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__内存管理基础:Spark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内存空间?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吴磊。
对于 Spark 这样的内存计算引擎来说,内存的管理与利用至关重要。业务应用只有充分利用内存,才能让执行性能达到最优。
那么,你知道 Spark 是如何使用内存的吗?不同的内存区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又是如何划分的?今天这一讲,我就结合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和你深入探讨一下 Spark 内存管理的基础知识。
内存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方式上,Spark 会区分堆内内存(On-heap Memory)和堆外内存(Off-heap Memory)。这里的“堆”指的是 JVM Heap,因此堆内内存实际上就是 Executor JVM 的堆内存;堆外内存指的是通过 Java Unsafe API,像 C++ 那样直接从操作系统中申请和释放内存空间。
**其中,堆内内存的申请与释放统一由 JVM 代劳。**比如说,Spark 需要内存来实例化对象,JVM 负责从堆内分配空间并创建对象,然后把对象的引用返回,最后由 Spark 保存引用,同时记录内存消耗。反过来也是一样,Spark 申请删除对象会同时记录可用内存,JVM 负责把这样的对象标记为“待删除”,然后再通过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GC)机制将对象清除并真正释放内存。
JVM 堆内内存的申请与释放
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Spark 对内存的释放是有延迟的,因此,当 Spark 尝试估算当前可用内存时,很有可能会高估堆内的可用内存空间。
堆外内存则不同,Spark 通过调用 Unsafe 的 allocateMemory 和 freeMemory 方法直接在操作系统内存中申请、释放内存空间,这听上去是不是和 C++ 管理内存的方式很像呢?这样的内存管理方式自然不再需要垃圾回收机制,也就免去了它带来的频繁扫描和回收引入的性能开销。更重要的是,空间的申请与释放可以精确计算,因此 Spark 对堆外可用内存的估算会更精确,对内存的利用率也更有把握。
为了帮助你更轻松地理解这个过程,我来给你讲一个小故事。
地主招租(上):土地划分
很久以前,燕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村里有个地主,名叫黄四郎,四郎家有良田千顷,方圆数百里都是他的田地。黄四郎养尊处优,自然不会亲自下地种田,不过这么多田地也不能就这么荒着。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既不用亲自动手又能日进斗金:收租子!
黄四郎虽然好吃懒做,但在管理上还是相当有一套的,他把田地划分为两块,一块叫“托管田”,另一块叫“自管田”。
我们知道,庄稼丰收之后,田地需要翻土、整平、晾晒,来年才能种下一茬庄稼。那么,托管田指的就是丰收之后,由黄四郎派专人帮你搞定翻土、整平这些琐事,不用你操心。相应的,自管田的意思就是庄稼你自己种,秋收之后的田地也得你自己收拾。
**毫无疑问,对租户来说托管田更省心一些,自管田更麻烦。**当然了,相比自管田,托管田的租金自然更高。
托管田与自管田
那么,这个故事中黄四郎的托管田就是内存管理中的堆内内存,自管田类比的则是堆外内存,田地的翻土、整平这些操作实际上就是 JVM 中的 GC。这样类比起来是不是更好理解了呢?
内存区域的划分
故事先讲到这儿,让我们暂时先回到 Spark 的内存管理上。现在,我们知道了 Spark 内存管理有堆内和堆外两种模式,那 Spark 又是怎么划分内存区域的呢?
我们先来说说堆外内存。Spark 把堆外内存划分为两块区域:一块用于执行分布式任务,如 Shuffle、Sort 和 Aggregate 等操作,这部分内存叫做 Execution Memory;一块用于缓存 RDD 和广播变量等数据,它被称为 Storage Memory。
堆内内存的划分方式和堆外差不多,Spark 也会划分出用于执行和缓存的两份内存空间。不仅如此,Spark 在堆内还会划分出一片叫做 User Memory 的内存空间,它用于存储开发者自定义数据结构。
不同内存区域的划分
除此之外,Spark 在堆内还会预留出一小部分内存空间,叫做 Reserved Memory,它被用来存储各种 Spark 内部对象,例如存储系统中的 BlockManager、DiskBlockManager 等等。
对于性能调优来说,我们在前三块内存的利用率上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因为业务应用主要消耗的就是它们,也即 Execution memory、Storage memory 和 User memory。而预留内存我们却动不得,因为这块内存仅服务于 Spark 内部对象,业务应用不会染指。
好了,不同内存区域的划分与计算,我也把它们总结到了下面的表格中,方便你随时查阅。
执行与缓存内存
在所有的内存区域中,最重要的无疑是缓存内存和执行内存,而内存计算的两层含义也就是数据集缓存和 Stage 内的流水线计算,对应的就是 Storage Memory 和 Execution Memory。
在 Spark 1.6 版本之前,Execution Memory 和 Storage Memory 内存区域的空间划分是静态的,一旦空间划分完毕,不同内存区域的用途就固定了。也就是说,即便你没有缓存任何 RDD 或是广播变量,Storage Memory 区域的空闲内存也不能用来执行 Shuffle 中的映射、排序或聚合等操作,因此宝贵的内存资源就被这么白白地浪费掉了。
考虑到静态内存划分潜在的空间浪费,在 1.6 版本之后,Spark 推出了统一内存管理模式。统一内存管理指的是 Execution Memory 和 Storage Memory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尽管两个区域由配置项 spark.memory.storageFraction 划定了初始大小,但在运行时,结合任务负载的实际情况,Storage Memory 区域可能被用于任务执行(如 Shuffle),Execution Memory 区域也有可能存储 RDD 缓存。
但是,我们都知道,执行任务相比缓存任务,在内存抢占上有着更高的优先级。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去探索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执行任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 Shuffle Map 阶段的数据转换、映射、排序、聚合、归并等操作;另一类是 Shuffle Reduce 阶段的数据排序和聚合操作。它们所涉及的数据结构,都需要消耗执行内存。
我们可以先假设,执行任务与缓存任务在内存抢占上遵循“公正、公平和公开”的三原则。也就是说,不论谁抢占了对方的内存,当对方有需要时都会立即释放。比如说,刚开始双方的预设比例是五五开,但因为缓存任务在应用中比较靠后的位置,所以执行任务先占据了 80% 的内存空间,当缓存任务追赶上来之后,执行任务就需要释放 30% 的内存空间还给缓存任务。
这种情况下会发生什么?假设集群范围内总共有 80 个 CPU,也就是集群在任意时刻的并行计算能力是 80 个分布式任务。在抢占了 80% 内存的情况下,80 个 CPU 可以充分利用,每个 CPU 的计算负载都是比较饱满的,计算完一个任务,再去计算下一个任务。
但是,由于有 30% 的内存要归还给缓存任务,这意味着有 30 个并行的执行任务没有内存可用。也就是说会有 30 个 CPU 一直处在 I/O wait 的状态,没法干活!宝贵的 CPU 计算资源就这么白白地浪费掉了,简直是暴殄天物。
因此,相比于缓存任务,执行任务的抢占优先级一定要更高。说了这么多,我们为什么要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呢?我认为,只有弄清楚抢占优先级的背后逻辑,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要同时调节 CPU 和内存的相关配置,也才有可能做到不同硬件资源之间的协同与平衡,这也是我们进行性能调优要达到的最终效果。
不过,即使执行任务的抢占优先级更高,但它们在抢占内存的时候一定也要遵循某些规则。那么,这些规则具体是什么呢?下面,咱们就接着以地主招租的故事为例,来说说 Execution memory 和 Storage memory 之间有哪些有趣的规则。
地主招租(下):租地协议
黄四郎招租的告示贴出去没多久,村子里就有两个年富力强的小伙子来租种田地。一个叫黄小乙,是黄四郎的远房亲戚,前不久来投奔黄四郎。另一个叫张麻子,虽是八辈贫农,小日子过得也算是蒸蒸日上。张麻子打算把田地租过来种些小麦、玉米这样的庄稼。黄小乙就不这么想,这小子挺有商业头脑,他把田地租过来准备种棉花、咖啡这类经济作物。
两个人摩拳擦掌都想干出一番事业,恨不得把黄四郎的地全都包圆!地不愁租,黄四郎自然是满心欢喜,但烦恼也接踵而至:“既要照顾小乙这孩子,又不能打击麻子的积极性,得想个万全之策”。
于是,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按理说呢,咱们丈量土地之后,应该在你们中间划一道实线,好区分田地的归属权。不过呢,毕竟麻子你是本村的,小乙远道而来,远来即是客嘛!咱们对小乙还是得多少照顾着点”。张麻子心生不悦:“怎么照顾?”
黄四郎接着说:“很简单,把实线改为虚线,多劳者多得。原本呢,你们应该在分界线划定的那片田地里各自劳作。不过呢,你们二人的进度各不相同嘛,所以,勤奋的人,自己的田地种满了之后,可以跨过分界线,去占用对方还在空着的田地。”
黄小乙不解地问:“四舅,这不是比谁种得快吗?也没对我特殊照顾啊!”张麻子眉间也拧了个疙瘩:“如果种得慢的人后来居上,想要把被占的田地收回去,到时候该怎么办呢?”
黄四郎得意道:“刚才说了,咱们多多照顾小乙。所以如果麻子勤快、干活也快,先占了小乙的地,种上了小麦、玉米,小乙后来居上,想要收回自己的地,那么没说的,麻子得把多占的地让出来。不管庄稼熟没熟,麻子都得把地铲平,还给人家小乙种棉花、咖啡”。
黄小乙与张麻子的占地协议
黄四郎偷眼看了看两人的反应,继续说:“反过来,如果小乙更勤快,先占了麻子的地,麻子后来居上,想要收回,这个时候,咱们就得多照顾照顾小乙。小乙有权继续占用麻子的地,直到地上种的棉花、咖啡都丰收了,再把多占的地让出来。你们二位看怎么样?”
黄小乙听了大喜。张麻子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清楚黄四郎和黄小乙之间的亲戚关系,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心想:“反正我勤快些,先把地种满也就是了”。于是,三方击掌为誓,就此达成协议。
好啦,地主招租的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不难发现,黄小乙的地类比的是 Execution Memory,张麻子的地其实就是 Storage Memory。他们之间的协议其实就是 Execution Memory 和 Storage Memory 之间的抢占规则,一共可以总结为 3 条:
- 如果对方的内存空间有空闲,双方就都可以抢占;
- 对于 RDD 缓存任务抢占的执行内存,当执行任务有内存需要时,RDD 缓存任务必须立即归还抢占的内存,涉及的 RDD 缓存数据要么落盘、要么清除;
- 对于分布式计算任务抢占的 Storage Memory 内存空间,即便 RDD 缓存任务有收回内存的需要,也要等到任务执行完毕才能释放。
同时,我也把这个例子中的关键内容和 Spark 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在了下面,希望能帮助你加深印象。
地主招租与 Spark 的类比关系
从代码看内存消耗
说完了理论,接下来,咱们再从实战出发,用一个小例子来直观地感受一下,应用中代码的不同部分都消耗了哪些内存区域。
示例代码很简单,目的是读取 words.csv 文件,然后对其中指定的单词进行统计计数。
val dict: List[String] = List(“spark”, “scala”)
val words: RDD[String] = sparkContext.textFile(“~/words.csv”)
val keywords: RDD[String] = words.filter(word => dict.contains(word))
keywords.cache
keywords.count
keywords.map((, 1)).reduceByKey( + _).collect
整个代码片段包含 6 行代码,咱们从上到下逐一分析。
首先,第一行定义了 dict 字典,这个字典在 Driver 端生成,它在后续的 RDD 调用中会随着任务一起分发到 Executor 端。第二行读取 words.csv 文件并生成 RDD words。第三行很关键,用 dict 字典对 words 进行过滤,此时 dict 已分发到 Executor 端,Executor 将其存储在堆内存中,用于对 words 数据分片中的字符串进行过滤。Dict 字典属于开发者自定义数据结构,因此,Executor 将其存储在 User Memory 区域。
接着,第四行和第五行用 cache 和 count 对 keywords RDD 进行缓存,以备后续频繁访问,分布式数据集的缓存占用的正是 Storage Memory 内存区域。在最后一行代码中,我们在 keywords 上调用 reduceByKey 对单词分别计数。我们知道,reduceByKey 算子会引入 Shuffle,而 Shuffle 过程中所涉及的内部数据结构,如映射、排序、聚合等操作所仰仗的 Buffer、Array 和 HashMap,都会消耗 Execution Memory 区域中的内存。
不同代码与其消耗的内存区域,我都整理到了下面的表格中,方便你查看。
小结
深入理解内存管理的机制,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应用的内存,提升其执行性能。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内存管理的基础知识。
**首先是内存的管理方式。**Spark 区分堆内内存和堆外内存:对于堆外内存来说,Spark 通过调用 Java Unsafe 的 allocateMemory 和 freeMemory 方法,直接在操作系统内存中申请、释放内存空间,管理成本较高;对于堆内内存来说,无需 Spark 亲自操刀而是由 JVM 代理。但频繁的 JVM GC 对执行性能来说是一大隐患。另外,Spark 对堆内内存占用的预估往往不够精确,高估可用内存往往会为 OOM 埋下隐患。
其次是统一内存管理,以及 Execution Memory 和 Storage Memory 之间的抢占规则。它们就像黄四郎招租故事中黄小乙和张麻子的田地,抢占规则就像他们之间的占地协议,主要可以分为 3 条:
- 如果对方的内存空间有空闲,那么双方都可以抢占;
- 对 RDD 缓存任务抢占的执行内存,当执行任务有内存需要时,RDD 缓存任务必须立即归还抢占的内存,其中涉及的 RDD 缓存数据要么落盘、要么清除;
- 对分布式计算任务抢占的 Storage Memory 内存空间,即便 RDD 缓存任务有收回内存的需要,也要等到任务执行完毕才能释放。
**最后是不同代码对不同内存区域的消耗。**内存区域分为 Reserved Memory、User Memory、Execution Memory 和 Storage Memory。其中,Reserved Memory 用于存储 Spark 内部对象,User Memory 用于存储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结构,Execution Memory 用于分布式任务执行,而 Storage Memory 则用来容纳 RDD 缓存和广播变量。
好了,这些就是内存管理的基础知识。当然了,与内存相关的话题还有很多,比如内存溢出、RDD 缓存、内存利用率,以及执行内存的并行计算等等。在性能调优篇,我还会继续从内存视角出发,去和你探讨这些话题。
每日一练
- 你知道启用 off-heap 之后,Spark 有哪些计算环节可以利用到堆外内存?你能列举出一些例子吗?
- 相比堆内内存,为什么在堆外内存中,Spark 对于内存占用量的预估更准确?
- 结合我在下面给定的配置参数,你能分别计算不同内存区域(Reserved、User、Execution、Storage)的具体大小吗?
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思考和答案,我们下一讲见!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