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斯人也
文章目录
天降大任斯人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题记
关于十二弹,岱岱一直想写,但一直没敲定好写作方式。
毕竟已经有人物小志这样的体裁,人物传方面,那十二首诗词,更是写了半个月才写出来的,用别开生面的红楼梦判词形式,十二弹文章,岱岱当然想再度创新,给大家更多惊喜。
所以,那段开会时间里,岱岱思考了下,先写了两篇圈文《福建往事》和《君权相权》试试反响,这两篇是写贾同志和吴太师的,文章体裁用百度百科里两人的履历,具体对应的写出那段时间段发生的故事,情节发散,时代背景交代,然而由每个人的经历引出文章主题。
贾同志重点章节是福建项南倒台后的连锁反应,引出改开初期派系倾轧下的福建背景,吴太师重点章节是江同志调众人制衡朱相,引出君权相权的主题。
当然,这样体裁的难度比较高,不仅要对每个人每个仕途阶段故事的前因后果了然于胸,还要知其所以然得敏锐提炼出一个主题,前者考验信息渠道,后者考验洞察能力。
虽然难度很高,两篇文章也仅是试水,但群里很多瓜友的反映不错,因此敲定,十二弹系列,都会用这样的体裁方式。
好,言归正传,原本想写君权相权的,但那篇文章要搜集的资料太多了,可能岱岱当论文写了吧,加上今天有事还未写完,怕又拖更让大家久等,因此今天再次试水,写下十二弹的开首篇,也就是老大篇的部分章节。
- 1975-1979年 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
- 1979-1982年 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现役)
众所周知,老大毕业后的一份工作,是当耿飚的秘书,不为人所知的是,这份工作的含金量,特别高。
耿飚是叶帅的嫡系,粉碎四人帮之事,十分机密且成败重大,当年叶帅用的都是军队最信得过的人。
叶帅用的就是耿飚,抓捕四人帮时,他负责在外调兵控制电台电视台和报社。
耿飚和叶帅的关系,不言而喻。
粉碎四人帮后的初期,是开国大将罗瑞卿担任军委秘书长,1977年8月,罗瑞卿复任中央军委常委和秘书长,协助邓领导军队整顿和拨乱反正工作。
可惜的后来,在1978年,复出不久的罗瑞卿因旧疾去德国治疗,结果手术失败,死在了德国,这下,军委秘书长如此重要的位置空了出来。
说军委秘书长重要,是因为当时的军委常委,都是德高望重的开国将军们,但各个日薄西山,经过文革十年的折腾更是体弱多病,虽然担任着军委常委,却已经没有工作能力。
罗瑞卿就是以78岁高龄带病主持军委工作,高强度整顿军队才导致旧疾复发的,罗瑞卿这一去,老一辈将军们再没谁能出面主持工作了,军委主席的邓又要管党政大事,军委权利一下出现真空。
正是在罗瑞卿去世,军委出现权力真空的情况下,叶帅力挺的耿飚,得以入主中央军委,接手这份巨大的权利。
罗死后不久的1979年1,邓终于妥协,宣布国务院的耿飚回军队任职。
- 1979年1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耿飚兼任军委秘书长,协助军委主席处理军委的日常工作。
可以说,耿飚是当时中国军队工作的真正一线主持者,权利十分大。
当时美国对耿飚的重要地位十分了然,耿飚带团访美之时,美国总统夫妇罕见的高规格接待耿飚,甚至邀请耿飚夫妇在白宫观看当时的电影《星球大战》。
美国对耿飚的高规格接待,一方面是当时中美关系蜜月,另一方面,也是看重耿飚的重要位置和潜力。
知道耿飚是当时中国军队实际上的当权者,就知道我们的老大能一毕业给耿飚当秘书,是多么的高起点了。
耿飚和老大父亲在陕甘宁边区时代就有交情,“文革”中两人都挨斗,又同是邓小平复出后被重新起用的干部。耿家的孩子管习父亲叫“习叔叔”,习家的孩子称耿飚“耿伯伯”。
两家交好,因此老大父亲将刚毕业的老大,托付给了当时还在国务院的耿伯伯。
耿伯伯也很照顾这个世侄,没有让刚毕业愣头青的老大担任自己的生活秘书(端茶倒水的那种),而是机要秘书,这一点让老大受益无穷。
因为就在老大到耿飚身边报到后,罗瑞卿就出事了,耿飚临危受命调任军委秘书长,大大也随之从
就在老大报到前后,耿飚调任中央军委秘书长,老大也随之从国务院转入中央军委工作。
耿飚幸运,老大更幸运。
因为耿飚虽然名为军委秘书长,但却有军委副主席的实权,老大相当于起步就跟在军委副主席身边。
根据老大当时的大学本科学历,他被定为副连级,而要知道,我们当下军委副主席的秘书,都是副军少将级别,甚至可升至正军,2个年轻秘书都是师/团职,这样的级别都不是刚一毕业的大学生能触及的。
老大真是太赚了。
老大以正连级之名,接触到并学习的中央军队顶层设计经验,有哪些呢?
文革刚结束,军队百废待兴,军改改革迫在眉睫,耿飚在他短短的几年军委秘书长任期内,推动了一大批军队改革,而当时作为耿飚秘书的老大, 工作量自然的十分之大,累计的工作经验自然十分之多。
耿飚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军队消肿。
- 耿莹告诉记者,很多老帅对耿飚在就任国防部长前后执行的“军队消肿”政策,印象深刻。
- “父亲在邓小平同志和几位老帅的指导下,主抓了军队的精兵简政,那是‘文革’以后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次大‘消肿’。”
“现在这个样子化不了(实现国防现代化)……我们都是从枪林弹雨中出来的,大家都懂得指挥机关人多了,高大了,并不能提高效率,反而很多事情难办。过去办事情简单,一个电话,或者把人找来,当面几句话一说,回去就办妥了。现在办事情有些人搞官僚化那一套……搞那么多干部,说是能上能下,实际上能上难下,提起来高兴,降下去就不高兴,还要骂娘。现在要消肿,做三年计划,真正消肿!”
——耿飚
这场裁军工作做得是雷厉风行,丝毫不拖泥带水,耿飚带领下的中央军委,只用了三年,就让解放军总员额从600多万降到400多万,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被全部移除。
耿飚裁军后,还着手了预备役登记,组建了特种警察部队,首次带领中国军事访问团访问美国,这种种大手笔的背后,都有耿飚机要秘书,老大的一份力。
老大当年有多忙?
忙到**“曾为工作记下几百个电话号码”**
军委工作那三年,是老大忙碌又充实的三年,不管是裁军还是预备役,还是访美外交还是组建新部队,耿飚对既是机要秘书又是世家侄子的老大,耳提面命,用心栽培,若干年后的老大,能上台初期抓稳枪杆子、大搞军改,武警和退休军人部,除了感谢历史给他的机遇外,还要他当年一毕业就接触军队改革的早年工作经历。
用耿飚女儿耿荧的话说,就是:
- “他一毕业就直接进到中央,直接接触最高决策层。他从上海调来北京以后,到所有的老一代人家里看望,他自己的话就是‘不陌生’。
- 如果他一辈子都是在地方,一下子进中央,那真的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但他不会,因为很熟悉了,这是他的优势。”
2014年的《福州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习近平和他的导师耿飚》,开篇就这样提到:
- “那三年(1979年至1982年)是他开眼界、长本领的关键三年”。
就连老大,也毫不掩饰那三年工作对他的重要性。
- 习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那3年秘书工作对他有很大作用。那时候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非常重要,对他后来在中央政治局分管港澳台工作帮助很大,之所以能在接手这项工作后不觉得陌生,就是因为当年跟随耿老做秘书时看了很多资料并随其接见很多港澳台人物。
- “近平说,那时候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非常重要,接手工作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陌生。”耿飚的女儿耿焱曾回忆。
老大第一份工作,含金量就如此之高,并且为若干年后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对老大而言,受益终生,对中国而言,影响深远。
为耿老点赞,为老大点赞,为中国点赞。
因为习耿两家,两代交好,所以,据说吧,在那件事上,面对为家族颜面而求情的耿家,嗯,他开恩了。
- 莹接受采访时回忆,2000年耿飚逝世,习当时担任福建省省长,“他就像家里人一样,跟我们一起捡骨灰。从捡骨灰到遗体的安葬,一路都陪同着”。
- “应该说,跟对我亲生弟弟的感情是一样的”,她这样评价说。
其实
程颖婕外祖父程占彪,母亲耿弘,舅姥爷耿飚
然而,可惜的是,即使这份工作能让老大学习累计到这么多东西,即使这份工作老大付出了很大心血,他也不得不和这份工作告别,
原因有两个。
一个明面上的:
耿飚上台力推的就是军队消肿,就是裁军,这是涉及到众多人的利益的事,十分难搞,阻力特别大。
而且根据耿飚自己制定的精简机关人员的涉及,他自己的秘书都超额了。
当时和老大同任耿飚机要秘书的孔祥琇,回忆道:
- “当时首长身边有4名工作人员,夫人赵兰香还有两个月提副军,其他两位秘书资格老得多,习是最年轻的秘书,要么裁掉夫人,要么裁掉习秘书。
是的,老大很无奈。
从小层面讲,裁谁都不能裁还有几个月提干的耿夫人啊,他是最年轻的秘书,按位置排他就应该被裁。
从大层面看,耿飚军队消肿得罪了太多人,这些人都在揪耿飚的小辫子,想扳倒他,(后来耿飚被邓弄的十分惨,一方面是邓整他,另一方面也是他裁军得罪太多人了,大家都要整他),如果耿飚连自己都不做好,怎么要求别人做好呢?
是的,从大层面讲,耿飚要推进军队消肿,就要从自己做起,让人无话可说。从小层面讲,裁掉的那个人,只能在秘书里面选,而其他秘书跟耿飚那么久了,老大却是最年轻的秘书……
令我们感到惊异的是,年轻还十分稚嫩的老大,对这份工作如此看重投入如此多的老大, 并没有想象中的不舍,想象中的恋栈。
毕竟,这份工作的含金量是如此之高,老大父亲和耿飚又是如此交好,老大其实可以争取一下的,争取一下继续留下的机会。
然而,年轻却成熟的老大,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让父亲去求情,他表现的十分大度和懂事,用耿飚老秘书孔祥琇的话说,就是:
- “小伙子理解首长的难处,所以他表现得很主动。”
识大体,会做人,牺牲小我成就大家,这样的年轻人,不多了。
这是明面上老大离职的原因,其实,还有另一个隐性原因。
那就是《苍凉唱大风》中写道的事:
叶帅退出中央经营广东,耿飚退出北京了吗?
耿飚的履历一看可知。
罗瑞卿死后,受叶帅力推的耿飚,接上了军委秘书长这个重要职位。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们萌萌哒的习,刚大学毕业,正屁颠屁颠的跟着耿首长东奔西跑。
当然,邓叶那时还是蜜月期,邓的动作不能这么明显。
所以,邓给耿飚安排了国防部长这个体面的去处。
此时,叶帅嫡系的耿飚,头衔如下:
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
叶帅一看,自己的人被削权,但叶帅没有不不接受,军委秘书长就让你的杨家将接把。
但邓的后手在后面——
82年5月,耿飙的副总理职务被免除,改任国务委员。
当年9月,耿飙的政治局委员的官帽子也没有了,代之以中顾委常务委员。
当年11月,耿飙的国防部长职务被刚出任军委副秘书长的张爱萍接替。
与此同时,张爱萍又被增补为国务院国务委员——这意味着耿飙的国务委员官帽子马上也将不保了。
一年之后的六大,叶帅嫡系耿飙,被安排为人大副委员长,正式退居二线。
也就一年多时间,一度位高权重的耿飚,官帽一摘再摘。
军委秘书长,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镀金的官帽一个个被摘了,只剩下一个人大副委员长的养老牌子。
耿飚不懂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有必要这么对我吗?
叶帅看懂了——广东已经是你的地盘了,中央就不许插人!
叶帅嫡系耿飚的下场,折射出了邓和叶妥协中的斗争。
是的,在1981年7月,邓的杨尚昆就将叶帅的耿飚挤出军委,接收了军委实权,那时的耿飚对军队的影响力,只有靠国防部长这一虚职。1年前耿飚还按照邓的指示出台了具体裁军条例,正待大刀阔斧的干呢,结果一年后人就被调走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个一反常态的人事调动,对耿飚而言,是个很不好的信号。
就算耿飚当时没做好后面他被一贬再贬到人大养老的心理准备,但久经斗争的他,也清楚的知道他自己注定被边缘化的命运。
这时候,需要裁走一个身边秘书的耿飚,就要好好考虑下,就算看在世家交好的情分上留下习秘书在身边,但年轻的习秘书跟着注定要退出权力中心的自己,能有好的发展吗?
如果说耿飚对继续掌权还有信心的话,他可能会想再栽培下世家侄子,但那时,他已经意识到他是艘快要沉的船了,年轻的刚上船不久的习秘书,还有大好人生要奋斗的习大侄子,要跟着他这艘船沉下去吗?
因此,不管年轻的习秘书在当时,有没有政治敏感度,有没有意识到耿首长的危险处境,作为上级作为世伯的耿飚,都要先一步的把习大侄子送出去,不要让他跟着沉下去。
习秘书的内心:
从小层面从大层面,不能让伯母退,不能让耿首长被授人话柄,我要主动请辞。
“我很主动”
耿首长的内心:
我这艘船要沉了,大侄子,你还年轻,还大有可为,树挪死人挪活啊。
“我不挽留”
于是,我们看到,1981年7月,耿飚被削权,不断被边缘,1982年4月,老大离开耿飚,焕发第二春。
果然,在老大离开一年之后,耿飚官帽子被一摘再摘,从炙手可热的军委实权人物成了人大养老。
这段历史回看下,老大可以说是低吸高抛,抽身的很及时。
当时身处河北正定、已经跳出中央旋涡的老大,在不断听闻老首长落魄遭遇后,他会发出怎么的感慨呢?
年轻的他,是多么怀念他的第一份工作,那段激情燃烧的那日子,那个他日夜奋斗的地方,
就像怀念他走的那一天。
那是1982年的4月,刀光剑影不断的北京,一片凉意:
“来点猪头肉,一瓶酒,几个同事喝了几杯,就把习秘书,送走了……”
未完待续
文章作者 anonymous
上次更新 2024-09-10