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池建强:Vim_就是四个字“唯快不破”
文章目录
你好,我是池建强。
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编辑器是程序员永恒的讨论话题,技术发展了几十年,大家聊起这个来依然能争个面红耳赤。今天我就和你聊聊文本编辑器的那些事儿。
在文本编辑器领域,Vim 和 Emacs 是永恒的焦点。使用 Emacs 和 Vim 的程序员,平时大家各用各的,各自沿着不同的道路和目标前进,但总会在某个场景下相遇,愣一下就互相扔石头和臭鸡蛋,砸得对方鼻青脸肿,然后擦擦眼泪和口水继续前行。你看,编程也是有宗教信仰的,其实是个危险的工种,当真不是瞎扯。
我工作了二十多年,写程序有十几年,用过各种编程工具,用错过,也用对过,虽然每种优秀的编辑器都有传奇的故事,每个程序员都有自己的脾气,但是,如果让我推荐一款编程工具,那一定是 Vim。
Vim 号称编辑器之神,唯快不破,可扩展,插件遍天下。学习曲线虽然陡峭,但是学成之后,基本上就成肌肉记忆了,写程序双手不离键盘,上下翻飞,可谓快意编程。
我和 Vim 怎么结缘的呢?那得从 2000 年说起。
缘起
当时正值第一波互联网浪潮,我刚毕业不久,一如现在的热血青年,投身到互联网的大熔炉中。我所在的公司叫洪恩教育,公司里聚集了很多清华北大的同学,技术牛人扎堆,大家清一色使用 Vim 在服务器端编程,语法高亮都不设,内部 BBS 也是水木清华那种,通过终端访问,非常极客。走进办公室一眼望去,满目皆是黑漆漆的屏,绿瓦瓦的字,每个人都在那里噼噼啪啪地敲击键盘,韵律十足,我想,这简直酷毙了。
水木清华 BBS
我最初还在使用 Editplus 编程,隶属菜鸟帮。别人的开发、编译和发布环境都在服务器端,而我则需要在本地编写好程序,通过 Editplus 的 ftp 功能上传到服务器端,再进行调试、测试和发布,不仅麻烦,而且不够酷。
那时候不酷是不行的,我这种行为遭到了小伙伴的无情嘲讽,于是我把愤怒都发泄在键盘上,每天在满天星斗的夜色中学习 Vim 技法,在清晨的微光中编译 Linux 内核,上午敲打键盘输出 Perl 程序,中午吃完五又四分之一口米饭之后开始研习 Vim 的多窗口和标签……
那时候我住在公司,时间充裕到让你不好意思不学习,虽然 Vim 资料匮乏,但我周边都是牛人啊,随时随地请教,不断练习,很快小有所成,编码时鼠标锁进抽屉,双手敲击键盘上下翻飞,成就感十足。我对语法高亮情有独钟,经常把自己的界面配置得花花绿绿,没事看看也是一件乐事。
自此以后,我就与 Vim 结下不解之缘,十几年过去了,工作中一直没有离开过 Vim,断断续续一直在用。到了 2009 年,我开始把工作环境完全切换到了 Mac 上,记得当时打开 Mac 的终端时,欣喜若狂地想,这不就是 Vim、Shell 和 IDE 的完美集成么?
场景
在不同的场景下应该采用最适合的工具,这时就会有人问了,Vim 适合什么场景呢?
简单说来,Vim 比较适合 Unix/Linux 服务器端编程,如果你使用 Mac 电脑,Vim 是直接集成在你的终端环境中的,用起来十分方便。我以前用 Vim 主要用来进行 Shell/Python/C 编程。在 Unix/Linux 服务器端编辑和修改文件也离不开 Vim,另外由于我个人工作环境是 Mac,所以修改文本文件、Code Reiview、批量替换文件、比对文件等工作,用 Vim 顺手就做了。
写 Java 程序、前端 HTML/CSS/JS、Objective-C 和 Swift,最优方案依次是 IDEA、VS Code、XCode 等,这些优秀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效率,减少错误,但是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那么 Vim 绝对值得拥有。
历史
Vim 源于 vi,但不是 vi,vi 作为计算机的文本编辑器历史极为悠远,它是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比尔·乔伊编写并于 1976 年发布的,同年苹果公司成立。比尔·乔伊是 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一位传奇的技术天才,我个人以为他最伟大的贡献是独立编写 BSD 操作系统,开发 vi 编辑器,创立 Sun 公司,当然,他还是 Java 语言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任何人有幸完成其中一项工作已经足以名垂计算机发展史,而乔伊则通过一己之力完成了这些科技成果,推动了整个计算机科技的发展。
Vim 诞生得要晚一些,它的第一个版本由布莱姆·米勒在 1991 年发布,这个兄弟也是一位声名显赫的程序员,80 年代买了一台 Amiga 电脑,打开电脑一看,米勒鼻子差点气歪了,居然没有他最常用的 vi 编辑器!对于米勒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
愤怒的米勒决定自己开发一个文本编辑器,完全复制 vi 的功能,并起名为 Vi IMitation(模拟)。事实证明,优秀的程序员都具备这种品质,感到不爽了,就会写出个什么东西,要么完善一下,要么创新一下,要么是你写,要么是我写,于是很多伟大的软件程序就发明出来了。随着 Vim 的不断发展,更多更好的功能被加了进来,正式名称改成了 Vi IMproved(增强),也就形成了现代的 Vim,目前最新的稳定版本是 8.2,Vim 的开发语言是 C 和 VimScript。
理念
Vim 是一款完全面向程序员的软件,我很少见到用 Vim 编辑文字的普通用户,如果你是,一定要告诉我。
写过程序的人都知道,编程的时候双手大部分时间都放在键盘上,或编码、或插入、或移动、或定位、或查找,这种连续操作的时间和频率远远大于阅读、翻页、设置字体、摆弄样式等文案工作,而二者往往产生很多停顿和间隙,而编程时的停顿是非常影响编程效率的,所以 Vim 的设计理念就是通过模式的转换、命令的组合和数以万计的插件,保证程序员在编程的过程中,双手尽可能保留在键盘中央的区域,并且,不需要鼠标。
想用好 Vim,先要理解 Vim 的模式转换。Vim 常用的模式有四种:
- 普通模式:Vim 启动后的默认模式,用来移动光标、删除文本、覆盖输入文本、恢复操作、粘贴文本等等。
- 插入模式:输入 i 或 a 进入插入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敲击键盘会往文字缓冲区增加文字,相当于普通编辑器的编辑模式。
- 可视模式:选择文本,可以行选、块选和依次选择,选择后可以进行复制、删除、排序等操作。
- 命令模式:执行内部和外部命令,通过“:”“/”“?”“:!”可以进入命令模式,分别对应的是:执行内部命令、向上或向下搜索、执行外部命令。
Vim 的模式和普通的编辑器有所不同,而且命令繁多千变万化,所以初期的学习曲线较高,一旦你坚持练习并且度过了最早的平台期,就会领略 Vim 的妙和全键盘的好。事实上 Vim 除了能够快速编辑文本文件之外,还能够通过简单的命令做更多的事情。
如何帮助你度过这个陡峭的学习曲线呢?这就是极客时间开设 Vim 专栏的初衷,吴咏炜老师是前英特尔亚太研发中心资深系统架构师,是《现代 C++ 实战 30 讲》的专栏作者,也是一位深度 Vim 用户。
他会带着你掌握即学即用的 Vim 高频命令,了解 Vim 高阶用法和技巧,利用 Vim 脚本和插件实现常用功能,以及定制自己专属的 Vim 环境。
一旦你跟着吴老师学完了专栏,真正掌握了 Vim 这个高效率的工具,你会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以前繁琐的编程和文本处理会变得简单有趣,如果你有兴趣,完全可以根据专栏所学的内容,定制一个强大的个性化开发工具,提升自己编程和日常工作效率。
下面我就交棒给吴咏炜老师,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吧。
文章作者
上次更新 101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