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故事__我是如何学习这个专栏的?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戴铭。
专栏上线后,有些同学觉得学起来太吃力,也有些同学觉得学起来很顺利,那么这中间是因为学习方法的问题吗?有道是,方法比努力更重要,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我今天特意邀请了 4 位同学来分享他们学习专栏的方法,这不仅是要给各位同学提供一个分享自己故事的平台,更是希望这些同学们分享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其他同学受益,从而帮助你可以更高效地学习专栏内容。
小万叔叔
你好,我是小万叔叔,目前在某鱼带领 iOS 架构组团队做一些工程优化方面的工作。我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积累,可以把握团队的技术方向,进而把架构组发展成一流的技术团队。
其实,我在很早之前就知道戴铭老师,也看过他写的很多文章。这些文章,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有深度,有独特的见解。因此,当我在微信里面看到有分享订阅的时候,就第一时间订阅了。
说到专栏文章的学习时机,我一般是在文章更新后,当天早晨的上班路上去听。因为我对大前端技术非常感兴趣,所以听音频的时候自然也就比较专注,可以比较轻松地吸收文章中好的建议和思路。
说到学习专栏文章的方法,我的学习方式可能和其他同学不太一样。大部分同学应该会跟踪一个知识点,学习完专栏文章然后落地到实践,就类似看了专栏文章,然后做课后学习的方式。而我的学习方法是,会看很多文章,然后把这些知识点汇聚到一起,落地到一个项目中。也就是说,我更希望的是我所学的知识能构成一个体系。
比如说,包大小优化就是一个明显的案例,我在做包大小优化时用到的方案中,汇聚了头条团队的一些技术分享,图片格式的存储算法、识别算法,源码格式的二进制内容,CocoaPods 打包的方式等等,这些所有的知识点才能构成整个项目的推进树。
目前来看,这个专栏课程中提到的很多技术,我们都在实践,并且在持续优化,希望能做得更好。比如,在专栏的第 4 篇文章中,戴铭老师谈到了架构如何设计得更合理,也是我们目前在做全量组件化痛并快乐的一个过程,从最开始组件之间的严重耦合,到划分好相关的层级,业务组件按一定粒度进行划分,然后通过路由中间件进行解耦调用,都和我们全量组件化一路走来的过程极其类似。也许,这就是大型业务从堆积到细分,以适应未来业务变迁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针对已经更新的三十多篇文章,我的感触是从架构、性能监控、测试,到代码规范,涉及到了 iOS 开发的方方面面。与我而言,很多内容都没有作者看得深,所以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去更深入地理解背后原理。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专栏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如果说让我感触最深的文章的话,就是讲App 包瘦身的那篇文章。我所在公司的业务体量庞大,而且由于前期的业务堆积没有处理好 App 包的问题,导致 App 安装包的大小一度高达 270MB。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的包大小在 170MB 左右,而且仍在继续瘦身中。
总结我们的实践经验,再匹配这篇文章的内容,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做出了努力:
- 图片优化方面,包括图片格式、Assert 分包、无用图片等方面的优化,为我们缩减了近 50% 的包体积。
- 在二进制代码瘦身这块,我们做的更多的是,静态库和动态库的平衡、无用代码的删除精简、多套功能同化组件的合并统一。专栏文章里面提到的运行时检查类的方法,是我以前没有想到的。所以,我也会在接下来的二进制减包工作中,继续落地实践这个思路。
对于还在犹豫是否要购买《iOS 开发高手课》的同学,我的建议是:不管是否是初学者,里面涵盖的信息量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值得你去购买。
谭鹏
你好,我是谭鹏,是河南省郑州市的一名 iOS 开发者。从 2011 年底的第一份工作开始到现在,我已经工作快 8 年了。
在订阅《iOS 开发高手课》专栏之前,其实我已经通过工作实践、阅读相关技术资料,积累了不少 iOS 开发知识。或许和我不擅于总结有关,这些知识都是零散的,没能构成属于我自己的知识体系。
比如说,我了解 iOS 的底层原理,对 RunLoop、Runtime、KVC、KVO、多线程、内存管理这些都很熟悉了,但也仅限于记忆,并没有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形成自己的输出,更没能用这些知识储备去优化 App 性能。
因为我清楚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在看到这个专栏的目录以及开篇词之后,发现这个专栏包含的知识非常系统,加之我现在的工作重心就是性能优化、架构,所以我就毫不犹豫的订阅了。等真正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发现专栏文章,大多是实战经验的总结,无论从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来看,内容都相当不错。
在我看来,学习专栏文章的过程,是和工作相结合的过程,也是扩展自己知识边界的过程。比如,我自己做原生开发的时候使用过 Promise,但是从来没想过要使用 Promise 的思想去解决一些问题。学完专栏的第 25 篇文章后,我就马上在项目中引入了 PromiseKit,解决了多个网络请求串行的问题。
在学习完专栏文章之后,可以快速在工作中应用实践,实践的结果又会反过来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增加学习的成就感、激情。这是一个正向反馈,可以让我不断地提高自己。
使用极客时间的这段时间,我的最大感触就是,高效学习,需要先搭建知识的金字塔结构。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我们才能看到完整的知识地图,学习起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当我们在选择学习资料的时候,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尽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目标。比如说,iOS 开发者要想提升自己,想要成为一名高手的话,就不能只盯着具体的语言(比如,Objective-C)和业务逻辑,还要在 iOS 底层原理、跨平台开发、网络协议、数据结构和算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因为,只有具备了完整的知识结构,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大太阳
你好,我是温超,是一个北漂三年有余的 iOS 开发工程师。你也可以叫我大太阳,因为我喜欢阳光,也很乐观,所以就用了这样一个昵称。现在,我在一家做教育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在这之前,我还做过棋牌游戏,所以现在的工作也算是跨界啦。
其实,我以前也听说过极客时间这个平台,但是真正接触还是从戴铭老师的《iOS 开发高手课》开始。让我订阅这个专栏的原因,在于课程目录,以及开篇词中的“我们程序员都是手艺人”这个观点,这些内容真的是都说到我的心坎里了。
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手艺人”的:以手工技能或其他技艺为业的人,包括陶工、瓦工、铁匠、织工、木匠、厨子等等,也包括米开朗基罗等文化艺术巨匠。在我看来,能创造、会精心打磨作品,正是广大技术开发工程师的标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订阅课程是我们迈出学习之路的第一步,那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呢?在此,我就和你分享一下我的学习方法吧。
在我看来,当选择一种资料去学习一门知识时,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自己要收获什么。这也很好理解,只有当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以后,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学习。可能同学们接触 iOS 开发的程度不同,对自己需要学习的 iOS 知识的认知也不同。针对我自己的情况来说,在我还没开始学习之前,我就清楚自己的弱点,以及想要理解、学习的知识点。比如,我的 iOS 基础薄弱,对 Runtime、RunLoop 的原理掌握得不够透彻,也没有过大型项目经验等等。
现在,这个专栏每更新出一篇文章后,我都会第一时间去收听音频,先对这篇文章涉及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难度如何、我需要花多少时间去消化等问题,有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会再去看对应的文稿,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查找些相关的技术资料,并且一定要动手去做。正如戴铭老师在开篇词中所说,对咱们手艺人来说,不动手都是空谈,只看不练是不会有进步的。
对有些同学来说,专栏更新的速度可能有些快,前面的知识还没吃透,这时候要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不要着急,踏踏实实地学习,能学明白一个就是一个,学到就是赚到。
但是,当我们遇到一个难啃的知识点时,尤其是你已经在这上面花了很长时间了,那我的建议是不要一直钻牛角尖,你可以先去学其他的知识,等你觉得自己又思路了再回过头来继续钻研的效率会更高,这也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思想吧。
因为,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就和链表一样,有的知识点是单向链表,有的是双向链表,而有的是循环链表等,你可能在学习其中的某一环,当你了解到它的上一个节点的知识点之后,你就能更快地学会这个知识点啦。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曾经在一个项目开发的初期,我因为语音播放的问题钻了牛角尖,导致项目工期延后了三天。其实,在我第一天卡在这个问题上的时候,技术老大就劝我说可以先写其他部分代码,然后再回顾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当时我坚持己见,一直到把这个问题解决完才继续写其他部分的代码。等到项目上线后,我才反应过来,当时就应该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等有思路了再去完成这部分代码,就不会有延误工期的事情了。
上面这些内容,就是我学习这个专栏的方法和情况了。接下来,我想再和你聊聊戴老师的《iOS 开发高手课》。
说实话,大家在订阅一门课程的时候,看到的只有简介、目录和开篇词,很难去判断值不值得我为此付费。那么,关于这个专栏,我可以肯定的和你说,它值得。
就目前已经更新的三十多篇文章来说,其中涉及的知识点,需要我下很大功夫才能掌握。毕竟,这些内容与我来说都是干货,而且涉及的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在 iOS 开发过程中真真切切会遇到的,需要也值得我花时间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
对我来说,从我做 iOS 开发到现在,一直没有在一个像样的、大规模的公司工作过,而且基本上都是独立开发,遇到问题基本上都是自己解决。这个过程,就要求我必须不断地去了解、去学习相关的知识。
不是说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的知识不深刻,而是会很零散,没有系统的知识脉络。在这之前,我也通过其他平台,尝试了很多 iOS 开发相关的课程、学习资料,但效果一般,没有沟通和交流,感觉我就是在孤立、被动地学习。
相比之下,在极客时间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在评论区各抒己见,分享自己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作者还会帮我们解答那些我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让我感觉收获非常大。我可以看到自己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分享去避免自己犯类似的错误。所以,每篇文章后面的留言我都会认真看,除了收获知识外,我也更加坚定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个正常的学习交流模式。
除此之外,我还想对广大的对 iOS 开发有兴趣的同学们说几句,只有你去做了,才会知道自己的能力多强,自己的不足在哪里,自己有需要提高些什么。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知识是不断积累的,如果你想深入了解 iOS 开发,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 iOS 开发者,或者是想要多学习与 iOS 相关的课程的话,那就和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专栏吧。
冷秋
你好,我是冷秋,从事 iOS 开发有 3 年了,现在瑞幸咖啡厦门总部负责 iOS 平台架构工作。
作为开发者,业务大多是重复性工作,你并不会因为多两年经验而有多么明显的竞争力。你要想比别人优秀,就必须跳出业务圈子,学习业务之外的知识,这样才能获得更高、更快的成长。所以,我每天都会抽出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去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通过网站来学习 iOS 开发知识这件事儿上,我总结得出,入门级的内容超过 90% 都是重复的,而进阶级的内容你又要花时间去确认正确性的问题。而我们要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去高效学习的前提,就是要学会挑选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
所以,当我在看到戴铭老师的《iOS 开发高手课》专栏时,就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当然,在这之前我就知道戴铭,看过他很多的技术分享,干货十足,而且尤其喜欢他 PPT 的风格,佩服他能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匠人精神。
说到我是如何学习专栏文章,或者其他资料去完善知识体系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持续学习。
对于任何一个开发人员来说,他的成长路径都是从 0 开始。那,对于 0 基础的入门同学,我总结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步骤:会基本使用–> 会完全使用–> 会自己改造–> 会自己创造。这些步骤的谓语都是一个库或者是一个工具。而在这整个的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一个词,也就是举一反三。
接下来,我以一个发送网络请求的问题为例,和你分享我是怎么用这种方法去学习的。
在日常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是学习的起点。遇到问题后,我们通常会在网上寻找解决方案,而解决方案可能就是一个库,或者一个工具。假设我需要发送一个网络请求,搜到了 AFNetworking,于是就开始了对网络框架的学习。
第一个阶段,会基本使用。通常,我们遇到的问题大概率是紧急的,所以找到一个解决方案时,看一些基本的使用文档,然后复制粘贴地开始使用了。这对新手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我建议你可以多去思考一层,而不是简单地去 copy。
比如说,你可以举一反三。除了 AFNetworking 外,还有别的库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这时,你需要在网络上进行深入搜索,查看更多的类似分享,然后就会发现还有很多网络库可以发请求。你可以先粗略看一下这些库的接口差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网络库,而不是一定要用 AFNetworking。
第二个阶段是,会完全使用。解决完发送网络请求的问题后,你又遇到了更多的网络问题,依旧需要靠 AFNetworking 来解决。但前提是,你需要对这个库有更深的理解。
而深入理解一个三方库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官方示例以及文档,甚至阅读源码。因为,我们从其他技术文章里面得到的大多是基础用法,距离你了解这个库的所有功能,进而去更优雅地解决问题还差很远。
到这个阶段,你还可以举一反三,针对 AFNetworking 这个网络库去思考更深入的问题。比如说,除了网络请求,AFNetworking 还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吗?
通过阅读 AFNetworking 的源码,你可以了解到 AFNetworking 还有很多很强大的功能。比如,AFNetworking 不仅能支持传递明文的 JSON 数据,同时也能支持各种类型的加解密;除此之外,还能帮我监控当前的网络环境,是离线还是 4G 还是 WiFi,可以让你在即将有大流量消耗的操作前提示用户是否继续。
第三个阶段是,会自己改造。随着业务发展,现有的网络库可能没办法支撑你的业务需求,你需要考虑改造现有的网络库。此时,你就可以根据之前阅读的源码,掌握大佬的设计思路,并按照这个思路去修改和扩展 AFNetworking。
在此基础上,你可以继续举一反三。你通过搜索发现,另一个网络库可以解决你的问题,这时你可否考虑手动修改现有的网络库,来增加其他网络库的功能呢。
第四个阶段,会自己创造。你在 App 开发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第三方库,可以通过阅读源码去了解它们的设计思想。这样,当你遇到现有的第三库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可以通过这些设计思想去封装一个库来使用,甚至开源出来供其他人使用。
我认为,创造是学习的最后一步。当你开始创造自己的网络库时,所考虑的就不仅仅是接口调用了,还要考虑接口设计的易扩展性等,甚至还要去深入学习 HTTP 传输协议,以及其他平台的网络库的设计思路。相比于会基本使用,这时你学习到的知识将会更加全面。
这时,你可以再举一反三。在开发 App 过程中,你为解决网络问题开发了一个库。你可以将这个库的接口设计得更完整,将架构设计得更灵活易扩展,使得它可以被用于公司的其他 App。然后,你可以将这个库从 App 中独立出来,变为一个大家都可以用的私有库,甚至将它放到 GitHub 上,供更多的开发者使用、完善其功能。
这就是我这几年来一直在坚持的学习方法了,而关于学习时间,我习惯在每天的早晨和临睡前,花上 2~3 个小时,去阅读些技术资料来提升自己。我坚持每天利用好好这两三个小时的时间,直到现在这已经形成了我的习惯。
希望我的分享,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在最后,我特别感谢这 4 位同学的分享。如果你也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我会在发布结束语的时候,选出留言点赞数最高的那位同学,送出一份“学习加油礼包”,期待你的故事。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