的这个产品进行打分,做一番评价。测试者的主要工作是观察和记录用户的反应,寻找对用户使用造成影响的部分。做用户测试的目的就是看用户会怎样用这个网站,这样的网站设计会对用户的使用有什么影响。
当天测试结束之后,大家一起整理了得到的用户反馈,重新讨论那些给用户体验造成一定影响的设计,然后调整一版,再来做一次用户测试。
对我来说,那是一个难忘的下午,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用户。他们的关注点,他们的使用方式都和我曾经的假设有很多不同。后面再来设计这个系统时,我便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因为产品经理有的角度,我作为开发人员也有。
最后,我还想说一个程序员常见的问题:和产品经理没有“共同语言。”
因为他们说的通常是业务语言,而我们的口中基本上是计算机语言。这是两个领域的东西,很难互通。前面在讨论代码的时候,我提到要用业务的语言写代码,实际上,这种做法就是领域驱动设计中的通用语言(Ubiquitous Language)。
所谓通用语言,不只是我们写代码要用到,而是要让所有人说一套语言,而这个语言应该来自业务,来自大家一起构建出的领域模型。
这样大家在交流的时候,才可能消除歧义。所以,如果你想让项目顺利进行,先邀请产品经理一起坐下来,确定你们的通用语言。
总结时刻
今天我们讨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倾听用户声音。这是开发团队普遍欠缺的一种能力,更准确地说,是忽略的一种能力。所以,“吃自家的狗粮”这种听上去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才被反复强调,成为 IT 行业的经典。
在今天这一讲,我给你介绍了“了解用户需求”的不同做法,但其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想办法接近用户。
无论是自己做用户,还是找机会接触已有用户,亦或是没有用户创造用户。只有多多听取来自真实用户的声音,我们才不致于盲目自信或是偏颇地相信产品经理。谁离用户近,谁就有发言权,无论你的角色是什么。
如果今天的内容你只能记住一件事,那请记住:多走近用户。
最后,我想请你思考一下,在你的实际工作中,有哪些因为走近客户而发现的问题,或者因为没有走近客户造成的困扰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感谢阅读,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