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__如何用协程来优化多线程业务?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刘超。
近一两年,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使用或转型 Go 语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Go 语言优越的性能表现,而这个优势与 Go 实现的轻量级线程 Goroutines(协程 Coroutine)不无关系。那么 Go 协程的实现与 Java 线程的实现有什么区别呢?
线程实现模型
了解协程和线程的区别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下底层实现线程几种方式,为后面的学习打个基础。
实现线程主要有三种方式:轻量级进程和内核线程一对一相互映射实现的 1:1 线程模型、用户线程和内核线程实现的 N:1 线程模型以及用户线程和轻量级进程混合实现的 N:M 线程模型。
1:1 线程模型
以上我提到的内核线程(Kernel-Level Thread, KLT)是由操作系统内核支持的线程,内核通过调度器对线程进行调度,并负责完成线程的切换。
我们知道在 Linux 操作系统编程中,往往都是通过 fork() 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来代表一个内核中的线程。一个进程调用 fork() 函数后,系统会先给新的进程分配资源,例如,存储数据和代码的空间。然后把原来进程的所有值都复制到新的进程中,只有少数值与原来进程的值(比如 PID)不同,这相当于复制了一个主进程。
采用 fork() 创建子进程的方式来实现并行运行,会产生大量冗余数据,即占用大量内存空间,又消耗大量 CPU 时间用来初始化内存空间以及复制数据。
如果是一份一样的数据,为什么不共享主进程的这一份数据呢?这时候轻量级进程(Light Weight Process,即 LWP)出现了。
相对于 fork() 系统调用创建的线程来说,LWP 使用 clone() 系统调用创建线程,该函数是将部分父进程的资源的数据结构进行复制,复制内容可选,且没有被复制的资源可以通过指针共享给子进程。因此,轻量级进程的运行单元更小,运行速度更快。LWP 是跟内核线程一对一映射的,每个 LWP 都是由一个内核线程支持。
N:1 线程模型
1:1 线程模型由于跟内核是一对一映射,所以在线程创建、切换上都存在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切换,性能开销比较大。除此之外,它还存在局限性,主要就是指系统的资源有限,不能支持创建大量的 LWP。
N:1 线程模型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1:1 线程模型的这两个问题。
该线程模型是在用户空间完成了线程的创建、同步、销毁和调度,已经不需要内核的帮助了,也就是说在线程创建、同步、销毁的过程中不会产生用户态和内核态的空间切换,因此线程的操作非常快速且低消耗。
N:M 线程模型
N:1 线程模型的缺点在于操作系统不能感知用户态的线程,因此容易造成某一个线程进行系统调用内核线程时被阻塞,从而导致整个进程被阻塞。
N:M 线程模型是基于上述两种线程模型实现的一种混合线程管理模型,即支持用户态线程通过 LWP 与内核线程连接,用户态的线程数量和内核态的 LWP 数量是 N:M 的映射关系。
了解完这三个线程模型,你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Go 协程的实现与 Java 线程的实现有什么区别了。
JDK 1.8 Thread.java 中 Thread#start 方法的实现,实际上是通过 Native 调用 start0 方法实现的;在 Linux 下,JVM Thread 的实现是基于 pthread_create 实现的,而 pthread_create 实际上是调用了 clone() 完成系统调用创建线程的。
所以,目前 Java 在 Linux 操作系统下采用的是用户线程加轻量级线程,一个用户线程映射到一个内核线程,即 1:1 线程模型。由于线程是通过内核调度,从一个线程切换到另一个线程就涉及到了上下文切换。
而 Go 语言是使用了 N:M 线程模型实现了自己的调度器,它在 N 个内核线程上多路复用(或调度)M 个协程,协程的上下文切换是在用户态由协程调度器完成的,因此不需要陷入内核,相比之下,这个代价就很小了。
协程的实现原理
协程不只在 Go 语言中实现了,其实目前大部分语言都实现了自己的一套协程,包括 C#、erlang、python、lua、javascript、ruby 等。
相对于协程,你可能对进程和线程更为熟悉。进程一般代表一个应用服务,在一个应用服务中可以创建多个线程,而协程与进程、线程的概念不一样,我们可以将协程看作是一个类函数或者一块函数中的代码,我们可以在一个主线程里面轻松创建多个协程。
程序调用协程与调用函数不一样的是,协程可以通过暂停或者阻塞的方式将协程的执行挂起,而其它协程可以继续执行。这里的挂起只是在程序中(用户态)的挂起,同时将代码执行权转让给其它协程使用,待获取执行权的协程执行完成之后,将从挂起点唤醒挂起的协程。协程的挂起和唤醒是通过一个调度器来完成的。
结合下图,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基于 N:M 线程模型实现的协程是如何工作的。
假设程序中默认创建两个线程为协程使用,在主线程中创建协程 ABCD…,分别存储在就绪队列中,调度器首先会分配一个工作线程 A 执行协程 A,另外一个工作线程 B 执行协程 B,其它创建的协程将会放在队列中进行排队等待。
当协程 A 调用暂停方法或被阻塞时,协程 A 会进入到挂起队列,调度器会调用等待队列中的其它协程抢占线程 A 执行。当协程 A 被唤醒时,它需要重新进入到就绪队列中,通过调度器抢占线程,如果抢占成功,就继续执行协程 A,失败则继续等待抢占线程。
相比线程,协程少了由于同步资源竞争带来的 CPU 上下文切换,I/O 密集型的应用比较适合使用,特别是在网络请求中,有较多的时间在等待后端响应,协程可以保证线程不会阻塞在等待网络响应中,充分利用了多核多线程的能力。而对于 CPU 密集型的应用,由于在多数情况下 CPU 都比较繁忙,协程的优势就不是特别明显了。
Kilim 协程框架
虽然这么多的语言都实现了协程,但目前 Java 原生语言暂时还不支持协程。不过你也不用泄气,我们可以通过协程框架在 Java 中使用协程。
目前 Kilim 协程框架在 Java 中应用得比较多,通过这个框架,开发人员就可以低成本地在 Java 中使用协程了。
在 Java 中引入 Kilim ,和我们平时引入第三方组件不太一样,除了引入 jar 包之外,还需要通过 Kilim 提供的织入(Weaver)工具对 Java 代码编译生成的字节码进行增强处理,比如,识别哪些方式是可暂停的,对相关的方法添加上下文处理。通常有以下四种方式可以实现这种织入操作:
- 在编译时使用 maven 插件;
- 在运行时调用 kilim.tools.Weaver 工具;
- 在运行时使用 kilim.tools.Kilim invoking 调用 Kilim 的类文件;
- 在 main 函数添加 if (kilim.tools.Kilim.trampoline(false,args)) return。
Kilim 框架包含了四个核心组件,分别为:任务载体(Task)、任务上下文(Fiber)、任务调度器(Scheduler)以及通信载体(Mailbox)。
Task 对象主要用来执行业务逻辑,我们可以把这个比作多线程的 Thread,与 Thread 类似,Task 中也有一个 run 方法,不过在 Task 中方法名为 execute,我们可以将协程里面要做的业务逻辑操作写在 execute 方法中。
与 Thread 实现的线程一样,Task 实现的协程也有状态,包括:Ready、Running、Pausing、Paused 以及 Done 总共五种。Task 对象被创建后,处于 Ready 状态,在调用 execute() 方法后,协程处于 Running 状态,在运行期间,协程可以被暂停,暂停中的状态为 Pausing,暂停后的状态为 Paused,暂停后的协程可以被再次唤醒。协程正常结束后的状态为 Done。
Fiber 对象与 Java 的线程栈类似,主要用来维护 Task 的执行堆栈,Fiber 是实现 N:M 线程映射的关键。
Scheduler 是 Kilim 实现协程的核心调度器,Scheduler 负责分派 Task 给指定的工作者线程 WorkerThread 执行,工作者线程 WorkerThread 默认初始化个数为机器的 CPU 个数。
Mailbox 对象类似一个邮箱,协程之间可以依靠邮箱来进行通信和数据共享。协程与线程最大的不同就是,线程是通过共享内存来实现数据共享,而协程是使用了通信的方式来实现了数据共享,主要就是为了避免内存共享数据而带来的线程安全问题。
协程与线程的性能比较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案例,来对比下协程和线程的性能。可通过 Github 下载本地运行代码。
Java 多线程实现源码:
|
|
Kilim 协程框架实现源码:
|
|
|
|
|
|
在这个案例中,我创建了 1000 个生产者和 1000 个消费者,每个生产者生产 10 个产品,1000 个消费者同时消费产品。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例子运行的结果如下:
|
|
|
|
通过上述性能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有严重阻塞的场景下,协程的性能更胜一筹。其实,I/O 阻塞型场景也就是协程在 Java 中的主要应用。
总结
协程和线程密切相关,协程可以认为是运行在线程上的代码块,协程提供的挂起操作会使协程暂停执行,而不会导致线程阻塞。
协程又是一种轻量级资源,即使创建了上千个协程,对于系统来说也不是很大的负担,但如果在程序中创建上千个线程,那系统可真就压力山大了。可以说,协程的设计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线程的使用率。
通过今天的学习,当其他人侃侃而谈 Go 语言在网络编程中的优势时,相信你不会一头雾水。学习 Java 的我们也不要觉得,协程离我们很遥远了。协程是一种设计思想,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门语言,况且 Java 已经可以借助协程框架实现协程了。
但话说回来,协程还是在 Go 语言中的应用较为成熟,在 Java 中的协程目前还不是很稳定,重点是缺乏大型项目的验证,可以说 Java 的协程设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思考题
在 Java 中,除了 Kilim 框架,你知道还有其它协程框架也可以帮助 Java 实现协程吗?你使用过吗?
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见解。也欢迎你点击“请朋友读”,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身边的朋友,邀请他一起讨论。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