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案例分析:缓冲区如何让代码加速
文章目录
title: “06案例分析:缓冲区如何让代码加速” draft: false date: 2024-06-14 keywords: [Java 性能优化实战21讲, 06案例分析:缓冲区如何让代码加速, 极客时间] categories: [Java 性能优化实战21讲] tags: [极客时间] comment: true toc: true autoCollapseToc: true
本课时将详细介绍“缓冲”这个优化手段,之前在 02 课时的复用优化中便提到过“缓冲”,你可以回看复习一下。
深入理解缓冲的本质
缓冲(Buffer)通过对数据进行暂存,然后批量进行传输或者操作,多采用顺序方式,来缓解不同设备之间次数频繁但速度缓慢的随机读写。
你可以把缓冲区,想象成一个蓄水池。放水的水龙头一直开着,如果池子里有水,它就以恒定的速度流淌,不需要暂停;供水的水龙头速度却不确定,有时候会快一些,有时候会特别慢。它通过判断水池里水的状态,就可以自由控制进水的速度。
或者再想象一下包饺子的过程,包馅的需要等着擀皮的。如果擀皮的每擀一个就交给包馅的,速度就会很慢;但如果中间放一个盆子,擀皮的只管往里扔,包馅的只管从盆里取,这个过程就快得多。许多工厂流水线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可见“缓冲”这个理念的普及性和实用性。
从宏观上来说,JVM 的堆就是一个大的缓冲区,代码不停地在堆空间中生产对象,而垃圾回收器进程则在背后默默地进行垃圾回收。
通过上述比喻和释意,你可以发现缓冲区的好处:
缓冲双方能各自保持自己的操作节奏,操作处理顺序也不会打乱,可以 one by one 顺序进行;
以批量的方式处理,减少网络交互和繁重的 I/O 操作,从而减少性能损耗;
优化用户体验,比如常见的音频/视频缓冲加载,通过提前缓冲数据,达到流畅的播放效果。
缓冲在 Java 语言中被广泛应用,在 IDEA 中搜索 Buffer,可以看到长长的类列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文件读取和写入字符流。
文件读写流
接下来,我会以文件读取和写入字符流为例进行讲解。
Java 的 I/O 流设计,采用的是装饰器模式,当需要给类添加新的功能时,就可以将被装饰者通过参数传递到装饰者,封装成新的功能方法。下图是装饰器模式的典型示意图,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在读取和写入流的 API 中,BufferedInputStream 和 BufferedReader 可以加快读取字符的速度,BufferedOutputStream 和 BufferedWriter 可以加快写入的速度。
下面是直接读取文件的代码实现:
|
|
要使用缓冲方式读取,只需要将 FileReader 装饰一下即可:
|
|
我们先看一下与之类似的,BufferedInputStream 类的具体实现方法:
|
|
当缓冲区的内容读取完毕,将尝试使用 fill 函数把输入流读入缓冲区:
|
|
程序会调整一些读取的位置,并对缓冲区进行位置更新,然后使用被装饰的 InputStream 进行数据读取:
|
|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直接读写不行吗?
这是因为:字符流操作的对象,一般是文件或者 Socket,要从这些缓慢的设备中,通过频繁的交互获取数据,效率非常慢;而缓冲区的数据是保存在内存中的,能够显著地提升读写速度。
既然好处那么多,为什么不把所有的数据全部读到缓冲区呢?
这就是一个权衡的问题,缓冲区开得太大,会增加单次读写的时间,同时内存价格很高,不能无限制使用,缓冲流的默认缓冲区大小是 8192 字节,也就是 8KB,算是一个比较折中的值。
这好比搬砖,如果一块一块搬,时间便都耗费在往返路上了;但若给你一个小推车,往返的次数便会大大降低,效率自然会有所提升。
下图是使用 FileReader 和 BufferedReader 读取文件的 JMH 对比(相关代码见仓库),可以看到,使用了缓冲,读取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暂未考虑系统文件缓存)。
日志缓冲
日志是程序员们最常打交道的地方。在高并发应用中,即使对日志进行了采样,日志数量依旧惊人,所以选择高速的日志组件至关重要。
SLF4J 是 Java 里标准的日志记录库,它是一个允许你使用任何 Java 日志记录库的抽象适配层,最常用的实现是 Logback,支持修改后自动 reload,它比 Java 自带的 JUL 还要流行。
Logback 性能也很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异步日志,它在记录日志时,使用了一个缓冲队列,当缓冲的内容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才会把缓冲区的内容写到文件里。使用异步日志有两个考虑:
同步日志的写入,会阻塞业务,导致服务接口的耗时增加;
日志写入磁盘的代价是昂贵的,如果每产生一条日志就写入一次,CPU 会花很多时间在磁盘 I/O 上。
Logback 的异步日志也比较好配置,我们需要在正常配置的基础上,包装一层异步输出的逻辑(详见仓库)。
|
|
如上图,异步日志输出之后,日志信息将暂存在 ArrayBlockingQueue 列表中,后台会有一个 Worker 线程不断地获取缓冲区内容,然后写入磁盘中。
上图中有三个关键参数:
queueSize,代表了队列的大小,默认是256。如果这个值设置的太大,大日志量下突然断电,会丢掉缓冲区的内容;
maxFlushTime,关闭日志上下文后,继续执行写任务的时间,这是通过调用 Thread 类的 join 方法来实现的(worker.join(maxFlushTime));
discardingThreshold,当 queueSize 快达到上限时,可以通过配置,丢弃一些级别比较低的日志,这个值默认是队列长度的 80%;但若你担心可能会丢失业务日志,则可以将这个值设置成 0,表示所有的日志都要打印。
缓冲区优化思路
毫无疑问缓冲区是可以提高性能的,但它通常会引入一个异步的问题,使得编程模型变复杂。
通过文件读写流和 Logback 两个例子,我们来看一下对于缓冲区设计的一些常规操作。
如下图所示,资源 A 读取或写入一些操作到资源 B,这本是一个正常的操作流程,但由于中间插入了一个额外的存储层,所以这个流程被生生截断了,这时就需要你手动处理被截断两方的资源协调问题。
根据资源的不同,对正常业务进行截断后的操作,分为同步操作和异步操作。
1.同步操作
同步操作的编程模型相对简单,在一个线程中就可完成,你只需要控制缓冲区的大小,并把握处理的时机。比如,缓冲区大小达到阈值,或者缓冲区的元素在缓冲区的停留时间超时,这时就会触发批量操作。
由于所有的操作又都在单线程,或者同步方法块中完成,再加上资源 B 的处理能力有限,那么很多操作就会阻塞并等待在调用线程上。比如写文件时,需要等待前面的数据写入完毕,才能处理后面的请求。
2.异步操作
异步操作就复杂很多。
缓冲区的生产者一般是同步调用,但也可以采用异步方式进行填充,一旦采用异步操作,就涉及缓冲区满了以后,生产者的一些响应策略。
此时,应该将这些策略抽象出来,根据业务的属性选择,比如直接抛弃、抛出异常,或者直接在用户的线程进行等待。你会发现它与线程池的饱和策略是类似的,这部分的详细概念将在 12 课时讲解。
许多应用系统还会有更复杂的策略,比如在用户线程等待,设置一个超时时间,以及成功进入缓冲区之后的回调函数等。
对缓冲区的消费,一般采用开启线程的方式,如果有多个线程消费缓冲区,还会存在信息同步和顺序问题。
3.Kafka缓冲区示例
这里以一个常见的面试题来讲解上面的知识点:Kafka 的生产者,有可能会丢数据吗?
如图,要想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 Kafka 对生产者的一些封装,其中有一个对性能影响非常大的点,就是缓冲。
生产者会把发送到同一个 partition 的多条消息,封装在一个 batch(缓冲区)中。当 batch 满了(参数 batch.size),或者消息达到了超时时间(参数 linger.ms),缓冲区中的消息就会被发送到 broker 上。
这个缓冲区默认是 16KB,如果生产者的业务突然断电,这 16KB 数据是没有机会发送出去的。此时,就造成了消息丢失。
解决的办法有两种:
把缓冲区设置得非常小,此时消息会退化成单条发送,这会严重影响性能;
消息发送前记录一条日志,消息发送成功后,通过回调再记录一条日志,通过扫描生成的日志,就可以判断哪些消息丢失了。
另外一个面试的问题是:Kafka 生产者会影响业务的高可用吗?
这同样和生产者的缓冲区有关。缓冲区大小毕竟是有限制的,如果消息产生得过快,或者生产者与 broker 节点之间有网络问题,缓冲区就会一直处于 full 的状态。此时,有新的消息到达,会如何处理呢?
通过配置生产者的超时参数和重试次数,可以让新的消息一直阻塞在业务方。一般来说,这个超时值设置成 1 秒就已经够大了,有的应用在线上把超时参数配置得非常大,比如 1 分钟,就造成了用户的线程迅速占满,整个业务不能再接受新的请求。
4.其他做法
使用缓冲区来提升性能的做法非常多,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StringBuilder 和 StringBuffer,通过将要处理的字符串缓冲起来,最后完成拼接,提高字符串拼接的性能;
操作系统在写入磁盘,或者网络 I/O 时,会开启特定的缓冲区,来提升信息流转的效率。通常可使用 flush 函数强制刷新数据,比如通过调整 Socket 的参数 SO_SNDBUF 和 SO_RCVBUF 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MySQL 的 InnoDB 引擎,通过配置合理的 innodb_buffer_pool_size,减少换页,增加数据库的性能;
在一些比较底层的工具中,也会变相地用到缓冲。比如常见的 ID 生成器,使用方通过缓冲一部分 ID 段,就可以避免频繁、耗时的交互。
5.注意事项
虽然缓冲区可以帮我们大大地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但同时它也有不少问题,在我们设计时,要注意这些异常情况。
其中,比较严重就是缓冲区内容的丢失。即使你使用 addShutdownHook 做了优雅关闭,有些情形依旧难以防范避免,比如机器突然间断电,应用程序进程突然死亡等。这时,缓冲区内未处理完的信息便会丢失,尤其金融信息,电商订单信息的丢失都是比较严重的。
所以,内容写入缓冲区之前,需要先预写日志,故障后重启时,就会根据这些日志进行数据恢复。在数据库领域,文件缓冲的场景非常多,一般都是采用 WAL 日志(Write-Ahead Logging)解决。对数据完整性比较严格的系统,甚至会通过电池或者 UPS 来保证缓冲区的落地。这就是性能优化带来的新问题,必须要解决。
小结
可以看到,缓冲区优化是对正常的业务流程进行截断,然后加入缓冲组件的一个操作,它分为同步和异步方式,其中异步方式的实现难度相对更高。
大多数组件,从操作系统到数据库,从 Java 的 API 到一些中间件,都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参数,来控制缓冲区大小,从而取得较大的性能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极端场景(断电、异常退出、kill -9等)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若你的业务对此容忍度较低,那么你需要花更多精力来应对这些异常。
在我们面试的时候,除了考察大家对知识细节的掌握程度,还会考察总结能力,以及遇到相似问题的分析能力。大家在平常的工作中,也要多多总结,多多思考,窥一斑而知全貌。如此回答,必会让面试官眼前一亮。
-– ### 精选评论 ##### *中: > 如果在预写日志时断电,数据岂不丢失? ###### 讲师回复: > 预写日志不成功,一般不会给予客户端ACK,调用方会知晓这个状态。也就是返回给客户端OK的,预写就一定成功。服务只管自己不丢数据即可,至于客户端有没有做异常处理,那是客户端的事 ##### **春: > kafka中,消息消费没有ACK,数据还会丢失吗 ###### 讲师回复: > 消息消费,没有ACK,不会丢失消息,但会收到重复消息。因为Kafka保证 At least once语义,也就是消息会至少消费一次。 ##### Zorrrrrro: > kafka 生产者丢消息的,还应结合生产者是否记录消息发送成功的和配置消息发送成功的定义。如果生产者自己等待成功然后记录,并且配置大于一个副本收到才算发送成功,只在缓存区服务器挂点这时如果未记录成功,生产者可以做业务上的重发,或者因为有副本,消息也可以通过其它节点发送成功。 ##### **辉: > 老师,服务器怎么在断电的情况下知道预写日志的状态是否成功呢?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