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_案例篇__如何预防内存泄漏导致的系统假死?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邵亚方。
上节课,我们讲了有哪些进程的内存类型会容易引起内存泄漏,这一讲我们来聊一聊,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内存泄漏的问题。
我们知道,内存泄漏是件非常容易发生的事,但如果它不会给应用程序和系统造成危害,那它就不会构成威胁。当然我不是说这类内存泄漏无需去关心,对追求完美的程序员而言,还是需要彻底地解决掉它的。
而有一些内存泄漏你却需要格外重视,比如说长期运行的后台进程的内存泄漏,这种泄漏日积月累,会逐渐耗光系统内存,甚至会引起系统假死。
我们在了解内存泄漏造成的危害之前,先一起看下什么样的内存泄漏是有危害的。
什么样的内存泄漏是有危害的?
下面是一个内存泄漏的简单示例程序。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SIZE (1024 * 1024 * 1024) /* 1G */
int main()
{
char *p = malloc(SIZE);
if (!p)
return -1;
memset(p, 1, SIZE);
/* 然后就再也不使用这块内存空间 */
/* 没有释放 p 所指向的内存进程就退出了 */
/* free(p); */
return 0;
}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程序里面申请了 1G 的内存后,没有进行释放就退出了,那这 1G 的内存空间是泄漏了吗?
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简单的内存泄漏检查工具 (valgrind) 来看看。
$ valgrind –leak-check=full ./a.out
==20146== HEAP SUMMARY:
==20146== in use at exit: 1,073,741,824 bytes in 1 blocks
==20146== total heap usage: 1 allocs, 0 frees, 1,073,741,824 bytes allocated
==20146==
==20146== 1,073,741,824 bytes in 1 blocks are possibly lost in loss record 1 of 1
==20146== at 0x4C29F73: malloc (vg_replace_malloc.c:309)
==20146== by 0x400543: main (in /home/yafang/test/mmleak/a.out)
==20146==
==20146== LEAK SUMMARY:
==20146== definitely lost: 0 bytes in 0 blocks
==20146== indirectly lost: 0 bytes in 0 blocks
==20146== possibly lost: 1,073,741,824 bytes in 1 blocks
==20146== still reachable: 0 bytes in 0 blocks
==20146== suppressed: 0 bytes in 0 blocks
从 valgrind 的检查结果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申请的内存只被使用了一次(memset)就再没被使用,但是在使用完后却没有把这段内存空间给释放掉,这就是典型的内存泄漏。那这个内存泄漏是有危害的吗?
这就要从进程地址空间的分配和销毁来说起,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进程地址空间申请和释放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进程在退出的时候,会把它建立的映射都给解除掉。换句话说,进程退出时,会把它申请的内存都给释放掉,这个内存泄漏就是没危害的。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样没有什么危害,但是我们最好还是要在程序里加上 free §,这才是符合编程规范的。我们修改一下这个程序,加上 free§,再次编译后通过 valgrind 来检查,就会发现不存在任何内存泄漏了:
$ valgrind –leak-check=full ./a.out
==20123== HEAP SUMMARY:
==20123== in use at exit: 0 bytes in 0 blocks
==20123== total heap usage: 1 allocs, 1 frees, 1,073,741,824 bytes allocated
==20123==
==20123== All heap blocks were freed – no leaks are possible
总之,如果进程不是长时间运行,那么即使存在内存泄漏(比如这个例子中的只有 malloc 没有 free),它的危害也不大,因为进程退出时,内核会把进程申请的内存都给释放掉。
我们前面举的这个例子是对应用程序无害的内存泄漏,我们继续来看下哪些内存泄漏会给应用程序产生危害。我们同样以 malloc 为例,看一个简单的示例程序: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define SIZE (1024 * 1024 * 1024) /* 1G */
void process_memory()
{
char p;
p = malloc(SIZE);
if (!p)
return;
memset(p, 1, SIZE);
/ Forget to free this memory */
}
/* 处理其他事务,为了简便起见,我们就以 sleep 为例 */
void process_others()
{
sleep(1);
}
int main()
{
/* 这部分内存只处理一次,以后再也不会用到 */
process_memory();
/* 进程会长时间运行 */
while (1) {
process_others();
}
return 0;
这是一个长时间运行的程序,process_memory() 中我们申请了 1G 的内存去使用,然后就再也不用它了,由于这部分内存不会再被利用,这就造成了内存的浪费,如果这样的程序多了,被泄漏出去的内存就会越来越多,然后系统中的可用内存就会越来越少。
对于后台服务型的业务而言,基本上都是需要长时间运行的程序,所以后台服务的内存泄漏会给系统造成实际的危害。那么,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
如何预防内存泄漏导致的危害?
我们还是以上面这个 malloc() 程序为例,在这个例子中,它只是申请了 1G 的内存,如果说持续不断地申请内存而不释放,你会发现,很快系统内存就会被耗尽,进而触发 OOM killer 去杀进程。这个信息可以通过 dmesg(该命令是用来查看内核日志的)这个命令来查看:
$ dmesg
[944835.029319] a.out invoked oom-killer: gfp_mask=0x100dca(GFP_HIGHUSER_MOVABLE|__GFP_ZERO), order=0, oom_score_adj=0
[…]
[944835.052448] Out of memory: Killed process 1426 (a.out) total-vm:8392864kB, anon-rss:7551936kB, file-rss:4kB, shmem-rss:0kB, UID:0 pgtables:14832kB oom_score_adj:0
系统内存不足时会唤醒 OOM killer 来选择一个进程给杀掉,在我们这个例子中它杀掉了这个正在内存泄漏的程序,该进程被杀掉后,整个系统也就变得安全了。但是你要注意,**OOM killer 选择进程是有策略的,它未必一定会杀掉正在内存泄漏的进程,很有可能是一个无辜的进程被杀掉。**而且,OOM 本身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我来说一个发生在生产环境中的实际案例,这个案例我也曾经反馈给 Linux 内核社区来做改进,接下来我们详细说一下它。
这个案例跟 OOM 日志有关,OOM 日志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单生产者多消费者的模型,如下图所示:
OOM info
这个单生产者多消费者模型,其实是由 OOM killer 打印日志(OOM info)时所使用的 printk(类似于 userspace 的 printf)机制来决定的。printk 会检查这些日志需要输出给哪些消费者,比如写入到内核缓冲区(kernel buffer),然后通过 dmesg 命令来查看;我们通常也都会配置 rsyslog,然后 rsyslogd 会将内核缓冲区的内容给转储到日志文件(/var/log/messages)中;服务器也可能会连着一些控制台(console),比如串口,这些日志也会输出到这些 console。
问题就出在 console 这里,如果 console 的速率很慢,输出太多日志会非常消耗时间,而当时我们配置了“console=ttyS1,19200”,即波特率为 19200 的串口,这是个很低速率的串口。一个完整的 OOM info 需要约 10s 才能打印完,这在系统内存紧张时就会成为一个瓶颈点,为什么会是瓶颈点呢?答案如下图所示:
OOM 为什么会成为瓶颈点
进程 A 在申请内存失败后会触发 OOM,在发生 OOM 的时候会打印很多很多日志(这些日志是为了方便分析为什么 OOM 会发生),然后会选择一个合适的进程来杀掉,从而释放出来空闲的内存,这些空闲的内存就可以满足后续内存申请了。
如果这个 OOM 的过程耗时很长(即打印到 slow console 所需的时间太长,如上图红色部分所示),其他进程(进程 B)也在此时申请内存,也会申请失败,于是进程 B 同样也会触发 OOM 来尝试释放内存,而 OOM 这里又有一个全局锁(oom_lock)来进行保护,进程 B 尝试获取(trylock)这个锁的时候会失败,就只能再次重试。
如果此时系统中有很多进程都在申请内存,那么这些申请内存的进程都会被阻塞在这里,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甚至会引发系统长时间无响应(假死)。
针对这个问题,我与 Linux 内核内存子系统的维护者 Michal Hocko 以及 OOM 子模块的活跃开发者 Tetsuo Handa 进行了一些讨论,不过我们并没有讨论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目前仍然是只有一些规避措施,如下:
- 在发生 OOM 时尽可能少地打印信息
通过将vm.oom_dump_tasks调整为 0,可以不去备份(dump)当前系统中所有可被 kill 的进程信息,如果系统中有很多进程,这些信息的打印可能会非常消耗时间。在我们这个案例里,这部分耗时约为 6s 多,占 OOM 整体耗时 10s 的一多半,所以减少这部分的打印能够缓解这个问题。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只是一个规避措施。因为当我们把 vm.oom_dump_tasks 配置为 1 时,是可以通过这些打印的信息来检查 OOM killer 是否选择了合理的进程,以及系统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 OOM 配置策略的。如果我们将它配置为 0,就无法得到这些信息了,而且这些信息不仅不会打印到串口,也不会打印到内核缓冲区,导致无法被转储到不会产生问题的日志文件中。
- 调整串口打印级别,不将 OOM 信息打印到串口
通过调整/proc/sys/kernel/printk可以做到避免将 OOM 信息输出到串口,我们通过设置 console_loglevel 来将它的级别设置的比 OOM 日志级别(为 4)小,就可以避免 OOM 的信息打印到 console,比如将它设置为 3:
初始配置 (为 7):所有信息都会输出到 console
$ cat /proc/sys/kernel/printk
7 4 1 7
调整 console_loglevel 级别,不让 OOM 信息打印到 console
$ echo “3 4 1 7” > /proc/sys/kernel/printk
查看调整后的配置
$ cat /proc/sys/kernel/printk
3 4 1
但是这样做会导致所有低于默认级别(为 4)的内核日志都无法输出到 console,在系统出现问题时,我们有时候(比如无法登录到服务器上面时)会需要查看 console 信息来判断问题是什么引起的,如果某些信息没有被打印到 console,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分析。
这两种规避方案各有利弊,你需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做选择,如果你不清楚怎么选择时,我建议你选择第二种,因为我们使用 console 的概率还是较少一些,所以第二种方案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一些。
OOM 相关的一些日志输出后,就到了下一个阶段:选择一个最需要杀死的进程来杀掉。OOM killer 在选择杀掉哪个进程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而且如果配置不当也会引起其他问题。关于这部分的案例,我们会在下节课来分析。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讲了什么是内存泄漏,以及内存泄漏可能造成的危害。对于长时间运行的后台任务而言,它存在的内存泄漏可能会给系统带来比较严重的危害,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些任务的内存泄漏问题。
内存泄漏问题是非常容易发生的,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内存泄漏的兜底工作:即使有泄漏了也不要让它给系统带来很大的危害。长时间的内存泄漏问题最后基本都会以 OOM 结束,所以你需要去掌握 OOM 的相关知识,来做好这个兜底工作。
如果你的服务器有慢速的串口设备,那你一定要防止它接收太多的日志,尤其是 OOM 产生的日志,因为 OOM 的日志量是很大的,打印完整个 OOM 信息 kennel 会很耗时,进而导致阻塞申请内存的进程,甚至会严重到让整个系统假死。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对应到内存泄漏就是,当你的系统足够复杂后,它总是可能会发生的。所以,对于内存泄漏问题,你在做好预防的同时,也一定要对它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危害做好预防。
课后作业
请写一些应用程序来构造内存泄漏的测试用例,然后使用 valgrind 来进行观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感谢你的阅读,如果你认为这节课的内容有收获,也欢迎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我们下一讲见。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